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圆桌
凝固的音乐五彩的霓裳
——城市色彩专家访谈
本报记者李舫
色彩:城市的霓裳
建筑色彩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品味至关重要。北京大学教授朱自煊说,以老北京来说,灰墙、灰瓦和绿树构成了北京城市色彩的基调,透出古都浑厚、朴实、宁静的文化底蕴,也衬托出紫禁城金碧辉煌的帝都气派。老城青岛的红瓦朱色外墙、碧海、蓝天,也充分显示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风采。城市色彩是与环境相互融合,长期形成的,贵在统一与和谐。
谈到如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城市色彩时,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明贤对此颇有共识。他举例说,深圳的高楼和道路构成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强烈的现代色彩,颇有视觉冲击力;厦门以碧蓝色的大海为背景,带有装饰性的建筑色彩鲜艳,三角梅点缀在大街小巷,显出城市的特殊魅力。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吕品晶说:“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把握极大地借助于其色彩的构成,当我们一提起某些富有特色的城市,相伴而来的就是对该城市或凝重、或浪漫、或明快等印象的色彩联想,良好的城市色彩构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反之则会带来视觉环境污染。不同城市的色彩构成还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这能从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城市形象中得到印证。”他认为,城市色彩的外延非常宽泛。城市色彩表现于所处的大自然环境、植被、道路、广场、公共设施、建筑、交通工具甚至是人们的衣着,其构成关系是相当复杂多变的,在众多的因素中,建筑无疑是构成城市色彩形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主导作用。
城市更新与色彩的混乱
现在城市的发展迅速,使许多城市在色彩中迷失了自己。朱自煊指出,一些城市对色彩缺乏认真研究,竞相模仿,相互攀比,一味追求豪华,反倒形成了色彩上的混乱与无序,失去了特色。
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高级建筑师布正伟从建筑师的角度,提出了清除城市色彩的视觉污染的措施。他认为,面对城市色彩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现代环境艺术理论方面去提高,而且,更应当强化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务实精神。首先,从视觉心理卫生的高度,下决心去抵制甚至最终禁止那些色泽恶劣的屋顶琉璃瓦、室内外墙瓷砖、幕墙玻璃、广场铺装等材料的使用和生产。其二,大张旗鼓地整顿杂乱无章的大小广告和字标,还城市建筑原形、原色以清白。再者,不能让烟灰、沙尘夺去城市的色彩。以上三条,都可以通过各个城市自己立法实施监控。如果在重点市区、重点街道和重点建筑的日常管理中照章贯彻,那么不少城市的色彩面貌就自然会从怪艳、拼杂的阴影中显露出来,我们就会更有信心系统而深入地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城市文脉、场所意义以及个性表现等不同层次和层面上去探索未来城市的色彩创造了。
传承文明负载历史
吕品晶认为城市色彩的美感建立在和谐的秩序之上,这种和谐应体现于城市环境中的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中。过去的城市建筑由于取材于自然,更由于有较持久而稳定的文化观念、伦理习俗的影响,往往能够获得协调的色彩效果,古都北京即为一例。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建筑色彩在城市环境中逐渐呈现混乱的局面,这多少反映出社会转型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的社会价值观。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并强调建筑的文化艺术属性无疑是树立良好城市色彩形象的重要保证。北京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以灰色系为城市主导色调,对建筑色彩方案的制定给予引导,这是一个可喜的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考虑再增加些可操作性,如色彩分区规划,控制宽严有度,对于诸如重点传统风貌地区制定包括建筑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严格而科学的色彩控制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建筑文化意识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建筑不仅仅包括安全、预算、功能等技术要求,还应该关注它的美学、文化问题,建筑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更新技术知识的同时,要为未来建筑师们打下扎实的艺术功底,执业建筑师们也要不断主动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环境意识。
