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8月10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8-1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国能源形势及战略之我见 '...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我国能源形势及战略之我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
  能源,主要是石油,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安全的保障,因为石油直接关系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石油与世界经济密切相连。战后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都与石油供应减少有关。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酿成了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1978年重要产油国伊朗政局变动、石油减产,造成了战后又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萧条。1997—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直接诱因就是石油价格猛涨。
  石油是重要的外交资源。有些国家以石油为手段,谋求国家政治和安全利益。近年来,一些国家使用石油天然气武器,改善了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进而扭转了本地区的战略态势。
  石油是大国对外战略追求的目标。战后一些局部战争,如“苏伊士战争”、“马岛之战”和“海湾战争”,都有石油争夺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大国在里海和中亚地区的角逐更是与争夺石油有关。
  石油在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因而受到世界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特别重视。人们称“石油就是政治”,是不无道理的。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便是本期《国际周刊》的初衷。
  ——本刊编辑
  我国能源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石油生产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缺口不断加大。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年产石油达1.6亿吨,占世界第五位。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要不断增加,供需缺口增大,迫使我国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2005年可能超1亿吨,2010年可能占我国石油总消耗量的一半。由于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赖程度很高,而且主要从局势不太稳定的中东进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造成石油供应减少或中断,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
  二是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在国际上面对国际垄断资本激烈的竞争。我国国内石油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从国外输入。从国外输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现汇购买,另一种是“走出去”到国外购买油田股权,从事勘探开发,获得股份油。这是我们今后从国外输入石油的方向。我们“走出去”难度很大。首先,西方垄断资本,在它们的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抢占世界各地的油气资源市场。世界上较好的资源市场几乎全被它们占有。剩下来占有的有三类:一是经过开采、弃之不要的;二是位于战乱地区,风险高的;三是位于前苏联地区,未来得及全部占有的。其次,西方垄断资本利用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在我国周边地区积极争夺原苏联国家石油资源市场,气势逼人。西方垄断资本之间相互争夺,各不相让,对我国公司进入更会干扰、反对,给我们“走出去”造成一定的阻力。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待石油问题,尽早制定我国的能源战略,迎接挑战。关于制定我国能源战略的思考
  我国已经有一系列的能源政策,是否有必要制定能源战略?这一问题,国际、国内已给予了回答。在国际上,世界各大国除了有单项的政策和法规外,都制定了自己的长期能源战略。他们对战略十分重视。
  日本称,“没有战略的国家将要灭亡”。美国将能源战略视作解决能源问题的基础。每届政府都要制定新的能源战略,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修订。
  我国的能源战略应包括以下内容和原则:1.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解决油气供需缺口,要国内、国外同时并举,但立足点要放在国内。国内是我们的根本,要最大限度地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包括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油气生产,以减少对国外的依赖,降低能源供应风险。这应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2.推行“走出去”战略,要实行多方位、有重点。重点要放在周边国家。选择重点的标准是:经济、安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其他中亚国家油气蕴藏丰富,是我国的友好邻邦,政治比较稳定,从长远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这里。
  3.推行“走出去”战略要积极、稳妥。积极是首要的,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迈大步。实践证明,我国的石油公司有能力在海外创业,为国家拿回更多的份额油,我们要加大海外的投入,争取较快地提高份额油在石油引进中的比例。
