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挥之不去的皇帝情结
李甘林
龙盘虎踞、凤冠车辇、三拜九叩、山呼万岁……倘若不是“买好钙,巨能钙”的广告在那儿可着劲地瞎嚷嚷,没准儿我们还真以为时光倒流,又回到了步履蹒跚的远古时代。然而,不是梦幻,而是真真切切陪伴着我们日常生活每一天的电视荧屏上长演不衰的辫子剧。怎么,你腻味?那好,换个频道。于是,武则天、康熙、雍正、乾隆、还珠格格、怀玉公主,还有李莲英、安德海、张易之等一拨又一拨早已尘封的人物照样在黄金强档闪亮登场不绝如缕。于是,一代暴君被包装为爱民如子呕心沥血的慈父;荒淫无度被切换成用情专一、忠贞不二;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被涂抹成莺歌燕舞弊绝风清。
都说咱们中国有着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历史,都说咱们中国人杰地灵贤才辈出,该有多少可入诗入画可圈可点的历代才俊风流人物啊!可为什么我们的编导们却总喜欢拿宫闱说事儿?难道在他们心中真是郁积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皇帝情结?去年底,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晚会上,编导们竟然面对亿万观众煞有介事地请出四位身着皇袍的所谓“皇帝专业户”,在那里互相吹捧、扭捏作态,真倒人胃口。
当然,我并非一味反对编导们拍历史剧、辫子剧,在尊重历史,遵循艺术规律,尊重观众的前提下,你尽可在荧屏上纵横捭阖、大展拳脚。但问题是你老这么没完没了地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给观众,究竟意欲何为?难道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带给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危害还少吗?难道一个泱泱大国的皇帝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偶对百姓发发慈悲就值得天下黎民百姓感激涕零,齐呼皇恩浩荡,就值得我们的编导们顶礼膜拜把玩再三吗?
稍具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一部中国封建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从安史之乱到靖康之耻;从南宋偏安到清兵入关、到割地赔款、到丧权辱国,哪朝哪代三皇五帝真正是以江山社稷为重、拯黎民百姓于倒悬?时至今日,我们的一些编导对此还以一种割不断的皇帝情结而津津乐道流连忘返,甚至极尽赞美粉饰之能事,真不知道这些编导们是麻木还是弱智?
也许,这些人可能会说,现代题材樊篱太多,弄不好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只好在故纸堆里“淘金”权当演绎,既可博小民一乐,又可日进斗金,何乐而不为呢?但这些养尊处优的编导大人们恰恰忘记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你作为电视工作者,吃着国家的俸禄,花着纳税人的银子,你就必须以天下为己任,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关注苍生关注平民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与人民同喜同悲,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好作品,这样你才能无愧于作为一个电视文艺工作者的身份。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看台人语
大运会开幕式真精彩
看完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笔者不禁为之拍案叫好:精彩!
