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珍惜世界和平
本报记者刘水明
伏尔加格勒是一座英雄城市。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曾经上演过一场世界战争史上最悲壮、最残酷的激战。斯大林格勒(即现在的伏尔加格勒)保卫战作为人类不向战争恶魔屈服、捍卫和平意志的象征而永垂史册。今天,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怀着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阵亡烈士的崇敬心情,参观了这里的英雄塑像群和全景画博物馆。
上午9时30分,江主席在俄罗斯副总理克列巴诺夫和伏尔加格勒州州长的陪同下,来到马马耶夫高地的英雄广场。在哀乐声中,前面由一名礼兵引路,后面是两名抬花圈的礼兵,江主席神情庄重,顺台阶缓步前行,进入圆柱形的军人荣誉厅。礼兵将花圈摆放在一支巨型“不灭火炬”前,江主席伫立默哀。然后,他坐到左侧签字桌旁,在签名簿上题词:“珍惜世界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随后,江主席一行驱车来到全景画博物馆参观,在门前受到博物馆馆长的热情欢迎。馆长向江主席介绍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况。1942年,希特勒调集40个师团的兵力进攻此城,企图沿伏尔加河北上,直取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敌。从1942年11月19日起,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和南方转入反攻,到1943年2月2日完全消灭被围的22个师团的敌军,歼敌约33万,生俘9万多人。这次战役是德国法西斯军队开始溃败的起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
全景画上的主战场在马马耶夫高地,其他画面以此为中心铺陈。四周实物与模型杂陈,极目环视,只见斜坡之下,弹坑累累,枪支满地,战火熊熊,尸横遍野。东边兵分两路,苏军从高地南北迂回冲向西南的德军,被击落的德军飞机拖着浓烟坠入伏尔加河;西边两军正在高地上酣战,有的据壕射击,有的握枪拼搏,激战场景跃然再现。
德军曾把斯大林格勒变成一片废墟,而这片废墟又变成埋葬他们的坟墓,历史就是这样公正无情。为了打败穷凶极恶的法西斯侵略者,苏联人民浴血奋战。仅斯大林格勒一役,就有30万苏军将士牺牲,不幸罹难的老百姓更难以计数。“英雄的史诗,伟大的人民。”这是江主席看完全景画后的题词。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伏尔加格勒和俄罗斯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崇高敬意。
和平来之不易,值得百倍珍惜。世界各国都应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唯有和平发展才能带来共同繁荣。这就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英雄塑像群和全景画带给人们的启示。(本报伏尔加格勒7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亚古国再现神韵
本报记者组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中部。本报记者组在这个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国度采访时,处处能够感悟到文明古国的神韵。
首都塔什干有约300万人口,是中亚地区最大、独联体内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辅的第四大城市。1966年4月26日发生的一场里氏7.5级大地震曾将塔什干夷为平地,在当时的苏维埃各加盟共和国的支援下,迅速得以重建。30多年后的今天,塔什干街道仍然显得十分宽阔整洁,多处大面积街心花园和大型喷泉将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秀美。
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的历史长达2750年,可与罗马、雅典和巴比伦等世界历史名城媲美。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之一,拥有兀鲁伯天文台、帖木儿家族陵墓等诸多壮美建筑文物的撒马尔罕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位于布哈拉绿洲中心的布哈拉市同样荟萃着诸多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在布哈拉老城中竖立着一尊中国读者所熟知的阿凡提雕像,其幽默诙谐之状令人忍俊不禁。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乌兹别克斯坦是该组织内唯一与其他3个中亚地区成员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均接壤的国家,且为“双内陆国家”,即其邻国也没有出海口。“对我国而言,最近的南下出海口距离为900公里,但阿富汗局势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使我们无法利用这一出海通道”,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所属专事国际新闻报道的扎洪通讯社社长古里亚莫夫在接受本报记者组采访时说,“因此,阿富汗局势成为乌最为关注的国际问题。为此,卡里莫夫总统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国际社会对阿富汗问题的解决给予足够的重视”。
他说,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不仅对本国,而且对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都很重要。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本地区稳定有着积极意义。对此,卡里莫夫总统已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时有过积极评价。