王明贤说,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城市的颜色在这系统工程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城市的色彩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今天的文化意味,让市民直接体会到城市的精神。城市的色彩是历史积淀的过程,不能人为地规定在短时间内满城涂上一种颜色,弄得整个街道像劣质的布景,缺乏历史的真实性。而立交桥等构筑物,化妆似地刷上各种涂料也没什么必要,应以混凝土的本色显出力量感。画蛇添足既是金钱的浪费,又是美学的堕落。
(附图片)
建筑是构筑城市色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国格林威治千年穹顶是色彩布局的典范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城市·色彩
仲言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从山冈走向聚落、从原野走向文明的标志。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查看不同时代断层的城市发展历程,无异于触摸人类自身赓续绵延的进化脉络。据统计,我国的城市总数已发展到六百六十八个,城市人口已达到三亿七千六百万人,是世界上城市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的速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使城市都保持其独特的风姿与魅力,色彩的布局与设置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和谐、统一、自然的色彩布局对城市空间功能的辅助作用。“宫墙柳”的运用是优秀的典范,飘拂的碧绿的柳枝,为森严高大却又单调的城墙增加了无限的生趣与灵动。建筑物的色彩,不仅代表祈福与愿望,更象征着等级和阶层,扬与抑、制与御、尊与卑尽在富贵的金顶与素朴的暗灰中一目了然。
色彩是人类灵魂世界的内心独白。三百年前,乔尔乔内创立了所谓“交响乐”式的绘画,让纷纭的色彩表现一个乐队所能表现出来的宏大的声音。康定斯基是运用色彩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紧张关系的第一人,他在俄国伏路达地区考察时,为斯利亚部落对鲜艳色彩的独特感受所震撼,其作品对“联觉”的运用给后来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以启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色彩则是城市的霓裳。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工艺、新材料使城市变得更加缤纷多彩,然而同时,城市更新与建设中的败笔也相继出现,色彩的滥用使本来很雅致的建筑变得恶俗,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一哄而上的玻璃幕墙不仅破坏了天际轮廓线,而且强行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视觉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单调的、缺乏想象力和戴着假面具的城市,纵然有摩登的外表,却失去了自身宝贵的文化气质和历史禀赋。
诚如专家斯言,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的美感建立在和谐的色彩秩序和空间布局上,也建立在人的审美素养的提高上。还历史以真实,还城市以色彩,还须假以时日。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七嘴八舌说票价⑤
高均强,四川雅安,编辑——
“一票联通”为何难
旅游景点多处收费、圈地要钱等现象十分严重,已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前不久,辽宁省开始对各景点实行一票联通制,即要求省内游览景点门票实行一票制,极少数重点保护的特殊景观,需单独设置门票的,物价部门要严格把关。
这一旨在规范旅游景点收费价格、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的管理办法,不知为什么总是孤掌难鸣,辽宁之后便没有其他省市区效仿。更令人难受的是,据说此举在辽宁的一些景点推行时也遇到较大阻力,个别景点则明搞一票联通,却仍在多处收费,使一票联通有其名而无其实。
近日笔者访问了几家旅游主管部门和景区负责人,才得知个中“奥秘”:原来,一票联通把景点“捆”死了,使其在收费上没有余地,也难以在“逃税、躲费”上做手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将门票分摊,也不至于让游客感觉你的门票太贵了。所以,不少景点,甚至一些旅游主管部门都主张多票制,除进门的主票外,进到景区内凡有可看的地方都设法分票,或者干脆赤裸裸地收现金。
建议不妨把辽宁一票联通的做法推而广之,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文学之乡运河情
郑仙蓉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起点、首都东大门,古时因它“肩舆南浦与西丘”,政教繁荣,物阜财丰,成为“上拱京畿、下控天津”的仓储重镇和御敌门户。又因交通枢纽作用,成为举世闻名的漕运码头。如今,通州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了文学人才辈出的“中国文学之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通州受运河文化的哺育,一批批作家从这里成长起来:刘白羽、刘绍棠、浩然、李希凡……通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之乡。现在的通州人为了将文学之乡这个建设与发展的品牌战略发扬光大,发出激动人心的倡议——不但要保持通州的文学力量,还要发展壮大创作队伍,把通州建成影响全国的文学之乡。
