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9月20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9-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航空业准备裁员 '...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航空业准备裁员
  本报洛杉矶9月18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9·11袭击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大陆航空公司17日发出警报,如果没有经济援助,该公司将在10月底面临破产。现在它将裁减其21%的员工,即1.2万人。美国航空公司也宣布将裁减1.1万人,美西北航空公司将裁减2000人。
  在数家航空公司宣布裁员之后,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18日宣布,由于航空公司订单的减少,该公司民用飞机制造部门到明年底将裁员2万到3万人,约占该公司民用飞机制造部门总人数的20%—30%。
  航空公司的主管部门已提出一套要求政府给予240亿美元援助的计划,并开始与美国运输部官员进行探讨。一些国会议员也主张国会应对航空业给予支持。 2o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亚欧联手打击跨国犯罪
本报记者温宪
  9月17日至19日,亚欧会议25个成员国执法机构和欧盟的代表约200人共聚北京,以“加强亚欧合作,打击跨国犯罪”为主题,重点研讨了防范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跨国经济犯罪和非法移民活动的对策,以及如何更为有效地完善亚欧会议各国联手打击跨国犯罪的机制和措施。
  新世纪伊始,亚欧两大洲执法机构代表的这一隆重聚会,势必将促进国际社会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恐怖活动、跨国经济犯罪和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愈来愈呈现出全球化、国际化的特点,“犯罪无国界”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免遭跨国犯罪的危害。此外,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惩处,经常采取“一国犯罪、他国藏匿”的手段。由于国家司法和执法活动受到疆域的限制,各国司法体制、制度又存在着差异,任何一个国家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有效地打击跨国犯罪活动。只有各国和地区携起手来,加强双边和多边执法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打击各种罪恶。
  防范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本来就是此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本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更使这一议题显得格外沉重。与会者指出,国际恐怖活动是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跨国犯罪活动。国际恐怖活动是在极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国际恐怖活动都是一种跨国刑事犯罪。因此,与会者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并呼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以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暴力活动。
  跨国经济犯罪活动是此次研讨会的另一焦点所在。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发现有经济犯罪渗透的现象。犯罪手段正在从传统形态向高科技形态发展。从中国的情况看,一是境外人员入境犯罪逐年增多。跨国犯罪集团成员大都以旅游、探亲、访问、投资、经商等合法途径进入中国,借中国经济发展、商贸机会增多之机,从事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则通过投资、融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洗钱”犯罪活动;二是境内经济犯罪分子作案后携带赃款潜逃国外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多。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打击这一跨国犯罪,中国司法部门除了根据经济犯罪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加强立法外,还加强了这方面的国际合作。
  迄今为止,中国已与泰国、俄罗斯、蒙古国等12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还与23个国家缔结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其中有18个是与亚欧国家缔结的。
  研讨会上关注的另一焦点是非法移民问题。非法移民日渐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跨国犯罪活动,其危害不仅在于损害了非法移民本国的国际声誉,更扰乱了国际间的社会治安秩序。据悉,近几年来,中国为打击非法移民活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非法移民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占世界非法移民总量的比例都是很小的。一些国家将中国视为非法移民的流出国,这是对中国的误解。实际上,由于中国政局稳定、发展迅速,中国也已成为非法移民的目的国,中国也面临着非法移民活动的困扰。
  在跨国犯罪活动出现新特点的情形下,中国与亚欧会议其他成员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双边或多边交流,积极开展警务合作。近年来,中国共与8个亚欧会议成员国签署政府间、部门间有关加强警务合作、打击犯罪、开展禁毒合作的协议、谅解备忘录或会谈纪要13个。此次研讨会再一次为中国执法机构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这次会议必将促进亚欧各国在联手打击跨国犯罪方面更上层楼。 2o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柏林·亚太周中国主宾活动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中华文化之花绽放柏林
  本报柏林9月19日电记者杜英姿报道:第三届“柏林亚太周”举办的第二天,以主宾国身份参加“亚太周”大型文化活动的中国,将体现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昆剧《琵琶行》和展现当代文化艺术新成就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同时呈现在“亚太周”搭起的文化交流的盛大舞台上,多方位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积极成果和多彩样貌。
  柏林观众对来自古老国度的传统艺术表现出热情。昨晚8时半,可容纳近千人的柏林自由人民剧院盛况空前,中国六大昆剧团之一的上海昆剧团在这里首演新创剧目《琵琶行》。这也是昆剧今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首批19个项目之后的海外首次演出。该剧取材于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同名长诗,由知名编剧王仁杰执笔、电影导演黄蜀芹执导、昆剧名旦梁谷音担纲主演,诗人与琵琶女高山流水知音情长的感人情境,与昆曲委婉悠扬、细腻精美的艺术风格相得益彰,仿建的中国古戏台更是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虽然台本的翻译很难尽传古诗的斐然文采,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柏林观众仍然从音乐唱腔、舞美设计、演员的表演中体味出贯穿全剧的诗情雅韵,领略到昆剧迥异于世界其他戏剧样式的独特魅力。