同哈、吉、塔这三个中亚邻国一样,乌兹别克斯坦也将在今年庆祝独立10周年。记者看到,在塔什干的街头已经出现了写有“庆祝独立10周年”字样的标语。“独立以前,国际社会对乌兹别克斯坦知之甚少。10年来,我国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这是独立以来的成就之一。”古里亚莫夫说,“此外,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就。乌过去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而经济不发展,其它方面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为使中亚古国再现神韵,独立后的乌兹别克斯坦不断凝聚民心以自立图强。
卡里莫夫总统曾说:“人民对未来的信心,这是最伟大的力量、最大的财富和对独立最为有力的保证。”独立后不久,卡里莫夫总统便提出了优先发展经济、国家调控、法律至上、重视社会保障和循序渐进的治国“五项原则”。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约为哈萨克斯坦的1/6,但其人口与哈、吉、塔三国人口总和不相上下。因此,实现粮食自给便成为乌独立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7月是乌兹别克斯坦全国最热的月份,日平均温度为42至47摄氏度,太阳直射的地面温度甚至可达五六十摄氏度。今天,记者在撒马尔罕至布哈拉的公路上看到,尽管烈日炎炎,但路两边依然是一片浓绿的棉田和果园。“原来我们的粮食需要进口。经过努力,我们已于1996年实现粮食自给。”古里亚莫夫说,“到1998年时,我国的石油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可出口。我们与韩国等合资生产的汽车已出口到28个国家。”他还介绍说,除了新建的公路、铁路将连接成为新的亚欧大陆桥外,从亚洲一直铺到欧洲的光缆线路也将向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在乌兹别克斯坦采访期间,我们常常感到在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中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是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撒马尔罕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一幅公元7世纪的壁画上,描绘了来自中国等世界各地使者的形象。7月14日本报记者在撒马尔罕采访时,当地几位执行公务的警察得知我们来自北京时,主动握手祝贺北京申奥成功。每遇此情此景,我们的心中都涌出一股股暖流……(本报塔什干电)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印巴迈向和解路
本报驻印度记者赵章云
经过两整天紧张的谈判,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于17日凌晨结束了他们在印度历史名城阿格拉的高峰会晤。因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分歧严重,双方未能就发表一项拟议中的“阿格拉宣言”达成协议。阿格拉峰会虽然开启了印巴和平的进程,但终因积重难返,无果而终。
自1999年2月发生的卡吉尔冲突后,印巴两国关系一直处于低谷。今年5月25日,瓦杰帕伊突然邀请穆沙拉夫赴印会晤,穆沙拉夫欣然接受邀请。人们曾期待此举会给紧张的印巴关系带来转机。
7月15日,印巴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一对一”的高峰会晤,会谈超出了预定时间。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在评价首轮会谈时用了“非常真诚、坦率和建设性”的字眼。但双方在透露会谈具体内容时却各执一词。印度新闻和广播女部长向新闻界介绍峰会内容时,只提其他方面的内容,只字不提峰会是否讨论了克什米尔问题;巴方对此马上作出强烈反应,认为第一轮峰会所谈的主要内容不是别的,而是克什米尔问题。这表明双方在会谈中,就这一重大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
16日,穆沙拉夫在同印度新闻界人士共进早餐时,再次重申克什米尔问题是巴印关系正常化的“核心”,并且强烈批评印度方面有意回避这一关键问题的立场。印方也作出了反应,散发了瓦杰帕伊昨天与穆沙拉夫会谈的要点,强调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即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分割的领土”。会场形势风云突变,头天的乐观气氛被一扫而空。尽管“一对一”的峰会又进行了3轮,但尖锐矛盾和分歧不仅没有缩小的迹象,反而越来越表面化了。最后,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可调和的立场终于在起草“阿格拉宣言”时爆发了。巴方要求写进克什米尔问题是巴印关系的“核心”,印方则要求将“越境恐怖主义”问题包括其内。“宣言”三易其稿,穆沙拉夫甚至在去飞机场之前又与瓦杰帕伊商谈了一个半小时,但因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相去太远,“阿格拉宣言”终于胎死腹中。
其实,不管双方是否承认,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的核心和关键。巴方从接受邀请时就坚持,和谈应以克什米尔问题为“核心”,并认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行动,任何其他动作都毫无意义。印方则主张和谈应该涵盖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所有双边问题,以冲淡克什米尔问题的“核心”地位。尽管印方最后也同意讨论克什米尔问题,但只是将它视为印度的国内问题。按照这一逻辑,印方就有权利要求巴方制止所谓的“越境恐怖主义的活动”。尽管峰会最初表现出了某种保持对话的“真诚和坦率”,但这仍然不足以填补双方立场的巨大鸿沟。
阿格拉是美丽的,但阿格拉之路并不平坦。和平是美好的,但通往和平之路同样是不平坦的。“阿格拉宣言”虽然没有签署,但两国已经决定每年举行两次外长级会议和一次峰会。穆沙拉夫已经邀请瓦杰帕伊访巴,瓦杰帕伊也已经接受邀请。从印巴开启对话上看,阿格拉峰会虽未取得明显成果,但不妨认为,这毕竟是印巴两国迈出谋求和解的重要一步。(本报阿格拉7月17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埃及领导人会见新华社社长
