第10版(科技)
专栏:
由铁道部组织的铁路第四次提速新型客车、机车展示活动日前在京举行。全国铁路第四次提速将于10月21日开始实施。即将投入使用的铁路新型机车驾驶台采用电脑控制和多项新技术,驾驶员座位舒适、视野开阔,有利于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新华社记者高学余摄
第10版(科技)
专栏:
别让手机成为——
加油站的引爆器
江海
“在加油站里,使用中的手机就是一枚引爆器,随时可能引爆加油站油库这个大‘炸弹’!”福建省石油公司的林先生忧心忡忡地劝告,请别在加油站内使用手机!并建议各地加油站要设立手机禁拨标志。
在福州鳌峰洲的一处加油站,一辆尼桑“风度”轿车进站加油,司机竟站在加油机旁用手机回传呼,加油站工作人员劝其关掉手机,他理都不理。而在福飞路上一家加油站,有3位男士同时在加油站内使用手机,站在一旁的加油站员工却视若无睹:“都这样,说了也没用,随他们去吧!”
当询问这几位司机知不知道油站内打手机会有危险时,得到的大都是否定的答复。一位司机说:“我只知道飞机上不让打手机,不知道加油站里也不许,再说也没有人提醒这个事。”也有司机表示知道有危险,但认为概率很低,没什么大事。
加油站里使用手机果真“没什么大事”吗?林先生说,不久前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就是因为一司机在油站内使用手机引起的。现在的加油机普遍采用电脑控制,手机信号会影响设备工作,导致计量不准,更重要的是,拨打过程中出现的火花极易引起爆炸。不仅在站内,加油站周围两三米之内也不能打手机。
第10版(科技)
专栏:
要大师,也要大楼
——中科院秘书长施尔畏谈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钟柯
“你看,我们就是要在这片33万平方米的地方建设中关村科学城。”铺开一大摞文件和图纸,施尔畏迅速接触正题。
在中科院,秘书长施尔畏是个“大忙人”。加上中关村科学城这一摊子大事,原本就日以继夜的他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早在1995年,中科院就规划在北京建设东亚最大的科学城。1999年,北京市和科技部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建设中关村,离不开中科院。在这里,有中国科学院25个国家研究所,科技人员1.6万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就有100多位。为此,中科院提出了建立中关村科学城的计划,希望用5到7年时间,建立若干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的科技园区,与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一起,构成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核心区域,真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过去搞‘自我封闭,滚动发展’,我们筑围墙是最有本事的,恨不得门卫、食堂、车队都是自己的。这种计划经济的模式形成了今天中关村围墙林立,科研、住宅区交叉,功能混乱的局面。这种状况一定要打破。”施尔畏说,今年春节期间,路甬祥院长向国务院提出,科学城的建设要与高校和海淀区通力合作,抛开土地归属和局部利益的纠葛,从社区环境和功能完善的角度整体设计、合力推进。
“科学院的建设要回归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北京市全面合作,与市场经济全面接轨。路院长是站在全国的角度,站在产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角度,站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角度讲这些话的。”在施尔畏看来,目前,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在发生转移,生产的形式正在发生改变,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人,依赖于信息的交汇,依赖于紧密的、多层次的管道的联系。像以往一样,圈一块地,建一条生产线,靠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来发展经济,已经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瓶颈。全世界都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物理空间上与之建立起十分紧密的联系。科学城的发展正是适应这种经济形态的产物。
“有人觉得,一所知名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有大师才是最重要的,大楼只是表面文章。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时间跨过20世纪,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它的自身组织形式也越来越整体化和规模化。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有大师,更要有梯队,要有人员的组合,要有管理和信息的沟通。而科学城的建设,正是营造一种有利于整体科学和规模科学发展的环境。”施尔畏认为,园区的建设是和文化建设密切关联的。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在学科建设和组织机构的调整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在,科学院的园区建设则是要在物理空间上进一步地开放,促进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第10版(科技)
专栏:
太空作物——摆上了百姓餐桌
两克一粒的莲子、三两多重的青椒、花期长达九个月的万寿菊……浩瀚的太空,已经成为农业育种的基地,不少太空农作物正在不知不觉间丰富着人们的餐桌。据介绍,迄今我国通过返回式卫星和无人飞船进行了十次植物种子的搭载试验,搭载品种一千多种,五百多个品种发生了遗传性变异。经过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四年的八年地面选育试种,使农作物产量提高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二十,水稻蛋白质含量提高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青椒的维生素含量提高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抗旱、抗涝、抗病能力明显增强,有的作物已开始大面积推广。(李斌邬焕庆)
第10版(科技)
专栏:
他们是信息交换机,他们是催化剂,他们是孵化器……在科技和经济这以往老捏不到一起的“两张皮”之间,由中科院选派的数百名“科技副职”正充当着——
穿针引线的架桥人
本报记者杨明方