开幕式充满着新、奇。168个代表团的入场式,本以为会单调、枯燥,但是,组织者富有新意,由身着五彩斑斓的中国民族服装的引导小姐,手举代表各国和地区的鸟类图案的引导牌,引领各代表团入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入了和平、友谊的主题。运用飞碟点燃主火炬颇有创意,十分新奇。展现了高科技的魅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大型文艺表演《你好!21》,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充分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和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的豪情。巨大的草书“龙”字让人叹为观止;99条橘黄色气球组成的巨龙腾空而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一千个秦俑刚劲有力的动作,寓意着中华不屈的民族之魂;3000名少女柔情似水表演的小草舞,是青春、激情的迸发,是中国人民充满生命活力的展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委宣传部詹临福
《忠诚》的美中不足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忠诚》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力作。
但美中不足之处有二。其一:俗套,好像只要是成功、正派的领导干部的家庭生活都是凄惨不幸的。高长河发妻离异远走高飞,且给他留下了一个放浪不羁的儿子;孙亚东妻子病逝,女儿孤苦伶仃自己照顾自己;田立业有一个下岗回家的妹妹。这些都与前几年的影视作品如《生死抉择》里李高存有一个傻丫头,《英雄无悔》里局长有一个淘气儿子如出一辙。其二:失真,高长河在汽车内与文春明或孙亚东谈工作,且谈的大都是人事安排、案件查处等重要敏感问题。编剧导演须知,这是领导工作的一大忌讳,他们不会在下属司机面前谈这些问题,也不能谈这些问题。 湖北省宜城市邓林劳教所冯德泉
道具应有真实感
电视剧《忠诚》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洪峰袭来,为了8万百姓的生命财产,新老市委书记亲临抗洪第一线指挥抢险救灾,上千军民肩扛防洪沙袋穿梭于堤前。看到这紧张的一幕,观众的心紧张起来,似乎身临其境。然而当看到波涛汹涌的水面上竟漂着“防洪沙袋”时,观众的心情顿时起了变化——原来这是在演戏。还有,剧中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七月,而剧中忙着在洪峰来到前撤离的百姓,男女老幼却都穿着冬天的服装。南方的七月,即或下雨发洪水,也远不至于穿上厚重的冬装。影视作品除了生活内容要真实,道具、服装等也应该有真实感,否则无法营造出逼真的视觉效果,自然也就无法打动观众。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武部赵兴国
勿以“小”而不为
中央电视台在一些新闻节目中不时有点“小”失误,如错别字、提法不规范等所谓“小”事情发生。
2001年8月23日上午7时40分《东方时空》节目“东方之子”专题节目中又出现“小”失误:如陈维亚总导演在谈到他设计的第21届大运会开幕式方案被采纳时,陈维亚说感到很“容幸”。这其中“容”字明显是个错别字(应该是荣幸)。像这么简单的字句都在屏幕上出现差错,真让观众失望。还有,如经常在节目中把村委会主任称之为“村长”,这既不规范也有悖法律。恳望央视切勿以“小”而不去重视改之。久而久之会给观众造成不好的印象。
江西宜黄东陂镇余国三
这些娱乐节目太媚俗
近两年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异常火爆,自从湖南卫视首开《快乐大本营》起,各地的电视台都如鹦鹉学舌,纷纷弄出自己的“快乐”节目。然而,这些“快乐”的节目的卖点无非是抓住了大众文化媚俗这一点紧紧不放:崇拜明星,贴近明星,抖搂点儿明星的隐私,让明星有意地张扬一下“丑相”以及在观众面前表现出驯服、讨好的姿态,以满足凡人的瞬间“神圣”感觉,这种搞笑的“快乐”香港人玩腻了,如今就转到了内地,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如今的“快乐”节目铺天盖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希望娱乐节目制作人不要媚俗,多制作新颖又有趣、逗乐不媚俗的节目。
广西桂林陆军学院吴炜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在比利时拍摄
