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今年“十一”是第七个黄金周,假日经济也经受了第七次考验——
黄金周再增含金量
本报记者田俊荣龚雯
秋枫似火,丹桂飘香。伴着宜人的秋色,我们又度过了一个快乐长假。在这个“十一”黄金周里,假日经济再掀热浪,消费市场旺而有序,黄金周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不仅活跃了经济,也促进了假日消费日益走向成熟。
消费市场唱新戏
7天长假,记者在北京目睹了这样一组镜头:
10月1日,首都机场。21条安检通道全部开放,黑压压的排队长龙井然有序地移动着。当日进出空港飞机高达741架次,比去年“十一”最高起降纪录还多出100架次!
10月2日,故宫。三大殿门口都有专人引导人流沿西侧的台阶上、从东侧的台阶下。当日,故宫安全接待了8万名游客,达到最佳接待量的130%。
10月4日,王府井大街。中国照相馆橱窗内,穿着橘黄色婚纱和黑色燕尾服的男女真人模特儿吸引了数百名顾客驻足观看。当日,王府井的客流量达到100多万人,北京市百货大楼的营业额超过500多万元。
今年“十一”是第七个黄金周,假日经济也经受了第七次考验。旅游、商业、交通等各个环节都基本实现了安全、秩序、效益的三统一。全国假日办的初步统计显示,“十一”期间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均有较大增长,没有出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黄金周带来的惊喜远不止这些。从需求方面看,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假日经济是一种休闲经济,休闲方式已渐趋多元化。除了旅游和逛商场之外,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走向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茶馆、网吧……在福州,“您请教练了吗”已成为不少人“十一”新的问候语。尽管学打网球要花费200元,学游泳要150元,但这些体育教练还是供不应求,需要提前预约。在北京的中国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国庆节有上百人前来美容。
从供给方面看,假日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就连古老的故宫也放下架子,亮出新招。坤宁宫内破天荒地点亮了几盏小灯,衬着明黄的椅垫,精美的字画,让游客流连忘返。
金融业等假日经济的“配角”部门也不再充当看客,而是积极地登台唱戏。中国银行黄山分行在海拔1600米高的黄山之巅安装了自动柜员机,让游客在寄情山水的同时,也能享受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则推出“一卡通旅游套餐服务”,一卡在手,可以预订全国400多家酒店,可以订购飞机票和火车票,还可以将家中重要物品寄存在招行的保管箱里,免去外出旅游者的后顾之忧。
“两手”协调显合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淮博士认为,“十一”假日消费趋于成熟,归根到底,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者都是理性的,他们最懂趋利避害,最会主动调整。几次长假的“练兵”,使他们的假日需求走向多元化。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供给也开始多元化,于是,整个消费市场在经过多次震荡后走向平衡。
毋庸置疑,政府在“十一”黄金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经济是一种个体行为,政府应当扮演公众安全的保护者、经济秩序的维持者和充分信息的提供者。从9月上旬起,全国假日办就开展了旅游安全大检查,重点是汽车、游船、轮渡、缆车、索道等游客运载工具,带有危险性的攀岩、蹦极、探险、漂流、射击等旅游项目,旨在掐灭各种安全隐患。假日期间,旅游、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组织力量奔赴有关城市和景区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曝光,严肃处理。
尤其值得圈点的是各级假日旅游统计预报系统,在传播旅游信息、引导旅游消费向温冷地区分流方面立下功劳。比如,假日旅游第一号信息通报称,10月1日五台山游客只达到最佳接待量的20%,客房出租率仅为20%,适于游览,结果10月4日,游客络绎而至,共接待2.8万人次,创历史最高水平,客房出租率升至97%,旅游者游得尽兴,经营者也赚得钵满盆满。
改善供给有天地
黄金周期间,当南京的家长们兴冲冲地把孩子送往青少年宫时,被告知名额已满,家长们失望之余却发现众多中小学的机房、琴房却是“铁将军”把门。一方面是孩子发展兴趣投报无门,另一方面是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建制的校园设施白白闲置,教育资源何时能在假日向社会开放?
