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7月16日人民日报第1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7-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别再伤害青蛙 '...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别再伤害青蛙
  编辑同志:
  5月下旬以来,我们扬州市宝应工商局与交巡警大队先后查处了多起贩卖青蛙的案件,放生青蛙1000多公斤。在放生现场,一些农民动情地告诉我们,青蛙又称护谷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掉数百只小害虫,每年能产出数百只小幼蛙。它是害虫的天敌,对农作物尤为重要。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这些亲手捕杀、贩卖青蛙的货主,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为了牟取暴利,竟把捕杀、贩卖青蛙当作致富捷径,实在是愚昧,可悲可叹。为此,笔者呼吁广大农民朋友,要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保护青蛙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千万别再干捕杀青蛙的蠢事了。
  江苏省宝应工商局徐中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丰顺走上脱贫致富路
  本报讯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最近受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表彰。
  为了找准脱贫的切入点,1998年6月,县委、县政府结合丰顺实际,制定了以脱贫统揽全局,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战略。
  丰顺是山区农业县,又是革命老区。他们把山水田林路房综合治理和调整农业结构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大力发展有丰顺特色适销对路的优质高效农产品,增加青榄、龙眼、甜玉米、食用菌、高山花卉、茶叶、鹿等高效种养面积。近年来,在省、市和对口扶持单位的支持下,全县办起了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这些企业带领千家万户走上了脱贫路,使丰顺农民近年来纯收入每年以9%以上的幅度增长。2000年,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达3480元。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行政村通机动车,累计投入资金2069万元,开通路基107.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邮、通信、通电、通公路;在人均半亩“保命田”建设上,投入资金627万元,完成造地865亩,改造中低产田1006亩。
  由于在扶贫工作中贡献突出,县委书记陈绍雄被梅州市评为“扶贫状元”。
  (吴云)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在中国云南春茶交易会上,来自大理苍山感通旅游公司的表演者,身着节日盛装表演三道茶茶艺。茶艺姑娘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客商。这对大理苍山茶叶的外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梁鑫吉小冬摄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汉中筑巢引凤商机诱人
  本报讯陕西省汉中市,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已有58个引资项目,总投资达25.77亿元。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汉中市迅速确立了“开放兴市”的指导思想。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从“硬件”和“软件”上加快建设步伐,使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已开工建设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将使西安至汉中的行车时间从8小时约缩短到3小时。贯穿汉中城市南北全长12.5公里的中央大道于日前开工。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已达38%。
  (建民连友建昌)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土城镇柳编成致富产业
  本报讯在江苏省赣榆县土城镇,柳编是一门妇孺皆熟的手艺,全镇3.7万人口,从事柳编的达2万人。柳编业成了土城农民的致富产业。
  柳编在赣榆县土城镇早有渊源。近年来,土城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建成了2000亩杞柳栽插基地,并涌现出一批柳编专业村。在这个镇的前进村,家家都是柳编“小工厂”。今年上半年,前进村创柳编产值达500万元。现在,土城镇农民创意设计的600多个柳编工艺品种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永光樊继凯王传苏)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城里人偶尔也看到荷叶,却很少能拥有它。南京江心洲的农民把荷叶挑到城里来卖,生意居然很好。本报记者顾兆农摄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一把钥匙打开三把锁
——湖北宜昌市粮改成功实现“三兼顾”
施勇峰邓旭
  “财政背不起,农民卖不起,粮食企业亏不起。”在一些地方,这三个“不起”牢牢“锁”住了粮食经济的发展。