由张宝玺主编的《运河文库》是实施这种品牌战略的举措之一。《文库》第一辑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充满了运河奔流的磅礴气势与不息的活力。《文库》偏重小说。张凤军的《鲫鱼爪子闹鱼塘》里收了四篇小说。作品的视点取自乡村儿童,从天真抑或是懵懂的视角描述优美恬静的田园环境,解放后中国农村所历经的重大变革几乎都得到了反映。教师张果珍以女性特有的感受、悟性写中国乡村女性,无论《流水》中的秀玉,还是《那一朵白玉兰》中的玉兰,都是作者理想中命运多舛却始终不渝坚守着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刘正刚的《惊蛰—犁土》、楚学晶的《七月放河灯》中的乡土气息仿佛打开了陈年佳酿的盖子,引你醉入一幅幅运河流水般迤逦的风俗画境。
李东的《运河走笔》、郑建山的《旧语新说》是用散文笔调讴歌给予他们童年梦幻的古老的大运河、起着翻天覆地变化的通州大地和勤劳善良淳朴的乡亲,行云流水、热情澎湃的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与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文学就是人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而文学出版物是文明程度展示的窗口。通过《运河文库》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运河文化的悄然复苏,看到了通州文学前辈们的卓越成绩,也看到了未来的文学新人如春日里破土的笋芽,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学之乡绚丽多彩的美好未来。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全国老年健身秧歌大赛”将举行
为在广大老年人中大力倡导和积极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老龄协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吉林市人民政府将于9月中旬共同举办“全国老年健身秧歌大赛”活动。本次大赛设立健身秧歌比赛和地方民间秧歌比赛两个项目。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将跟踪报道这次活动。(木土)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木兰故里征集《木兰诗》书法作品
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木兰精神,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木兰文化节的花木兰故里——河南省虞城县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木兰诗》书法作品征集活动,内容以《木兰诗》或与木兰有关的诗词为主,将从来稿中评选出五百幅优秀作品,在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虞城县木兰祠永久珍藏、展出,并建立书法碑林。(范传幸)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今日电视军事纪录片的
平凡与特殊
高鑫马敬军
在新中国纪录片中,军事纪录片是一朵奇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平易的叙述方式
在《毛泽东》里面我们看到,作为一个伟人,毛泽东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伟业;作为一个人,他又有着丰富的情感。所以这部纪录片在镜头的角度上、语言的运用上都接近日常生活。在《邓小平》中,伟人片视角的转变就更加明显,使用了一种常人化的叙述方式。“三起三落”使人看到的是任何人都可能会经历的人生转变,并不存在神话般的起承转合。然而,小平同志的意志力正是在这三次受挫中得到充分体现——能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接受胜利的喜悦和人民的爱戴;同时也能忍受人生的失落,安于独处一室的寂寞,这才是一个伟人的气魄与胸怀。
生活化的表现语言
军人纪录片,首先要抓住属于军人这个本质属性的东西,那什么才算是军人本质的东西?战争?牺牲?枪炮?流血?这些当然都是。但是,和平时期的军人,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很少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五秀人家》讲述驻扎在五秀山沟里的郭玉伦一家,郭玉伦的工作就是放羊,他们一家人生活得很艰苦,但是他们从不抱怨。他们的这种生存状态,让人感动不已。
军人纪录片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形象地展示出军人的普通感情。《侯家家事》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部片子使用了两个时空的交叉结构,一是女儿训练场时空,一是父亲病房时空。这两个时空,既平行发展,又有交叉,让我们看到女儿作为军人训练时的刻苦和她在训练中的坚强意志;通过父亲我们也看到一个老军人如何与病魔抗争,对妻子、女儿的爱又是多么真挚。
鲜活的历史素材