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这部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讲述了一位留学比利时的中国女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当地营救反法西斯抵抗战士的故事,表现了一位中国女性在德国法西斯枪口下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和独特人格魅力。
《盖》剧的主人公原型钱秀玲女士,二战后,被授予比利时“国家英雄”勋章,年近九旬的她现仍居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钱秀玲的事迹近年随着中比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逐渐为国人所知。中央电视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潇湘电影制片厂经过三年的精心运作,在中比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开拍的这部电视剧,将全部在比利时境内拍成。该剧由黄健中执导,剧中唯一一位中国演员也就是剧中的女主人公,由许晴扮演。日前,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顾秀莲,比利时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布兰妮女士、比利时艾克兴市市长杜特里约先生以及各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了该剧的开机新闻发布会。(文一)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电影频道举办师生电影系列展映
又是一个新学期,又是一年教师节。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为今年的教师节准备了特别的“师生电影系列”,将在9月3日至11日的黄金时段陆续与观众见面。
在这个系列里,众多明星纷纷当上了老师,与学生同甘共苦。9月11日播出的《朗朗星空》中,中学老师刘佩琦在广播电台兼职作主持人,电波成为他与孩子心灵对话的最好媒介;在9月7日首播的《半碗村传奇》中,刘佩琦又当上了乡村小学民办教师,他在穷乡僻壤的苦孩子中发现了数学天才,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将其培养成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
展映期间,刘佩琦将在电影频道《边说边看》栏目中与《半碗村传奇》生活中的原型一起与观众见面,谈谈培养一个数学天才的苦辣酸甜。9月9日播出的《上一当》中,冷面笑星葛优意外地当上了中学老师,他无拘无束,嬉笑打闹,反而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9月5日首播的《多彩的晨光》中,观众可以品评如今以演“皇帝”闻名的张铁林扮演中学老师风采如何。而在9月9日播出的《苗苗》中,后来饰演国母宋庆龄的李羚是一位小学老师,只是更像一位大姐姐。八十年代享有盛誉的《烛光里的微笑》,捧红了演员宋晓英,也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精神谱写了一曲赞歌,该片于9月10日再次与观众见面。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个都不能少》将于9月3日重播,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还专门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用摄像机的镜头带领观众去看一看小老师魏敏芝和片中其他小主人公现在的生活。
老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为的是让学生们成材,而学生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9月10日播出的《我和我的同学们》、9月7日播出的《少男少女们》、9月9日播出的《青春万岁》、9月4日播出的《多梦时节》、9月8日播出的《操心家长》等青春题材的系列影片,讲述了校园里多姿多彩的故事。(吴菲)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大运会闭幕式
——体育与艺术的盛会
本报记者童古丽珂
明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要落下帷幕,北京将以一场气氛热烈、色彩斑斓的闭幕式,为这一体育盛会画上圆满的句号。日前,记者来到排练现场,采访了承办闭幕式仪式和文艺晚会的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的负责同志及演职人员。在骄阳下,记者看到人们正用汗水和热情创造一次体育与艺术的盛会。
用艺术的美丽装扮体育盛典
