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七一之歌
大山里有一位共产党员
赵树利
大山把村里村外隔成了两个世界——
山外是现代文明欣欣向荣
山里却碎荷残萍愚昧辛酸
山民的跬步只能量着这山高路远
可无法把山外的喧繁带进这山路弯弯
世世代代的哀叹——
这座山……
终于一个夕阳红遍的夜晚
一位年迈的共产党员举起沉重的钢钎
向路边坚石发起了一种信念般的挑战
从此一种低沉的钎声像希望的种子
播撒在山峦林间
隆隆炮声
震撼中的深山老林向山外敞开了胸怀
一年又一年
山谷的回音更坚定却低缓
一个暴风雪来临的夜晚
那声激越清亮的休止符
惊得风雪整整三天三夜下个没完
山里人哭着说
他们看见了一颗最亮的流星划破夜空
落向山外刚竣工的路端
一年又一年
山谷的回音响亮地盘旋
卡车开进了山村
钞票也从山外源源汇来
山里终于注进了光明
醉人的春天里
山民们繁忙起来了
可在清明的时候
全村人都默念着一位共产党员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五个—工程”参评作品评介
大风起兮云飞扬
白榕
大风起兮云飞扬,百万雄师过大江。
继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后,人民的军队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千里长江。按照当时的情况,包括苏联老大哥在内都纷纷提出划江而治,南北分庭抗礼,国共平分秋色的建议。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将会出现南北朝鲜、东西德那样的分割局面。然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解放全中国的大业,力排众议,带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大无畏精神,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口号。于是,一场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在万顷波涛之上掀起了空前的历史风暴。以邓小平为首的渡江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安徽省肥东县的瑶岗村,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他们超常的智慧和军事指挥才能给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带来极大的荣耀,使之成为全国版图的一个兴奋点和关注点。
对于瑶岗这一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小村庄,对于五十二年前那一段珍贵的往事,剧作家侯露敏锐地捕捉到了它的爱国主义底蕴,把它作为重大历史题材、也是重大军事题材加以发掘,这使她成为独占这一地域性文化财富的第一人。
2000年1月,《风驰瑶岗》首次上演即引起广泛的关注。一年之后,执着勤奋的剧作家侯露对剧本进行了第十次修改。经过修改,情节集中了,人物的枝蔓剪修了,军民鱼水情的戏增加了,主要人物的定位更趋合理了,再加之潘西平的导演,一个波澜壮阔、激越感人的历史画卷便展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足智多谋、身经百战、大起大落的邓小平,当他回顾一生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做了两件有益于人民的事,一是改革开放,二就是指挥了渡江战役,避免了南北朝的悲剧。剧中,作者集中笔墨刻画了邓小平的稳健缜密、高瞻远瞩。邓小平的扮演者王林在导演一字一句的口授下,他的四川方言已经能达到神似,其他国共双方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陈毅、刘伯承等大体上都演得各具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历史人物都是由安徽本土演员饰演的。
戏剧离不开有机的情节和细节,为了充分表达瑶岗群众和子弟兵之间的鱼水关系,作者不着痕迹对其逐渐加深加浓,例如陈毅同志为了给同志们改善伙食打牙祭,下河捕泥鳅,结果把捉到的泥鳅全部送给了奶水短缺的农妇;又如童养媳毛妹子井边汲水困倦不堪,被邓政委发现,问明缘由,立即解救了这个苦命的童养媳。另外邓小平和老班长、“面条”、警卫员在同一个党小组过组织生活的戏既诙谐又亲切。革命大家庭的暖暖春意更加反衬出在严重态势下我军指战员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概。
导演潘西平追求的是一种大气派、大色块、大包容的艺术境界,他在灵活运用升降台和转换时空方面颇有独到之处,他用散点式的艺术语言成功地推出一个巨大的历史惊叹号!当舞台画面一转,万船齐发,江面炮火连天,人们看见渡江第一船既有战士又有老艄公,还钻出一个毛妹子,舞台十分壮观。壮哉!光荣的1949年4月20日。(附图片)
《风驰瑶岗》剧照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万人挥毫颂祖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世纪之春《祖国颂》长庆杯全国摄影书画大展6月29日在陕西省美术馆开幕。由陕西省文化厅、广电局等二十八家文化、艺术、新闻单位联手举办的这次大展,在半年多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摄影、书法、篆刻、绘画作品两万余件。
