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9月1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9-0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书拾零 '...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新书拾零
  ▲由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三个栏目的编导、记者、主持人编著的《实话》一书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书中记录了许多新闻背后的新闻。
  ▲张立信的长篇小说《新富》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描写了一位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年代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生活、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江曾培的新著《书香屐痕》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读”和“游”二部分文章组成。作者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题,生发出读书内容、读书经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与生活的关系等。
  ▲何启治的《文学编辑四十年》一书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记述了作者编读文学的思考,以及同一些名家名作的交谊,从中可以领略到当代文学的某些面貌。
  ▲《纪鹏抒情诗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入了诗人自四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展示了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孙梽文的报告文学集《世纪之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十余篇作品描绘了当代生活中卓有成就的人物,抒写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弄潮儿的精神风采。
  ▲《贾永生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中收入作者一百六十首有代表性的长短诗作。
  ▲陈众议的长篇小说《玻璃之死》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一个特殊群体在特殊年代的生活。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三联新书  
  《我的藏书票之旅》吴兴文著
西方的藏书票与我们的收藏印鉴异曲同工,不乏由著名艺术家设计、印制精美的艺术品。收藏家吴兴文先生多年热心于藏书票的收藏与研究,不惜重金购得多枚深具文化与历史意义的珍品。本书选取精华部分,并配文介绍相关的名人故事、文化掌故。
《书衣百影续编》 姜德明编著
书中精选了作者收藏的文学书刊中的一百多幅封面,均为自1901年至1949年间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装帧设计。本书还谈了新文学的版本收藏价值。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组编
这是一本将各地素质教育鲜活经验、办学理念、专家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书。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必读书,也可供学生家长参考。
《苏州格格》 高阳著
小说以嘉庆驾崩为由头,叙述了宫中群臣后妃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之事。道光二年,宫中选秀女,苏州格格将被指婚为必继皇位的大阿哥,不料事情变化,急煞格格的父母……
《水龙吟》(上、下) 高阳著
乾隆驾崩,和糰倒台,和府小厮彭华为脱去隶籍,赴四川从军,耳闻目睹了官场变迁,描述了当时的历史。
《印心石》 高阳著
穷秀才陶澍与塾师之女孙巧筠即将完婚之际,当地富豪吴家横插一杠子,孙家父女嫌贫爱富,迫陶退婚。后陶澍点中翰林,官至江苏巡抚,而吴家却……
《寻归荒野》 程虹著
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自然文学。它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展现出一种新型的生活和世界观。美国自然文学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新大陆那未经修整的荒野,比城市花园更能给人启迪和想象,激起了诗人和文学家多少感慨和热恋,也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的态度。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书店的橱窗土丁摄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激情在燃烧
——我读长篇小说《燃烧》
高占祥
  纵观今日文坛,“浮躁”与“肤浅”乃是一大弊端,它影响着优秀文学作品的问世。此现象何以出现?其主要原因恐怕是在于缺乏深厚的生活底蕴和耐得寂寞、潜心创作的精神。
  令人欣喜的是,生活在北大荒的作家韩乃寅不袭俗套,用激情和心血向人们捧出一部沉甸甸的力作《燃烧》(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读过《燃烧》,我的心也随着《燃烧》而燃烧起来。作品不仅叫人重新见识和认识既荒蛮又神奇的北大荒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也让人敬慕和敬佩北大荒开发建设中三代人博大胸怀的昂扬壮美,更让人感觉和感悟了“北大荒精神”博大能量的浓重永恒。
