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9月20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9-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李永忠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课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必须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党的阶级基础决定党的性质,但它不能代替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群众基础要靠党的纲领去号召,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引导,靠全体党员去争取,靠党的组织去凝聚。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只有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才能更好地带领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如果只注重阶级基础,党就会因陷于孤军奋战而失败;如果只强调群众基础,党就会因先进性的蜕化而失去代表性,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证明,凡是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关系处理得好的时期,我们党的力量就增强,事业就兴旺;凡是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的时期,党的力量就受影响,党的建设就遭破坏。
  阶级基础决定先进性,群众基础决定动力源。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使命决定了她的先进性,决定了她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因为党只有始终立足于这一阶级基础,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并不能自发地引燃党的群众基础的动力源。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党的事业成为最广大人民关心拥护的共同事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为之努力奋斗。阶级基础的先进性为党寻求不竭的动力源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发展、胜利之源蕴藏于民众之中。列宁曾把党比作安泰,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安泰”之所以力大无比且百折不回,关键就在于他拥有群众基础的动力源。群众基础的动力源使他不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百折不回,无坚不摧。
  阶级基础、群众基础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包括大批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同时,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其中的许多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贡献,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的事业的发展与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党的阶级基础的增强、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的提高这三者应该是同步的。党的战斗力既取决于党员的质量,也取决于党员的数量;党的凝聚力既取决于先进性,又取决于动力源;党的影响力既取决于组织的发展,又取决于事业的前进。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是时代的需要,是实现党的任务的需要。党是大熔炉。只有与时俱进,党的阶级基础才能不断增强,大熔炉的锻造力才能不断提高;只有与时俱进,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不断扩大,大熔炉的包容力才能不断增强;只有与时俱进,党的社会影响力才能不断提高,大熔炉的凝聚力才能不断扩大。 N11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杜铁环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和回答了新世纪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把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时代在发展,理论在创新,武装无止境。进入新的世纪,能否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否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能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我们应当从我们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认识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的极端重要性。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必须把握新体系、领会新思想、明确新要求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树起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又一座理论丰碑。我们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就应当紧紧抓住“三个代表”这条主线,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实际,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本质要求,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在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关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作为党八十年奋斗历程的第一条基本经验提出来;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也作为第一条要求加以进一步强调。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毫不含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新的理论飞跃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的理论体系,开辟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在党的性质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要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三个忠实代表”的论述。“七一”讲话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并把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明确提出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标准,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新思想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新的时代内涵,并明确提出了“三个是不是”的判断标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党的宗旨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关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因素的论述。“七一”讲话把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作为我们党八十年奋斗历程的一条基本经验,并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
  在党的思想路线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的论述。“七一”讲话通篇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强调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明确提出了“三个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论述表明了我们党不断追求真理、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创新精神,是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深化。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关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论述。“七一”讲话在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同时,深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非凡胆识,创造性地阐述了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新论断。这些新的思想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与把握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基本准则,对扩大党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富有时代精神。
  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关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的论述。“七一”讲话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阐述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告诫全党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沉痛教训,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庄严承诺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这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的坚定决心。
  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论述。“七一”讲话指出,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要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党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党的历史使命上,应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关于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统一的论述。“七一”讲话深刻论述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号召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围绕这一问题阐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丰富和发展,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升华了认识,打开了思路,进一步坚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应注重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指导行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七一”讲话全篇的灵魂,也是我们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讲话精神的“钥匙”。我们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应在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指导行动上下功夫,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用创新的态度对待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实的情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邓小平理论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理论的形成需要创新的态度,学习和掌握最新理论成果,同样需要创新的态度。
  用科学的方法解读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新事物、解读新理论的科学方法。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也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因此,我们学习《讲话》精神,应全面理解而不能断章取义,应客观判断而不能主观臆断,应科学运用而不能机械套用,应发展地看而不能静止地看,从而真正把讲话精神学深悟透。