到今年9月,身为博士后的徐照辉从中科院学部联合办公室被选派到浙江绍兴市挂职刚满一年,而经他“牵线搭桥”引进的院地合作科技项目已有十几个,其中半数已经签约。徐照辉列席绍兴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地方科技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科学合理的建议。绍兴市市长冯顺桥自豪地说:“我背后有这样一位高层次的科技助理,我们绍兴发展高科技、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徐照辉是中国科学院派出、目前在任的190多名“科技副职”中的一位。从今年到2005年的5年时间里,中科院将加大“科技副职”的选派力度,派遣1000名“科技副职”到各地任职,在“科教兴国”的舞台上奏响激越雄浑的进行曲。
成果转化的“高效催化剂”
“科技副职”是泛指科技或管理人员受委派到地方担任政府、企业的领导职务,一般为副职或特邀科技顾问。
全国第一位“科技副职”就是16年前由中国科学院派出的。当时,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作为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建设的技术负责单位,派出一支科研队伍深入农村开展工作。1985年5月,这支队伍的负责人邓卫东被正式聘任为该县“科技副县长”,成为我国第一位经“选派”的政府“科技副职”。
16年来,由中国科学院“发明”的“科技副职”这一新型干部管理制度,经历了科技扶贫、科技成果转化和与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相结合等侧重点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到目前为止,中科院已先后派出700余名“科技副职”干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众多开展此项工作的部门和单位中,中科院的力度最大,成效斐然。
言谈举止透着几分儒雅气质的绍兴市市长助理徐照辉坦言自己没有什么“绝招”。他说,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有中科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上千名院士做后盾;他所做的,就是凭着一颗真诚的心,在他所熟悉的部分院士和“求贤若渴”的绍兴企业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极具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走上产业化的“康庄大道”。
且看徐照辉这一年里牵线搭桥的“院士项目”:“罗红霉素的计算机控制结晶”是绍兴震元公司与天津大学王静康院士等的合作项目,合同已经正式签订;“高性防腐涂料”是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等与新昌赛丽丝绸公司合作开发,属于军地两用并且急需的新材料,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氨基酸注射液”是新昌制药厂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孙曼霁院士等的合作项目,合同金额约为2000万元……院士们说:“‘科技副职’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效催化剂’。”
与徐照辉巧打“院士牌”不同,挂职担任扬州市计委副主任的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科技企业华建公司总裁助理于大力则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扬州市抓来了“汽车电脑集成”、中关村科技集团全面参与扬州城市信息化建设等5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项目,引进资金共计1.6亿元。
广受赞誉的“科技使者”
在浙江宁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正可谓“大名鼎鼎”。今年3月,《宁波日报》以两整版的篇幅刊发长篇通讯,介绍这位宁波市科委副主任的感人事迹。本来,去年10月朱士正就已挂职期满,但宁波市政府和市科委舍不得他走,最后来了个“君子协定”:请他“弹性任职”——在宁波方面需要的时候,他保证“一个电话就到”。
朱士正是享受政府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10月,他来到宁波挂职。在宁波成功申办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的过程中,在“年产万吨工程塑料”等6个重大项目落户宁波企业的背后,凝聚了他无数的辛劳,倾注了他满腔的心血。而当企业提出给他适当报酬时,他严词拒绝了;当市委组织部提出给他一部分额外津贴时,他仍然表示不接受。
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科学能力也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不到30岁的梁专建是从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选派到浙江嘉兴担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他于今年3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为嘉兴市创业园区制订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园区的工作一下子从无序走上了正轨。今年6月,嘉兴市有关部门正式发文,任命他兼任科技创业园区主任(法人代表),这在“科技副职”中并不多见。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唯民说:“我们让‘科技副职’当法人代表,就是让他有职有权,更好地施展才干。”
中科院派出的“科技副职”为地方带去了有形的科技成果,成为加强中科院与地方科技合作的“科技使者”;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态度,也让可贵的科学精神得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发扬光大。正因如此,中国科学院选派出的“科技副职”在不少地方炙手可热。以2000年为例,各地提出的需求岗位近300个,而中国科学院各单位推荐的科技副职后备人选只有81名,供求“严重失衡”。
“象牙塔”外的知识创新
选派“科技副职”工作是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人会问:派到地方挂职,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和交往应酬,还有精力去进行“知识创新”吗?从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选派到江苏泰州市担任市长助理的霍明远对此的体会是:实践出真知,“科技副职”与知识创新不仅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