  湖北宜昌市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利益、农民利益和企业利益“三兼顾”。2000年,全市用于粮食的财政补贴比改革前的1997年减少4200多万元,减幅达36%;近5年内消化处理财务亏损挂账2.8亿元,每年消化处理近6000万元,这一减一增每年为国家减支1亿元以上。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7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4元,比1997年增加185元。粮食企业全面扭亏为盈,其中购销企业县县盈利,综合利润和购销企业利润均居全省第一。宜昌市粮食局长刘克兢说:“粮改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举打开了三把锁。”
  明确事权,探索管理新体制
  针对长期存在的“中央拿资金、地方管企业、敞开口子花钱”,中央和地方事权不清的弊端,宜昌市结合本地具体情况,由市政府负责全市粮食总量平衡、市级储备和市场调控,各县(市)政府对本地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负责,确保当地粮食供求平衡。与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一致,钱随粮走,市级、县级储备粮和周转粮,分别由市和县(市)政府负责全部盈亏责任,“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再不能指望省政府和中央政府来承担粮食亏损。为了增强市、县(市)政府的调控能力,市和县(市)政府分别建立了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用于防御较大自然灾害和平抑市场粮价。从1998年起,连续3年建立市级储备粮1000万公斤,可供宜昌城区非农业人口3个月的口粮。市和县建立起粮食风险基金,省财政对宜昌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基数为4200万元,实际到位4500万元。
  长期以来,宜昌市粮食部门政企不分的问题非常突出,在巨额粮食亏损挂账中,既有政策性业务产生的亏损,也有经营性亏损,由于责任不分,账目不分,粮食亏损的包袱越背越重。为革除这一弊端,宜昌市对地方政府和粮食企业的职责作了明确界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粮食局与下属企业完全分开,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原来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粮食局、粮油总公司),保留局,撤销总公司。粮食局主要行使管理职能,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由财政拨款解决局机关的人头经费。粮食企业也不再承担政策性亏损。
  运用杠杆,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宜昌,绝大多数农民都自觉自愿把粮食卖给国有粮食企业,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3年改革中,宜昌市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粮并实施优质优价,价格都超过当年保护价中等以上的收购价格,优质粮油大幅拉开了品质差价。这样大大调动了广大粮农售粮的积极性,使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量呈递增趋势,收购量占社会商品粮的70%以上,全市农民每年因价格好处增收3000万元。周红轩是当阳市半月镇燎原村的种粮大户,去年向国家售粮1.625万公斤,因保护价比市场价高出0.14元/公斤而增收2275元。
  由于掌握了主要粮源,使个体粮贩无力与国有粮店竞价抛售,为整个粮价回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自1999年以来,宜昌市的大米销价每公斤比上年回升0.4元,面粉每公斤回升0.6元,基本做到了顺价销售的价格。
  这一系列措施使宜昌市的粮食销售走出了“卖也亏,不卖也亏,越卖越亏”的怪圈,粮食购销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近3年,宜昌市累计销售粮食5.5亿公斤。按销售总量算账,将3年收购的粮食销完后,压缩1998年以前的库存1.3亿公斤。
  减员分流,减法加法一起做
  粮改中,宜昌粮食系统把减员分流作为重头戏,顺利实现“万人大分流”。全市粮食系统已由3年前的12138人减至目前的1970人,减幅高达84%,每年可节支人工成本6000万元。对于减下来的员工,通过盘活资产存量等8条渠道筹措资金9000余万元,职工安置补偿费全部付清。随着人员精减,除对保留的69家购销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按经济区域重新设点布局外,被撤并的购销企业和83家附营企业,全部进行了改制。
  在这场脱胎换骨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从制定方案、领导实施和解决实际问题,自始至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确保了改革顺利推进,也使职工人数在做减法的同时,职工收入和企业效益做起了“加法”。目前,分流的1万多人已有95%实现再就业。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临澧1.5万只青蛙放归自然
  本报讯7月10日,湖南临澧县林业局成功解救了一批从怀化麻阳非法贩往长沙的青蛙,将它们放归大自然。
  7月9日,临澧县林业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怀化开往无锡的1605次火车上非法贩运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的野生青蛙。林业局当即抽专人组成特别行动队,并得到了临澧县火车站的支持。下午5点,火车到达临澧,行动队在行李车厢查获了3个集装箱21个编织袋,共1.5万多只青蛙。(李显鸿万勇)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增收的措施要细化
丁力
  当前,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为全社会所关注,各级政府都在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采取措施。农民收入的高低,表面上是个统计指标,但它背后是农业、农民、农村状况的综合反映。具体到某个产业、某个地区、某个层次、某个部门,甚至某个农户和企业,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将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细化,才有可操作性。
