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7月31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7-3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

第9版(理论)
专栏:

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王天义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在现代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不同的一个新情况。那么,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呢?对此应作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
  在第三产业中,商品运输、分类、包装、保管等劳动,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是马克思肯定过的,也是大家公认的。邮电通讯部门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也是没有争议的。纯粹商业人员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呢?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这类劳动只实现价值而不创造价值。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实际上很难把纯粹商业劳动与商品运输、分类、包装、保管等劳动截然分开。拿商店营业员来说,他把商品从仓库里搬到货架上,再从货架上交给顾客,其中既有商品的运输,又有商品的包装和保管,因此,这些劳动中也包含着商品的使用价值从生产者手里转移到消费者手里所必须付出的劳动,也创造价值。
  科研、教育、文化、卫生部门的劳动是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呢?有人认为,这些部门不属于物质生产部门,这些部门的劳动不创造价值。我认为,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是高度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更大的价值通过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表现出来。教师的劳动实际上也是科学劳动的一部分,通过他们的劳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教师的劳动凝结为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成为劳动力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劳动应被看作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歌唱家的精彩演出满足了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有利于恢复和增强其他部门劳动者的体力、脑力和进行劳动的精神动力;医疗卫生部门提供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服务,为保证劳动者更有效地进行劳动提供支持。这些部门的劳动都应视作创造价值的劳动。所不同的是,有的价值凝结在物质产品中,有的价值凝结在其他劳动者的身体中并通过其他劳动者的劳动得到体现。
  金融、保险、咨询、会计、信息等服务部门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呢?这关键要看这些部门的劳动是否为社会生产服务并成为总体劳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最初表现为直接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尔后,随着劳动过程本身协作性质的发展,出现了总体工人和总体劳动,那种作为局部工人的脑力劳动者,其劳动只是“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并且“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就已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当马克思把理论视野扩展到服务领域时,他明确肯定服务与物品的交换是“等价物换等价物”,而等价物无非就是具有等量价值的东西。可见,生产这种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金融、保险、咨询、会计、信息等服务部门的劳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总体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现代生产的血液、神经,以至一旦离开它们整个社会生产就无法进行。因此,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国家公务员、军人、警察等国家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的劳动是社会必需的非常重要的劳动,但是劳动的重要程度与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不是一回事。他们的劳动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是社会生产中的总体劳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必要硬说他们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判断一种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还必须看它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害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行为,如贩毒、走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都不能看作创造价值的劳动。 1k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学会“弹钢琴”
夏桂清
  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是在日新月异、生动多样的社会实践中,保证我们牢牢掌握主动权,使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学会“弹钢琴”、增强系统性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会“弹钢琴”,增强系统性,要求注意协调领导工作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所谓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同样,任何一项领导工作,虽然有范围大小、层次高低的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提高领导效能的关键,就在于按照这一系统内在的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工作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的地位、功能是有主次、轻重之别的。领导干部只有学会“弹钢琴”,协调好各个因素的关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增强领导工作的系统性,提高整体效益。然而,有些同志却不是这样,他们要么平均用力、一线平推,“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搞“单打一”、“一招鲜”,抓重点忽视全面,求特色不顾整体,影响了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领导者增强系统意识,树立系统观念,按照“弹钢琴”的原理,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工作就是对自身精力和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调配。资源在一定时空内是有限的,领导者的才能就体现在对有限资源实施科学投放,使之产生最佳效益。
  学会“弹钢琴”,增强系统性,要求注意保持领导工作的连续性。领导工作往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横向上的“内容”联系,又有纵向上的“过程”联系。内容不统一,会给实施领导工作带来难度;过程不连贯,同样会影响领导工作的效果。用系统的观点把握工作过程,保持连续性,可以提高领导工作的效果。比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多环节的完整过程,有些单位之所以“教育搞得不少,效果不甚了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步骤不扎实,省略了不能省略的环节,过程不完整。从过程角度看,任何工作都有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都不过是共同事业和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在自己的任期内承前启后,扎扎实实把工作搞好。前任领导的工作,应成为现任领导工作的基础,绝不能什么都推倒重来;想问题、干事情,应当着眼于后续发展,为后任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寅吃卯粮。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而抛开前任领导的工作基础,“另敲锣鼓重开戏”,必然严重影响工作的整体性和长远效益。
  学会“弹钢琴”,增强系统性,要求注意发挥领导工作的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工作就是组织工作,就是把工作范围内的各种力量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合力,使工作目标得以实现。有些同志因为缺乏系统观念,常常不明白发挥合力的重要性,要么喜欢越俎代庖,搞“一杆子插到底”;要么事必躬亲,束缚部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么顾此失彼,造成资源和力量的损耗。发挥合力优势,应当注意发挥骨干的作用,善于培养、选拔、调动骨干力量,为完成既定的目标服务。应当特别抓好薄弱环节,因为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体失败。应当加强沟通和协调,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竹高数尺不倒,因为有节;千军万马不乱,因为有序。善于统一认识,激发热情,坚持各守其职,分工负责,才能有效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获取最大的领导效益。 1k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编者的话: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一论述在理论界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专家学者撰文发表看法。本版特开辟“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讨论专栏,希望通过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积极探索、互相切磋,对促进研究、深化认识起到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萧灼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
