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为何频闻“反弹”声
晓飞
近来“反弹”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达标刚半年的淮河,污染又“反弹”了:污染水域水体发黑,出现死鱼。并且,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核查后断定:淮河已丧失自净能力。被关闭小煤矿死灰复燃现象严重,上半年全国新关闭小煤矿5117处,而同时又关闭的死灰复燃的小煤矿竟多达6345处。最典型的数陕甘宁油区,对“乱开采、乱流通、乱炼油”进行整顿的工作组才离开半月,“三乱”又出现反弹。
治污治乱关“五小”,国家三令五申,地方紧锣密鼓。为何总有一些地方风头一过,被治理者就“反弹”,就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呢?某新闻单位记者在反弹后的陕甘宁油区采访中碰到的事颇能说明一些问题。定边县一名干部对这位记者说:“上次检查组来,我们很害怕,可他们根本没下来。只让我们赶到100公里外的靖边县城汇报,我们说啥就是啥。下次调查组来,我们就不会像上次那样害怕了。”
差着100公里听汇报,汇报的人说啥就是啥,这样抓治理抓整顿,能不“反弹”?!
可见,“反弹”频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没做到位。许多地方抓落实依然停留在层层开会上,照本宣科,用讲话落实讲话,用文件贯彻文件,而不是结合本地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深入实际,一抓到底。这就自然会留有许多死角,难免会出现反弹现象。
怎样才能工作到位?以关小煤矿为例,就要对所关闭矿井毁其井筒,平其井口,拆光其设备,吊销其全部证件。而此为当务之急也,是治标。放长远一点看,还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改善市场监管,能立法的尽量立法,能公开发表的文件尽量少搞内部传达,由目前的普遍拉网式监管,尽快转为对重点对象的监管,变“一刀切”为“切一刀”,使针对性更强。同时,还要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多想办法,帮助农民找到增加收入的门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那些小煤窑多的地方,农民也知道那小煤窑“吃人”,可先得顾吃饭。所以,不解决出路问题,真正关住难。
说到底,政府要认真转变职能,在大力整顿的同时,认真研究规范的思路和措施,标本兼治,着力治本。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五凌杯头条新闻大奖赛
新学年来临,家境清贫的学子渴望国家助学贷款的支持,但目前助学贷款的发放并不尽如人意,70%的申请者拿不到贷款——
助学贷款缘何难牵你的手
本报记者田俊荣
近日,江西某高校女生小罗向记者含泪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去年开学,家人接连遭了两次车祸,背了11万元的债,连3000元的学费都掏不出。而学校明令:逾期不交学费,要罚600元滞纳金。惊慌之下,小罗借了钱先付了学费。尔后连续4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都被拒绝了。银行放话:“你交得起学费,就不是困难学生,没资格贷款!”就这样,小罗只能靠借钱度日,整整一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说到这儿,这位23岁的秀气女孩伤心地哭了。
小罗的辛酸故事只是一个缩影。有资料表明,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53.4万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金额33.37亿元。其中17万名学生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仅占申请人数的31%;贷款合同金额12.62亿元,仅占申请金额的37%。换言之,近70%的申请者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
缘何不尽如人意
国家助学贷款始于1999年6月,投向是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中的经济困难者。对清贫学子来说,它的确是一个福音:无需提供担保、抵押,只需负担50%利息(另外50%由财政贴息),还款期限在毕业之后。
说起国家助学贷款的今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郭建伟副处长感慨良多:国家助学贷款推出伊始,由于贷款量少、发放慢,3个月下来全国财政仅需贴息68元!现在虽有明显改观,但依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一些银行顾虑重重。国家助学贷款不是政策性贷款,而是一种商业性贷款,银行也得考虑收益和风险。别的不说,学生毕业以后流向天南地北,银行又没有担保人、抵押物攥在手中,贷款的风险就很大。甚至有人戏言:到时候如果真的赖账,银行发传票追债都不知道往哪儿发呢!因此,银行放贷的积极性难免要打折扣。
其二是部分学校配合不力。按有关规定,学校要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当学生转学、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伤亡时,学校有义务及时通知贷款银行。去年,当工行黑龙江省分行与哈尔滨的一些省属高校签订协议,指出这些义务并明确赔偿责任时,这些学校竟然以“经费紧张,承担不起赔偿责任”为由,撂挑子不干了,致使1.6万名特困生无法得到贷款。
其三是财政贴息没有及时安排、全额到位。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还有5个省、自治区未安排贴息资金。
100%背后的苦衷
工行北京市海淀支行经办着北大、清华等8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业务量在北京分行中位列第二。出人意料的是,该支行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生人数与申请人数之比竟高达100%。记者联系到业务量居第一的中关村支行,答复同样令人兴奋:也是100%发放!