  首先要细化到产业。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农民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在商品交换中提高现金收入,从而得到实惠,必须超越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型的传统经营,从事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进行较大规模商品交换的产业。因此,我们就要从当地如何培育优势产业的角度,来研究农民增收问题。要论证发展优势产业的依据,预测发展前景和变化趋势,解决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基地、市场、产业协调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农民增收。
  其次要细化到区域。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将这优势劣势分析清楚,将区域经济准确定位,才便于考虑当地农民增收的大思路。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充分掌握村情、乡情、县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细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第三要细化到行政层次。中国是个大国,各级政府的职能权限有很大不同。发展市场经济,不能像过去计划经济时那样,下级靠上级指令,照本宣科,行政指挥,而必须结合自己这一层次的工作特点,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来研究农民增收的措施。例如,中央一级是负责影响全局的战略部署、计划规划,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而到了县一级,则更侧重于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市场,为企业、农户搞好服务等事务。
  第四要细化到部门。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正在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但要真正到位,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转变时期,现有的职能部门仍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要正视这个现实,认真考虑每个涉农部门的职能特点,将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例如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制定和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农业技术、治理生态环境、改进农民社会福利等,分解到相关部门,既强调分工,又要加强协作,同时还要严肃考核,以便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农民增收中的职能作用。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在当前粮食加工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河南正龙公司却能异军突起——
独辟蹊径闯市场
本报记者高云才
  姚中良,河南驻马店人,因为“揉面粉”同别人“揉”得不一样,在中州大地出了名,他带领的企业就是河南省正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促发展
  正龙,河南省粮食局直属企业,前身是省粮油食品公司,主要产品为“白象”牌方便面。公司建于1989年,长期以来,经营不善,日子难熬,到1996年,领工资的人数300号,而账上只有357元……
  1996年姚中良担任总经理后大刀阔斧进行了用工、用人、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利税40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18个省市区的营销网络,公司总资产达到了1.6亿元,员工发展到3000余人。
  目前,公司年消耗面粉14.17万吨,转化小麦18.2万吨。同时租赁了三家粮食加工企业,盘活了6000多万元不良资产,带动日产100吨面粉厂5家。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正龙的粮食转化,惠及了河南、山东和吉林的25万农户。正龙已成为全国粮食系统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食品加工企业之一。
  逼出低成本扩张
  新班子上任后,正龙外拓市场销售,内改工艺质量,原来不被看好的“白象”方便面,短短几个月就成了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
  在这种情势下,上生产规模迫在眉睫。但是当时企业无力投入,银行又不愿贷款。正龙被“逼”上了一条低成本扩张之路:
  ——“借钱生钱”。与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销售商结成利益共同体,他们出钱来帮正龙上规模,正龙则以原材料用量的扩大和保证货源供应来回报。用此办法,1997年正龙公司完成了6000多万元的投资,建成了拥有4条方便面生产线的新郑分公司,使“白象”的生产能力翻了一番。
  ——“租厂生钱”。到1999年,“白象”
  产品已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产品供应不上不说,且运输费用高。异地办厂,投资大,风险高。怎么办?“租!”正龙先后在吉林四平、山东兖州等地租赁了三家濒临倒闭的粮食加工企业,对承租厂只负责输出品牌、技术和管理,只投资动产。用不足500万元的年租金,就盘活了8000多万元的闲置资产,使生产规模扩大了3倍,实现当年生产当年见效。
  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正龙公司从亏损到年盈利数千万元,固定资产从不足2000万元扩大到1.6亿元。
  逆向操作避实就虚
  闯市场伊始,正龙没有资金,“白象”没有名气,企业没有销售网络。凭什么打开市场呢?