  透过作品中展现的那些鲜为人知而又真真切切的北大荒开发史,沿着作品向我们展开的北大荒四十年艰辛的创业足迹,我们仿佛走进了电激雷震、倏忽晦明的历史岁月。
  北大荒地老天荒,荒野、荒凉、荒蛮、荒漠……这里叫多少古代帝王将相和外来侵略者望荒兴叹;这里令多少踏荒人毛骨悚然。但,荒蛮只能荒了自然却永远不能泯灭北大荒人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精神力量。正是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拼搏才使昔日之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今日的“鱼米乡”。作品展现出的正是这样一幅改天换地的壮丽画卷,而热情讴歌的正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切感人的北大荒开发者。
  作品浓墨重彩地塑造了贾述生、高大喜、姜苗苗、马春霞等一些人物形象,真实地表现了他们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美好品质;也细腻而又生动地描绘了席皮、李开夫、王俊俊、冯二妮、袁喜娣、王大岭,甚至包括“政治夫妻”方春、魏晓兰,加之新一辈代表连喜、嘉嘉等三代北大荒人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跳荡的纯真生命,构成了一个“非英雄的英雄”、“非凡的凡人”的群体形象。作品中那“找媳妇”的情节真实可信却发人深省;席皮牺牲的场面悲壮而凄美,令人潸然泪下;上海八位女青年丧生火海的描述惊心动魄;知青返城那最后的告别撕人肺腑;连喜等北大荒新一代不进城市大学堂,扎根荒原献青春的精神更是可歌可颂。甚至连那对“政治夫妻”方春、魏晓兰的丑恶表演也叫人既可悲可气又可笑可叹……正是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千姿百态的生活剧。一代一代的北大荒人共同燃烧起创造新生活、焕发新生命冲动和觉醒的光芒,演奏出一支真、善、美,和谐又跳荡的交响乐曲,从而点亮和穿透了读者的心灵。通过作品较大的历史跨度,豪迈的历史回响,以及交交错错的爱情故事,原汁原味的生活场面,有声有色的矛盾冲突,让读者受到壮举荒原的感染,感悟到人生的壮美。可以说《燃烧》既讴歌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火热生活,又赞美了北大荒人的炽热生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作者通过长篇小说《燃烧》也“燃烧”了自己,燃起他解析历史、执著现实、憧憬未来的立场和情怀;燃起他清醒透彻的理性批判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一种深邃的生活洞识力将其生活体验升华为强烈的人格震撼力。作者观照社会人生,描绘世态百相,并赋予作品以深度感召力和深刻的感染力。我以为作品《燃烧》不仅燃烧起了一种进取向上的文化价值,也燃烧起了努力提升民众向心力、凝聚力、集合力的厚重追求。就创建新的民族性格、时代精神和社会理想等课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被誉为一代宗师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十分重视小说的教育作用,认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
  但愿直面现实、“支配人道”、弘扬正气、爱国爱民、磅礴大气的小说越来越多。
(附图片)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序跋选

如实记录人生历程
  师哲
  我出生在封建家庭,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留苏十五年。回国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十八年。然后在监狱里度过了十三年,加上入狱前的“审查”和出狱后的等待结论,前后二十年与世隔绝。人生几何?回到人间,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委以“顾问”,可是自己完全像隔世之人,顾也顾不上,问也问不了。自觉憋足了一身能量,却释放不出来。后来瘫痪,只能面对现实。今年九十四岁,已瘫痪十一年。
  据说“文革”中曾有这样的说法:“历史是个小姑娘,打扮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学校里讲党史课的老师在同一个事情上,今天这样讲,明天形势变了,又翻过来讲。不讲不行,不翻过来调过去讲还不行。历史弄得很混乱。其中之一,是说“解放战争中斯大林不让我们过长江,要我们搞‘南北朝’,毛主席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就是针对斯大林的”;又说:“毛主席第一次访苏,斯大林让他坐了五个小时的冷板凳”等等。还有的说毛主席第一次访苏时,孙维世是翻译组长,甚至见诸报端。一些革命纪念馆、有关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作者都多次采访我,想得到证实。我总是如实相告。但似乎没有尽头,你方问过他又来。我女儿建议我发表回忆录以正视听。在女儿的帮助下,我发表了第一篇回忆录《陪同毛主席访苏》。该文引起广泛关注,许多报刊转载或摘发,包括香港、俄罗斯和日本。等于作了总的回答,同样的问题就不再有人来采访了。
  此后,在一些报刊的要求下,我又陆续发表了一些回忆录,后来汇编成《峰与谷——师哲回忆录》出版(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我出狱后,将我认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亲历史实写成材料交到中央文献研究室,整理成《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一书,由文献研究出版社1991年出版。
  但是爱好打扮历史这个“小姑娘”的仍大有人在。更恶劣的是把他们的胡编滥造还要冠以“师哲提供”、“师哲审阅”、“师哲作序”等等,有的出版社未经我同意,就将我的回忆录改头换面,迎合低级趣味在滥出。所有这些无非是钞票的驱动,但是我想问一问:除了钞票,你们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还要不要道德?
