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10月9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10-0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山沟娃娃苦读书 '...

第10版(教育)
专栏:

山沟娃娃苦读书
  甘肃省会宁县头寨乡葸坪村住着160多户人家,葸坪小学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学校。
  由于山大沟深,常年干旱少雨,葸坪村民年收入只有900元左右。当地群众克服困难,尽力为娃娃们创造较好的读书环境。多年来,葸坪村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接近100%,从恢复高考至今,从葸坪小学毕业后,入中学,再考上大学的有30多人。
  (附图片)
  1、学生们放学后结队走山路回家。葸坪村很多学生上学每天来回要走十几里山路。
  2、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修集雨窖以解决吃水问题。这是学生们在学校唯一的一眼水窖边争先恐后接窖水。
  3、由于这里盖不起新校舍,葸坪小学学前班的孩子还在这间堆着房料的旧教室里上课。(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影报道) J34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治教之道

积极期待真诚赞赏
谢凤兰
  “心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石”这句话,不但在个人成功的道路上有明显的体现,在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源于它拥有良好的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充满关心,充满爱,对集体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之魂,更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真诚地爱每一个孩子,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支柱。这是我在近30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点体会。
  积极期待是学生改变自我的动力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我运用“罗森塔尔效应”,以积极期待的心态,热情的语言,肯定每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和情感,使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并学会肯定自我,为他们创造行为转化的条件。
  我班学生小K因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小D性格内向,什么活动都躲在后面。为了让他们和班集体一齐进步,我开展了“班上的人,人人有事做;班上的事,事事有人做”的活动,并改革了班级干部选举制,竞选上岗。选举前,我给小K、小D鼓劲、打气,结果小D当选班长,小K被选为组长。小D值日那天,很早来到学校,我向他投去期望的目光,示意“大胆干,你能行!”他开窗、扫地,然后组织大家交作业、吃早餐,我小声赞扬他:“你干得好极了!”他听了,劲儿越来越足。小K的组长工作干得也很认真,得到大家表扬。两位家长告诉我,孩子从来没有这样兴奋过。
  对“特殊”学生,教师更要睁大眼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期待。积极的期待,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他们创设了发挥潜能、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干中锻炼了胆识,培养了能力,体验到“我能行”的愉悦,也为形成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奠定了基础。
  真诚赞赏是学生获得成功的源泉
  赞赏能创造奇迹。《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一书中说:“每一个人都喜欢被戴高帽、说好话……身为成人的父母、师长,假如能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当你整日被人批评指教,何等难堪!何况只是稚嫩孩童。因此一般人,特别是孩子,对于旁人给予肯定的评价和令人鼓舞的重视,都会心中暗喜,表现得更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可以说这是人的社会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潜能的根本动力。人生如果得不到这种需求就会像得不到阳光的庄稼一样枯萎。
  我班学生小A上课玩东西,和前后桌说话,一节课能听上5分钟的课就不错了。父母工作忙,急了就打一顿。我运用“正强化”原理,发现他有一点儿进步,就及时赞赏。当他没搞小动作认真听讲,我便向他微笑,或摸摸他的头;当他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写作业字迹工整,我立即奖励小红花。天长日久,他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形成了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许多同学就是在“正强化”原理的赞许和认可中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成就感,在塑造良好行为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也说明,如果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肯定人的价值,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就能在激励中健康、快乐、主动地发展。 J34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

网上师生情
刘东
  屈指算来,我成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辅导员已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愈来愈深,没想到竟是网络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帮我们架起了真挚的友谊桥梁。
  最初,当许多老师和领导得知我经常与学生在网上聊天时,都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但我觉得,只要善加利用,网络并不只是消磨时光、寻找刺激的虚幻场所,它完全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真实纽带。
  然而,当初我与学生们在网上聊天,却是不得已的事。作为一名男老师,我带的185名学生中,2/3以上是女生,而且我与她们的年龄差距又很小。当双方面对面沟通时,她们总是或多或少地感到有些别扭。开始,我并没有把这一问题看得过重,总觉得学生如果有问题,迟早会来找我的。但接下来的半年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令我不得不开始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经常逃课去上网聊天;有的学生虽然学习用功,但总是不知该怎样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以致期末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等等。在调查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有OICQ(一种网上聊天工具)号,而且他们经常上网消磨时间。作为他们的辅导员,我该怎么办?我决定像大禹治水那样进行疏导,通过上网与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当在年级大会上,我把刚申请到的OICQ号码告诉他们时,会场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晚,我就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与学生们的第一次网上聊天。出乎意料的是,短短两个小时就有20多个学生与我进行了坦诚的交谈。从此,网络成了我与学生们沟通的纽带,而我在网上的昵称也随之多了起来。当我与学生在网上进行青年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的激烈辩论时,他们笑称我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当我在网上与学生们敞开心扉,探讨如何追求真正的爱情时,我被亲切地称为“知心哥哥”;当我在网上向他们传授学习方法、策略时,我又被他们佩服地称作“学习革命者”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学生在渐渐地起着变化: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明显增加;在处理感情问题上他们变得理智了;尤其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学生与我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主动找我面对面谈心的也越来越多。当学生在路上碰见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低头走开,而是主动与我互致问候。
  今年教师节,我推掉了晚上与其他老师的聚会,照例去上网与学生们聊天。当我激活我的OICQ页面时,我激动地发现学生们给我发来了50多条节日问候信息。其中的一条令我终生难忘:“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您是我在网上碰到的最令我钦佩的网友!因为别人在网上聊天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您上网聊天是为了您的学生们的快乐。老师,让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吧!”读着这条特殊的教师节问候,感受着网络传递给我的真情,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 J34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