大运会隆重的开幕仪式和气势磅礴的团体操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闭幕式如何搞出新意,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据歌华集团大运会闭幕式筹备办公室的同志介绍,闭幕式更加强调参与性和艺术性。可以说,闭幕式将是一场欢乐喜庆的文化盛典。
在闭幕式上,首先是仪式前表演,欢乐的说唱表演,极具冲击力的劲舞以及数百名模特在现代音乐的烘托下,把表演推向第一个高潮。翩跹的歌舞之后,是庄严的大运会闭幕仪式,燃烧了10天的大运会圣火将缓缓熄灭。随着21条火龙从观众席腾空而起,奔向会场,长达50分钟的文艺表演正式开始。整台节目突出民族化、时尚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向世人传达中国人民对世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最后,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和绽放的礼花中,在近万名中外运动员、演员的大联欢中,结束这一场体育与艺术的盛会。
闭幕式主创人员全部都是活跃在艺术界、卓有成绩的中青年艺术家,甲丁任节目总导演。参演人员中,除了武警战士和大中学生作一些必要的场面铺设的表演以外,主要都是由专业演员担当。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模特、400余名舞蹈演员、200余名杂技演员、400余名武术及戏曲演员、50余名中外专业歌手、10余组演唱组合和近6000参与者,将于9月1日夜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上演青春与快乐。
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无须翻译便可达到心灵的震撼和沟通。大运会闭幕式将用艺术的语言把全世界青年人的心连在一起,用文化的色彩把这次盛典装扮得更加美丽。
用辛勤的汗水谱写青春乐章
由于开幕式排演和体育比赛占用场地,闭幕式的演职员没有机会提前进入工人体育场,几个月来,一直在农业大学的一个渣土地面的体育场上排练。晴天,训练场骄阳似火、尘土飞扬;雨天,渣土地泥泞、积水,甚至需要动用抽水机械。在这种条件下,来自河南、吉林、河北、湖南、贵州、北京等地和中央直属院团的千余名专业演员、武警官兵、大中学生们风雨无阻,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和参加本次演出的模特们,平时都是荧光灯下、T型台上的靓女,为了大运会闭幕式的排练,她们牺牲了商业演出,牺牲了舒适的生活,更牺牲了白嫩的肌肤。数月来,她们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在烈日下无数次地列队、行走。皮肤黑了、嗓子哑了,有人累病了、有人晕倒了,但是她们为能在大运会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而感到无比骄傲。
武警十六支队的400名官兵组成了威风锣鼓和龙舟表演方队,他们发扬部队光荣传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之中。在农大操场上,他们成了最显眼的队伍:随着优美的音乐节拍,时而威猛如虎、时而轻柔舒展,其高昂的气势感染着每一个人。
8月31日晚上,在男子足球决赛结束之后,闭幕式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场地,连夜搭建包括主舞台、副台、通道台在内的演出设施,还要完成灯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参加闭幕式的每一个人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全力以赴,用汗水书写胜利的乐章。
用“歌华”探索创新之路
企业运作大型赛事、承办或主办大型体育庆典,在国际上是一种惯例,而在我国这事却很新鲜。作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龙头,歌华集团多年来参与、组织、策划了香港回归、五十年大庆、千年庆典、世纪之夜、申奥成功等大型活动,主办过世纪国宝展、玛雅文明展等大型展览,还多次走出国门举办中国文化周,对策划大型文化活动有相当多的经验。于是,一个文化企业,便投资数百万元承办了大运会闭幕式。我们想通过歌华此次的尝试,来探索一条中国的商业运作体育赛事的道路。
在闭幕式排练现场,歌华文化发展集团陈鹤彪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大运会被称为小奥运,北京首次主办这样的体育盛事,歌华有责任为国家、为北京出一份力。我们全力以赴,通过闭幕式的盛典,向世界展示北京的风采,为国家争取荣誉。同时,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尝试探索一条企业运作的道路,当然,仅仅是尝试和探索。2008年奥运会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次机会,我们愿意以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为国家、为北京、为奥运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世纪坛是歌华筹建、运营、管理的标志性建筑,明晚工体放飞的青春与欢乐,也将融入歌华的创造和心血。我们期待着来自各国的朋友们能尽情地欢度这个节日;我们也期待着歌华的成功。(压题照片王呈选摄)(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岁月留痕