  毫无疑问,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活的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指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我们正迎来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已大大增强。
  马克思当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为了揭露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也存在生产商品的劳动,劳动价值理论既要应用于资本主义,也要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则是从抽象到具体。为了揭示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本质,探索和论述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抽象分析阶段,马克思往往舍弃掉许多具体内容。我们现在学习的《资本论》,仅仅是马克思计划写的六册政治经济学著作的第一册的第一部分,许多问题还处在抽象分析阶段,还未具体化。因此必须根据《资本论》的原理,结合经济实践,把研究的问题逐渐具体化,把在抽象分析阶段舍弃掉的问题放在研究的视野之中。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如何看待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如何看待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在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并不存在,如社会主义社会私营企业主的管理劳动;有些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并不突出,如科技工作。但这些问题都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
  马克思虽然十分了解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劳动的分析,基本上舍弃了国际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商品交换已越出一国范围。因此,应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多角度扩展和加深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深化对生产劳动的认识。马克思所指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以及直接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劳动,即运输、包装、保管等劳动。这里把第三产业的许多劳动都排除在生产劳动之外。但现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在发达国家占70%,在我国已占三分之一。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高。如果把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劳动,例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劳动,排除在生产劳动之外,创造价值的劳动就会越来越少,社会上依靠剩余劳动生存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又会损害第三产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
  深化对科学技术工作的认识。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为了生产一个商品,需要包括工人、监工、经理、工程师等等充当不同角色的人员,形成“总体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作作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其创造的价值,可以比简单劳动高出若干倍。但当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科学技术工作的作用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马克思关注的重点是使用机器设备、离原料加工最近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没有专门论述科学技术工作创造价值的问题。现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科技工作创造价值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深化对经营管理劳动的认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营管理工作是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马克思重视经营管理的作用,他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乐队指挥。但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经营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而比较笼统地把从事经营管理劳动的经理人员作为“总体劳动者”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而且经营管理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马克思把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劳动力价值,即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子女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和一定的教育费用。除此之外的劳动都是剩余劳动,都被资本家剥削了。从实践看,马克思讲的必要劳动,只是必要劳动的第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至少有五部分。第一部分:维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子女的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部分:维持包括经理人员、科学技术人员以及企业服务人员在内的总体工人正常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部分:维持社会生产正常进行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值。例如宏观经济管理、中介机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第四部分:维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五部分: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中包括从事国家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府机关的经费。因此,必要劳动包括的范围应当加以拓展。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马克思区分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市场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马克思还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形态:在社会总量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如果这种商品的生产总量超过社会总量中它所应占的比重,就出现供过于求,生产能力闲置,库存积压增加,价格低于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应有第三种形态,即按照国际市场技术水平、劳动效率、资源配置和供求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正常生产条件要从世界市场来看,如果一国生产条件不能达到世界市场的水平,其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超过世界市场正常生产条件的劳动,就不能形成价值。二是社会总劳动的分配也要从世界市场来看。
  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
  当前,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在收入分配领域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复杂劳动转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比价,不是封闭式、先验式或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由开放的市场确定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复杂与简单的程度很不相同,而且经常变动,难以主观确定;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形成,必须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及由价值向市场价格的转化,都必须通过市场,在竞争中形成。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的价值或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上由供求关系和公平竞争确定的。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重在转化,即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货币化。在传统体制下,不少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虽被应用于生产经营,创造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但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有的科技人员由此得到了精神鼓励,增加了无形资产。但这种无形资产实际上是无资产,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这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科技工作者合法利益的剥夺。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果不仅应形成无形资产,而且要把无形资产有形化,就是要通过资产评估、拍卖、竞价等,形成一定量的有形资产。这种有形资产可以直接转化为货币收入,但更多的是成为企业的股份,成为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资产可以通过企业回购、协议转让或上市交易,转化为货币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货币化,是实现技术和管理参加分配的重要形式,能够大大鼓励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一个完整的原则,只有效率优先才能鼓励创新,鼓励先进;只有效率优先,经济得到发展,效益得到提高,可供分配的社会财富大大增加,才有条件兼顾公平,并从先富达到共富。只有兼顾公平,协调地区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为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能把收入差距扩大与分配不公混淆起来。所谓分配不公,主要是指一些人利用职权或其他非法手段侵占公有财产或公众合法收益,为自己谋取大大超过其劳动贡献的收入。分配不公会扩大收入差距。但如果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虽然也会扩大收入差距,但这是正当的,不是分配不公。不要担心差距拉大,不要限制部分地区与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差距拉大是短期的,只要经济快速增长,差距拉大会转向差距缩小,先富会转向共富。 1k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召开会议