  4.推行“走出去”战略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我们从邻国引进油气,上游在邻国,下游在我国。我们不能只管下游不管上游,还要争取拥有上游部分股权,以便参加上游的管理,降低油气成本,保证油气安全供应。第二是自力更生与开放和对外引进的关系。自力更生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但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发展对外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加快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我们不仅在国内要扩大国际合作,在国外也要发展国际合作。第三是分散和协调、统一、联合的关系。为了增强竞争意识,国家让各石油公司走出国门,从事海外开拓。这个思路是对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的公司办好,开活,创造更高的效益。但是海外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风险大,各石油公司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协调、统一、联合。否则,在海外只能孤军奋战或者相互竞争。这既不利于公司,也不利于国家。我国公司是国家控股的公司,但也有公司自己的利益,需要给予照顾。对此,可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由有关公司成立“海外石油开发协会”,负责协调有关事宜。有关公司一起参加国外某个项目,合股经营,各自发挥优势,利益共享。
  5.采取其他综合措施,缓解或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和应对石油供应意外中断的情况。这些措施包括:一、适当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和引进天然气,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二、尽快出台“能源法”及其他法规,以价格、税收等措施促进能源节约。三、增加科技投入,减少能源消耗。通过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品,淘汰高能耗产品,发展低能耗的高科技产业。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即国家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以供石油突然中断和油价暴涨时之需。
  6.“走出去”进行油气开发,是一篇大文章,涉及方方面面。只有能源、外交、计划、外经贸、国际、安全等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把这篇大文章做好。我们推行“走出去”战略具备许多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努力将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公司,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附图片)
  图为一艘满载液化天然气的艚船正在经由卡塔尔驶向日本。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就是沿着这条横跨塔里木河的沙漠公路进入塔克拉玛干进行油气勘探的。
  英国是世界上第九大原油及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国。图为英国主要石油产地北海油田。
(本版照片均转载自《世界石油工业》杂志) ZK9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石油与石油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见义
  石油在能源中的地位20世纪石油在开采发展以及内燃机的迅速广泛应用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动力,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能源结构中代替煤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占41%)。从已探明和待发现的石油资源来看,石油的优势及重要地位从20世纪中叶始可持续100年左右。现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2600亿吨,剩余1400亿吨,年产量约34亿吨。按各有关方面专家预测,今后年平均需求增速约1.5%—..8%,在保持石油较高供应水平的情况下,可再延续35—40年。谈论石油枯竭为时尚早,待发现的常规石油资源和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重油与超重油)的开发,至少可以保持本世纪的石油供应,当然也要付出相应的技术与经济代价。世界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预计2020年可能达到总能源需求的2%,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作为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从其数量和质量上讲,还不是现实的。其他化石燃料合成石油在技术、经济与规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石油分布与消费特点
  世界石油分布是极不平衡的,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8%和4.27%。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30.2%(仅美国就占27%),欧洲占27%,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3.3%,南美占6.3%,中东为6%。石油资源分布地区与消费地区有很大的反差,其影响是深远的:一是石油商业是世界经济贸易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世界能源商贸90%来自石油。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或停滞不前都与石油供应及价格波动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原因。美国二战后历次经济危机(如1957年、1973年、1981年、1990年和近期的衰退)都是由于石油供应问题或价格大幅上涨引发的,但每次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二是加强对石油资源的占有,石油资源与出口国主要是通过国有化由国家不同程度地控股,并形成石油国家集团(如欧佩克)维护自身利益。而发达国家主要通过资金与技术投入对资源国资源取得不同形式的占有,常常用经济、政治乃至军事的渗入相结合以掌握自身油气消费的来源,世界跨国大石油公司很大程度参与了资源国资源的开发和出口。
  世界每一个油气资源丰富与集中的地区,如中东、北非、中亚等,局部军事冲突时有发生。其它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虽不至于发生尖锐的冲突,但资源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会强烈表现出来。
  各国和各石油公司对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在不断加强,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经济与技术实力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地缘政治与外交政策常常是重要保证。
  资源的稳定供应与安全保障已成为各国的重要政治与外交政策。石油在新世纪前50年仍将不可能被大规模替代,而且仍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军事装备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对世界经济运行仍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油战略
