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结构调整因“市”制宜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原司长闵耀良
农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农产品优质化是个相对的动态概念,今天的优质产品明天可能被更好的产品所替代。一种优质农产品种的人多了,照样会卖不动。因此,结构调整一定要因“市”制宜,让农民自主决策,不能包办代替和搞强迫命令。
近两年一些地区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着实使一些农民产生了“如今的田到底该怎么种”的困惑。眼下农民犯愁的主要不是能不能生产出产品来,而是担心生产出来后能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是我国农业由过去主要受生产能力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的背景下,实现增产增收的一个关键环节。
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解决卖难,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一,把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与因“市”制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恰当结合起来,把农产品的品种调好、品质调优,这是解决农产品销路的根本前提。特别应当看到,农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产品优质化是个相对的动态概念,今天的优质产品明天可能被更好的产品所替代。而且一种优质农产品种的人多了,照样会卖不动。再则,农民由习惯种计划田到种市场田,从观念转变、技术适应能力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需要有个过程。因此,政府的职责是给予引导、扶持和服务,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其二,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培育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上加强市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其三,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和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这些都是促使农业从传统的计划轨道向市场运作转变的基础工作。
据笔者调查,一些地区立足当前,大体采取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在播种之前,掌握这类产品的主要用户或销售渠道,为农民牵线搭桥,让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运销商组织等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协议。
第二,在集中收获之前的半个月、20天左右,组织一些人员到有关地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地考察,掌握同类产品的销售去向和价格走势,并疏通销售渠道。
第三,收获季节,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及时、准确地收集、传播当日各地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与行情信息,适时引导产品流向。
第四,开辟运销鲜活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在交通和道路收费上给予优惠,清除一切非法关卡和扰乱市场的这霸那霸,给客商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易经营环境。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南疆农民经纪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阳霞镇农民阿不来提·尕依提,依托家乡丰富的瓜果资源,做起了干果生意经纪人,在南疆地区远近闻名。他开拓了乌鲁木齐、广东、天津等地市场。去年,他与伙伴合作往广东汕头一地就调运干果近4000吨。上图:阿不来提·尕依提(右)正在修建他的干果收购和批发点。左图:阿不来提·尕依提在收购农民自产的杏干。右图:每到南疆瓜果成熟季节,阿不来提·尕依提(左前)便和同伴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南疆各个乡村。新华社记者艾尼瓦尔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头条新闻大奖赛
福建省竹业资源虽然位居全国第一,但全省竹业生产水平却只相当于浙江省的一个县——
福建竹业:重负压弯了腰
本报记者宣宇才
福建省是我国竹子分布的中心产区,拥有竹林面积123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2000年,全省竹业总产值44亿元,其中加工值25亿元。然而,竹林面积只有100万亩的浙江省安吉县去年竹业总产值却达到28亿元,其中加工值24亿元。这就是说,一个省的竹林面积虽然是一个县的12.3倍,总产值却仅为后者的1.57倍,加工值仅多出1亿元。
许多人疑问:福建省发展竹业的自然条件比别人优越,为什么生产水平和效益却比别人逊色,甚至竞争不过浙江省的一个安吉县呢?