  深入研讨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日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在京举办“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来自首都有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实践遇到的问题,就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进行了讨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前提。与会者认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深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理解,全面和准确地把握其思想观点。马克思的有关理论很丰富,有不少重要观点在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应从一百多年来发展了的社会经济现实出发,重视新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重视随着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结构的变化,重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在迅猛增长而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在大大缩短等现实变化。有的学者还提出,在深化研究和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上,要区分原则和学说的不同,原则要坚持,学说要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区分,如社会价值与劳动价值、财富与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等,这样才便于讨论的深入。
  关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或资本等物化劳动只是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不创造价值,因此,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应把重点放在现代社会的活劳动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大上。有的学者主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可以相互转化并共同形成价值的。如马克思为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提出的“平均生产条件”,指的就是物化劳动。如果是简单商品生产单讲活劳动创造价值就够了,而在当今电子工业时代,物化劳动作为科学技术的凝结,与活劳动相比已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有的学者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是不一致的,比如,马克思认为商业劳动者不创造价值,但他并不认为商店店员不能参加分配。要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劳动财富论既相统一又区别开来。对研究市场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来说,价值和价格理论及其运动规律是重要的。而对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说,财富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于知识、经营管理、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有的学者提出,知识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或劳动成果,而不是人类劳动本身,它自身不创造价值。学习和掌握知识虽然耗费了人类的活劳动,但是并不创造价值,因为它并没有凝结在商品中。但学习和掌握知识能把人类的简单劳动变成复杂劳动,而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不是知识创造了价值,而是知识的运用过程或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的人类复杂劳动创造了价值。
  有的学者认为,经营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是必不可少的,是总体劳动的一部分。经营管理活动从内容来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经营管理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有人提出,经营管理过程就是价值创造过程,因为按照价值形成的条件,第一,经营管理过程是经营者的劳动过程,与普通工人的简单劳动相比,它表现为复杂劳动;第二,经营管理这种复杂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可以从经营管理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抽象出经营管理者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支出;第三,经营管理活动的成果也凝结在商品中,只不过不是具体地直接凝结在特定的商品中,而是凝结在企业生产或提供的全部物质产品或服务中。
  对于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理论界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能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但并不创造价值。有人认为,科学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价值,如当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时,在能够增加商品的个别价值的前提下,它不仅转移了价值,而且有条件地创造了新价值。有人认为,在生产中,技术因素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活劳动的耗费越来越少;先进技术作为复杂劳动的积累和物化,在生产中代替和节约了活劳动,提高了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把自身的价值生产出来,而且能够创造价值,甚至创造比活劳动更多的价值。也有学者主张,对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贡献要区分两个方面:一方面,科技工作作为生产劳动参与价值的创造,而且,科技工作是一种复杂劳动,它能够比普通工人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具有巨大作用,但创造财富与创造价值不同。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劳动者和劳动时间的增加,而是取决于能否以同等的和较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日益增加的社会财富。科技越发展,直接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相对就越小,价值量与财富量并不同比例增加。(李翠玲) 1k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简评
黄晓瑜
  成思危主编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发展丛书》,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作为一套系统介绍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其经营理念的经济类大型丛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选择独特视角。丛书选取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二○○○年的营业额高达十二万六千九百六十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十。但丛书并没有刻意渲染这些企业的豪华与荣耀,而是着力探究它们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和成功之道,是对世界物质财富形成、创造、积累经验的发掘,使得丛书不同于介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一般读物。
  贴近时代脉搏。无论是二十世纪初期发明电灯、电话的贝尔公司和把汽车变成大众代步工具的福特公司,还是二十世纪中期使人类翱翔蓝天的波音公司,以及近些年崛起并将世界变成“地球村”的微软公司、戴尔公司、思科公司,它们之所以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靠的都是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排名不是终身制,而是依经营实绩每年一评,其评定过程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全球科技与管理发展的动态。丛书按照注重“创新、发展、实绩”的思路,推出了《银湖计划——IBM的转型与创新》、《电脑英才》、《佳能理念》等著作,使读者从中既能看到传统企业管理创新的范例,又能体会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脉搏。
  强调“洋为中用”。丛书针对我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入世”以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精心筛选世界上具有最新理念和成功实践的企业加以介绍,以为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借鉴。如,介绍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构造职工终身就业机制的《时间银行》,介绍日本东芝公司重视人力资本管理的《知识工厂》,介绍美国施乐公司利用新品开发走出困境的《时间机器》等书籍,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注重人文精神。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世界五百强企业特别是那些声名显赫的企业家,都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然而,读过这套丛书以后就会发现,许多名播寰宇的企业大亨、世界巨富却是出身贫寒、历尽艰辛。可以说,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创始人、经营者,大都有一个曲折的创业过程,他们的创业精神值得人们思考。 1k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