闲聊的时间长了,海淀支行个人业务科的同志却向记者倒起了苦水:“国家助学贷款成本大、收益小啊。您看,去年科里向4000个学生放了贷,总额也就1300万元,把6个信贷员忙得脚不沾地;但向大企业放贷,有时一笔就是1000万,只要一个信贷员就够了!”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也大啊。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信用方面的素质并不太高。大学生毕业前要做一次还款确认。如果拿科里的电话去寻呼学生,不少学生一看是银行的号码,就是不回电话。换成私人的手机来寻呼,结果不到一分钟就回电了。这说明了什么?还有一次去一所著名大学开座谈会,20多个学生围着我问:‘如果以后还不了钱,你们能怎么办?’”
“100%发放,说实在的也是不得已。国家一再号召科教兴国,上头又三天两头来这儿开会。您说我们总得有点觉悟,讲点社会效益吧……”
出于“觉悟”,海淀支行100%发放了国家助学贷款,那么,更多的、出于正常商业原则考虑的银行会怎么做呢?
政策新鲜出炉
平心而论,为了点亮贫困学生黯淡的眼神,国家费尽心思,已多次调整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
第一次调整在2000年2月,将国家助学贷款从有担保改为无担保。第二次调整在2000年9月,将贷款办理范围从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经办银行从工行扩大到工、农、中、建4家国有银行。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开始了第三次政策调整:免征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此举旨在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
加大贷款风险管理。对于不守信用的学生,可记录在案,将来纳入全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这是最具威力的一招“杀手锏”,意味着该系统建成后,现在违约的学生将被列入“黑名单”,在贷款、开办实体甚至任职、升迁等方面遭遇红灯。
只要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规范操作,对形成的国家助学贷款呆坏账,不再追究责任。这条政策无疑给信贷员吃了颗“定心丸”,有助于释放其放贷热情。
国家助学贷款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贫困大学生的希望之门。为了让金钥匙更闪亮,权威人士认为,有必要不断创新、完善这一金融品种。比如,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都是在学生的就学地发放,其实可以尝试由学生家庭所在地的银行发放生源地贷款。后者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学生家长的迁徙概率较低,借款家庭的经济收入、信用状况及其子女毕业后动向很容易掌握,有助于及时控制风险。据悉,浙江省已从7月31日起推广实施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有了这些措施,相信70%的学子拿不到贷款的现象,将会成为历史。当然,真正要让助学贷款工作顺利进行,还需学子们全力配合。大学里学到的不应该只是专业知识,如何遵守社会契约,也应该是学子们不可或缺的一课。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红瑶山寨引客来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田头寨红瑶女青年潘良妹,依托本村梯田景观优势,兴办木楼式家庭自助旅游,热情接待中外游客,使一个昔日贫困的红瑶山寨成为游客盈门的旅游村。左上图:潘良妹在菜地里为游客摘菜。一群来自美国的游客在潘良妹的木楼前搞摄影创作。潘良妹的名声大了,到她家的游客很多,她便带上村里的姐妹一起办旅游。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福建竹业:重负压弯了腰》报道引起反响
福建要求各地对照浙江找差距
本报讯记者宣宇才报道:本报8月6日《经济周刊》刊登的报道《福建竹业:重负压弯了腰》引起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林业厅日前主持召开了全省竹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竹农、笋竹加工企业代表的意见,要求各地对照浙江找差距,进一步推广和落实税费改革措施,真正将资源优势发挥好。
福建省林业厅厅长何团经说,正视问题,是迎头赶上的关键。福建省竹业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整体质量不高,税费改革除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之外,其他地区还没有出台具体措施;竹政管理改革尚在试点阶段。因此,各地要认真贯彻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将税费改革全部到位;竹政管理体制要学习浙江经验简政放权,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助学贷款实行学生每年申请、银行每年审批的管理方式。用于学费的金额最高不超过借款学生所在学校的学费收取标准,用于生活费的金额最高不超过学校所在地区的基本生活费标准。
——摘自《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奥运建设要有综合减灾观
奥运建设能带来许多变化。但同时,建设者还必须保持一份至关重要的理性。尽管我国的综合实力日渐增强,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城市功能尚待加强,城市建设只有丰富并增强防灾减灾的内涵,才能真正办成一届“绿色奥运”。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
如果把奥运会比作一个整体工程,申奥成功只是工程的开始,奥运建设恐怕比申奥工作更为艰巨。
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最初的预算为1.25亿美元。组委会大兴土木,加上管理不善,经费预算大大超支,工期一延再延,有的工程直到奥运会开始还没有结束。据魁北克政府估计,这届奥运会实际开支为24亿美元。根据该市人口估算,这笔钱要到2000年才能付清。
