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
雪域高原党旗红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仓房村党支部多年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仓房村位于海拔3300多米的高原,自然条件恶劣,村里的党员们带领村民克服困难,指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建立了“手把手教、手拉手帮”的扶贫包户制度,使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如今仓房村已成为中甸县有名的蔬菜基地和“小康”村。图为仓房村共产党员追玛(中)在指导村里的藏族姑娘防治蔬菜病虫害。
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向党说说心里话
党的光辉照我心
我家住在大别山南麓一个偏僻的山村。当我还在母腹中时,父亲病逝撇下双腿瘫痪的母亲、年仅6岁的姐姐和两个年幼的哥哥,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
是党使我们家过上了比较稳定的生活。上学时,学校考虑到我家的实际困难,免去了全部的学杂费,连教科书也是上一年级学生送给我的。进入高中后,我刚满18岁便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名党员。
1976年春天,刚刚高中毕业的我,终于实现了从军梦。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入伍后当了班长,提了干,并先后两次进入军校学习深造。25个春秋从我的人生历程中匆匆滑过,我已由一名普通青年而成长为一名部队指挥员。我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是无限的,自己的作为是有限的,要想回报,唯有不断地进取和努力。
河南省新乡市71521部队司令部陈良赋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新世纪共产党员风采征文
一点一滴责任大
——记上海虹储小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
本报记者吕网大
在上海市3000多个居民小区中,长宁区的虹储小区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但虹储小区以其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社会服务和真诚的人际关系,赢得了居民们的喜爱,住在小区的居民不愿搬走,外区的还千方百计想挤进来,以至这儿的房价要比周边同样的房屋高出15%。虹储的居民们自豪地说,这就是“朱国萍效应”。
走进小区,只见新村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儿童在树荫下嬉戏,老人们在健身苑悠闲交谈。问起朱国萍,无人不晓,孩子们称她“大妈妈”(上海话,意为“婶子”),上点年纪的则亲切地叫她“小朱”。居民们众口一辞称赞这位心系群众的居委会主任:“小朱这几年真不容易,虹储小区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我们的好带头人。”
用真心换人心
朱国萍快人快语,同她泼辣的工作作风一样:“我是1990年到虹储居委会当主任的,那年34岁。说实话,当初让我当居委会干部我是不太愿意的,总觉得里弄工作太婆婆妈妈了,而且,当时虹储小区环境条件较差。记得上班的第一天,我来到虹储小区,真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道路是坑坑洼洼的,墙上斑斑点点,树上甚至还挂着居民从楼里扔下的垃圾袋。看到脏乱差的环境,听着居民满腹的牢骚,我真想打退堂鼓。当晚我想了很多,最后抱定一个想法,既然组织上信任,来了就一定要干好。”
朱国萍在虹储小区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居委会干部整治环境,清理了堆满在小区的垃圾。不久她又想方设法筹集到一笔资金,把“修路亮灯补绿”作为当年工作的重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路平了,灯亮了,树栽下了,墙也重新刷了,整个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对新来的居委会主任刮目相看了。看到居民们赞许的目光,朱国萍心里踏实了许多。她逐渐爱上了居委会的工作,并且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做好
3600多个日日夜夜,朱国萍跑遍了虹储小区的家家户户,对哪家有什么困难有哪些需求,心里基本有本账。每天一上班她先要把小区环境卫生检查一遍,每当夜幕降临,也是朱国萍最忙碌的时候,趁着双职工下班回家,她总要到居民家走走看看,送上一份关心和帮助。从帮困助残到调解邻里纠纷,从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到请家教找保姆,无数的杂事、琐事、急事、难事,她都当分内事来做好。小区居民刘某犯罪入狱,朱国萍了解到刘家的困难后,一边带着书籍和生活用品与社区民警到监狱对刘进行帮教,一边又承担起关心其老母生活与孩子学习的责任。孩子有近视眼,朱国萍自己掏钱替他配了眼镜,又请人为孩子补习功课,还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刘某在狱中了解这一切万分感动,立志重新做人,刘因表现突出,减刑两年半提前出狱。几年来,朱国萍和她的同事们到处打听就业信息,积极牵线搭桥,解决了小区内286人次的再就业问题。
为这些看似芝麻绿豆的“小事”,朱国萍起早摸黑地奔波着,付出了10年美好的青春年华。为解除家中的后顾之忧,家里干脆不做饭,到婆家搭伙;她又把年近八十的老母送进了养老院。居民们说她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也没有节假日。朱国萍坦然说道:“我有时也感到很累,但想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就要尽心尽职做好工作。虽说都是些小事,但在居民心里都是大事,要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来办,再说,把无数个小事都做好了,集中起来就是大事。”从这些细微的工作入手,朱国萍赢得了居民的尊重和信任。
居委会工作也要有创新意识
按一般人的思维,居委会的工作就是那几件,如果按部就班工作,朱国萍也许要省心得多,但她不甘守摊子,偏偏要在“婆婆妈妈”的事业中干出点名堂来。她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工作要求,如“有情必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事、办群众最需要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以及“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等,多年来朱国萍也正是这样实践的。
朱国萍和居委会干部在家访中了解到居民有不同的需求,有的是子女教育,也有的是家务活的负担,于是,以下岗女工为主的“家庭服务员之家”在虹储小区出现了,它既解决了一些居民的家务烦恼,又可安置一些下岗人员,并且还把当教师的居民从厨房解放出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邻居孩子补习功课。这样小区内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服务链、关心链。
