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9月26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9-2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助无助者——李嘉诚与残疾人 '...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助无助者
——李嘉诚与残疾人
翟伟陈晓钟欧阳鸣
  知名人士李嘉诚,无论在什么地方、何种场合,无需以名片表白身份。可在中国大西北,他却给几个残疾人各留下了——
  一张名片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以前从未去过祖国西部。
  2001年2月,李嘉诚来了,主要是考察西部地区的教育及医疗情况。
  行前,他特意提出,一定要去看望残疾人。
  2月20日,李嘉诚来到他8年前资助建设的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脑瘫患者迈开蹒跚的脚步、伸出颤抖的双手,李嘉诚快步迎上前去亲切抚慰;经过听力语言训练的聋儿在动听的乐曲中齐声朗诵儿歌、跳起稚嫩的舞蹈,李嘉诚不时会意微笑;他还非常仔细地查看了“长江普及型假肢”装配的整个流程,关切地询问假肢是否舒适耐用,当亲眼看到刚装上假肢的残疾人迈出第一步时,一种由衷的喜悦浮现在李嘉诚饱经沧桑的脸上。随后,他与残疾人围坐在一起,残疾人发自心底的声音,使李嘉诚十分动情,其中的几个孩子更让他无法安坐——
  田楠自幼失聪,李嘉诚资助的聋儿语训项目使她学会了说话,能与健全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学习,她已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田楠激动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忍不住抽泣起来。李嘉诚绕过半个会场走到她身边,安慰她:我听懂了,不要难过,忘掉过去,未来会更美好!
  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张静却因车祸失去左腿。每天早上,她单腿蹦到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背着书包的背影。去年7月,李嘉诚资助她装上假肢走进课堂。小张静骄傲地告诉李爷爷,她语文考了97分,数学得了100分,还当场表演了踢毽子。李嘉诚高兴地接过张静的三好学生奖状,鼓励她说:将来科技发展了,你还会跑起来。
  失去了一条腿的6岁儿童窦军,长得虎头虎脑,一派童真,见到李爷爷,他毫不怯场地仰着头大声说:“李爷爷给了我新腿,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挣好多好多钱,坐着大大的飞机去看李爷爷!”全场大笑,李嘉诚也开心地笑了。临别时,谁也没有想到,李嘉诚向随行人员要来自己的名片,逐一递到残疾人手中,亲切地说:今后,有事找我。
  在兰州,从未看见李嘉诚给任何人送名片,现在他拿出来了,给的却是最普通的残疾人,几个孩子……
  一星期后,李嘉诚回到香港。就在第二天,他给张静和田楠各写了一封信,表示很高兴与她们见面,同时鼓励她们努力向上,积极面对人生,只要在学业上取得优良成绩,日后如升学遇到困难,可以与他联络。这样一个商界巨子,要务繁多、百事缠身,但没有忘了那个农村的小姑娘。如此迅速写信,更是出人意料……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李嘉诚与田楠的通信和有关传真更有好几份。他一直惦记着这个聋孩子,想为田楠配一副最好的助听器。当初考虑电子耳蜗,可了解到不适合田楠时,他又多方联系。就在这个暑假,田楠戴上了电脑编程助听器……
  在中国残联,笔者还看到了10年间与李嘉诚先生的往来信件,厚厚的两大册。大到项目的选择、捐助资金的使用安排,小到为一个残疾人解决具体困难,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李嘉诚都亲自过问。还有一盘录影带,它的由来更发人深省:李嘉诚在电视上看到国外假肢技术的最新报道,便让人从电视台找来录影带,快递北京供中国残联参考……
  一位国际名人、一名华人首富,他对社会最困难的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天地可鉴!
  由于盲文的特殊性,盲人书刊成本昂贵,通常由国家补贴、按计划限量印制。但1997年,中国盲文出版社却应盲人要求自发地出版了——
  一本传记
  盲人最大的不便是阅读,这不仅因为他们看不见,还因为买不起盲文书刊。盲人用手触摸的盲文是打在牛皮纸上的凸点,制作复杂,盲文图书的成本是普通图书的十几倍!内地唯一的盲文出版社,基本上是在国家补贴下出版教材和时政书刊。
  可就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他们出版了第一本盲文传记——《李嘉诚传》,居然销售一空!
  还不只是销售一空。国际公约规定,盲文书刊免费寄递。盲文出版社考虑到盲人的困难,附设了图书馆,开展邮递借阅,使盲人不花钱就能读到书。图书馆特意留下20套《李嘉诚传》以供借阅——4年来,这20套书被排队借阅,从未间断。出版社的借阅单显示,《李嘉诚传》都是在还没有归还的时候,就早已被人预定,读者遍及各地。现在,厚厚的牛皮纸上的盲文凸字几乎被磨平——这得由多少盲人用自己的食指才能摸平啊!