据新华社开罗7月18日电(记者葛相文、张兰华、邵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8日在总统府会见了正在埃及访问的新华社社长田聪明,双方就中埃关系以及中东局势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友好而坦率的交谈。
穆巴拉克说:埃及和中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友好。他说,我已经看到了电视转播的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屏幕上还打有阿文字幕。我非常高兴并热烈祝贺你们申奥成功。
据新华社开罗7月18日电埃及总理奥贝德18日在这里会见正在埃及访问的新华社社长田聪明时说,埃及愿意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不仅因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还因为她是我们的真诚朋友。奥贝德说: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我们对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为你们感到高兴。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继续在俄访问
本报伏尔加格勒7月18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俄罗斯副总理克列巴诺夫和伏尔加格勒州州长马克休塔的陪同下,参观了马马耶夫高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英雄塑像群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博物馆。
位于伏尔加格勒市内的马马耶夫高地曾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中心战场。高地最高处建有高85米、手擎利剑的“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气势雄伟,已成为伏市象征。上午,江主席首先来到这里参观,并敬献花圈。
接着,江主席前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博物馆参观。全景画长120米,高16米,由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8名军人画家绘制,描述当年苏联红军从三面包围德军,最后在马马耶夫高地附近会师并消灭德军的场景。进入馆内,江主席沿螺旋形楼梯拾级而上来到观景平台上,博物馆馆长根据全景画画面向江主席介绍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有关情况。参观结束时,江主席为该馆题词。
离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博物馆时,博物馆馆长向江主席赠送了一辆坦克模型;江主席向博物馆赠送了《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和《锦绣中华》3本画册。
第3版(国际)
专栏:
库奇马总统表示
乌期盼江主席来访
新华社基辅7月18日电(记者郭观涛、宋宗利)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说,他“正以期盼的心情等待着乌克兰人民的好朋友、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来访”,这次访问对21世纪乌中关系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新的强大的推动力”。
库奇马是在接受中国驻乌记者联合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他愉快地回顾了去年在纽约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同江主席举行的富有成效的会晤。他说,中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对许多国家来讲都是一个榜样。
库奇马说:“江主席此次来访是我们两国相互信任和尊重、双方愿意扩大建设性合作的最好证明。”他说,两国政治上不存在任何严重分歧,经济上互补性强,这为加强两国的正常合作与交往提供了有利的土壤。乌中两国搞好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应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扩大合作领域。他希望两国能够在航空航天、冶金工业、计算机和电子技术领域加强合作,乌愿意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并愿在中国建立乌中科技园区。
库奇马说,当前的国际形势仍十分复杂和严峻,世界格局的单极化不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稳定,以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效果适得其反。乌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立场相近,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今后应更加密切这种合作。
库奇马说,中国一贯支持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理解并尊重乌克兰选择的发展道路,而且在乌克兰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后,又第一个向乌克兰作出了核安全保障的承诺,乌对此表示赞赏。
在谈到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印象时,库奇马说:他曾多次到过中国,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变化。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他们精力充沛的干劲,快速掌握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对自己和自己国家的坚定信心,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库奇马对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北京赢得这次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我相信,北京不是有100%,而是有200%的把握将这次体育盛会办好。”