  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政治交往和石油开发安全供应等需要整体考虑的方略,各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都制订本国的石油战略,各国依据国情和自身利益所确定的石油战略是不相同的,但它涉及的方面确有很多是共同的。如:
  ●本国石油资源开发利用与在国外投资石油开发利用的合理配置。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一般是非欧佩克资源消费国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正确评价与合理利用本国石油资源,一方面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开发与经营,以满足本国的需要。世界大石油公司在其海外经营一般占总收益的70%左右。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仅是公司企业行为,政府的主导和必要的政策是实现的保证,这也是国际经验和通常做法。
  ●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主要资源消费国多数是经济比较发达而资源又不足的国家,如美国、欧洲多数国家和亚太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进口石油来源于多个地区,同时海上输送与通过陆地管道输送并重,以减少供应的风险。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亚洲的油气资源占世界的80%,中国周边许多国家都是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海上和陆地多通道进口石油是有利于安全供应的。
  ●建立双边、多边、地区性或国际性石油能源合作体制,达到石油开发输送合作稳定安全,并建立相互保障、相互制约和完善的仲裁机制。欧洲的能源宪章已逐步扩大到世界许多国家,成为共同遵守的规章。通常公司间大型石油合作项目协议,都有政府间的协议或承诺予以保证。
  ●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能源。从目前的现实看,相对洁净而热效又高的替代能源是天然气,在全球其剩余可采储量达145万亿立方米,北美、欧洲和原苏联已形成区域性跨国、跨城市天然气管网,是世界主要的消费地区,在民用、工业、发电、化工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通、动力方面正在推广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石油。包括中国的东北亚地区随着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天然气应用将有广泛的远景,液化石油气也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从油砂和超重油中提炼石油的工业技术已经解决,只是成本较高,在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美国及中国这种类型资源规模是很大的或有良好的远景。核能将会有稳定适度的发展。国际上对核能发展的看法大相径庭,美国近30年来未建核电站,但美新政府考虑重新启动建设,德国则在20年内关闭所有核电站。其它可再生能源加大研究发展力度,在适合的地区和适合的条件下加以推广。
  ●石油战略储备。在发达国家已普遍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在突发事件时期,满足国内总需求约30—60日。储备库还可在油价大幅度波动时起到调节作用。中国已着手规划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
  总之,石油战略是一个国家在能源、经济、环境、政治、外交以及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政策,以在世界合理利用资源、平等合作和维护最大限度的石油供应安全保障。石油开发与商贸,公司企业间是以市场法则进行合作,但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利益的矛盾,应由国家加以协调,取得最合理的解决。任何加以强力去处理矛盾的做法,从长远看其结果是适得其反的。 ZK9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俄日的油气战略与外交
中油集团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徐小杰
  美国
  基本情况: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油气消费大国,每年消费石油8.97亿多吨,天然气6544亿立方米。美国也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到目前为止,美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大体占世界总量的2.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3.2%。2000年生产石油3.53亿多吨,生产天然气5556亿立方米。美国还是世界最大的油气进口大国,2000年进口石油5.49亿吨,天然气1083亿立方米。实际战备储备量5.71亿桶。
  美国油气安全面临的根本问题是:(1)国内石油年产量由前几年的3.8亿吨下降到3.5亿吨,远不能满足国内每年消费8亿—9亿吨的巨大需求。目前,美国一个国家的石油消费就占全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25%强。这个水平在今后十几年内只能上升,不可能下降;(2)石油进口比例巨大,其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的26%。对外高度依赖的最大危险是供应地和供应线的安全问题。
  针对这一状况,美国的油气经济活动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引导和干预。美国政府的基本战略和政策主要体现在总统国情咨询报告、政府能源政策中。而主要石油公司和主要思想库又对政府的政策具有很大的影响。
  美国国内的油气开发是按国际市场的变化来开展的。从今年5月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看,今后美国政府将逐步扩大联邦土地,包括北极野生动物保护区用于油气开发的范围。同时,将汽油、柴油、取暖油和天然气的加工运输设备现代化。美国将在严格的环保条规下新建和扩建油气管道和炼油设施。但是,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国内资源,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球展开油气勘探开发活动。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和进出口将更加倚重中东、里海、俄罗斯及拉美等重点地区和国家,此外,美国还将逐步挥师非洲,加强在那里的陆上和深海油气开发。目前美国的国外供应地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和沙特阿拉伯等国。
  目前美国的实际储备量已经满足不了90天的石油进口需求,为了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和调控国内市场的能力,美国还将进一步提高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水平,今后美国战略储备的作用也将逐步由应付紧急状态扩大到市场调节。