我演《白毛女》
1949年底或1950年初,上级通知让我去北池子甲34号,见几位导演、摄影、化装等创作人员,有水华、吴蔚云、钱江、汪洋等几人。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汪洋说:“可能是选喜儿(电影《白毛女》的女主人公)。”到了以后,他们一边问我话,一边围着我转,仔细地审视我的各种角度。此后,又叫我去北影试装,还照了我的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的照片。
一天下午,突然接到一个电报,通知我电影《白毛女》的主角已定,由我扮演,并要我尽快赶赴东影(长影前身)。到长春后,我第一个见到的人就是王滨导演。我虽被选上演喜儿而感到荣幸,同时,又因不懂电影和他的严肃而感到恐惧。当时,我虽已22岁,已经结婚,但未生孩子,身体纤细,满脸就是一对大眼睛,因而别人总认为我才十七八岁。我出生在河北农村,正好与《白毛女》的传说《白毛仙姑》是同一个地区;又经历了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一直工作、生活在华北地区,成长在根据地;在舞台上,一直扮演农民形象,身上有一股乡土气息,大概这些都是导演反复考虑的方方面面。
王滨导演对我特别好。他说,你这是第一次上电影,你跟我们(主创人员)一起分镜头、研究剧本。这种安排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切条件,让我尽快熟悉电影的蒙太奇,戏与戏的衔接,懂得电影是如何分场景及拍摄特点;同时,熟悉剧情,对喜儿的身世和经历,就像对自己的历史一样了如指掌,以此解决舞台演员不适应电影表演的问题。同时王滨导演叫我整天跟着在剧中扮演我父亲的演员张守维,我就像个小驴驹子似的天天跟着他。张守维是黑龙江话剧团演员。他经常带着我去各放映间看片子。那时,几个摄制组正在拍摄《赵一曼》、《钢铁战士》等影片,我初步感受到了电影现场拍摄的气氛,开阔了眼界,全面地了解到电影生产各部门的工作。但更重要的,通过这个过程,要我把张守维当成自己的父亲,这是王滨导演这一决定的真实意义———让我生活在活生生的角色中。
导演还让我体验生活。到外景地平山县后,王滨导演对我说:“别看你生长在农村,但还是要体验生活。”于是大伙儿根据喜儿这个角色,为我找了几个农村姑娘,逐渐唤起了我对农村生活的回忆,把握那种特定的感觉,在人物造型上,王滨导演告诉我,演员的气质无疑要与角色的气质相吻合,但只有这一点还不够,吻合了还要找差距。他告诉我,镜头就是观众,在镜头前面塑造人物,要比舞台上更加生活化。演员既要有镜头感,又要没有镜头感。因此,站在镜头前,就不能老想着我田华;适应了,就不做作了。这些都对我以后的表演有着很大的启发。
一个导演能造就出一个好演员。我非常幸运,能在拍第一部片子时,遇上了这样一位好导演,使我一生受益匪浅。
《白毛女》最初放映时,在农村反响特别强烈。当时在农村正值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影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951年我国有几部片子参加了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第六届电影节,《白毛女》荣获了特别荣誉奖。我去前苏联看到喜儿说着俄语;去日本,看到芭蕾舞剧《白毛女》。在世界各地,一听到《北风吹》歌曲,人们就知道是《白毛女》。在意大利,许多外国同行看了回顾展的影片,都认为《白毛女》是新中国民族电影的典型。(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青春北京》再次放飞青春
第21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人们高举火炬跑进会场的时候,《青春北京》的歌声同时响起,歌声中奥运冠军田亮点燃了飞碟,飞碟腾空而起,随即本届大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起来了。这一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旋律流畅、展现了青春动感的《青春北京》也为人们带来了震撼和激动。
《青春北京》是本届大运会主题歌之一,由天明作词、王黎光作曲,是由章子怡、赵薇、陈鲁豫、许戈辉、周涛、鞠萍、王小丫、蒋梅、原华、高远、郭桦等共同演唱的。据悉,明天这十二位当红明星和主持人将出现在闭幕式上,倾情演唱这首激情澎湃的《青春北京》。(阿珂)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黄宏、李琳和25个孩子