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既厚重质朴,又气韵飞扬,力求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形式有机融合。创作者对革命先烈的追思,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在作品中得到了浓墨重彩的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大地生机勃发、天翻地覆的景象,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历程,以及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喜悦之情都跃然于纸上,令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经过评选,三百三十幅作品参加展出,并分别获得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其中五十二幅作品获得金奖。此外,大展还特设了“最高艺术成就奖”和“新苗奖”,二十幅作品获得最高艺术成就奖。日前大展组委会为获奖作品举行了颁奖典礼,并举行了气势宏大的文艺晚会。下图为获奖作品之一。(青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徐平岸,江西金溪,干部——
“假日涨价”太离谱
今年“五一”期间,我和几位同学到广西桂林旅游,本想痛痛快快地领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没想到水涨船高的门票、翻了几番的住宿费以及各种预想不到的支出,让我们短短几天每人就花了几千元,却没有一人找到“旅游”的感觉。相反,给大家感受最深的,倒是“假日涨价”带来的切肤之痛。我想,很多假日外出旅游者都会有这种感觉。
近年来,随着假日的增加,假日经济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可是,假日经济火爆的背后,“假日涨价”也随之应运而生,成为商家和旅游区发财致富的“杀手锏”。每逢长假期间,一些旅游区的门票就水涨船高,少则翻一番,多则翻几番,有的甚至进入景区后又被索要“小门票”,变相提高了门票价格,而各旅游区周边的宾馆、招待所、商场甚至连厕所也都不放过“假日涨价”之机。于是,60元一晚的招待所,至少得翻一倍才能住上,旅游区平时才卖10元的纪念品,假日期间至少得卖20元以上。
假日经济的火爆,必然要使市场供求矛盾趋于紧张,必要的涨价当然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一些地区和行业趁假日之机乱涨价,有的甚至涨得有些离谱,就有点不正常了。比如,某旅游区附近一家普通招待所平时20元就能住上一宿,可今年“五一”期间竟涨至200元一晚,比平时上涨了10倍。这样毫无根据、没有节制的涨价,游客们怎能没有切肤之痛呢?
“假日涨价”并非无药可治,关键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要防止部门和个人趁假日狂捞一把,“漫天要价;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长假来临,监管部门不能放松警惕,使假日市场出现管理“真空”。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问世
近二十年来,彭丽媛一直是民族歌坛非常响亮的名字,她演唱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最近,她又把一套《中国歌剧经典唱段》系列光碟献给观众,其中CD和VCD各分上下两集,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岭南出版社的《彭丽媛艺术画册》也同时发行。
在彭丽媛的这部新作中,《白毛女》、《党的女儿》、《江姐》、《洪湖赤卫队》、《刘胡兰》、《红珊瑚》、《小二黑结婚》等精彩唱段,技巧的高难度和大众性相融合,显示了歌唱家的功力与视音手段的高超。(陈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昆曲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北昆举办庆祝活动
日前,北方昆曲剧院在京举办纪念会、展览演出和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以祝贺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暨北昆建院四十四周年。
1957年6月22日,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方昆曲剧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曾有三百余年的昆曲艺术在北方获得新生。建院伊始,剧院恭请了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沈盘生、魏庆林、孟祥生等当时散落在民间的十六位著名北、南两派昆剧艺术家,并迅速培养起一支以青年尖子人才为骨干的创研和演出队伍,以六百六十出骨干老戏的家底和几十台新编剧目,使北方昆曲在很短的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四十四年来,剧院百折不挠,薪火相传,继承创作了近百台新老剧目,先后七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十台剧目获得国家级大奖,为昆剧艺术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贡献。
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以全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为此,北昆借院庆四十四周年的契机,举办隆重的纪念大会;并首次公开披露唯一存世的北昆老艺术家彩色资料影片;连续三天在北京人民剧场举办昆剧经典展览演出,侯少奎、蔡瑶铣等老艺术家、梅花奖得主杨凤一、王振义、史红梅和优秀青年演员联袂献上《水浒记·活捉》、《铁冠图·守门杀监》、《风云会·千里送京娘》、《狮吼记·跪池》等精彩剧目;戏曲界专家学者还就昆曲获得人类遗产称号以后的“保护、继承、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郁琴)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新舞台