两年前,朱国萍设计了一张特别的“服务信息卡”,让居民们把自己的特长、可利用的时间和主要需求一一填上,居委会则根据汇总情况,发挥“调度中心”的作用,使需要服务的居民能及时得到他人提供的有效服务。这个办法在小区推行之后得到普遍认同,有的居民还形象地将它比喻为“服务时间储蓄银行”。现在以党员为骨干的居民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到家政服务、家教服务、治安服务、保洁服务等10支队伍,在小区内逐步形成了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的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区氛围。
虹储小区成为上海市的文明小区,朱国萍也获得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市“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并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但朱国萍还是朱国萍,居民们依然看到她每天在小区穿街走巷的忙碌身影。
(附图片)
朱国萍(左二)在家访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特区,当时叫“出口特区”,1980年改为“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1号文件,批转1981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系统总结了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极其丰富实践经验,充分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在农村政策的正确性,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做法。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应邀到中国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
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正式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在十四大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8年夏秋,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百万军民与大洪水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取得了九八抗洪的伟大胜利。
(附图片)
世界冠军邓亚萍
九八抗洪中的人民子弟兵
其乐融融是农家
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
顾大局者党心淳
——访老红军曾思玉中将
本报记者张书政
庭院幽静,茂树繁花。安居红星村的老红军曾思玉中将听说我们前来采访,高兴地站在庭前迎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曾将军一开口,庭院便荡漾起欢快的笑声。
老将军语重心长地说,“纪念建党80周年,我最深刻的感怀,就是共产党人的大局意识最要紧。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要自觉地服从大局,顾全大局,这是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应该具备的党性原则和党心美德。”
顾大局者党心淳。老将军讲述了红军长征中亲历的两件事。“我是1935年6月8日下午来到夹金山脚下。当时在中央红军总前卫的红一军团红二师任司令部通信主任。我的任务是,于无路处探通途。我带领通信人员急行军,进占宝兴县县城档案室,查阅县志,获得有关夹金山雪情、气象、山路等资料;又到几家小客栈,寻访贩运盐、布的马帮驭夫,了解翻越大雪山的活的情况;并做马帮驭夫的思想工作,从中挑选出几名红军向导。当晚,连夜赶写出《翻越夹金山初步方案和注意事项》。这份报告,迅速地转发全师,还被红一军团摘发。”
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顾全大局,是要吃苦受累,甚至冒风险的。
曾老将军说:“1935年8月底的一天,红军长征过草地,红二师师长陈光拿着毛主席写的亲笔信,让我带上一部电台和六团的一个营,顺着红军过草地的路往回走,把信火速送给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师政委肖华叮嘱我,‘红军出了大事,你以后会明白的。你这个通信主任,一定要完成任务!’我带领六团一营和电台人员在松潘草地上强行军,突破张国焘、陈昌浩布置的骑兵封锁,来到巴西镇镇北岔路口,经过周折,将毛主席的信呈送给徐向前总指挥。徐向前看信后,识破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愤怒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被粉碎了。遥想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地走出草地,北上抗日,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大局力挽狂澜。
曾思玉如今已是70年党龄、91岁高龄的老人了。1927年投身革命,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他前半生是在战场上度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先后在沈阳、武汉、济南、南京等大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司令员、顾问等职。回顾自己从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成长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曾思玉感慨地说,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计较个人得失,识大体,顾大局,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旗帜永飘扬
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
宋嘉章锋
山东丽鹏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300多职工的私营企业。1997年,经上级党委批准,正式成立党委,有党员76人。几年来,公司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成功的路子,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山东省百强私营企业”、“全国先进包装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党建提供坚实载体
山东丽鹏公司董事长孙世尧深深感到,私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企业要发展必须围绕党组织建设,树立一个坚定信念,使自己的企业能够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1997年初,孙世尧同志正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建立基层党委的申请。上级党委对此高度重视,不久便向丽鹏公司下达了“同意成立党委”的批复。