本报记者向兵
蓝天如洗,洁白的云朵下,漫山遍野绿草如茵,丛丛白桦亭亭玉立。从北京出发驱车5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河北丰宁有名的坝上草原。走过绿草地,趟过清澈的小溪,蜿蜒的乡路将我们带进大滩镇的东沟村。
刚进村口,便有悠扬的笛声从高地上的一排土坯房里袅袅飘来。同行的北京东方年华文化交流公司的倪炜告诉我们,那是东沟村小学,黄宏正在那儿拍戏。待我们走近,只见小院里布满了拉着线的灯架、反光板、录音设备。一间不大的土坯房里,嘴叼口哨的黄宏正指挥25个身穿迷彩服、横握竹笛的孩子认真地吹奏“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室里的戏完了,摄影机又架在了养鸡场里。趁着换场的一点时间,黄宏告诉我们,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河南小香玉艺术学校,大的14岁,小的才5岁。行前本来约好了,黄宏在拍摄现场接受采访。可是在现场黄宏要演戏,没他的镜头时,他要和女主角李琳“搭戏”,要给别的演员说戏,还得时不时提醒孩子们:“你的眼神不对,”“欢呼声太整齐了”……好不容易和我们聊了一会儿,那边又催了:“黄导,太阳快没了!”黄宏一脸的无奈和歉意,又紧忙活去了。
《25个孩子一个爹》是黄宏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在这部由山西电影制片厂、中华慈善总会和北京东方年华文化交流公司联合拍摄的影片中,黄宏扮演一个由乡亲们养大的孤儿赵光。赵光养鸡致富成了劳模,记者采访时一高兴夸下海口:“致富不忘本,我要给天下的孤儿当爹!”于是,25个孤儿呼啦啦进了他家;于是,一连串妙趣横生的故事发生了。黄宏说故事的原型就生活在河北邢台,他在采访和创作剧本时便被主人公的事迹深深打动,决定把它搬上银幕。他觉着自己发现的故事,剧本是自己写的,自己做导演会把握得更好些。他认为主人公的爱心和幽默感是他喜欢这部戏的关键,片中动情、抒情和喜剧的内容不少。做25个孩子的爹,还要和百多只鸡一起演戏,有意思的段子很多。因此第一次拍电影的黄宏给影片的风格用了个新词儿——“抒情喜剧”。
这部“抒情喜剧”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李琳饰演的赵光的未婚妻,一个养羊专业户。李琳说她过去看见羊就觉着膻,这次却要和羊群呆在一起,很难受。但几场戏拍下来,她抱着小羊喂盐已活像个“羊倌”了,羊见了她亲热得很。片中,李琳与黄宏的对手戏最多,别看黄宏擅长演农村题材小品,他也觉着这回真正碰到了对手,他说李琳的眼睛很厉害,一招一式稍有不到位,李琳的眼神里马上就能反映出来。
做了导演的黄宏,已成功地主演了电视剧《党员金柱有点儿忙》,但他仍明确表示:“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我是个演小品的。”黄宏认为,演小品能在舞台上与观众直接交流,对他更具吸引力。他说,他主演影视作品不是为了“触电”,是“充电”——“多尝试些戏路,多些艺术积累,是为了为观众更好地演出小品。”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非常电视生活
北窗
湖南卫视新近开张的一档所谓“泛文化智性电视杂志”——《城市语文》,引起电视界人士注目。
《城市语文》这个名字有些突兀,但很有新意,“语文”,顾名思义,语是口头语,文是书面语,整个的意思,大概是指说话。《城市语文》的语言方式是我在电视上没有见过的,从它的华丽语言外衣来看,至少它是有才气的。我喜欢它的理由是:它不仅可以看画面,还可以同时以欣赏的态度来阅读。
我想看过了《城市语文》的人都会有种快感——不仅仅是诗化语言的浸淫,还有尖锐观点的冲锋。从各版块的名字可见一斑,“争议一人”、“传说一事”、“话题一周”,都是当今现实生活中人们注意的最热闹、最核心的人与事,的确很抓人。而另外的版块,比如“解说一品”、“独白一幕”,又有平民姿态,把市井民生娓娓道来,如诉家常,对日常性的关注直抵人的本心。《城市语文》的凡人絮语也是在细碎的语言智慧中参透了人生的本色。“商话一则”也颇有点意思,讲述一个经典商业案例,在演义中还试图附会出一点文化意义来,虽然并不能改变商业的本质,但也算是另外一种视角,发展了看事物的眼光。
电视屏幕模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反过来又模仿了电视。这就是电视与人的关系。所以,你看什么样的电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喜怒哀乐的内容和质量:如果你看多了《焦点访谈》,你就喜欢皱眉头;如果你看多了《还珠格格》,你就喜欢眨眼睛;如果你看多了《快乐大本营》,你就喜欢傻笑;而一旦你看多了《城市语文》,我想说,你一定乐于让自己智慧一些。而有了智慧是需要说出来的,所以,也许你也会被这个栏目开头的那句话所打动:“让我们一起说话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