作为一位到任不到两年的市长助理,霍明远发挥专业特长,为地方发展出力。他协助引进的国家计委“小城镇建设资金”300万元已经到位,5年共计1500万元人民币;国务院“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将泰州、扬州列为第一批实施单位,项目资金可达2亿元人民币;巧妙构思的“鸳鸯啤酒”等亦分别申请了国家专利……
而作为一名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创新基地研究员和博导,霍明远也很称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的《资源科学》今年第4期出版了《知识资源与知识经济》专号,霍明远是排序第一的主编,由他自己撰写的论文就有8篇。
记者在泰州采访期间,恰逢他协助泰州市有关部门开发的苏中地区第一眼地热温泉“泰热一井”开采成功。近年来,霍明远依据油气无机成因理论,在福建省罗源湾和江苏泰州黄桥地区开展寻找无机成因油气资源的实践活动。霍明远带着科研任务来到泰州出任“科技副职”,他全身心地投入,协助地矿部门确定井位,协调重大施工问题,最终给泰州人民带来了温泉,自己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科技副职”工作为公众了解中科院提供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为中科院的大批科技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深入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朱士正认为,科研本身就要走和生产实践结合的道路,挂职一点也不耽误科研,关键是要合理利用时间。这两年,朱士正每周往返于上海和宁波之间,在积极为地方“赚钱”的同时,率领他的有机氟开放实验室紧盯世界尖端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朱士正很认真地给记者看了一份这两年里他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题目清单,他指着自己和他带的硕士生、博士生一起的“全家福”照片说:“我要让我的学生也多来宁波看一看,毕业后不要都跑到国外去了。”
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表示,今后中科院的“科技副职”工作将做到“四个结合”:即以派出的“科技副职”为纽带,加强中科院与地方全方位的合作;一以贯之,继续做好对口部门的科技扶贫;推进知识创新工程,鼓励科研人员带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到地方孵化;在选派的科技副职中考察物色,锻炼和培养中国科学院的各级后备领导干部。
我国古代,曾涌现出诸如苏东坡、白居易等“为文流芳百世,为官造福一方”的“文章太守”。人们期待,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涌现出来的“科技副职”,将当之无愧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留名青史的“科技县令”、“科技太守”。
第10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也说“浮躁”
斯壮
关于科技界的浮躁,最近终于有人站出来公开地批判。而科技界本身对此也大声叫好,可见这批评并不失公允。
然而仔细去品味这些“叫好”,觉得更像“叫屈”。因为追本溯源,科技界的浮躁似乎都不是科学家本身的原因所造成,在它的背后,有着极其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根源。
从历史上看,科学共同体原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自发地生长着形态各异的生物体,有纯粹以探索自然奥秘为己任的,如编纂《几何原本》的欧几里得;也有完全面向实用、拯民于水火的,像中国的贾思勰、李时珍。他们的动力,基本上是源于个人的理想和兴趣,没有过多的外来干涉。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共同体再也无法孤立于大的政治、经济环境之外。爱因斯坦纵有非凡的智识提出相对论,却也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对其预言的验证,更弗论将理论运用于核电站和宇宙探索的实践。今天,几乎整个科学界都承认,科学所发生的变化,其方向和步伐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组织本身之外的社会因素。
不幸的是,尽管科学共同体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但我们并不能说他们之间的磨合就没有任何问题。科学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双重属性,是科学共同体与其他社会系统间冲突与碰撞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科学探索是自由的,不以任何强权的意志为转移,科学家的特立独行,甚至是他们赖以存在的立身之本;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生产力属性,令外界不可避免地要以衡量生产力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评判。换句话说,现代科学家的一切科研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资源分配者的功利性判定。
于是,便有了众多大学校长和科研机构的领导每年要拿出1/3以上时间率领部下去争取经费的现实。对此,丁肇中教授曾有过精彩的描述:“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
丁肇中是幸运的,向他的项目投资的人,并没有因为他的“偷梁换柱”而大发雷霆;相反,他们大概知道,科学的探索不是可以预定方向的,得到什么就是什么,只要科学家尽心了,便不去深究。而我们的科学评价体系,往往将科研目标规划得过于细致和切近,一年发表多少论文,成果达到怎样的“水平”,首席科学家争来多少经费,都成为他们下一年生计能否维持的标准。于是,浮躁也就难以避免,那么多“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的成果就是这么来的。
前一段时间到新疆采访,一位在沙漠上奋斗了近20年的科技工作者对我说,我们做一项研究,往往要10年以上才能出结果,可一些人拿来别人的数据用所谓“模糊数学”工具一处理,就可以出论文、评职称、分房子,我们怎么竞争也比不上那些人。不是说用新工具不好,可现在的评估体系为什么就不鼓励那些踏踏实实干苦活儿的人呢?