  这不是在读书,是在用手触摸心中的恩人,是在用心表达无尽的感激啊。
  为什么盲人对李嘉诚有如此特殊的情感?
  中国内地700多万盲人中,5年间,在李嘉诚的资助下,107万白内障致盲者重见了光明——这是总数的1/7啊!
  盲人自有他们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方式。
  中国残联的一位盲人理事讲述了他下基层经历的两件事——
  青海一位因外伤而双目失明的70岁老人,终生没有走出过草原。老人对同是盲人的中国残联一位负责人说: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远,可听很多从我家经过的人都提起李嘉诚。他没有来过我们这儿,可他让草原上的许多盲人都睁开了眼。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在四川自贡,盲人理事去看望一个白内障手术后复明的聋人。盲人与聋人无法交谈,聋人就把他的哥哥找来,打着手势再由哥哥转述:感谢政府和残联,感谢李嘉诚先生。这位聋人现在给一个工地挑土,一天挑100担,挣6块钱。他用手势表示:每天攒一点,等攒够了,真想到香港当面谢谢李嘉诚这位老爷子。继而,他手指南方,双手作揖……
  这种无声的语言真的令人感动。
  下面发自肺腑的声音就更使人震撼。
  一个叫翟艳萍的姑娘,因脊髓灰质炎导致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只能手扶脚面在地上蹲行。她羞于见人,从未出过家门,熬过漫长的28年——直到接受了矫治手术。她激动万分地说:“28年来,我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身高;28年来,我第一次站起来做人!”说到这里,翟艳萍泪流满面,向李嘉诚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199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次有李嘉诚参加的汇报会上发生的事情。而今天,翟艳萍已经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在中国残联,笔者看到一封信的复印件。信是云南弥勒县的任志刚让中国残联转寄李嘉诚的。
  小任十分聪明,却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信是这样开始的:“您不认识我,但我知道您。我还知道,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您不认识的人都知道您,因为我们都是您助残项目的受益者,都是对您心存万分感激的人。”小任接着说:“当我做了矫治手术后,就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走出样子给您看!我从经销汽车零配件、修理汽车干起,现在已拥有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在边远地区,可以算非常富裕了。”小任最后说:“我的家乡叫‘弥勒’,这大概与佛教有些渊源。李嘉诚伯伯,愿佛保佑您!”
  佛本无意,事在人为。残疾人质朴的话语,也许尚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于万一。
  人由文传,传以人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国宣布1995年起,未再发生脊髓灰质炎,以往由此导致的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适应者基本得到矫治;1999年,白内障致盲人数实现负增长;2000年,基本控制碘缺乏危害……这一切,都有李嘉诚播下的——
  一颗种子
  历年来,李嘉诚为公益事业捐款45亿港币。他最难以忘怀的,是1991年他与属下集团捐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1亿元。时隔8年,1999年李嘉诚在致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国际眼科中心成立的祝词中写道:“至今我仍认为,这是多年来捐款中其中一项最深具意义的事情。”
  11年来,李嘉诚从不间断与中国残联领导晤谈,了解残疾人状况。
  这是为什么?
  从谈话记录中看到,李嘉诚屡屡提及“助无助者”。他说:“人在无助的时候,帮一下,是最有益的。”早在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邓朴方首次访问香港,李嘉诚就捐款200万元港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之后,1991年李嘉诚再次捐资1.05亿元港币。其间发生的故事令人回味:
  1991年8月,邓朴方率中国残疾人展能团和艺术团访港。时值华东水灾,港澳同胞纷纷为灾民捐款。邓朴方申明,此次赴港不进行募捐筹款。李嘉诚执意前往看望,在刚刚向华东灾民捐献5000万元港币后,又当面送给中国残联一张500万元港币的支票。
  晤谈时邓朴方特别提到:我们把你的捐款作为“种子钱”,每用1元,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资金,用到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邓朴方的一席话,恰与李嘉诚的办事原则不谋而合。李嘉诚连声称赞,说:每一个铜板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你们使用资金的效益这么高,令人佩服!你们所做的,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李嘉诚向邓朴方索要了残疾人事业的资料回去参阅。
  是夜,李嘉诚与两个儿子长谈。内地残疾人的困难令他动情,中国残联使用捐款的效益令他动心。次日,李嘉诚约邓朴方再次晤谈。
  8月16日,两人见面。李嘉诚说:我决定再捐1亿元,也作为一颗种子。你们只需争取四五倍的配套经费,便可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士。我捐钱,你们落实个计划,为残疾人办事。眼居五官之首,是心灵之窗。在残疾人中,盲人最为困难。李嘉诚对复明工作情有独钟,特别期望5年把内地400多万白内障患者全部治好。李嘉诚又说:邓先生,我对于能够帮助残疾人士感到很有意义。你知道吗?上次与你谈了两个小时后,我返回办公室,很兴奋,竟然忘了肚子空着,便拿了杯白兰地喝下,立即感觉有些醉了。