实践中,丽鹏公司始终把支持党委开展活动,千方百计为党建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载体,作为保证党的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
孙世尧董事长,不论工作多忙,总要挤出时间,与党委一班人一起研究党建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使党委的工作每年有规划、每季有计划、每月有活动,常年不断线,不空档。在保障措施上,公司明确规定,对党组织活动在资金和时间上予以倾斜,党员、职工参加党委活动均按出勤计酬,活动所需经费,公司全部承担。几年来,公司先后投
资300余万元建起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图书室、阅览室、党员电教所需的各种器材设备和高档的文体娱乐设施。党员每人必须订阅党报、党刊各一份,以此为阵地,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层次。自1996年开始,公司共拿出近百万元,选派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生产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到各大专院校学习深造,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
靠党委凝聚企业发展力量
几年来,丽鹏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大局,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充分当好参谋助手。同时,还广泛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团结拼搏,共同为企业献计献策,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1997年初,公司大胆提出了兼并国有集体企业和跨区域经营的发展思路。党委立即组织党员骨干,在党委副书记的带领下,广泛开展市场考察论证。最后,向公司提出了“兼并烟台市牟平区社会福利公司”和在四川办公司的合理化建议。目前,两个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西南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当地政府的赞誉。
润物细无声。几年来,党委依靠深入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党员、职工的信赖和拥护。近几年来,公司先后有100多名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有30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17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向党说说心里话
写不尽的共产党员
1979年我从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写起,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在工作中,我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优秀共产党员。衡山县祝融乡共产党员康菊英,创办了全省第一个农村合作社,死后家里找不到一分钱、一件像样的衣服,只有一个红布包包有一个党费证和57元党费。衡东县杨桥镇93岁的共产党员向运生,一生领到的工资和奖金约6万余元,而他向社会捐款却多达55000元,还有主动送儿子进戒毒所的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湘南女包公”唐爱球、“科技星火播九州”的曾建新、“养猪状元”刘爱平……我先后采写了136个共产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没有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也就没有我这些歌颂党、记录时代的篇章。
湖南省衡阳市 成新平
第8版(民族希望)
专栏:
张西曼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张小曼
张西曼(1895—1949),湖南长沙人,著名的国民党左翼人士,也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传播者。
1908年,张西曼经宋教仁、谭人凤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为避清廷追捕北上留学俄属海参崴。从1914年回到中国东北开始,张西曼就开始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传播。1917年,他与友人霍占一等在哈尔滨创办华东学校(现哈二中)并任俄文教员,该校为近代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宝贵的人才。
1917年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张西曼遂赴俄实地考察。1918年,张西曼开始着手节译《俄国共产党党纲》,并曾先后三次向孙中山建议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19年7月,张西曼回到北京,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他联合陈独秀、李大钊等创立“社会主义研究会”,并协助北京大学创立俄文系。张西曼先后在北京的俄文专修馆、中国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及冯玉祥的学兵团等地创立了一系列的俄文班,以培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俄语人才。
1922年1月,张西曼教授以“希曼”笔名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正式出版。这本书以一年一版的速度迅速传播,后人在北图找到了该书1927年的第六版。研究发现,中共一大党纲中有关党的名称、奋斗的纲领、组织原则等内容与《俄国共产党党纲》都是基本相同的,说明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确实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借鉴。
1935年10月,张西曼联合徐悲鸿、张仲钧等发起创立中苏文化协会,八年抗战期间成为陪都进步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1946年2月,张西曼又发起创立了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并亲自担任理事长,坚决反对内战,为在中国彻底实现民主和宪政,与朱学范、邓发、何思敬等并肩战斗。1948年5月,张西曼在南京大中学生“五四”座谈会上发表《五四与民主》的演说,痛斥“黑暗贪污无能的政府”,他指出“革命与反革命永远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极端”,“中国只有民主与反民主,封建与反封建,帝国主义走狗与反帝国主义,没有第三条路”。
1949年7月10日,张西曼教授病逝于已经解放了的北平,年仅54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