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摩尔多瓦 恢复经济振兴国家
本报记者于宏建
今年以来,在困境中徘徊了9年多的摩尔多瓦经济开始出现增长势头。据摩尔多瓦政府8月14日公布的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外贸总额增长22%,国家预算收入超过18.6亿摩列伊,比去年同期增长13%。尽管这些数据尚不足以表明摩尔多瓦经济已走出低谷,但却使人们看到这个欧洲小国在独立后的第十个年头开始走上了恢复经济、振兴国家之路。
摩尔多瓦是东南欧北部地区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国,原苏联时期有“花园之国”的美称。然而,自1991年独立以来,摩尔多瓦经济非但没有实现快速增长,反而每况愈下,直至陷入了危机的深渊。据摩官方资料统计,摩尔多瓦国内生产总值10年来下降了2/3,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倒退了35至40年,目前全国约有4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事实上,摩尔多瓦已沦为欧洲最贫穷国家之列。一度引发武装冲突的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始终悬而未决,也严重影响了摩尔多瓦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今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摩尔多瓦最大的反对党共产党人党大获全胜,一举获得一院制议会70%的议席。由于宪法明确规定由议会选举总统,摩共的胜利不仅赢得了单独组阁权,实际上也确保了总统和议长等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出自摩共的胜局,摩尔多瓦因此成为原苏联和东欧地区共产党通过自由选举第一个重新全面掌握国家政权的国家。如何使国家摆脱危机形势,将复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团结社会力量的承诺早日变为现实,不仅是执政的摩共面临的首要课题,也是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随着摩共领导人沃罗宁4月4日正式当选摩尔多瓦总统,以38岁的年轻企业家塔尔列夫为总理的新内阁组成也在4月19日得到了议会的批准。面对百废待兴的复杂形势,新政府提出了“恢复经济,振兴国家”的施政纲领,将发展经济、推动改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宏观经济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新政府采取了加强经济立法、完善管理机制、打击偷税漏税、严惩贪污腐败等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摩政府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盟等机构加强对话的同时,也在积极制订保护投资法草案,以期为国内经济稳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对外政策方面,摩尔多瓦新政府在强调与欧洲一体化和加入欧盟是摩根本目标的同时,明显加强了与独联体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力度。沃罗宁总统上任伊始即先后对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乌克兰3国进行了访问,加深了相互间原有的传统关系。由于摩尔多瓦曾明确表示希望加入俄白联盟,摩尔多瓦与俄罗斯的关系则显得更为引人注目。摩俄两国历史和文化联系悠久,经贸关系密切,摩尔多瓦95%的能源需要从俄罗斯进口,65%的出口产品销往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在解决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优先全面发展摩俄关系已成为摩尔多瓦外交政策中的一个突出重点。
摩尔多瓦经济部官员不久前表示,宏观经济趋向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长,居民社会保障得到改善是上半年摩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果。如能确保农业丰收,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可望实现增长7%。然而,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摩尔多瓦目前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新政府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继续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形势,同时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将是摩尔多瓦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关键。
第7版(国际)
专栏:
微软垄断案有新进展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24日将微软垄断案移交给联邦地方法院,联邦地方法院随后任命女法官科琳·科拉尔—科特利为审理该案的新法官。有关人士认为,微软一案的听证工作最早可能于下月开始。科拉尔—科特利将决定对微软采取什么样的处罚措施来纠正其反竞争商业行为。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大幅修改航天器发射计划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决定大幅度修改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计划。据悉,主要原因是经费短缺和火箭技术存在问题。据该机构日前公布的材料说,它在前不久举行的会议上决定把国际空间站上日本实验舱的发射时间推迟1年,即从原定的2003年度(到2004年3月31日结束)延期到2004年度,为这座实验舱运送物资的货运飞船“HTV”也从2004年度向后推迟1年发射。(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关注非洲<28>
非洲力求吸引外资发展经济
新华社记者王尚志龙胜东丁其林
2001年“斯玛特”国际伙伴对话会议日前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落下帷幕。与会者普遍认为,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因此非洲国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斯玛特”(SMART)是“可持续的、可衡量的、可取得的、现实的和及时的”5个英文字的缩写,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995年倡议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伙伴对话要达到的目标。此前,这种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已举行过5次。本次会议举行了4天,共有包括10多个非洲国家在内的23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以及来自各大洲的企业家代表900多人出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挑战与障碍”。
与会者认为,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非洲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距离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东道国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指出,20世纪60年代,乌干达和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收入几乎相当,但现在,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5000美元,而乌干达却不足400美元。全世界每年农产品贸易额为12000亿美元,而非洲仅为130亿美元,非洲旅游业收入也只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
会议介绍了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以及其它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大量吸引外部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非洲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投资非洲的年回报率高达30%,远高于欧洲的10%,但非洲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还不到全世界的2%。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担心这一地区的政局动荡多变,一旦遇上战争或动乱,投下的资金很可能化成泡影。
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非洲贸易保险机构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正式启动。该机构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已筹措了部分运作资金,用于赔偿投资者因战争或动乱造成的损失。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卢旺达、赞比亚、马拉维和布隆迪等7个非洲国家已加入了这个机构。机构负责人称,由于该机构在促进投资方面将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预计在今后5年,这些成员国的贸易总额将增加8亿美元。成员国的贸易总额在10年内可望达到50亿美元。穆塞韦尼在评价非洲贸易保险机构启动的重大意义时说,到非洲来的投资者再也不用担心战乱了,因为“我们可以向你们提供保险”。
非洲国家领导人还清楚地认识到,和平与稳定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肯尼亚总统莫伊指出,本地区要取得经济发展,就必须营造和平的环境,保持政治稳定。苏丹总统巴希尔强调,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他表示,苏丹将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内冲突以及同非洲其它国家的争端。
会议期间,坦桑尼亚、肯尼亚、莫桑比克等国的领导人猛烈批评西方媒体对非洲的不公正报道。他们指出,西方媒体捏造事实,渲染非洲的缺点和阴暗面,严重歪曲了非洲的形象,影响了对非洲的投资。为此,这次会议还宣布启动由“斯玛特”对话伙伴成员国一些媒体参加的新闻服务机构,以便让世界人民听到真正的非洲声音。(新华社坎帕拉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俄罗斯免除赞比亚债务
