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
技术在创立名牌中的作用
李迎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有必要专门讨论技术的作用。
技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什么,用户需要什么,是企业必须了解的基本问题。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的创新动力,而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使名牌产品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成果,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主要依靠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信息。其中,全新或首创的新思路,100%来自用户;重大革新思路,58%来自用户的需求信息。
技术能够创造市场需求。有一家国外知名大企业曾提出,我们的政策,并不是先调查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品,然后再投其所好,而是以新产品去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消费者不可能从技术方面考虑一种产品的可行性,而我们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并不在市场调查方面投入过多的力量,而是集中力量探索新产品及其开发途径的各种可行性,通过与消费者直接交流,教会他们使用这些新产品,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技术能够创造购买力。就人们的消费行为来讲,想买什么与能买什么往往是一对矛盾。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不断地解决这种矛盾,使消费者买得起想买的东西。例如,汽车刚发明时仅是有钱人的奢侈品,一般平民根本买不起。后来,经过亨利·福特的不断创新,汽车成本大幅度降低,使汽车实现了由奢侈品到大众代步工具的转变,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庭。由此可见,技术可以创造市场购买力,它既能创造新产品,又能使新产品得到普及推广,并在这一过程中造就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技术能够创造消费方式。实践证明,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等的诞生,往往能够创造新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比如,电视的出现和更新换代,汽车的出现和更新换代,电脑的出现和更新换代,不仅影响了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产生创造了众多机遇。
技术是质量的生命。名牌产品必然是优质产品,而产品品质的优异则来源于先进的技术。一个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手段陈旧、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开发能力的企业,是绝对不可能生产出优质产品的,更谈不上生产名牌产品。
技术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只有能为企业带来丰厚收益的产品,才有可能成为名牌产品,而高收益离不开生产的高效率。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追求领先一步,才能具有更高的效率,才能为创名牌、发展名牌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经济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发展,必须实施名牌战略。而要创立中国的名牌,就必须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新世纪治党强国的伟大理论基石
龙新民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葆生机和活力。
●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运用和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新世纪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确立了新世纪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展示了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动力和社会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穿“七一”重要讲话的一条主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崭新的角度总结我们党八十年来的基本经验,筹划新世纪的发展方略,阐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历史任务,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指引我们在新世纪治党强国的伟大理论基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成熟和马克思理论上的两大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时期两大理论基石的发现和阐释,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找到了承担这一历史必然性的社会主体即无产阶级,并赋予了无产阶级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神圣使命。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剧烈和深刻的变动。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不可能预见到一个多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也不可能预见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后共产党执政的具体模式。而这都需要马克思主义者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时代发展的实际,作出新的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适应当今时代背景和形势要求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它着眼于确保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这一历史趋势,着眼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求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了当今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不仅对我们党在新世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并亲自指导和参与建党实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成立八十年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党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以及党的自身建设,认为党的坚强领导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引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理论指南。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因为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这个政党的宗旨、任务、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作风等,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教训表明,一些执政多年的共产党走向衰落甚至垮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背离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要保持其先进性,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尤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切,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充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根本宗旨,为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理论武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政党,总是为少数人、为自己一党一派的私利服务。中国共产党则旗帜鲜明地表明: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曾经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也曾精辟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腐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千方百计地企图侵蚀我们的党,腐蚀党员和干部。我们面对着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我们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深入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就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石
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引。我们必须继续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党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运用和发展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新世纪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社会主义中国要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继续作出贡献,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江泽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三个代表”的第一条,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把握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决定力量。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就能更加自觉地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观点,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新世纪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加。根据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依据“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一基本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有了先进文化的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有了先进文化的武装,全国人民才能有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文明健康、更加朝气蓬勃、更富有凝聚力创造力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示了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动力和社会基础。人民群众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根本力量。我们党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人民群众拥护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奋斗,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三个代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就能更加自觉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正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而保护好、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一切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产生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适应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同时,“三个代表”思想蕴涵的伟大理论力量又一定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引和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团结奋斗,不断前进。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把远大理想融入现实工作中
韩玉芳
我们共产党人是理想主义者,也是现实主义者,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也始终不忘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远大理想和现实工作的关系,把远大理想融入现实工作之中。
把远大理想融入现实工作中,其实是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观点。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就指出: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十分注重要求全党同志既胸怀远大理想,又立足本职工作。然而,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我们在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上也发生过失误,不切实际,急于求成,曾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害。经过实践的教育,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
把远大理想融入现实工作中,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还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考问题的方法,是重在“发展过程的阐明”,是从“现实的运动”出发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拿了这个方法去研究远大理想和现实工作的关系,就自然会得出要把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放在实现现阶段的任务上的结论。至于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都提出了划分阶段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初级阶段结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目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为逐步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创造条件。
把远大理想融入现实工作中,决不意味着要淡化或者放弃远大理想,而是要以远大理想为精神动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工作。我们放弃的是过去那种对最高理想肤浅的、简单的理解,同时也反对因强调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而认为可以不讲共产主义理想的倾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不是空喊共产主义的口号,更不是实行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政策,而是要善于用共产主义理想凝聚人心、激励斗志、鼓舞干劲,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形势,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和群众的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事业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第9版(理论)
专栏:
“三个代表”与反腐败斗争
吴立钢
“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反对腐败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反腐败是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确保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因而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一,反腐败斗争始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当前,腐败现象的存在虽然是个别的、支流的,但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挫伤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阻碍和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就是为了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反腐败是维护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腐败现象是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外在表现,它侵蚀人们的灵魂,腐蚀党的肌体,使正常的社会道德失范。因此,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一条就是通过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头脑,把反对腐败与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抵制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侵蚀,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斗志。第三,反腐败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就是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保证人民利益不受侵犯;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防止把人民利益转化为小集团甚至个人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坚决消除腐败给人民利益带来的损害,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
反腐败斗争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要使反腐败斗争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一,反腐败要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目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无不得益于发展。但这个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在反腐败不断取得新成果基础上的发展。如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坚持反腐败,那就人心难定,社会难稳,国家难安,经济建设也就难以顺利进行。反腐败斗争实践证明,反腐败工作健康、平稳地向前推进,经济建设非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二,反腐败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先进的文化具有前瞻性,可以对反腐败斗争起促进作用,而腐朽没落的文化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我们党成立八十年来,一直重视反腐败,并在不同时期吸收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了思想教育的丰富经验,不断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第三,反腐败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依靠。反腐败所作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反腐败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又必须依靠群众。由于反腐败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查处的案件中,群众举报的占80%以上,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不可能取得现有成效。
以“三个代表”为根本要求,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第一,反腐败必须着眼于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腐败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反腐败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系,把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反腐败必须着眼于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勤廉兼优典型宣传、党纪法规教育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营造全社会反对腐败的良好氛围。第三,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惩处腐败分子,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要着重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要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为了进一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继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查办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严惩一批腐败分子。二是着力解决不正之风问题。腐败案件毕竟是少数,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还是来自一些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受利益驱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纠而复发。要解决这些问题,除继续开展刹风整纪和加强教育、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执法监察外,还需要从源头上寻找治理对策,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逐步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第四,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健全反腐败的机制、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要求,在继续抓紧反腐败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治本力度。要针对遏制腐败的难点和新出现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从改革体制、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建立一套反腐败的预警和治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将反腐败措施寓于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中,使权力行使有章可循。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