  用实践的结果验证理论的成果。江泽民同志在同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结果最能说服人、教育人。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实现的。同样,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实现思想观念的新解放,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实践来完成。我们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也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只有联系当代世界发展的广阔实践,才能认清《讲话》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势;只有联系我们党八十年的探索实践,才能认清《讲话》是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科学总结;只有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才能认清《讲话》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N11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意识
陈俊宏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博大精深,论断鲜明精当,阐述凝炼精辟,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把党的执政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为党的执政意识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只有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我们才能增强执政意识,确定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完成好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使命。
  “三个代表”的灵魂是“先进”,这就必然要求全党增强执政强国的发展意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而从工业社会转到信息社会只用了二百年的时间,这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可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富强,国际地位才能提高,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邓小平指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由此决定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决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时代胸怀,观察世界大势和中国大局,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对我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很紧要。正因为如此,“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同时,“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赶上时代,这就必然要求全党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每一次创新和发展,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三个代表”思想是创新的成果,又推动着创新的发展。我们党只有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才能保持先进性,赶上世界进步潮流。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创新是推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我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也很紧要。有了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我们党就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永葆蓬勃生机与活力。
  “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必然要求全党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主流、本质,而且这个主流、这个本质一以贯之。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处于执政地位以后,党的一些成员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可能性增大了,把过去同人民群众结成的鱼水关系淡忘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出现了。而且这种令人厌恶的消极腐败现象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发生甚至有所蔓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一再提醒全党同志要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又语重心长地指出:“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增强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只要我们共产党人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的着眼点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就必然要求全党增强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江泽民同志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党的建设的新情况,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永葆党的先进性,就应当坚持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当好“三个代表”。毋庸置疑,党的先进性是建立在党的阶级基础之上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工人阶级队伍及其先进性都在变化和发展之中,而且从长远来说都会有助于工人阶级素质的提高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我们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在努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指出:“每个新阶级赖以建立自己统治阶级的基础,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后来的革命比起过去的革命,在变革程度上要深刻得多,在社会基础上要广泛得多。现阶段,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一方面广泛组织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个代表”的立足点是迎接新考验,这就必然要求全党增强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快速前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潮起潮伏,福兮祸兮;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我们既面临着极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四个多样化”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互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我们党的建设也面临新的课题。“三个代表”,每一个代表都是迎接挑战的正确决策。如果经不住考验,我们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江泽民同志一直强调要居安思危,忧党忧国,增强忧患意识。只有从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认清这个重大问题,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我们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问题,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江泽民同志在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强调全党要增强党的意识。党的意识内涵深刻,外延广泛。我体会,最重要的是增强党的执政意识,而且应当是被赋予时代内容的执政意识,至少包括执政强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这样,我们党就一定能执好政、掌好权,就一定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N11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着眼基层抓落实
王志亮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县(市区)一级党委、政府应当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认为,关键是着眼基层抓落实。
  县(市区)领导班子是整个辖区各项工作的统领,他们的计划、决策、办法是否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事业的推进。同时,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好评判者。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赖程度。因此,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着眼基层,到群众中去,在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处理中出实招,用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落实好“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环节。把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依靠团结务实、富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素质较高、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因此,应坚决调整那些“软、散、瘫”的基层领导班子,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要牢牢抓住党的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活动,就能发挥党员的作用。针对新的形势,党的组织建设要向四个方面延伸:一是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二是向社区的街道楼院、专业市场延伸,三是向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党员延伸,四是向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群体延伸。总之,基层组织建设搞好了,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有了依托和保证。
  落实“三个代表”,关键在人。要从培养、选任、管理、监督等方面入手,促进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形象的树立。首先,从制度约束入手,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行为。其次,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第三,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的良好形象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起来。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基层是落脚点,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归宿,落实的效果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三个代表”给他们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根本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机关围着基层转,基层围着群众转,全党围着中心转”的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我们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的实际行动取信于人民。 N11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