  现在我将我的人生历程如实记录下来,有得意的时候,有倒霉的时候;有成绩,也有错误。都是事实,都是历史,我不打扮它,也不希望别人打扮它!只愿本书不要受到蹂躏。
(本文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一生——师哲自述》自序)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周大新新作《21大厦》研讨会在京举行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军队作家周大新的长篇小说《21大厦》,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这部作品的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与会者认为,以写农村、军队生活见长的周大新第一次把当代都市生活作为长篇小说的写作题材,把自己的创作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他这种对自己的突破是成功的,《21大厦》可以说是一部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
  (李平)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天心与人心的触摸
——《李杜诗学》读后
张剑
  杨义的《李杜诗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杨义认为,中国诗学是以内在的生命深度作为诗的生成关键的。因此,“生命”一词成为《李杜诗学》的灵魂和线索,仅在书中的导言和第一章,“生命”一词就出现了百次之多,且构词丰富灵动,并不显得重复。如静态性的生命世界,生命形态,生命契约,生命印记,生命内核,生命本体等;动态性的生命体验,生命移植,生命对抗,生命转化,生命辐射,生命投入等;状态性的生命深度,生命强度,生命力度,生命激情……形形色色,对生命本身进行了全方位观照。
  如果仅仅在语言形式上玩弄“生命”一词,那只能算是哗众取宠的行为。杨义是将“生命”深刻到思维层面,并将之纳入自己宏大的中国文化战略思想中来。杨义的研究旨在对灿烂辉煌的本土文学和文化,作一种还原的或本体的深入研究,以便与世界文学进行平等的现代对话。在对丰厚的古代典籍广泛阅读和感悟的基础上,杨义捕捉到了“生命”一词,有生命才有思维,生命与思维密不可分。这就使他的研究不仅自然延伸到对象的思维方式层面,而且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中国文化的主要精神。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分析性和个体性,而是注重感悟性和整体性,讲究天人合一,万物谐成,以致在神灵崇拜上,也不同于西方的一神教,而是山川万物,皆有生命,具有泛灵化倾向。正是在这一文化心理上,中国人才升华出了“和而不同”的光辉思想;讲究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的佛教文化也才能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从这一泛生命化进而泛思维化的角度入手,杨义先生触摸到了天心与人心的相通之处,豁然解开了李杜诗学的生命密码。
  自古以来论李、杜,离不开李乃“诗仙”、杜乃“诗史”之语。引入西方话语后,在李、杜身上遂多了李白乃浪漫主义的,杜甫乃现实主义的大标签。东西方话语在此层面上颇可循环互证,只是循环互证的结果只能是空洞苍白地原地打转,研究者要做的无非是在此类标签下替换一下诗歌例证,缺乏深度和创造力,李杜被脸谱化的同时我们也在失去李杜。杨义却潜入到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中,创造性地拈出“醉态思维”和“诗史思维”,使李杜诗学陡然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
  杨义指出:“酒意或醉性,既是诗的存在形态,也是作诗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李白之前,阮籍、陶渊明都是将酒醉态作为一种人生方式来体验,并未将之引入诗学过程。而真正把醉态思维深刻引入诗歌创造之中的,正是李白。他打破了古今造句规矩,出入天地,创造了一种以醉态狂幻为基本特征的诗学思维方式。遂使其于醉心腾跃和醉眼迷蒙中,体现着生命的种种临界状态,看取了生命的内在秘密,“把生命的困惑化作天地间绮丽的诗情”。
  具体到杜甫也是如此,大家虽然对“诗史”的称号异口同声,可谁又能想到将“诗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呢?仔细思辨,又觉的确如此。中国人历史意识厚重,渗透于文化各质素间,诗作为古典文学的形象大使,所受影响首当其冲。“诗史”思维的形成是必然而又自然的,杜甫是将“诗史思维”引入诗学创作机制的典型,“史使他的诗变得沉重厚实,诗使他把握到的史出现一种精彩的沉痛,从而产生了异质思维方式于瞬间遇合中爆发出来的动人心弦的力度。”
  围绕着生命观和思维方式这样的学术逻辑起点,杨义还建构起了一整套与之相应的操作程序。如他以“醉态思维”为隐线,分别讨论了李白诗学的时空观、心理机制、山水题材、明月意象和语言弹性等问题。以“诗史思维”为钥匙,分别开示了杜甫诗学的叙事方式、意象复合、抒情原理、律诗结构和语句技巧等法门。对李杜诗学各具风采的诗学命题、原理、原则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心灵轨迹,进行了既有生命还原,又有形式解密,还有学理建构的多维度、多层面的探索。较好地实现了自己想要以李杜名篇的权威和魅力来展示中华民族生命密码和文化精神血脉,建立与当代世界在同一个学理层面上进行平等而深入的对话的现代诗学体系的目的。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锤炼民族的理论思维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钱跃
  海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洋洋洒洒六十万字,厚重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研究专家徐崇温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的成果。
  平心而论,该书阅读起来相当费力耗神。这主要是因为课题本身所涉,大部分属于西方哲学问题,里面一些专用词语,如葛兰西批判的“‘导衍’物的还原主义”、萨特所说的“群集”等等,如果不凝神屏气,专心致志,便难以理解。
  但是,一个民族,需要一些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培养、锤炼和发展理论思维这种才能方面的素质,而为此,“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围绕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系统地阐述他们既不同于社会民主党人、也不同于共产党人的看法和意见。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有一些是正确的,对于我们加深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是有帮助的;有一些是片面的乃至错误的;有一些则是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或者是遭到扭曲和偏离了的问题。吸取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切正确意见和有价值的思想成分,摒弃其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同他们划清原则界限,深入研究他们所揭示的在理论上遭到忽略、在实践中被扭曲和偏离的问题,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对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准确地把握世界历史的进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都具有现实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意义后,全面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流派划分及代表人物,基本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本体论和认识论理论、辩证法理论、社会历史理论。全书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资料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