  关于制贩假文凭适用刑罚的司法解释刚刚出台,供社会查询的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即将推出,文凭验证中心在许多地方纷纷建立,但从根本上讲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根除假文凭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王淑军
  对假文凭悬起刑罚利剑
  8月上旬,严某因从无业人员郑某手中购买了一张假大学毕业证,两人被北京海淀区法院认定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是全国首例适用最新司法解释,使用刑罚利剑对贩卖假文凭案的法院判决。
  文凭是一个人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的证明,是其资质和能力的标志。假文凭泛滥,对我国教育部门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使真正的文凭“贬值”、知识“贬值”,也严重危害着社会公平,使社会信用遭到重创,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深圳市人才大市场的文凭验证中心成立3年来,为各单位验证7万多个,验出假证竟达1万个。中心负责人说,今年的应届大学生刚到岗,仿制这届毕业生的假文凭已经出来了……事实上,假文凭在全国到处都有,深圳的情形只是一个缩影。
  多年来执法部门打击不断,假文凭为何仍如此猖獗?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孙胜华律师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打击力度不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执法机关对制贩假文凭者一般只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罚款等治安处罚,而最有威慑力的刑罚利剑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大打击力度,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势在必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份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对于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刑罚利剑悬起,执法部门打击制贩假文凭犯罪不手软。在高校众多、中小高科技企业密集的北京海淀区,海淀公安分局在司法解释出台后加大打击力度,连续打掉制假窝点和团伙4个,抓获17名犯罪嫌疑人;同时北京工商局等其他执法部门也对此进行了专项整治。在中关村大街,记者发现这里一度红红火火的假文凭贩卖景象已大为收敛。
  买假用假者也应受到追究
  司法解释的出台固然可喜,但其规定也有缺憾之处。孙胜华说:“根据解释伪造学历的主体有两个,一是伪造假文凭者,一是贩卖者。而对买假文凭的人要不要管?解释中没有规定。”记者在与有关执法人员交谈中得知,事实上在执法实践中一般是把参与贩卖过程的买假者作为共犯处理,包括海淀区法院在对首例贩卖假文凭案中严某的判决时也是这样认定的,但孙胜华认为对照司法解释中的依据,这却是个盲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焦国标认为,假文凭的终端问题,是用假者拿假文凭欺蒙社会,以获取不当利益,用假者才是这一问题的根本责任主体或终端责任人。如果假文凭只停留在造假者和贩假者手中,根本构不成任何社会问题。伪造文凭为祸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伪造印章印制假文凭,到卖、买假文凭,再到拿假文凭蒙事儿,每个步骤的当事人都是责任人,都是伪造学历的主体,都应受到追究。
  “类似的情形如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行贿受贿,皆处罚双方,为什么单单买卖假文凭一项撇开买假用假者,而只追究制卖一方呢?”焦国标说,既然这项解释是比附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而来,对于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不仅制裁伪造印章者,也制裁拿着盖有伪造印章的公文进行招摇撞骗者。对于伪造文凭罪,也应照此行事。
  全社会共同努力根除假文凭
  假文凭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根除假文凭,加大打击力度必不可少,但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治理。不仅打掉制假贩假的源头,也要消除买假用假的市场。
  直接受到假文凭泛滥影响的是我国教育系统,为遏止这一现象,教育部于年初颁发有关规定,决定今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建立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档案库,对改革开放后各高等教育单位已颁发的学历证书登记入库、上网。日前教育部学生司有关同志告诉记者,各地今年应届毕业生的注册工作已经完成,教育部对汇总后数据的审核备案工作也已基本结束,并将在10月份专门推出“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供社会查询。这样必将大大降低文凭认证的成本,届时只要鼠标一点,便知文凭真假,使假文凭无所遁形。
  同时,各地有关人事、就业部门也纷纷成立类似深圳的文凭验证机构,努力消除假文凭对人才市场的干扰,效果良好。广东甚至对全省各级国家干部的文凭进行全面清理,让利用假文凭升官晋级者“出局”,对情节严重的,追究其责任。
  然而,法律打击、文凭验证等,只是治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萧鸣政教授认为,要治本,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因为假文凭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教育在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供给上的差距和不足。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人制度,改变社会上人才高消费的扭曲现象,真正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把拥有多少学士、硕士和博士作为单位的评价标准。此外,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使每个公民视信用如生命,而这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最为核心的任务。
  日前,记者在人民大学西门实地观察,这里昔日贩卖假文凭的红火景象虽已不再,但仍活跃着那样一些人。记者假装买主与其中一位攀谈,问及怕不怕被抓时,这位年青人倒很坦率,说顶多被公安局收容一下就放了,而买假文凭的人很多,有钱赚即使被收容也值了。负责这一辖区的中关村大街派出所的高所长向记者承认这一点,他说:“所里在司法解释出台后重点打击,两个多月内收容卖假文凭嫌疑人员500多人,有的甚至被收容过6次之多。尽管如此,仍打不胜打。”只要社会上还有滋生假文凭的土壤,执法机关的治理力度再大,也难使其绝迹。
  由此看来,根除假文凭,任重而道远。 J34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喜阅新教材
温红彦
  新世纪的第一个新学年,带给中小学校园的是一个喜悦的开端:在全国27个省市的38个教学实验区内,孩子们真实地体验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教师们欣喜地看到了一种更为和谐、生动的课堂景象;师生之间开始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这喜悦的开端缘于新的课程实验教材的正式启用。
  书声琅琅,桃李飘香。转眼间,新教材进入教学实验已经一月有余。一个月的教学实验虽短,但它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展现的前景却是深远的。这次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它牵动着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