奥运会能带来许多变化无庸置疑。但同时建设者还必须保持一份至关重要的理性。近些年,我国综合实力日渐增强,但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城市功能尚待加强,如综合减灾的落实正是一个薄弱环节。故此,笔者建议:
一、绿色奥运要丰富并增强防灾减灾的内涵。中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到2008年要把一个天蓝、水清、地绿的新北京展现在世人面前。笔者认为,要足够认识北京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持续因素,现在仅仅在绿色上宣传奥运建设是不够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北京奥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应包括安全减灾。国际经验证明:忽视减灾的环境保护是不成立的,忽视减灾的绿色奥运也是片面的。为此建议,国家及北京市有关部门应尽快立项,开展2008年前后北京地区综合灾情及事故隐患的调研和趋势分析,不仅为奥运建设摸清“路障”,也为绿色奥运建设充实科学内涵。
二、奥运建设项目要严格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北京同世界上一些大都市一样有着典型的城市灾害,不完全统计有:气象灾害、环境公害、交通事故、干旱与洪灾、火灾、地震与地质灾害、生物与生态灾害等。连续几年的灾情趋势分析证明,在2010年前后,北京应重点设防的事故与灾害为:交通事故、火灾、工伤事故、化学事故、气象灾害、地震等。为此对任何奥运工程都要预先开展综合风险评估及认定,这是建设项目过程应坚持的准则。这种评估要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灾篇为基础,编制并确立奥运建设的风险评估制度及队伍,并使之纳入建设程序中去。
三、奥运建设要追求综合效益,反对低水平重复建设。奥运建设对中国是前无仅有的伟大工程,无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是否会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人为事故,都不能没有防御对策及应急预案,这些对策不仅应有人文及社会性,更要有工程性;这些对策绝不应是项目建设好了再考虑,而应首先纳入规划设计之中。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城市防灾空间构筑,即要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同时要有防灾及备灾能力。应该承认,我们目前尚未设立有关的技术规范,更缺少对公园类大公共场所的综合减灾的安全规定,因此借北京奥运建设之机,有效地研讨并实施防灾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及可能。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一批关门,又滋生一批。仅靠行政命令,难以彻底根治小煤矿问题。那么——
换种管法如何
陈凯星宋斌张晓松
自80年代以来,国家就开始整顿小煤矿,但是一批关门,又冒出一批。看来,仅靠行政命令,难以彻底根治小煤矿问题。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继续采取严厉行政措施的同时,转变煤炭资源管理的方式,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煤炭采掘的准入“门槛”,运用经济手段解决采矿“小散乱”的问题。
事实上,用经济手段治理小煤矿,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50年代的美国也曾小矿林立、爆炸频繁,引起社会很大不满。为此,美国推行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对资源进行拍卖,然后进行探矿、开采。购买者要想获利,就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必须对资源精打细算,同时,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这一系列经济手段,使得小矿失去了生存空间。
专家指出,小煤矿问题的出现,表明我国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资源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虽然我国目前也对采矿单位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但根据的却是生产量甚至销售量事后收取,而没有根据资源蕴藏量事前进行有偿转让。收费的额度也是微乎其微,这样,生产者无需多大的投入就能打井采煤,给小煤矿“遍地开花”开了方便之门。高峰时,全国小煤矿达到7万余个,而资源的回收率只有15%左右(大矿的资源回收率在75%至80%)。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政策等于在鼓励浪费资源。我们应当采用国际通用办法,逐步实行资源有偿使用政策,抬高采矿准入的经济门槛,走上“投入有保证、资源有人珍惜、安全有人负责”的良性发展之路。
运用经济手段解决小煤矿存在的问题,还在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安全标准等法规决定着投入水平,也决定着吨煤成本。目前小煤矿的吨煤成本只有30元左右,而大矿吨煤成本一般在118元左右。这使得小煤矿长期处于简易的生产状态。在事故的处理方面,除了继续严格执行地方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对于采矿单位更要强化经济制裁手段。目前小煤矿一般都与矿工签订“生死合同”,一个遇难矿工只赔付2万元左右,甚至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不法矿主无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让小煤矿的矿主“再也死不起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