  全书的主要价值在于:第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介绍。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纷呈,观点繁杂,表述艰涩,因而这样的介绍,虽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也是非常不易的。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辨析清楚,评析精彩。这是最显作者功力之处,是该书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写得最为成功的。第三,在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对其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包括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如何对待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和重要的理论创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另一价值在于:剥离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错误的和脱离实际的东西,吸取其中正确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来加深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在经历辉煌、挫折和考验后,也面临机遇与挑战。无视这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或拒不承认这些变化,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历史证明只能是死路一条;在这些变化面前惊慌失措,无所作为,也会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果丧失殆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对进行“四个如何正确认识”的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使人们不能不认识到: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明智的选择。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书里书外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南湖放歌》感言
李瑛张永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曲发自全国人民心底的歌声;也是一条举世公认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更是一面激励后代子孙继往开来的胜利的旗帜!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在崎岖而漫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艰苦跋涉,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迎来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世界的东方,迎来了祖国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迎来了中华民族新世纪更加辉煌灿烂的曙光……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丰功伟绩,党的英明伟大,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于心;先烈的铮铮铁骨,英雄的浩然正气,共产党人的革命风范,应该永远引以为荣、继承弘扬、纵情歌唱……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湖放歌》是一部歌颂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的朗诵诗歌集;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不断纠正错误,吸取教训,顺应时势,不断拨转航向,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诗的历史画卷。它凝聚着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多少工农劳苦大众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汗水,多少领袖将帅的智谋和胆略啊!
  这是一部以政治抒情诗为主的朗诵诗集。政治抒情诗作为诗与时代、诗与生活、诗与人民有最直接联系的艺术形式,要求诗人对国内外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政治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最迅速、最敏捷的评价。然而,绝不是,也绝不能用干瘪的语言抽象地说教,而是要用富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诗的语言,诗的情愫,将鲜明的态度,精深的思想寄寓于生动独特形象里艺术地表现出来,熔抒情、说理、形象于一炉,达到诗与政论的结合、情与理性的统一,而政治抒情诗的抒情主体则是政治抒情诗的生命和灵魂,它要求作者有先进的思想,敏锐的目光,丰富的感情,渊博的学识,新颖的想象,这样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塑造出来的抒情主体才有血有肉,有生命,能呼吸。这部诗集里所选诗作大都是源于生活,反映时代,使政治性、抒情性、形象性尽可能完美统一的诗篇。这样的朗诵诗能够吸引人,教育人,感化人,影响人,鼓舞人,从而起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情操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让我们高举起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放声歌唱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hoH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生命与理想的颂歌
  《潘岳诗文选》近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潘岳走过各路红军走过的全部路程,到过中国绝大多数县城。这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一定是凤毛麟角。正如作者所说的:“四十一岁前,我已走完了红军长征的所有路线,已走过全国绝大部分县城。在我的诗文中,会看到神峻的山,会听到苍凉的水,会摸到虚浮的云,会触到缤纷的雨,会想到自然与人,会悟到宇宙与神,会任情感的奔马驰骋在思想的天穹……”因此,诗文选中的每一首诗歌、每一篇散文,都充盈着作者的忧国之心,报国之志和浓烈的爱国之情。
  《潘岳诗文选》中的《三十八岁联句五篇》、《四十岁长城大风歌》、《蜀南竹海行》等篇章,写出了作者如何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儒家学说的精华中吸取精神营养,也写出了他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老乡亲的关爱,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也离不开人生历练。作者最新的散文作品《托起草原》,不仅深情讴歌了大草原的美丽与壮阔,也赞美了生长于草原各个民族的勇敢、剽悍,这些民族逐渐融合在中华民族中,为中华民族输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小宁) ho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