  事实上,近年来中小学教材的修改和编制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探索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此次启用的中小学20个学科的49种新课程实验教材,历经了几年的反复酝酿和讨论,凝结着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思考和实验探索,是在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深入分析、对国内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教学实验区师生们对新教材的热烈反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努力的回报。
  我国有两亿中小学生,他们在学校里学什么、怎样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教材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材决定着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左右着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甚至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因此,课程教材改革便成为“减负”、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成为“培养什么人”的共同基础。多年来,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新教材首先明确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将“繁、难、偏、旧”的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着重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价值,掌握知识解决身边事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为了创设这种新的学习情境,新教材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教材还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此次课程教材改革的又一显著特征。
  新教材还压缩了全国统一教材的内容,改革建立起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即国家制定统一教材,地方编写地方教材,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相信随着改革实验区的不断扩大,到2005年,当全国所有实行义务教育的学校都从起始年级开始学习新课程教材时,那种“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单一局面,将会成为历史旧话。
  教材编得百般好,无人实施也枉然。新教材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不仅是校长、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新使命。 J34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课程教材改革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更需要全民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全社会的文化、舆论、教育观念没有随着新教材的使用而提升,教材改革将孤掌难鸣
新教材呼唤观念的转变
李天琦
  在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笔者听了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思想品德课。40多名刚入学的小学生每个人的课桌上放一台电脑,老师在讲台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一个“好学生”的故事,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了“好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小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当老师问怎样成为一名“好学生”时,许多学生把看到的说了出来,有一个小学生还大胆地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当科学家,去研究恐龙,把恐龙救活。”课堂上一片嘘声,老师却和蔼可亲地说:“很好,因为他敢想。”
  这一节课是今年新学期全国27个省市的38个教学实验区的30多万名中小学一年级的新生采用新教材上课的一个缩影,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验推广阶段。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次教材改革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光强调课程的调整和教材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新的评价观念
  据教育部的相关人士介绍,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的确,笔者在对北京市几所使用新教材的学校的采访中看到,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都有所渗透。一位美术老师在上脸谱剪纸课时,不是按部就班地教同学剪京剧脸谱,而是指导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自己喜欢的脸谱,结果,学生上课时都兴味盎然。
  然而,在可预见的中国教育背景中,每个家长最关注的还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
  课程的综合化,挑战传统的教育观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新教材有哪些改进呢?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认为小学英语课是对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的挑战,没有英语教材,上课是一种与生活贴近的游戏式的自主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淡化了学习是最枯燥的事情的观念,在课堂上愉快地学英文歌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北京市教材编审部的一位同志说,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次教材改革中,许多小学还注重各学科教学的综合,每个老师开学前除了准备自己任教的课程,还把其他学科都通读一遍。而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
  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形成了考试决定教育的恶性循环,考的科目老师和学生会疲于奔命,不考的科目便掉以轻心,致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较弱。综合实践课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如何看待它与考试的矛盾呢?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38个教学实验区的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教师不负国家的嘱托,为了把新课程更好地带进课堂,他们今年整个暑假都没休息,同教材的编写者、课程编制专家及方方面面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培训、研讨,理解、吃透了新教材。开学后显现的新气象,更让我们看到了教材改革的光明前景。 J34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