  可见,美国油气战略和政策完全是为国家的油气整体利益服务的。美国国内外的油气活动不仅是大公司的行为,更是国家的行为。虽然有时这两者之间似有矛盾,如政府对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三国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公司的利益。但是,美国在考虑是否放松和解除对这三个产油国的制裁时,决不会使美国的利益落在其他国家之后。
  俄罗斯
  基本情况:俄罗斯是世界石油,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大国。全球42%的天然气资源和34%的天然气储量在俄罗斯。俄罗斯2000年生产天然气5450亿立方米;生产石油3.23亿多吨。每年消费天然气3772亿立方米,石油1.23亿多吨。俄罗斯是油气出口大国。每年通过管道出口天然气1303亿立方米,出口石油1亿多吨。
  俄罗斯油气安全问题是:(1)国内石油产量在过去10年里从5亿吨逐步下降到了3亿吨。但是,出口还不可能迅速地减少。(2)20世纪8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生产和地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伏尔加的油气产量在全俄罗斯的比重开始下降。虽然到目前为止,西西伯利亚的油气产量在全俄罗斯的比重仍然在50%—60%以上,但是采出量很高。从今后5—10年看,俄罗斯必须在其他的油气区找到足够的资源,才能替补或保持全国油气产量的稳步增长和出口的需要。新的油气区主要是在季曼诺—伯朝拉地区、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里海地区和北部大陆架,但是前景都远不如老油气区,而且开发的成本相当高。(3)由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比例比较大,受石油价格波动和外部市场的影响之大直接威胁俄罗斯的外汇和经济基础。(4)目前,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到东欧管道运输仍然面临支付问题,而新的通道建设又面临资金问题。亚太地区的需求潜力巨大,为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资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本地区的市场开发还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有待政府和工业界的密切配合和解决。
  目前,普京政府的能源战略主要体现在《21世纪前2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其总体思路是从全俄罗斯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出发,重新认识和确定能源战略和政策。在今后的20年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战略转移和强化开发是主要内容。
  按目前的规划,东西伯利亚的产量比重可以提高到15%—20%。同时在消费地区建设一批新的中型炼油企业,在边远地区和东部地区还需要发展技术合格的小型炼油厂。其次,俄罗斯在本世纪初还将建设第二条到欧洲的天然气管线、到亚太地区的油气管线和控制中亚油气出口的管线。
  出于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比较成本优势,俄罗斯已经并将继续在中亚、伊拉克、利比亚、印度和南美一些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因此,俄罗斯的油气战略与石油外交的特点是:(1)将油气安全问题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政府明显加强对石油,特别是天然气公司的政策引导和高层控制。(3)加强出口通道建设,加强对周边地区(主要是欧洲、西亚和东北亚)消费市场和资源供应地(主要是中亚地区)的影响。随着海外业务的扩大,俄罗斯与一些产油国的外交将与石油问题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日本
  基本情况:日本是世界油气资源小国和消费大国。日本的石油资源在海外,市场在国内。2000年进口石油2.64亿吨,天然气725亿立方米。
  日本在油气安全上面临的问题是:海外油气供应中断的威胁、供应线的安全和石油价格的变化等。为应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日本政府直接出面制定石油政策,并通过特定的机构来帮助石油公司开拓国际市场。1967年成立的日本石油公团专门为日本石油公司参与海外油气资源竞争提供金融保证,甚至作为石油公司的“代表”与资源国谈判,获得油气项目,再转让给石油公司。到目前为止,受该公团支持的石油公司有300多家,有51个项目,分布在20个国家。目前日本石油公团支持的石油公司所掌握的海外份额石油储量为42亿桶,天然气11.9万亿立方英尺。
  日本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天然气主要来自亚洲的印尼、马来西亚、文莱,中东地区的卡塔尔和阿联酋。因此,这些地区和国家自然是日本外交的重点。日本的石油战略和外交充分体现了“政府行为、官民结合,官商相互推进”的特点。能够保证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是日本外交的重要着眼点。 ZK9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能源,主要是石油,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安全的保障,因为石油直接关系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石油与世界经济密切相连。战后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都与石油供应减少有关。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酿成了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1978年重要产油国伊朗政局变动、石油减产,造成了战后又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萧条。1997—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直接诱因就是石油价格猛涨。
石油是重要的外交资源。有些国家以石油为手段,谋求国家政治和安全利益。近年来,一些国家使用石油天然气武器,改善了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进而扭转了本地区的战略态势。
石油是大国对外战略追求的目标。战后一些局部战争,如“苏伊士战争”、“马岛之战”和“海湾战争”,都有石油争夺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大国在里海和中亚地区的角逐更是与争夺石油有关。
石油在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因而受到世界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特别重视。人们称“石油就是政治”,是不无道理的。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便是本期《国际周刊》的初衷。
——本刊编辑 ZK9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