  邓朴方感动地说,十分感谢你的好意,我们回北京研究、计划一下,再向你报告。
  经过3个月紧张工作,中国残联深入调查,精心测算,并与有关部门反复研讨,结论是:受组织工作和医务力量的限制,5年内难以治愈全部白内障患者;况且,盲人只是残疾人中的一部分,其它各类残疾人亟待救助。鉴于中国残疾人事业刚刚起步,百业待举,急需制定实施一个均衡的、务实的整体计划,却苦于缺少资金。为使捐款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残联期望将其作为更多领域发展的启动资金,成为一颗给各类残疾人带来更多利益的大种子。为此,中国残联着手草拟残疾人事业5年计划纲要,并致函李嘉诚先生,希望与他的代表磋商。
  12月初,李嘉诚委派次子李泽楷来北京,全面了解内地残疾人状况、工作的要点、难点及正在拟订的计划纲要草案。李泽楷凝神倾听,仔细阅读,频频点头。
  几天后,李嘉诚致函邓朴方:“贵会最能了解残疾人士之需要,所做之决策亦能令残疾人士无论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之帮助,本人及属下公司均乐意配合……”
  1991年12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颁发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及与其配套的16个业务领域实施方案,中国残疾人事业首次有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的系统发展计划。李嘉诚选择其中最急需资金的8个项目投入了他的1亿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为此投入了十几亿元资金;同时,社会各界热心关注,踊跃赞助。
  如今,李嘉诚播下的这粒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仅促进残疾人事业由小到大、从点到面,走上系统发展的轨道,而且使众多残疾人实实在在地受益。1991至1995年的5年间:
  白内障复明手术
  107万患者重见光明,年手术量由10万例提高到25万例。进而,到2000年累计实施333万例手术,年手术量提高到45万例,实现了白内障致盲人数的负增长。现在,李嘉诚又开始关注角膜移植,着手解决第二大致盲因素。
  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
  低视力康复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使以往被误作盲人的4万低视力者告别了朦胧世界,并为数以千万计的低视力者带来福音。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使“十聋九哑”成为历史,6万聋儿开口说话,并形成了系统的聋儿康复体系。
  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
  36万名患者走向新生活;并通过计划免疫,1995年以来,未再发现脊髓灰质炎。进而到2000年,以往124万名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中的手术适应者基本得到矫治。
  弱智儿童康复
  10万名弱智儿童经过训练,提高了生活自理、认知与社会适应能力。
  ……5年间,共163万残疾人重获新生,并为更多的残疾人带来希望。
  此外,资助建设的30个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还针对内地自然环境普遍缺碘,为6752万孕妇、婴儿等特需人群服用了碘油丸,不仅预防了智力残疾,控制了碘缺乏病,而且使新生儿的智商得以提高。
  回顾历程,邓朴方十分感慨地说:在我们创业之初,李先生的捐款真是雪中送炭,催生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带动了事业的全面发展,给6000万残疾人的命运带来整体而久远的影响。
  正如管子所曰:“一树百获。”
  新世纪来临,让每个缺肢者都站起来,让所有的盲童都能上学,让生活在基层的残疾人都得到服务……这些,是李嘉诚与中国残联再次合作描绘的——
  一幅蓝图
  1999年12月,邓朴方将赴香港两天,参加国际会议。李嘉诚闻讯,致电北京,希望与邓朴方在港期间见面晤谈。
  12月18日,两位老朋友再次相聚。
  李嘉诚真诚地向邓朴方表示,1991年交谈的情景,印象犹深,当时非常高兴,新世纪来了,彼此一定要加强合作。李嘉诚乐意再捐款筹办新里程计划,原则上不要锦上添花,一定要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他愿意不断付出精神、时间和资源在医疗、教育和公益事业上。
  邓朴方说:1991年的捐款,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55岁了,内地是60岁退休,我想在退前扎扎实实地做几件事,为后来者留些东西。主要着眼于薄弱环节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建立基础、形成机制,使残疾人事业得以与经济社会协调地持续发展。无论如何,选好项目,用你的捐款主要做拓荒性的工作。
  李嘉诚赞许道:机制很重要。
  三个月后,中国残联送上一份需6000万捐款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李嘉诚欣然同意。后来,他又主动追加4000万,捐款达1亿元港币,以扩大受益人数。
  为扶助残疾人开创人生新里程,2000至2005年实施这一计划的主要任务目标是:
  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
  全国有下肢残缺者35万,每年新增1.5万;2/3的缺肢者生活在农村,大多数未装配假肢。本项目旨在滚动开发供应系列化长江普及型假肢,在基本功能、使用效果、强度寿命方面与同期城市市场假肢水平相近,而价格仅为其1/3;建立面向农村的装配服务网络,推行深入基层的流动服务方式,就近就地为缺肢者提供服务。到2005年,形成年装配1.5万例假肢的能力,资助6万缺肢者装上假肢。进而,2015年前,形成年装配2万例的能力并满足更新维修的需要,让每个下肢残缺者都站起来。