不久前,《解放战争著名战役系列片》在观众中反响强烈。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发现了它与以往很多战争片的不同。纪录片对交战双方,特别是战役的最高决策层指挥官,几乎给予同样的笔墨。尽管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但是观众已经能感受到这份荣誉的不容易。这一类的纪录片尽量使用“老镜头”、“老照片”,在叙述中依靠“老文献”,现场利用“老环境”,采访时争取到“老人物”。这样的创作理念,加强了作品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独到的选取角度
军人的生活是相对单调的,不过,日常的训练其实也是军事题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口令和口号的重复中,追求的是一种标准化的统一与一致,在程式化的动作中寻求的是协调与韵律的美。
《军中铁汉》介绍仪仗连连长马海生的事迹。他的工作就是为外宾作高难度的军事表演:跨越长十米、宽二十厘米的独木桥,高五米多的板墙,宽四米的壕沟,间离一米多的高低栏等八道障碍,这些近似于惊险片的动作完全是靠马海生艰苦的训练得来的。这些故事就融在平常的训练生活中,只有靠编导去摄取和提炼。在《侯家家事》中,侯长宇为接受国庆节天安门的检阅,到阅兵村训练,异常艰苦。有人看完之后有些不解,觉得为了国庆节这样训练女兵有必要吗?《世纪大阅兵》的一位导演的一段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什么能比阅兵的脚步更能唤起一个民族的自尊自豪和爱国激情。”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等待——
“爱乐”的第一个音乐季
刘雪枫
中国爱乐乐团经过近一年的培训、演出之后,将迎来第一个音乐季。
从9月1日开始的这“第一个”非同寻常。根据乐团的现实状况及观众的接受能力,音乐季的曲目以浪漫主义作品为主,并有意涉及多种风格。既有贝多芬、威伯、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又有柏辽兹、瓦格纳、马勒和拉赫玛尼诺夫。即使少数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也多有浪漫主义的余韵,如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潘德列茨基等。当然,面面俱到并不等于蜻蜒点水,而是在每一个点都有较深入的沉潜,这种曲目安排的前瞻性为以后的每一个音乐季形成自己的系统特色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铺垫。
就像几幕大戏需要可以舒缓神经的间奏曲一样,这次音乐季也安排了几个极富特色又饶有趣味的节目。比如将布拉赫与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变奏曲放在一起演奏,不过稍感遗憾的是为什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变奏曲》不安排在同一场,如果再加上勃拉姆斯的同名变奏曲岂不更妙?谭盾作品音乐会将给观众带来新感觉,《永恒的水》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蕴深厚的东方哲学内涵;协奏曲《卧虎藏龙》展现的是童话梦幻般的世界,李安为此也拍了电影,银幕上划来划去的手指是马友友在拉大提琴,只可惜他这次不能在保利剧院现身。杨洋的“通俗音乐会”如果换一个演出时间和场所就会产生台上台下互动的效果,使音乐更加日常生活化。这在中国尚属首次。10月21日菲利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首演将是音乐季最大的悬念,而届时音乐界的亿万富豪劳埃德—韦伯兄弟的莅临捧场,会成为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音乐季同样也委约了国内音乐家的创作,而它的悬念在于至今还不知由谁来写《杨门女将》交响曲。
不过从11月下旬开始,当代著名的瓦格纳女高音同时也是全能女高
音谢丽尔·斯图德与克劳斯·韦瑟的“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以及长老级指挥大师塞尔吉·科密申纳的两套超重量级曲目,可能会成为所有乐迷瞩目的核心,从而使上半个演出季完美收场。
下半个音乐季是乐团真正得到锤炼的时刻。如果以“接轨”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从曲目和音乐会形式以及独奏家、客座指挥的安排,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艺术总监余隆的两部重头戏——柏辽兹的舞台清唱剧《浮士德的沉沦》和马勒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是浪漫主义的前后呼应巨制,具有相当的演出难度。余隆非常有气魄地将它们在一个音乐季中推出,其深远影响将不仅限于“首演”二字。余隆富有创见地邀请中德歌手共同演唱《大地之歌》,必将在《大地之歌》的演唱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也许有人更想见识一下余隆在马勒第一交响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中表现出的功力,如果稍微回顾一下他在指挥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四重奏及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时的表现,就应对余隆的才华抱有信心。作曲家潘德列茨基有两场指挥他自己作品的音乐会,中提琴协奏曲的大提琴版由王健担任独奏;第四交响曲是一个单乐章的“柔板”,内涵深邃,色彩丰富,需要一个编制庞大的乐队才能演奏。届时,不仅是现场观众,连作曲家本人都将引以为傲,因为,中国“爱乐”的音乐及演奏风格对这部作品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期待着爱乐乐团第一个音乐季。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七嘴八舌说票价⑤