“十一”长假,类似这样的供给“盲区”依然存在,亟待供给逐步跟上不断丰富发展的需求,来消除现有的假日遗憾。
据报载,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华容县吴家桥村的农民在“十一”组织了采菱比赛,引得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原来只在歌里听过、戏里看过的采红菱。像这样的乡村旅游,在假日中依然不多。假日经济,应当把9亿农民也包容进来,借机开拓农村市场。这就需要政府扮演更高层次的角色,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此外,一些著名景点“十一”期间人满为患的现象依然存在,旅游、商业、餐饮、交通等行业“平时吃不饱,假日吃不了”的怪圈也依然未消。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广瑞认为,还是要加快推广带薪休假制度,把好日子分开来过;也要着力激活全年80多天的双休日,让全年的假日经济长盛不衰。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结婚办喜事的年轻人格外多。在北京玉泉营花卉展销厅门前,卖花姑娘用巧手装扮一辆辆五彩缤纷的新婚花车,为一对对新人送去祝福。本报记者李舸摄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重点景区门票收入2.67亿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记者龚雯报道:今天,全国假日办发布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信息第7号通报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重点监测的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986万人次,门票总收入2.67亿元人民币。
10月7日是“十一”黄金周最后一天,中、长线游客基本已返程,主要旅游景区(点)和宾馆饭店接待量继续下行,当天全国假日办重点监测的87个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共64万人次,门票收入1571万元。
据全国假日办初步统计,今年“十一”各地旅游普遍升温。北京“十一”市民离京出游122万人次,同比增长37%;旅游总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52%。上海“十一”共推出11个系列108项活动,东方明珠等6家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75万人次。南京各旅行社7天组团2万多人次,接团3.4万人次,出游方式更加多元化,以南京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圈”效应初现。青岛“海上旅游”、“空中看青岛”等新兴项目十分火爆,驾车旅游成为时尚。武汉的假日旅游拉动了相关产业,全市餐饮收入突破1.5亿元。广州酒店开房率普遍较好,休闲、度假逐渐向郊区转移。五台山“十一”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旅游收入42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64%。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交通运输紧张有序
火车运客两千多万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今年“十一”假日期间,铁路部门在运输需求激增的情况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运输组织和调度指挥,客货运输安全稳定,秩序良好。10月1日至6日,旅客发送量完成2169万人次,同比增长2%;货物发送量完成2998.5万吨,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
铁路运输各部门以保证旅客列车安全为龙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确保了旅客列车的绝对安全。在旅客运输上,全路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及时组织开行旅游专列和临时旅客列车,日均开行客车2641列,同比增长4.4%,其中开行旅游专列和临时旅客列车141列,列车超负荷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各主要旅游区没有出现客流积压,较好地适应了旅客乘车需要。10月1日至6日,日均发送旅客361.5万人次,总共发送直通旅客487.5万人次,同比增长7%,旅客列车出发、到达正点率分别达到99.9%和97.8%。在搞好旅客运输的同时,铁路部门狠抓货物运输,取得了日均装车86588车的好成绩,同比增长9.7%,其中10月6日突破8.9万车大关,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王政才凡)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交通运输紧张有序
一百五十多万人乘飞机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记者白天亮报道:据民航总局提供的信息,“十一”黄金周期间,民航共运送旅客156.8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增长6.5%,平均客座率为6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介绍,今年黄金周期间航空运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航空旅客运输量平稳上升,除10月3、4日两天外,其余5天航空旅客日运输量均超过24万人。二是节前客源主要以省会城市为主,节后返程高峰则集中在旅游城市,从10月5日起,张家界、西双版纳、三亚、海口等13个主要旅游城市始发航班客座率超过70%,有的高达90%以上。三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十一”期间我国最繁忙的空港,仅10月1日就保障航班725架,始发航班旅客首次超过4万人,达4.2万人。
黄金周期间,各航空公司为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合理安排运输能力。9月28日到10月10日,全国16家航空公司共安排国内加班、包机1587班,国际和港澳地区加班、包机481班。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十一”消费市场总体兴旺有序,然而,我们的服务业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黄金周:服务业还需加力
龚雯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对于国内服务业又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检阅。不难看出,各相关服务行业都为这7天假期做了充分准备,在扩大接待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方面普遍下了功夫,确保了“十一”消费市场总体兴旺有序。然而,如果客观地打分,我们的服务业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假日生活的旅游问讯、购物刷卡、订票订房、景区交通、餐饮卫生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此外,在一些地方,银行关门,邮局放假,休闲场所少,景点环境差,游乐设施滞后,特色商品缺乏……消费者很不满意。
自国家延长公休假以来,我们经历了7个黄金周,假日经济早已破题,黄金周消费也日趋成熟。应该讲,与前几个长假供需严重失衡相比,服务业在供给规模和接待能力上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坐车难、住店难、吃饭难等得到根本缓解。但是,在供给层次和服务质量上却变化不明显,满足不了现阶段的消费需求。7个黄金周的收益表明,假日经济对进一步刺激消费具有积极作用,而服务业正是假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营造宽松、便利、规范的假日消费环境,离不开服务业的“升级换代”,服务的内涵不更新,档次上不去,就会让消费者面对一个落后于时代的消费环境,潜在的消费需求就难以最大限度地释放,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假日消费的心理预期。