  姚中良说,当时确实很难。解决销售问题,必须通过经销商,而经销商一要让你做广告,二要你让利,而且卖完货才付款。我们没有钱,当然希望人家付现款。作为批发商,我们送货都要点头哈腰。现货现结根本不可能。即使不要人家先付钱,想把产品放到人家的仓库里,人家都不干。于是,干脆直接把产品卖到零售点去,这些零售点实际上给我们当了第一个服务员。我们在全国20多个地方设了点。
  就这样,“白象”的名气渐渐出来了。零售商卖完了,就到二级批发商那里去问,一来二去,大批发商就主动和正龙联系,甚至出现了排队拉不到货的现象。现在每天有七八十辆车来拉货,货款回收率105%。
  如果说逆向操作是正龙闯市场的一把钥匙,那么避开城市,面向农村则是另一把钥匙。“白象”出世的时候,大城市的市场基本被几家大的方便面企业垄断,正龙难有立足之地。农村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求也很大,但是供应城市的方便面包装考究,是他们的钱袋不能支撑的。农村市场这种潜在的巨大需求,使得正龙一开始便避开城市,根据农民的需要,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以农村包围城市”,终于使正龙昂首市场。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亚华小产品畅销国内外
  本报讯河北省邯郸市亚华肠衣有限公司实施技术创新、滚动发展的战略,小产品闯进了国际市场。
  亚华公司是一家生产肠衣的出口企业,靠贷款10万元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总资产1.3亿元的中型企业,其“东方明珠”系列品牌中的胶原蛋白肠衣、欧式香肠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0年亚华公司投资1000万元生产了在欧美有着巨大市场的欧式系列香肠,今年7月,该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同时上市。亚华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加入世界天然肠衣协会的企业,产品畅销美、法、日等十几个国家。(唐谈)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北大荒集团推进绿色名牌战略
  本报讯北大荒集团以绿色食品和名优特色产品两大特色展现了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果。日前,该集团与国内外42家企业签订贸易、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5个。
  黑龙江垦区被誉为共和国绿色食品的摇篮,目前已建立相关国家级加工基地2个,加工企业33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9大类72个,2000年总产量达30万吨,产值16.2亿元。垦区推进“绿标+名牌”的战略,先后创造出“完达山”、“北大荒”、“御绿”等知名品牌,以米面油乳为标志的4大主导产品行销到全国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徐国春叶晓阳) mbD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抓特色调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中共达县县委书记张举沶
  达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南麓,是一个拥有120多万人口的丘陵农业大县。去年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县情,面向市场,着眼特色,科学论证,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措施,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此,我们突出了“两抓”。
  一抓特色。我们把达县的农业产品及其产品的规模和质量,放在国际国内大市场的背景下作比较,从中认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核桃、蚕丝、苎麻、中药材、良种畜禽、优质粮油等十大特色产品为骨干发展项目。这些项目形成规模后,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力非常巨大。由此,我们更加明晰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和思路,加大了调整力度,迈出了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坚实之步、希望之步。
  二抓关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相当多,必须认真找准突破口,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才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抓龙头企业,带基地建设,促规模发展;抓科技进步,带产品升级,促加工深化。一句话,就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坚定不移地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比如:我们抓核桃的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实力强劲的四川智强集团为龙头,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指导,建设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目前已成片发展了5000亩;我们抓苎麻的产业化经营,就是以智鹏麻纺厂和达县第二麻纺厂为龙头,并依托这两家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成功建起了13万亩优质苎麻基地,去年产麻1.2万吨,农民增收9600万元;我们抓蚕丝的产业化经营,就是以达县丝绸公司为龙头,发挥其技术优势,建起了33个发展蚕桑的重点乡(镇),去年产茧2.1万担,蚕桑系列收入1300万元,使我县成为达州市的蚕桑生产第一县;我们抓银杏的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四川银康饮品公司为龙头,依托北京大学的技术作后盾,并引进了台商的投资,建设万亩银杏基地,目前已有3000亩初见成效;我们抓中药材的产业经营,就是以达县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公司为龙头,以乌梅、百合等特色中药材为骨干,建设10万亩特色中药材基地,目前已发展了3万亩。
  总之,像我们这样的丘陵农业大县,要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使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得到迅猛发展,使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增加收入,就必须在认准路子的基础上,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真正实现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战略转移。 mb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