赞比亚财政和经济发展部长卡伦巴25日宣布,俄罗斯在24日免除了赞比亚5.6亿美元的债务并重新安排了其余1.38亿美元的偿还期限。赞比亚官员24日在莫斯科与俄罗斯官员签署了免债协议。根据此项协议,前苏联提供或担保的政府信贷和商业信贷全部予以免除,总计5.6亿美元,占赞比亚所欠俄罗斯全部债务的80%。同时,俄罗斯同意赞比亚在33年内偿还另外所欠的1.38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漫步地球村(33)
“拜斯亭”风波的背后
本报驻德国记者江建国
以100多年前在世界上首创“阿斯匹林”而著称的德国拜耳公司最近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狙击”。由于医学界怀疑它生产的降胆固醇药物“拜斯亭”的副作用造成世界上几十起死亡案例,该公司于8月上旬被迫宣布从市场上撤回这种药物,其股票价值同时下跌。日前,该公司又宣布将预定于今年9月26日在美国纽约股市上市的时间推迟到明年2月。而与此同时,一批美国律师正在紧锣密鼓地鼓动曾服用过这种药物的患者在美国法庭上控告拜耳公司,索取巨额赔偿。在仅仅存在怀疑、尚未被科学试验充分证明其副作用是某些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之时,索赔却先期提上法庭,这种不寻常的情况说明,这场风波另有来头。
“拜斯亭”是拜耳公司发明的新产品。1997年拜耳公司向市场推出“拜斯亭”后,患者中出现的肌肉损害情况受到严密观察,1998年和1999年德国药品研究所各记录到10例可疑情况,2000年记录到19例,今年到该药被收回为止记录到52例。而在总计91名患者中有7例死亡,但其中只有3例被认为“有可能”是“拜斯亭”惹的祸。在德国之外曾有上千名病人在服用这种药物之后怀疑它造成肌肉损害。总共有52名患者的死亡被认为与“拜斯亭”有关,在美国有32例。
美国在这起药物副作用事件中死亡人数突出的重要原因已基本查明,主要是同时服用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吉非贝齐”的结果。至于为什么“吉非贝齐”会加强“拜斯亭”的副作用则尚待查清。
拜耳公司对“拜斯亭”的副作用并未隐瞒,当美国患者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造成肌肉损害的病例公布之后,拜耳公司会同欧美各国的药品管理当局立即更改药品使用说明,而且向医生们书面通告两种药品合用的危险。早在今年6月,拜耳公司就公布过有关的信息。因此,美国律师起诉拜耳有意隐瞒其副作用,显然不是事实。而拜耳公司推出“拜斯亭”也并非是轻率和仓促的决策,有2500名患者试用过这种药品,前后进行过50次研究;在药品上市之后,拜耳又进行过包括1.5万人的疗效观察。
药品有副作用,甚而从市场上撤回的事情并不罕见,其实这本属于医药工业进步过程中不可完全避免的现象。但美国这次却对拜耳公司表现出莫大的“兴趣”,扬言要掀起“全球性”的索赔运动,其真实原因在于要把拜耳公司从世界市场上排挤出去。拜耳发明阿斯匹林之后,西方世界曾在上世纪初发生过所谓的“阿斯匹林大战”,争夺药品市场。美国曾借两次世界大战的政局变动千方百计限制拜耳的影响。著名的阿
斯匹林的产权因此而落入美国斯特林公司之手。在1986年之前,拜耳公司不准在美国市场上使用“拜耳”二字,直到1994年拜耳才在美国市场上收回它自1899年起生产的阿斯匹林的冠名权。拜耳斥巨资先后把一系列著名的商标收购回来,终于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成为美国著名制药公司如辉瑞、美克等的强大竞争对手。
近年来,美国屡次发生围剿拜耳的攻势,例如针对它研制的在全世界都非常成功的降血压药“尼非的平”,就曾有两名美国教授以“独立专家”身份撰文抨击它比其他类似药品更易引发心肌梗塞,云云。而据美国医学杂志披露,这两个所谓“独立专家”都接受过辉瑞或美克的研究资金资助。据报道,拜耳的美国竞争对手暗中给医药管理局和律师准备不利于拜耳的“黑材料”。德国一位研究医药工业发展的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针对拜耳公司的手段不光彩的战争。
至于美国部分律师发动的所谓全球性索赔行动的动机就更让人疑团重重了。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法庭判决的赔偿额高得出奇,而按照美国的司法惯例,律师的报酬可达到赔偿额的20%到30%。同为药品副作用问题,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的“伟哥”在上市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造成983例死亡,其比例远远高于在全世界600万服用过“拜斯亭”的患者中的53例的可能与此有关的死亡。但辉瑞不仅不收回这种药品,美国律师也无兴趣发动“全球性索赔”行动。两种标准昭然若揭。特别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巧合”是,拜耳公司不仅在降胆固醇药方面是辉瑞的竞争对手,而且在“伟哥”类药品方面也是后者的对手。拜耳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正在研制副作用远比“伟哥”小的“瓦德纳菲尔”。然而,奇怪的是,尽管保密措施十分严密,这种新药的样品却在最近不翼而飞了。
据《法兰克福汇报》援引德国美国商会负责人的话说,这场战争的真实背景在于,冷战结束后德国和美国的共同敌人不存在了,德美企业的经济竞争加剧了,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在恶化。以这个坐标去观察这场风波,人们会恍然大悟。日前,拜耳公司表示,对它的控告是“站不住脚的”,拜耳决心全力自卫。这场风波如何发展,值得人们关注。(本报柏林8月24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