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9月13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9-1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刘德忠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我们党八十年基本经验时指出:“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在新世纪,能否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自觉并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对于我们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注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由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我们强调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这既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由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决定的。如果在工作中不懂得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眼里没有群众,那就无法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落空。无论革命还是建设、改革,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离开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因此,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是否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正如毛泽东指出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谁脱离了群众,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谁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会一事无成,就会被群众所抛弃。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如果把群众比喻为广袤无垠的大地,我们党就是一颗颗种子,党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深厚土壤,从中获得营养,才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事实也正是这样。回顾八十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每一个重大任务的完成,每一个巨大成就和胜利的取得,无一不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实现的。可以说,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胜利的一大法宝。
  我们党依靠群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我们的前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新世纪,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跟在群众后面当尾巴,落后于群众的觉悟,而是通过引导、组织和教育,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从而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引导、组织和教育,是在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强迫命令、教训指责。这就要求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通过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头脑中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的观点,使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成为自觉行动。二是主动放下架子,敞开胸怀,老老实实地拜群众为师,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而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虚情矫饰,敷衍了事。三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利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而又扎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挖掘出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形成新的思路,推出新的举措,开创新的局面。 49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纪实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中共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纪实
本报记者马宏伟张怡恬
  学习时间:2001年8月31日。
  学习地点: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议室。
  参加人员:中共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6人因公请假)。
  学习主题:专题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关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论述。
  张德江(省委书记):今天是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五次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七一”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的伟大纲领。我们每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新的认识。两个月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全省上下掀起了认真学习“七一”讲话的热潮。学习“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紧密联系浙江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我们的思想实际,全面审视我们的各项工作,自觉做到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不符合的就坚决加以纠正。
  “七一”讲话对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作了新概括,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了新阐述,对坚持党员标准、发展新党员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下面,请中心组成员围绕这个专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李金明(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主要看我们党能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纲领,能否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能否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与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党的理论和纲领,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映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理论和纲领,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确保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李泽民(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同,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不同,党的最低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也有所不同。因此,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同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当时的客观实际和新的实践出发,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善于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自觉地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二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对物质的巨大能动作用,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始终把先进文化作为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三是党与人民的关系,要做到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使我们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刘枫(省政协主席):在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紧跟时代,立足国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理论上、实践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理论创新是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当前,新的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也对理论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自觉地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即“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我们在学习《讲话》精神、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和克服那些看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一切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倾向;那些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名,错误地坚持一些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的认识的倾向;那些思想僵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前进的思想倾向。
  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张德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党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政策的实践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浙江省市场取向改革起步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去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47%,从业人员七百四十五万人。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浙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我们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际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敌强我弱。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这决定了我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柴松岳(省委副书记、省长):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地位和作用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私营企业主。我们决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固定的公式、主观的想象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考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得出的结论,简单照搬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来。我国今天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引导与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从作用看,在资本主义社会,私营企业主主观上追求高额利润,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物质基础,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管私营企业主的个人动机是什么,非公有制经济客观上在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提供物质支持,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近些年来,我省经济充满活力,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密不可分。从性质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主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受国家保护,其收入的取得、投资方向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私营企业的职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正当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在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主进行团结、教育和引导。从私营企业主的整体状况看,他们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主要职业活动是经营管理劳动,部分人还从事科技劳动,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中有不少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具有较高的人生追求,愿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因此,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主与旧社会的资本家等同起来,是混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当然,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私营企业主的教育,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叶荣宝(副省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他们对推动科技进步,活跃城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就业门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讲话》充分肯定他们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明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将极大地激励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章猛进(副省长):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省农村已有一百多万个体、合伙、私营或股份合作等企业的业主,六十多万农村经销能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他们在参与市场竞争、转化科技成果方面走在了前面。