  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
  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而盲童入学率不足40%,中西部地区更差。针对盲童身心的特性、居住分散的实际和融于社会的需要,在中西部12个省份推行一体化教育,以适量盲校为资源中心,培训普通学校可兼任盲童教育的师资,吸纳盲童随班就读,资助贫困盲童入学,于2005年,使盲童入学率提高到80%左右。进而,使每个盲童都能上学。
  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
  盲人最为困难,就业率不足30%。但他们触觉灵敏、精神专注,按摩是其独特的优势。为帮助盲人服务社会,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培养盲人保健按摩师3.5万名。
  聋儿语训教师培养
  全国有7岁以下聋儿80万,每年还新生3万,却缺乏语训专业师资。“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资助北京联合大学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创办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建设4个实践技能教学基地,以改革的方式和适用的原则,每年培养100名扎根基层的应用性专业人才。进而,使聋儿都能接受听力语言训练。
  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
  资助664个相对贫困的县并以此带动全国各县建立服务中心,为基层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聋儿语训、特殊用品辅助用具供应、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文化活动等全面服务。
  《长江新里程计划》刚刚实施,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初显成效。
  甘肃永登的蒙向延,摔下悬崖,昏迷中冻伤后被截去四肢。他将破篮球绑在下肢残端上跪行,度日维艰,想一死了之。“长江普及型假肢”让他又站了起来。笔者看到他在用残缺的双臂劳动着,从他的乡音里,只听清了两句:李先生让我又能干活了,我要活下去!
  贵州息烽的宋露露、宋娇娇两位盲姐妹,早已过了入学年龄,却因贫寒失学至今。今年9月,李嘉诚的资助将使她们走进课堂。就在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偏远的山区会响起这对姐妹朗朗的读书声。
  今年的高考录取中,笔者获悉,首次招生的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踊跃报名的考生超过招生数的3倍。陕西榆林19岁的何国伟,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考分达527分,远远超出380分的省定录取分数线。这些聪慧的年轻人,将给同样年轻的聋儿康复事业带来生机。
  蓝图刚刚展开,更多更美的画卷将陆续显现……
  近年来,中国残联多次向李嘉诚提议,举行捐款助残总结发布活动并邀请他参加,均被婉言谢绝。
  李嘉诚说:“这是我作为一个国民应尽之天职。”
  李嘉诚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世界上要成就每一样真正有价值而值得骄傲的事,都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为理想和目标付出时间、努力、坚毅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大家以崇高的价值观,付出爱心、精神,善用宝贵的资源贡献社会,共同为人生留下美好的种子。”
  这就是李嘉诚与残疾人之间鲜为人知的平凡故事。人们从中可以读出商海之外的李嘉诚,一个生活中的、立体的、大写的“人”。
  佛学大师赵朴初,临终前,在医院挥毫为李嘉诚题词:拳拳爱心。
  很少题词的李嘉诚,在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一挥而就:发扬人性中光明与高贵的一面,为无助者提供无偿服务。
  同时同地,残疾人送上他们的礼物——在众多残疾人的签名之上,托出一行大字:
  您的爱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编辑了这篇长篇通讯,向读者介绍香港著名人士李嘉诚先生的感人事迹,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10周年。10年来,李先生捐款2.07亿港元,给祖国内地残疾人以极大的帮助,体现了一位真正的爱国者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愿有更多的人在李先生人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进一步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为无助者提供更多的无偿服务,让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和美好。
  ——编后(附图片)
  在拉萨,恢复视力的藏民感谢李嘉诚和医疗队为自己带来了光明。
  在西部地区,李嘉诚与残疾儿童在一起。
  黑龙江省的“福音行动”使许多聋儿恢复了说话功能。图为教师为带助听器的聋儿作语音训练。耳东摄
  吉林省磐石市牛心乡居民邓振刚安上长江普及型假肢后,开上了三轮摩托车。他的年收入达8000元,全家生活安定幸福。晨声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供稿。) 0C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