回过头来讲,规则制定者也有苦衷。在很多时候,管理者和被管理的个体之间所考虑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除了具体的一时一事,管理者要兼顾,要抓大放小,要维持生态平衡。我们国家的实际,有两个重大的问题不能不考虑:一个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平稳过渡,无法按理论上的最优解指导实践;一个是科技水平的赶超,需要一些超常规的手段和办法。
事实上,科技界不乏限时限点的重大工程,像“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美国政府资助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也是在和文森特的项目组“只争朝夕”的竞争中完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科学研究在宏观上的功利性,并不一定导致个体的浮躁。把所有浮躁的根源都归咎于此,也是一种不公平。
如此看来,所谓“浮躁”,与价值取向、竞争环境、文化背景、社会风气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正因为这样,对浮躁的诊治决难靠媒体一时的呼吁所能克,对此如果没有充分的估计,同样会犯浮躁的毛病。
第10版(科技)
专栏: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企业为何成不了主体?
张景勇
我国有关部门日前发布的2000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企业支出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已占全国的60.3%,远远高于科研院所、高校等其他机构,但有关专家特别强调:不能笼统说我国企业已成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主体,否则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我国企业为何没有真正成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主体?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说,我国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总规模虽有显著增长,但经费强度仍然很低,多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0.7%以下徘徊,2000年为0.7%左右,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指标为2.5%—4.0%左右。我国企业这一指标较低,说明了我国企业科学研究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较弱,企业的技术密集度较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科技投入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我国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水平较低,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占比重很少,大多仅仅限于产品和工艺的开发,这就使我国企业难以掌握核心技术,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也较差。
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水平,既与政策的引导和促进有关,也有赖于市场发育水平的完善。现在我国由于不规范、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依然存在,企业会因为投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见效慢而不愿意投入。
因此,虽然我国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在数量上已是主体,但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能力和吸收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国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总体中发挥的作用仍然较弱,现阶段仍应大力推动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
第10版(科技)
专栏:
一种名为“穿地龙”的机器人日前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成功。使用该机器人在城市道路、建筑物和机场跑道等处地下铺设各种管线,不用开挖打洞就能进行穿管施工。这种机器人采用的新技术与传统液压顶管技术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后坐力小、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图为两位技术人员在检测“穿地龙”机器人。新华社记者李勇摄
第10版(科技)
专栏:
中国科大——机器人翩翩起舞
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不同风格的舞曲伴奏下翩翩起舞——中国科技大学校园里的舞蹈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看。十月八日,中科大“首届机器人竞赛活动周”拉开帷幕,活动周内将举办仿真机器人足球赛、机器狗表演赛、机器人舞蹈赛以及有关机器人的学术报告。机器人比赛是具有很强观赏性和趣味性的高技术对抗赛,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学、通讯、传感、精密机械和仿生材料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集成。有十五支队伍参赛的机器人舞蹈竞赛在此次活动周最为引人注目,竞赛规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不同风格的舞曲伴奏下翩翩起舞。(董建江周剑虹)
第10版(科技)
专栏:
朱鹮养殖——已实现自然育雏
陕西省科研人员经过努力,终于解决了朱鹮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亲鸟拒绝育雏的难题,这为朱鹮人工种群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陕南洋县拥有世界上惟一的朱鹮野生种群,这一种群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而通过人工育雏长成的朱鹮则很难适应野生环境。针对这种情况,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科研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克服技术难题,仔细尝试引导,今年分别选择了五对亲鸟进行人工种群自然育雏繁育试验,结果,四只朱鹮顺利存活,表明这一试验终于获得成功,预示着朱鹮拯救行动又出现了新的突破。(张琦王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