要坚持“三个解放出来”,克服“唯身份论”和“唯财产论”,肯定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政治上积极主动地给予关心、教育和帮助,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经济上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使他们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张德江:我们党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历程表明,党员成分不是党的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推进。在新的实践中,我们要深化对吸收新党员标准的认识,既要认识到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又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我省的情况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员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既有占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也有来自其他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在其他社会阶层的人员中,有的原来就是党员,有的是在创业以后入党的,还有的长期追求政治进步、有强烈的入党愿望。近年来,省委一直高度重视对党建工作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城市社区和新社团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乔传秀(省委副书记):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党的工作的新领域。我们党决不能丧失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决不能弱化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应当把符合党员条件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中广大人员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了解党的纲领、宗旨和任务。对提出入党要求的人,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养教育。要严格防止那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内,防止以经济实力强弱、为社会捐助财物多少、个人名气大小作为衡量吸收新党员标准的错误做法。要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素质,真正解决好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张曦(省委常委、秘书长):任何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都必须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自觉站在确保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看待新时期吸收新党员的标准,把尽可能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全社会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以创新精神加强新领域党建工作梁平波(省委副书记):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以创新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新领域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党的工作领域,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近几年来,浙江省按照中央的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省到县各级党组织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通过思想上带、组织上带、工作上带,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与工会、共青团建设同步推进,形成合力,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中从业党员已有十五万五千多名,已建党组织一万零九百个,党组织应建已建的比例达到86.8%。今后在继续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应重点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蒋巨峰(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这几年,温州市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党组织一千九百六十一个,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总数发展到一万三千三百零四名,正式党员三名以上的企业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固定职工一百名以上的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3%,固定职工五十名以上的企业91%有了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面在不断扩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对我市党建工作具有特别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按照《讲话》要求,进一步创新思路,努力把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周国富(省委副书记):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当前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应结合当今的经济运行特点和社会阶层结构等的实际变化,在坚持中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认识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劳动的作用,认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目前,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资本、技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等生产要素在我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承认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创造“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价值的复杂劳动,他们所得的报酬属于按劳分配,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积累资本和有效地使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的发展。
  黄兴国(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实际与马克思当年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一是社会制度不同。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我们所处的是共产党执政已达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社会。二是科技发展水平不同。马克思所处的是蒸汽机时代,我们现在正迎来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大大增强。三是资本的原始形成不同。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靠掠夺工人的劳动成果;今天的业主的生产资金,绝大多数来自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得。四是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不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是被雇佣的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则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国家主人。
张德江:今天的专题学习会开得很好,大家围绕主题,联系实际,踊跃发言,通过互相交流和启发,进一步加深了对“七一”讲话的理解。下一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继续分专题进行学习讨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省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上下功夫,以推进新世纪浙江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实际行动,来检验我们学习贯彻“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成果。随着学习和宣传的不断深入,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在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它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附图片)
  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现场。(徐斌摄) 49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努力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杨继平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工作应如何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适应形势,迎接挑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努力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自然资源的宝库,是陆地自然条件的关键部分,也是一切林业和生态问题的核心与基础。森林资源的迅速增长,既是林业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又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必须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到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中心地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是加强对宝贵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和一些具有特殊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要发展,首先要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这是林业的特殊性之所在。破坏森林资源就是破坏生产力,破坏生存条件;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存条件。二是要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森林资源就是发展生产力。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这个中心来进行。
  高度重视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林战略,是推进林业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林业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80%。我国林业科学技术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二十年左右。科技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是造成我国林业生产力落后的重要原因。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按照生产力升级换代的规律,把推进林业科技进步放在战略地位来抓。一是加强林业与生态科学的研究,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及基础理论的研究等。二是抓紧研究和制订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科学规划、科学布局林业生产力,并根据新的科学认识进行新的调整。四是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网络体系。五是针对不同地域条件,选择并大力推广科学的发展模式和先进技术,使林业科技与林业生产建设结合得更紧密。六是抓紧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使林业生产出现革命性进展。七是制定倾斜政策,着力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八是加大投入,保证林业科技的经费、人员需要。九是努力提高干部的科技意识、科技素养、科技工作水平,着力提高广大林农群众及一切林业从业者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
  十是加快林业科技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为加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攻关以及促使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造条件。
  高度重视对林业生产力布局的科学规划。科学的林业生产力布局,对于优化林业生产力因素的空间组合,调整林业生产力的结构,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由国家林业局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对原有全国林业工程进行系统整合,对林业生产力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十七个林业重点工程及新上的工程整合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是林业进行新的创业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各方面的实际,发挥各工程的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集中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全力推进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高度重视对林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断调整和改革林业生产关系,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必须根据林业生产力发展规律及林业所承担的任务,走有中国特色、有林业特点的改革之路,为林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法律和政策体系等方面都应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高度重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既促进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也给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某些破坏。我国的生态问题已相当严重,特别是近期,黄河断流,连续沙尘暴,洪灾、旱灾屡屡发生。生态供求严重失衡,更谈不上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平衡。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首位,通过改善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求得尽可能大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 499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