库奇马说,他期待着同江泽民主席就两国关系中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问题深入和广泛地交换意见。他相信,江泽民此次来访必将是一次成功的访问。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报抨击小泉计划参拜靖国神社
据新华社平壤7月18日电朝鲜《劳动新闻》18日发表评论指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民心和舆论的反对,坚持在今年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是对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挑战,将严重伤害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
评论说,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与日本的侵略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执政者是否参拜靖国神社,表明其对日本过去侵略罪行的态度。因此,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不单纯是日本的问题,而是与遭受侵略的亚洲各国相关的敏感政治问题。
评论指出,日本执政者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将使日本过去的侵略合法化,在日本民众中助长复仇心理和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形成海外扩张的社会氛围。
评论强调,日本只有停止歪曲历史,不走军事大国道路,以实际行动表明不再重演侵略历史,才有其堂堂正正的前程。
第3版(国际)
专栏:
肯总统会见我经贸代表团
本报内罗毕7月17日电记者黄泽全报道:肯尼亚总统莫伊今天在此间会见了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孙振宇率领的中国经贸代表团。
莫伊首先对中国申奥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江泽民主席1996年对肯尼亚的访问以及他本人对中国的三次访问进一步加深了双方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
孙振宇向莫伊总统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他的问候。他特别感谢肯尼亚在西藏和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一贯支持。
孙振宇一行于13日抵达肯尼亚,开始为期5天的访问。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以局势又趋紧
本报驻埃及记者徐平
自本月16日以来,巴以局势持续紧张,国际社会为双方停火所作的种种努力面临付诸东流的危险。
17日午夜,以色列开始向约旦河西岸地区增派步兵和装甲部队,并部署在沿巴勒斯坦自治区边际,这是去年9月28日巴以爆发暴力冲突以来的第一次。以色列称这是防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再次袭击,便于随时采取报复性军事行动。此间舆论认为,以色列有可能重新恢复它对巴勒斯坦的占领。但也有舆论认为,以色列在7+1首脑会议将于意大利召开前三天采取这一行动显然是有预谋的,目的是逼迫国际社会向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施加更大的压力。
目前,以色列仍在针对巴有关城镇进行袭击,巴以双方时有交火。
巴以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是因为双方暴力冲突不断,且执行特尼特停火计划无双方认同的起始时间。在国内强大压力下,15日以色列内阁决定放弃“克制”政策,对巴方的“暴力或其它军事行动”进行严厉打击。
16日晚,伊斯兰圣战组织在以色列海法南部的本亚明纳火车站附近进行自杀性爆炸,造成以色列死2人伤11人的悲剧。这是特尼特停火调停以来首次造成以境内平民伤亡。尽管巴自治政府表达了对这起针对以平民的暴力事件的谴责,但以色列还是以该名恐怖分子来自巴勒斯坦杰宁省为由,于当天午夜及17日凌晨开始了报复行动,炮击了杰宁等多个城镇。
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17日以“地区安全局势”紧张为由取消了原定于18日开始的美国之行,并在与军方高层人士会晤后,于当天下午出动武装直升机,袭击了1名哈马斯地区负责人在伯利恒的住宅,造成4人死亡,10多人受伤,内有平民。据这名被炸死的地区负责人的家人说,当时他们家族约有40人正在那里聚会。
17日晚巴激进人员向耶路撒冷南部的吉鲁犹太定居点发射迫击炮弹报复,以军随后再次出动武装直升机,对伯利恒的比特·杰拉镇等实施了导弹袭击,并于数小时后开始向约旦河西岸增兵。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透露,沙龙已将有关情形向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了电话通报,表示面对暴力行动以色列将进行坚决打击。而美国在要求巴方加大打击恐怖活动力度的同时,重申武力无助于平息冲突,要求以色列克制。而包括哈马斯、法塔赫和伊斯兰圣战组织在内的13个团体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则强调,他们有权对犹太占领者进行打击。
18日阿盟将在总部召开最近一次阿拉伯首脑会议决议后续行动委员会特别会议,商讨严重恶化的巴勒斯坦局势,以及以色列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要求国际社会派观察员保护巴勒斯坦免受侵略、监督停火并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由阿盟秘书长穆萨主持会议,阿拉法特将出席会议。(本报开罗7月18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