从更深广的层面看,目前服务业发达与否已成一国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没有现代化的服务业,就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平均高达60%—80%,我国服务业产值却仅占GDP的30%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经济领域的“短腿”。中国入世谈判中,服务业的开放始终是焦点,外方十分关注这块大“蛋糕”。以今年3个黄金周为例,春节、“五一”、“十一”国内出游人数均达几千万人次,旅游直接、间接收入相当可观,含金量很高,服务行业赚钱似乎也很容易,随着带薪休假的推行,假日市场还将继续拓展。但入世后,国外的服务业必然要在华大做假日文章,这对国内服务业现有的经营理念、反应能力、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都是一个挑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假日消费正在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国际化,国内服务业的应对之策,不仅仅在于假日期间加设几个航班、增发几次专列、优惠几类商品、扩建几处停车场、评定几家星级公厕,等等,而是要真正地“以人为本”,加速提升产业素质,增强整体竞争力,一方面主动适应现实需求,一方面不断创造新的需求,让人们在假日越来越舒心畅意。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旅游、商业、金融、电信、保险、运输、租赁、中介以及相关社会服务业都得加把劲。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价格促销仍具魅力文化消费再度升温
零售业抱了金娃娃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记者曲哲涵报道:“十一”长假,北京市商业销售总额同比增幅超过20%,上海市200家大中型商店仅3天实现零售总额14亿多元,广州市蔬果集团蔬菜上市量达64万公斤,市属四个屠宰场共屠宰生猪2482头。据统计,“十一”期间,全国各大城市主要商场销售额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
全国各地节日市场持续繁荣,商家货如轮转,市民集中消费。打折促销对消费者来说仍颇具吸引力。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不少大中型商场都推出了“降价”、“打折”的酬宾活动。北京市蓝岛大厦服装、鞋帽、床上用品等商品全场七折的举措带来了日均客流量10万人次、日销售额超520万元的佳绩。深圳苏宁电器商城与厂家联手,推出了666元一款的空调,每天45台的限量销售让市民排起了400多人的长龙。
文化消费在这个“黄金周”进一步升温。国庆期间,长春市的各大书店特意从清华大学、上海外教等百家知名出版社购进3000余种新书以及音像制品、电脑软件等上架销售。广州市专业艺术院团演出10余台优秀剧目,画展、邮展、瓷器展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博展览纷纷于节日期间开幕。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记者杜海涛报道: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国供销社系统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开展优质服务,销售额明显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销系统所属江苏苏果超市600余家门店抓住商机,适应消费者需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商业营销活动。覆盖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县级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苏果加盟店从本地区的具体特点出发,大力采购适合本地区需求的商品,狠抓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将价廉物美的商品送到了消费者手中。据统计,节日期间,苏果超市所属门店最高日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50%。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林州市供销社筹集资金,备足货源,采取预约登记、送货上门等多种形式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这个市的石板岩乡供销社在“双节”之前就组织了6个送货服务队,肩挑扁担,上山送货,十天时间共供应化肥1600吨,月饼2500公斤,肉类、豆腐、蔬菜2万公斤。据初步统计,今年“三秋”和“双节”期间,林州市供销社共组织销售化肥、农药、月饼、瓜果、蔬菜等各类农资、生活消费品总值60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商品销售占农民总需求量的85%以上。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交通运输紧张有序
二点六六亿人次坐大巴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记者王政今天从交通部公路司获悉,根据10月1日至6日的运量统计以及对10月7日运输生产的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道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
为确保“黄金周”期间道路运输工作安全有序,各级交通部门事先做了周密部署,交通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黄金周”期间的道路安全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根据运量预测,准备了充足运力,加强了运输组织工作,全国基本未出现旅客积压的情况,恶性超载也得到了有效遏止;由于加大了执法力度,对道路运输市场中各种违章经营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运输秩序明显好转;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推行规范化服务,运输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基本适应了节日期间人民群众出行和旅游的要求。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央行三季度问卷调查显示
城镇居民未来增收信心上升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记者田俊荣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表明:今年三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信心略降,未来增收信心继续上升;对当前物价满意和接受度有所提高,对物价回升的预期略有增强;投资意愿明显减弱,银行储蓄增长较快。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的当期收入信心指数为9.1,比上季略降0.7个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14,在上季回升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了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对四季度收入增长较为乐观,主要受年末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同时居民对四季度国家提高公务员工资等政策的预期也是重要原因。
调查还显示,城镇居民对当前物价水平的满意和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人占29.2%,比上季高1.4个百分点;认为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的人占57.2%,比上季高0.8个百分点。居民物价预期指数为12.3,比上季提高0.4个百分点,显示居民对物价回升的预期略有增强。
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提款购买股票最合算”的储户占10.5%,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认为“更多地储蓄最合算”的储户占27.7%,为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点。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6月份以来,股票市场出现深幅调整,股票投资风险加大,而国债发行量有限,在可选择的金融资产品种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储蓄存款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成为居民的自然选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