孙理,北京,干部——
普通公园应免费
像北京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北海公园这种类型的旅游景点、公园需购门票进入,本是无可非议,但是普通公园应该免费。
普通公园是供人民群众休闲和娱乐的公共场所,有许多这样的公园,就是当初的年轻人通过义务劳动的形式参与修建的,况且这些公园都曾有过长期不收费的历史。公园收费,必定会削弱其为人民服务的功能。
另外,普通公园存在的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提高公园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强化公园的服务功能,是公园免费开放后的努力方向。据笔者所知,普通公园免费开放,在有的省会城市已经实施,并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盼望普通公园免费开放的日子,早一天走进我们的生活。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随感录
我们需要理想的光
赵宇
在当前的文坛,在人们正放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歌唱,或为祖国的建设披肝沥胆、殚精竭虑的时候,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有那样的一些人,似乎对一切都麻木不仁,他们援引着一些来自西方的哲学观念与文学观念,奢谈生命的空洞与虚无,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与冲突,鼓吹解构历史、道德、价值,主张技巧与形式高于一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作品中,颓废、无聊、荒诞等构成了主调。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形式应自然具备一个本质特征:在任何一个时代,文艺的理想之光都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慰藉。这理想之光,在人们孤苦的时候给人以振作的勇气,在人们欢乐的时候引导人超越更高的高峰;这理想之光,把真善美带给人间,使人们永远也不会屈服于世俗的灰色低调和庸俗无聊;这理想之光,使人们在绝望之中看到希望,相信人间有爱,鼓励人成为勇敢的负责任的人;这理想之光,推动人们愿意将不甚如人意的现实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任一个时代的任一部文艺杰作的共有内蕴。
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同样需要这样的理想之光。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文明大变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明晰的民族复兴前景,终于清楚地认识到了我们正处于向现代型社会变更的转折点上。然而,路也正漫长,不但需要我们在现实中以务实的态度去解决具体问题,更需要我们展开思想理论上的探索。理想是光,是火炬,是动力,它帮助我们确定前进的路向,帮助我们在铺满荆棘的并无明确道路的前方开辟出道路,帮助我们以永不放弃的决心去迎击一切可能的困难。
这种理想的光是真实地散发着灼人热力的光亮,是来源于现实又导引人们超越的光亮。它决不是根据臆想而轻率喷射的虚幻之光。在作品中表现出理想之光,并不意味着作家可以漠视现实的矛盾问题,也不意味他们可以看轻、回避现实的困难,当然,就更不是让他们为了写作虚构的需要淡化甚或歪曲现实真实冲突。恰恰相反,理想之光是在对现实艰难的正视中透射而出。或者可以这么说,惟能立足于现实表现出合现实、合逻辑、合历史规律的理想感情,这种理想感情才能被称作克服了具体现实束缚并烛照人们前进方向的“理想之光”。诚然,这发散理想之光的过程是艰难的更是痛苦的,也并不是每个作家都可以达到此种境界,但毫无疑问,每个以文艺为职业的人都应以此自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一见困难就逃之夭夭,就宣扬靠天吃饭、听天由命的懒人哲学,甚至诲淫诲盗,教人堕落,这只能称为写作的末路。
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向我们的作家索取:我们要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理想、看到光明、看到爱、看到蓬勃向上的灵魂状态。同时,我们还有理由这样要求:让那些阴暗、颓废、诱人堕落的东西走开。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中学生性情作文征文
由《青年文学》杂志社、中华读书报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和新浪网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9月开始举行。
大赛旨在开发中学生写作才能,发挥中学生的自由写作想象力,打破传统的作文路数,使写作成为表达内心、展示成长、舒张性灵的益智活动。文体以散文为主,字数在三千字以内。(师东)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在我的大学里音乐论文集》出版
八十三岁高龄的军旅音乐家晓河编著的《在我的大学里音乐论文集》,由解放军艺术学院、军旅音乐研究所出版。该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晓河的音乐随笔、评论等;第二部分包括音乐界对晓河及其歌曲的评论文章。
晓河在抗日战争初期投身新四军行列,六十多年来创作歌曲五百余首,如《罗炳辉射击手》、《刺刀歌》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