税费,一高一低
福建省毛竹税费项目有19个,列举如下:生产环节特产税、经营环节特产税、增值税、所得税、教育附加费、市场管理费、育林费、林业建设保护费、植物检疫费、更新造林费、毛竹(检尺)服务费、毛竹采伐设计费、病虫害防治费、林区道路补偿费、乡(镇)管理费、乡村公路集资费、村管费、竹业开发专项基金、竹业开发扶持金。其中,后10个项目在法律法规上找不到明文规定,该属于乱收费。目前,福建省毛竹税费每根标准竹约在2.3—5元之间,每根毛竹税费占销售价的40%—60%,据介绍为全国最高。
那么,一根毛竹,在浙江省安吉县的税费是多少?该县林业局同志告诉记者:特产税,7寸以上的每根收0.7元,7寸以下的减半;封山育林基金,7寸以上的每根收0.48元,7寸以下的减半;林区建设费,无论大小,每根0.05元;出省的森林资源补偿费,0.18元;检测费,每根0.02元;再加上水利部门和乡(镇)每根收的0.05元和0.1—0.3元。这样,安吉县一根毛竹的平均税费为1.63元。
沉重的税费,加大了福建省竹业的成本,削弱了竞争力。竹农说:“一根毛竹,才赚一双竹筷子钱,有啥赚头?”另外,省内各地税费的不统一又使福建省一些笋竹加工企业雪上加霜,不得不舍近求远到江西、安徽、浙江购买原料。
管理,一死一活
竹子繁殖快、成材早,竹林属于异龄林,竹林采伐采用择伐方式,所以竹子生长和竹材生产具有特殊性。而且,福建省的大部分竹林也已经分户经营。福建省现行的竹政管理体制却不顾毛竹生产和利用实际情况,把管理木材的一套办法硬套在竹材的采伐和运输管理上,结果浪费了人力、财力。
办理毛竹许可证手续十分繁琐,要经过如下程序:在采伐限额指标控制下,由村民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再统一向林业站申请,林业站根据村委会的申请派持证人员进行伐区调查设计,设计结果连同村委会申请书报当地县林委资源站审批,在审批前根据填写的林业“税、金”征收通知单,到林委林业基金站交纳林业金费和特产税后,方可到资源站领取毛竹采伐许可证。
这样,从申请到设计、审批毛竹采伐许可证最快也要10天,而慢的则需要一两个月,不利于竹材的生产和随行就市。
办理毛竹运输证也麻烦。竹农和加工企业无论距县城多远必须赶到县林委办公室申请———因为那是全县惟一的一个办证点。
相比之下,浙江省安吉县毛竹管理方法很简单。在竹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前提下,对毛竹采伐实行总量控制,一次审批,凭票采伐,全年有效。采伐证和运输证全部下放到林业站办理。县林业局把年度采伐计划层层分解到乡、村,张榜公布到农户。农户凭核发的竹票,自主采伐承包山的毛竹,并凭竹票到林业站办理运输证,同时缴纳有关税费。
企业,一难一易
近几年,笋竹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快速增加,市场前景看好,国内竹子主产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资金和人才到当地发展加工业。安吉县90年代就改善竹区的交通、通讯、文教等基础设施,专门成立招商领导机构负责对外宣传。县林业局同志自豪地告诉记者,竹业加工企业已经迅速达到1200多家,去年竹业28亿元总产值中,“山下”的加工值为24亿元,而“山上”的毛竹仅占4亿元。可见,安吉县加工企业规模的扩大推进了竹业持续健康发展。
福建省笋竹加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却不尽如人意。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许多政府部门抢着收费,却不多服务。出口渠道不畅通,手续关卡太多,一些企业特别是笋罐头企业被迫经广东的口岸出口。民营企业往往享受不到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笋竹加工季节性强,流动资金需要量大,而固定资产较少,企业无法向银行作抵押贷款,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笋罐头加工企业受配额限制,南平、三明两市曾从浙江和安徽购买8万吨清水笋配额,并由该省口岸出口。这些问题造成福建省笋竹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化程度低,竹业经济总量难以大幅增加。
竹农期盼,深化改革,改善管理,造就与竹业资源优势地位相称的产业优势,让竹农早增收多增收。(附图片)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不发证了干什么
我的一位同乡在某部门的一个处任职,专司发放某类许可证。可别小看这张证,它直接关系到成百上千家企业的生死浮沉。这些年,手里攥着发证权,同乡的日子一直过得很风光很滋润,他所在的处室也成为惹人眼红的肥缺。同乡经常牛哄哄地说,在地方,在企业,他们的处长往往比司长、部长还吃得开。
可是近来,这位同乡显得心神不定:中国即将“入世”,按照WTO规则,一旦“入世”,他们所掌管的此类许可证将被取消。同乡茫然了:“我们处就是为发这个证设立的。不发证,我们这帮人还干什么?”