“西关女”的魅力
为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广州市文化局7月5日至6日在京推出的话剧《西关女人》受到首都观众好评。
在一幢有着近百年历史、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西关大屋里住着七位不同年龄的单身女人。从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到八十岁的老姑娘,她们之间有矛盾、有冲突,外表似乎都很光鲜,但各自内心有着不可言传的痛苦。随着大屋的拆与留等剧情发展,女人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她们互相理解了,在现实生活中重新找回自我,开始寻觅生命的真正价值。透过西关大屋女人们的人生轨迹,剧作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生活的斑驳图景,顺乎自然地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西关女人》是一台女人戏,七个角色全是女人,戏外却全是男人的故事。透过七个女人的经历,展现西关百年的沧桑。
广州西关是岭南文化的精华所在,岭南都市文化的深厚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西关文化,这里的女人被称为“西关女人”。“西关女人”曾经以靓丽时尚出名,也以她们的多情、自强著称。话剧《西关女人》在演绎人物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现了西关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以及市民文化。一座坚实的典型的西关大屋通过舞美设计出现在舞台上,大屋的三重门将真实的建筑巧妙地转化为特定的戏剧空间。大屋情结感染着每一个人。诗意的氛围也被导演营造得韵味十足。作为背景的大屋、多次出现的雨声、不时传出的悠扬的琵琶声等,和人物相映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西关意义域”。《西关女人》已经经过多次修改,这次演出更见精致和力度。
《西关女人》是7月5日至9日广州文化局举办的“北京·广州社会文化展示周”的重头戏。此外,文化展示周还有少儿精品晚会《唱着跳着到北京》、广州基层村(居)民委员会文化建设图片展、京穗两地少儿艺术交流、戏剧专家座谈会等内容。(小群)(附图片)
《西关女人》剧照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我最喜爱的影视歌曲”揭晓
由数万读者参与的“我最喜爱的影视歌曲”评选活动近日揭晓,在八十年来创作的两百首候选作品里,《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十首电影歌曲,《春天的故事》、《爱的奉献》等十首电视歌曲获选。此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八万张选票,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报、北京文艺台是主办者。颁奖仪式和主题晚会已于7月9日举行。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爱乐乐团结束培训期
中国爱乐乐团刚刚为建党八十周年高奏凯歌,7月7日又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了音乐季前的最后一场音乐会。这场带有总结意味的演出演奏了《二泉映月》和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爱乐乐团自去年年底开始的培训期至此也圆满结束,9月至明年7月,他们将向观众展示自己的第一个音乐季。(陈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陈荫夫书画集出版
《陈荫夫书法集》、《陈荫夫画兰集》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是诗人陈荫夫近年来的书画新作。
陈荫夫自幼喜爱诗歌并习练书画。他的书法蕴藉着丰富的内涵,呈现出自然洒脱的风韵,他擅长的狂草刚劲粗犷。陈荫夫创作的兰花独辟蹊径,糅进狂草中提按转折、浓淡粘湿的技法,一反传统的纯淡墨处理方法,用浓淡相济的笔墨描画出兰花清逸芬芳的韵味和素馨高洁的品格。
(晓虹)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颂歌献给伟大的党
近日,一台由北京东城区创作的文艺晚会《颂歌献给伟大的党》在北京上演,标志着历时三个月的东城区第十五届文化艺术节圆满落下帷幕。4月至6月,第十五届文化艺术节共开展大中型文艺活动一百余项,十余万名群众参加了创作、演出。艺术节中除了以“颂歌献给伟大的党”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外,美术、书画、摄影作品精品展,系列读书活动,戏剧、曲艺、小品创作专场演出等也格外引人注目。(杜染)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百岁国画大师将办画展
《百岁国画大师晏济元先生作品精品展》将于7月1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晏济元先生曾任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晏老自幼从父读书,习字学画,多次和张大千联合办展,饮誉中外,大千先生曾赞誉其画“作家士气兼到”。
晏济元先生的作品,拟古而不为古役,立意深邃,着笔生动,泼墨与细致的勾勒交融的山水画,给人以豪放超逸的感觉。他的大量人物、花鸟等作品,显示出高雅、雄秀、清新的艺术风格。这次共展出作品一百五十多幅。(杜英姿)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红岩诗魂》演出八十场