  演出结束,主要演员多次谢幕,全场观众用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表达他们对这一有400余年历史的东方戏剧的喜爱和敬意。
  昨晚7时整,在国际美术界享有盛誉的柏林汉堡火车站博物馆于绵绵细雨中迎来了数百名嘉宾。柏林美术界和普通市民对《中国当代艺术展》的开幕给予充分的关注。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在国外举办介绍现代形态的中国艺术的大型展览。这次展览采用国际通行的策展方式,由中德双方艺术机构共同参与,遴选出绘画、建筑、雕塑、摄影、录像、装置等29位艺术家的百余件(组)作品。他们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中国艺术家,以新的艺术语言、思维方式和创作技法表达着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诠释。展览以“艺术家与时代”为主题,将健康的当代艺术介绍给德国人民,以国际性的艺术表达,同世界艺术形成平等交流和对话。本次展览策展人、柏林文化部门国际交流处处长韦伯表达了许多柏林观众共同的看法:《中国当代艺术展》传达出的艺术创作多样化的信息,显示出中国文化生态环境的开放和宽容,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 2o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外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下降
  本报阿比让9月18日电记者廖先旺报道: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天在日内瓦公布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披露,本来在吸引外资方面就已处于劣势的非洲大陆,去年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减少,不足全世界所获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
  据统计,非洲大陆1999年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曾一度增长了20亿美元,但去年这一数字从前年的105亿美元下降到91亿美元。报告称,比例下降在安哥拉、摩洛哥和南非三国表现较为明显,其数额减少了近一半,而这三国曾是非洲接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在其它一些非洲国家,外国直接投资仍然是固定资本增长的主要成份。
  统计报告还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接受的外国投资从前年的80亿美元下降到去年的65亿美元。而南部非洲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在相对数字还是绝对数字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尽管这一地区由于受安哥拉和南非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从53亿美元下降到39亿美元,但仍高于非洲的平均水平。
  北非国家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总体上也保持着前年的水平,达到26亿美元。据同一报告预测,在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于去年达到创纪录的13000亿美元之后,今年将会有所下降。这一下降与世界经济增长放慢有直接关系。 2oA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大观

埋藏二氧化碳
本报记者杨贵兰
  温室效应使大气平均温度不断上升,生态环境恶化,罪魁祸首是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制服二氧化碳这一“祸首”?科学家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在地层中埋藏。
  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最近,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院和日本、挪威、瑞士、加拿大等国共同租赁的船只驶入太平洋科恩岛附近的一条海沟上,他们将把60吨二氧化碳埋藏在800米深的海底。研究人员还将以此来考察海洋深处封锁二氧化碳的能力。
  原则上说,二氧化碳能在海水中逐渐溶解,并使其海水溶液比重增大,从而向海底下沉。最终,二氧化碳会在海底深处呆上几百年时间。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后,是否会干扰海底深处海洋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5年来,在英国东面的北海海面上,斯泰托石油公司的斯莱普纳天然气平台还进行了另一种尝试:每年向800米深的海底咸水地层中注入100万吨二氧化碳。据悉,这样做的成本低于其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要缴纳的税。向含咸水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的办法有着诱人的前景,因为仅仅用该地域1%的含咸水地层就可容纳900个发电站产生的二氧化碳。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上的含咸水地层可以容纳5000亿吨二氧化碳。
  其实,向含咸水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还可以赚钱。因为,在油、气田周围注入二氧化碳,会使油、气向钻井集中,从而提高油、气的产量,或使被废弃的油、气井重现活力。仅美国一个国家,每年就为此而向地层注入二氧化碳3200万吨。然而,迄今为止,这一切还缺少科学理论根据,只是凭经验而行的举动。
  人们对二氧化碳在地下的活动情况知之甚少,因此还须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在加拿大的韦本地区有一个几近枯竭的老油田,欧盟和加拿大共同设立了一个国际科研项目,即对通过向韦本附近的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进行相关研究。自去年9月以来,人们每天将5000吨来自330公里之外、由一家工厂生产的二氧化碳注入地层中。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向韦本附近的地层注入2000万吨二氧化碳,那里的油田寿命可延长25年。如果使用这个办法,全世界因产量不足而被废弃的油田将会获得新生。
  对于那些既不靠海、也没有含咸水地层、更没有油田的地区,也有一种埋藏二氧化碳的可能办法:向地下煤矿注入二氧化碳。煤矿实际上是多孔的,它经常含有甲烷气体(天然气),而这些甲烷又具有开采价值。只要向煤矿的地层注入二氧化碳,甲烷气体便会向矿井流动。世界上有很多煤矿没有开采价值,但其甲烷气体却可以用这种办法开采出来。在美国,90%的煤矿就属于这种煤矿,法国也有不少这样的煤矿。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类似的试验已进行了3年,每天有30万立方米的二氧化碳通过4口井被注入地层中。现在,人们正在研究如何让注入的二氧化碳长期呆在地层中。
  从技术上讲,将二氧化碳埋藏在地层中没有任何问题。既然地层能将碳氢化合物、气体或咸水封锁几十万年,那它又为什么不能将二氧化碳或含气的水长期封锁起来呢?其实,世界上有不少天然的二氧化碳矿脉,仅在罗讷河谷就有8个天然二氧化碳矿脉。
  在埋藏二氧化碳的工程上,最大的挑战是收集二氧化碳以及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运送到埋藏地点。人们不会去收集汽车尾气,人们收集的主要是大型工业企业,如发电厂、水泥厂和化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目前,据美国能源部说,在发电站收集1吨二氧化碳的费用约合人民币150元至500元。当然,埋藏二氧化碳并不能解决温室效应带来的所有问题,但这一技术可以作为目前能源经济的一种补充。 2o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