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7月19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7-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黄铸
  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和发扬了新的工作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它有力地保证了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实践证明,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一样,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必须始终着力抓好的永恒课题。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党的战斗力。人们不会忘记,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缺衣少食的红军战士宁可忍饥受冻,也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真正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使灾难深重的劳苦大众看到未来的希望;当年人民解放军入城后,不进民房,露天睡在马路上,使多少人感动得流下热泪;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艰苦朴素,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由衷的尊敬。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左”的错误,曾使党的优良作风受到严重损害,进而给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造成损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同时,恢复和发扬了三大优良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胜利完成了前两步战略目标,使我国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弘扬三大作风,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偏离三大作风,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任务。党的作风建设历来是同党的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一些同志却忘记或淡漠了党的三大作风,不少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还没有很好地学习党的三大作风,致使偏离以至违反三大作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不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同当地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而是照抄照转,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工作、办事情,作风武断,方法简单,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而是瞎指挥。有的官僚主义严重,很少到群众中去,即使去了,也是走马观花,很少了解群众心里真正想些什么,有什么要求和困难,不知如何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不是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而是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或者搞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凡此种种,都是严重违反党的三大作风的,只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使党脱离人民群众。必须充分看到,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为着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我们必须努力把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品格。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也必须坚持不懈。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以新的辉煌业绩和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RxK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须标本兼治
刘亚洲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历来为我们党所反对。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像是顽症,总是屡禁不止,时有表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邀功请赏,急功近利;不甘寂寞,出名挂号;文字游戏,应付差事;作风飘浮,大而化之;无所用心,消极怠工;贪图享受,回避矛盾;等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助长歪风邪气,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政风,降低领导和机关的威信,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妨碍政令畅通,导致信息失真,降低工作效率,容易引发决策失误,丧失发展机遇,滞缓现代化事业。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从深层次上分析,其原因既有封建残余的影响,也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作祟,还有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原因。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鉴于原因的复杂性,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行标本兼治。
  首先,彻底消除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深入分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切实认清封建残余对领导干部心灵的腐蚀及危害,坚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官本位”意识的实质,深刻认识消除封建糟粕影响的极端重要性,筑牢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心理长城。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自己头脑中的封建思想和其他错误观念,自觉打破习惯势力和思维定势,树立改革创新、大有作为的思想观念,彻底清除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土壤和温床。
  其次,坚决端正思想路线。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高涨的工作热情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关键的是加强党性修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大力加强世界观改造,使实事求是、立党为公的思想在头脑中深深扎根,从根本上把思想路线和工作指导思想搞端正。
  第三,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人,心里只有名利,根本没有群众。他们眼睛长在头顶,只看上,不看下,群众最有数,心里最反感。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评议干部,评议领导机关,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公正。对群众公认、作风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对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严厉批评,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的要采取组织措施,对于导致严重后果的干部还要绳之以党纪、政纪乃至国法。尽管这一条做起来很难,需要党性,需要魄力,也需要环境,但如果真正做到了,无疑是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磅炸弹。
  第四,切实理顺体制和机制。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对机关的体制编制、运作机制进行深入调研,认真论证,切实理清,坚决解决机关过大、层次过多、机制不活的问题,使领导体制更加顺畅,机关更加精干,制度更加完善,为从根本上遏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提供体制、机制上的保证。 RxK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突出发展重点,加快产业升级
  □发展小城镇,培育增长极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发展非国有经济
善于把握结构调整的关节点
郑少三
  “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在已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践表明,要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善于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关节点。
  突出发展重点,加快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推进工业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为重点,着力发展优质农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围绕农民增收调。在当前绝大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增加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有限,因此,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的领域和门路,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二是围绕特色调。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效益。结构调整不能“跟风”、“赶潮流”,必须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创出品牌。三是围绕“入世”调。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农业应以提升农产品档次和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和模式,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同时,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农工贸结合,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集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业结构调整应由过去短期适应性调整转为战略性调整;调整的主体由政府转为企业;调整的内容由单一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向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及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等综合性调整;调整的重点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有机结合、以存量调整为主;调整应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来实现。从湖北荆门的实际来看,工业结构调整要发挥比较优势,必须坚持“三个依托”,即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在荆中央、省属企业,依托荆门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紧紧抓住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个环节,推动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是现阶段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点。荆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应在发展旅游业和信息业上实现新突破。荆门地处“三国旅游线”和“三峡旅游线”的结合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目前正在着力建设融入全省、面向全国的楚文化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同时,以景点开发、完善促销网络、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为重点,发展游、购、食、宿、娱、行一体化服务,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又一次飞跃,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重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程度。