关于“入世”,眼下炒得最热的是国内企业将要如何如何,但更紧要的一点却被很多人忽视了:WTO是以带有强制性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加这个组织意味着各成员政府的有关决策、执行行为均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和规范。因此,讲“入世”,实际上是“政府‘入世’”;讲影响,首先并且最主要的是对行政管理观念、制度、方式、手段的影响。我们要适应“入世”后的形势,就必须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上早做准备。
较之WTO规则的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确实存在一些差距:政府机构管的事情过多,办事程序不透明,手续繁琐,效率低下;有关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重复,造成相互推诿、扯皮,甚至“条文打架”;行政审批过滥,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差距很大;对管理对象权利限定多,对行政机关权力制约少。一些部门出现逐利化倾向,名义上是加强管理,实际上是无利的事往外推,争抢能给本部门带来实惠的审批权、发证权、定价权、收费权、罚款权等。
“入世”,无疑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契机。近日,国家再次放开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将中央政府管理的定价目录锐减至13种,这一步跨得好!积极应对“入世”后的挑战,需要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把不该政府办的事坚决减下来,不能“越位”;该由政府管的事,当然要管,而且要管住、管好,不能“缺位”;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能“错位”。
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部门习惯于把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大小事务包揽下来,可在具体操作中,又好像除了收费发证批条子就不知该怎么管。只有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深刻变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才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才能确保行政管理体制廉洁有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长江通航里程比美国密西西比河长60%,而运量只有它的20%——
黄金水道何日生“金”
本报记者范伟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难于上青天的高山峡谷之中,奔腾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它既孕育了古代灿烂而独特的巴渝文化,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了贡献。然而,近几年来,长江上游的航运,特别是客运在急剧衰退中——
一江春水徒白流
重庆市2000年全社会货运量比上年增长了5.7%,水运只增长了0.7%;客运量比上年增长了8.2%,水运则减少了16.9%。
重庆市最大的也是惟一的国有航运企业———重庆轮船总公司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停驶了客船34艘,年平均减少200万人次客运量,导致了1000余客运职工下岗待业。
今年春运,水路异常冷清,重庆港客运站仅发送旅客19.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外销重庆地产货如冻猪肉、茶叶、罐头、榨菜、粮油食品等大宗货物大量积压在铁路货运站上难以东行。重庆对外陆上主要两条物流大动脉川黔、襄渝铁路常年运能紧张。单是重庆日均请求车辆达2800辆(60吨/车皮),实际只能满足50%。一个无货运,一个运不出——
靠天吃饭叹奈何
分析长江上游航运在这几年处境艰难的原因,重庆市交委综合运输管理处副处长李速建认为,公路建设高速化及铁路的提速,对水路客运的冲击很大。渝涪高速路建成后,大批乘客选择了既省时又舒适、票价还低于水路的高速车。
重庆轮船公司总经办主任王铿则认为,投入严重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九五”期间没把航运放到重点发展的位置上。“十五”期间重庆的地方航运建设投入虽不低于15亿元,但与公路的投入相比,还是不成比例。
长江重庆航道局陈立新局长说,上游航道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巴阳峡等处至今不能夜航,严重制约了航运的发展。公路、铁路运输都现代化了,而航道还在靠天吃饭,这怎么能参与竞争呢?船型、机型、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发展缓慢,也导致运量的分流。一支5000吨级的拖驳船队要用50多人,从重庆到上海来回要35天;而同样载货量的自航船只要30来个船员,来回只要19天。现在,这种效率低、费用高的拖驳船在长江上游还为数不少。
何日能现黄金价值
长江是世界的第三大河,通航里程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长60%,而运量只有它的20%。所以有位外国朋友说,中国最大的浪费之一是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利用率太低。
从水运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比较中可以看出,水运具有成本小,运距长,运量大的特点,特别是对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具有突出的优势。
首先投入少。在重庆这一带山多坡陡、人多田少,修建一公里铁路平均占地30—40亩,修一公里高速公路平均占地60亩,在这里公路、铁路平均每公里的投入也比东部大得多,有人测算要高出两倍以上。而治河更快捷合算,航道治理基本不占土地。
其次运价低。航运能源消耗少,可与铁路持平;运输成本仅为铁路的1/2,不足公路的10%。有行家测算,重庆至上海有2400公里运距,一吨货通常运价在80来元左右,仅3分钱/吨公里,是所有运输工具中最低廉的了。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轮能直达重庆,这是已有通航能力的5倍,运输成本将更低。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强化监督机制。
——摘自“十五”计划纲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