建党八十周年之际,评剧《红岩诗魂》以第八十场演出向党献上了一份厚礼。大型音乐诗剧《红岩诗魂》自3月首演以来票房收入已超过一百万。
《红岩诗魂》避开了大家熟悉的内容和惯常的叙述方式,以“红岩烈士诗抄”为主要素材,选取陈然、蔡梦蔚等烈士的“黑牢诗”构成诗剧的“种子”和“灵魂”,通过“诗”的意境与“情”的叙述,谱写了红岩英烈的群像;该剧演员的表演将话剧的体验与戏曲的表现融为一体;首次在戏曲中使用的环绕立体声音响和电脑灯光,给人以更为强烈的视听冲击。据悉,中国评剧院已于近日赴台湾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交流演出,他们将带去《玉堂春》、《杨三姐告状》、《祥林嫂》等十二台精选剧目。(周玮)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梁冬,山西新绛,干部——
“天下第一关”城门被围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一些旅游景点纷纷做起各种文章,有的擅自提高门票价格,有的把原来对外开放不收门票的景点也围起来卖门票。
过去,人们到山海关旅游来到“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下,可以自由自在地从城门下进出,并在宽阔的城门下拍照。前年,我到山海关旧地重游,不料,宽阔的广场被围起来,铁门紧闭,“天下第一关”只能在几十米之外观看,要到城门下,对不起,掏钱买门票。看到此景,我心头不禁凉了,上“天下第一关”城楼登长城,买门票是应该的,但“天下第一关”的城门应该是开放的。有人打了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这样,天安门城门也应该围起来了。我想这恐怕是唯利是图的思想在作怪。旅游景点卖门票是必要的,但把公共活动场所围起来卖门票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关于少年作者的希望与忧虑
仲言
九十年代初,当少年作者的作品凤毛麟角地出现时,人们没有预料到这一现象在十年之间的惊人变化。近年来,少年作者的作品成了图书市场上不断升温的热点,他们的作品更以其品种之多、印量之大成为当前出版领域众目聚焦的话题。
这些作者大都出生于八十年代,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在读中学,少年才情勃然而兴。对于这种方兴未艾的少年作者写作现象,有人称“文学已进入小男生、小女生的时代”。
少年们从自己的身边事写起,以清新稚嫩的目光审视世界,描绘了他们所看到的现代社会的整体形象,是令人欣喜的地方。文学,本来就是人类各年龄群体的共同事业,我们应该高兴地看到少年群体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发出了初试啼声。少年对文学的参与不仅丰富着文学整体结构,而且通过少年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文学培养着新的创作和阅读群体,影响并形成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少年,事关未来,就必然事关国家,事关人类社会。我们应该以责无旁贷的责任感来关心少年作者这一现象。
然而,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某些出版社对于少年作者竭泽而渔式的过度开发和过分利用。他们在少年作者作品之外,娴熟地制造着炒作的“卖点”和“热点”。对叛逆式的“坏孩子”不负责任的推崇,应和着少年心理特定发展阶段最敏感而脆弱的一环;对少年“留洋”经历的传奇性渲染,牵动着在现行教育体制内成长的孩子们虚幻的“哈佛梦”、“剑桥梦”;对少年官司纠葛的倾心描绘,勾引着在肃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内勤奋努力的学生们的好奇……出版市场的诸多畅销关键环节,都被准确地运用。这些运作者知道塑造“传奇偶像”对于特定消费群体的致命药效,一系列经过润色包装的少年传奇经历经由看似盲目实则狠、准的市场运作之手,经由待机而发的各种传媒之口传扬四方。于是一系列“少年传奇英雄梦”,比“品牌”、“商标”更灵活机动、更无药可救地击中了寻梦已久的少年和少年们的家长。于是,数家出版社同时连续推出某一个少年作者作品的情况就出现了。文学以外的因素被出版商家堂皇显豁地提到了最抢眼的位置。有识之士认为,一个成熟的作家写出一部高质量的作品,尚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何况学业在身的少年作者。在市场饥渴难耐的催促之下,在短时间内一个少年作者连续拿出数本书来的现象令人担忧。与巨大经济效益相关的出版业,也是与巨大社会效益紧密相关的责任事业,这一事业需要对无数广大的少年读者负责,更需要对少年作者的健康成长负责。西方有良知的经济理论家认为,任何瞄准人性弱点的生产和消费都带有无耻的性质,何况瞄准的市场猎物是关系到未来的一代少年?!
据说有的出版社正准备在低龄的小学生身上做文章,你推出八岁作者的作品,我就推出六岁作者的作品,大有在出版界展开一场发掘“写作神童”的竞赛。我们的出版界,应该如同一切社会组织机构一样,以积极、有效、健康的社会化服务,使社会朝着更文明、更健全的方向发展,让我们来关心、珍惜少年这一文学资源,让出版行业为一代新人的成长提供通畅、健康的渠道,并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帮助和引导少年作家的发展。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黄河儿女(国画) 刘敦浩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作家书屋”进企业
京郊的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集团有限公司散发着浓郁的书香,一个凝聚着众多作家美好心愿的“作家书屋”在这里建成。偌大的书屋内陈放着几十位著名作家的签名本,以及他们捐赠的珍藏书刊。日前,参加书屋揭牌仪式的作家们认为,长城公司在企业建立作家书屋为全国第一家,这对企业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