  发展小城镇,培育增长极。城镇化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也是城乡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十五”时期,荆门将在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把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结构调整的重点,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布局,依托现有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抓好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以要素集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高起点规划,多元化筹资,加快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市区所在地中心城镇和交通干线、工矿集中区、郊区城镇为重点,梯次推进小城镇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聚,培育一批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发展非国有经济。在荆门这种国有工业基础不强的地区,非国有经济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因此,应当把推进非国有经济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把非国有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放开手脚,大胆鼓励,大力扶持,使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现阶段,发展非国有经济应同实施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小城镇建设三大战略结合起来,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参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与实施再就业工程、深化机构改革、分流富余人员结合起来,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措施实在。根据荆门的实际,当前发展非国有经济的重点是突破体制性障碍,完善法律政策环境,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能放开的尽量放开,能让利的尽量让利,能解难的尽量解难,积极创造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同时,把发展非国有经济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结合起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引导企业与企业之间、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境内经济与外资经济之间相互参股,既促进国有经济也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股权结构多元化。 RxK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理论创新的典范胜利前进的指南
蒋金锵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建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建树的集中体现。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全面总结我们党八十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完整、深入、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意境辽阔高远,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理论创新的典范、胜利前进的指南,对我们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善于理论创新的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向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们对现在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结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把全党的一切工作归结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使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先进文化和实现作为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这个进程的继往开来,它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应用于新的实际,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集中表述,也是党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紧跟时代步伐、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崇高价值取向、不断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集中要求。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思想武器。
  理论新建树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党的建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成就举世瞩目。这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因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建树。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建树。
  在旗帜问题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作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历史性决策。这是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前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论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和正确处理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进一步阐明了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跨世纪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这为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上,强调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深化改革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表述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论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扩大开放中,要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决策。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建设先进文化问题上,强调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基本要求、方针原则和方式方法。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观点,构成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的基本内涵。
  在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问题上,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创造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新形式。论述了党在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造就既会治党又会治国的各级领导人才。
  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求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统一起来。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发展方向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取决于党的先进性;而党的先进性,又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体现。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一些国家首先胜利的。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制度,也只有八十多年。它要对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取得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在体制与决策上表现出它有条件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指导思想上表现出它有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社会制度的本质上表现出能够给予人民群众以越来越多的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否保持和发展这些因素,关系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时代高度全面概括了决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基本要素,深刻总结了党的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我们党已经以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我们党还要领导人民拿出更多更有力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靠什么呢?就是靠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进一步统一起来。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要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就必须使主观的思想符合客观的规律。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形成强大的力量,就必须下功夫改造主观世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改造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不断开掘力量之源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物质力量源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社会力量源泉。这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以及各项工作的规律,正确掌握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改造客观世界没有终点,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也没有终点。这就需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中,经常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发展性,要求把求实和创新进一步统一起来。使认识和实际相一致,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变化了的实际还在继续不断地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继续不断地变化。解放思想不会完结,实事求是永无止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发展的科学理论,深刻地蕴涵着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本质,蕴涵着理论创新的本质。“三个代表”所概括的“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和“根本利益”,也必定会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充实,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内外形势重大变化的实际,社会深刻变革给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带来重大变化的实际,工人阶级队伍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工作上遇到的矛盾和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好地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Rx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