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巴基斯坦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车玉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巴基斯坦前外长阿迦·夏希为团长的巴基斯坦友好人士代表团。
李鹏对夏希等巴基斯坦老朋友为庆祝中巴建交50周年来华访问表示欢迎,对他们为发展和巩固中巴传统友谊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赞赏。
李鹏说,中巴建交50年来,两国关系一直稳步发展。夏希等老朋友是中巴睦邻友好的见证人。不管国际形势和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变化,中巴友好始终未受影响,保持着“全天候”的友好关系。中巴两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各异,中巴友谊之所以能经受住历史风雨的考验,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一贯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李鹏表示,中国政府十分珍视中巴传统友谊,一个稳定、友好、互利的中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巴友好关系在新世纪必将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
李鹏委员长还应客人要求,简要介绍了中国当前的国内形势和对外关系。
夏希说,代表团作为巴基斯坦人民的友好使者来华,是庆祝巴中建交50周年活动的组成部分。代表团成员在过去的岁月中,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为发展巴中友谊做出了努力,都曾多次访华或作为使节常驻北京。这次重返中国,都为中国的发展而感动,并衷心祝福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巴基斯坦深信,巴中友谊将一如既往保持发展的势头。
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以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霍哈尔等会见时在座。
第4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会见津巴布韦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杨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全国主席恩科莫及其率领的代表团,对他们访华表示热烈欢迎。
尉健行高度评价中津关系。他说,中津两国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国人民始终记得,津巴布韦在独立当天即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20余年来,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方式日趋多样化。中国和津巴布韦永远是真诚和可信赖的朋友,我们愿与津方共同努力,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为两国人民造福。
谈到中津党际关系时,尉健行说,党际关系已成为中津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一直相互同情和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新世纪里,我们愿进一步加强两党之间的友好交往,为中津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尉健行请恩科莫转达江泽民主席和他本人对穆加贝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恩科莫对此表示感谢。他说,津巴布韦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建设国家的斗争中,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宝贵支持和帮助。近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扩大,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津巴布韦重视发展同中国的长期友好关系,愿意借鉴中国的经验。在新世纪里,两党、两国应更加密切合作。
他对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说,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津巴布韦人民对此深受鼓舞。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愿进一步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交往,推动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尉健行还向客人们介绍了中国当前的国内形势和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关情况。
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津巴布韦驻华大使塔瓦亚等会见时在座。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分别会见波兰津巴布韦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车玉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波兰运输和海洋经济部部长耶日·维奇克和财政部长雅罗斯拉夫·鲍茨。双方就两国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岚清说,两位部长访华不仅将有助于推进中波两国在运输和财政领域的合作,而且会推动两国合作关系的全面发展。
维奇克和鲍茨表示,波中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很大。他们对两国的合作前景表示乐观。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车玉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以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部长塞缪尔·蒙本盖圭为团长的津巴布韦政府文化代表团。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岚清说,中津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在新形势下,中国将遵循“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对非关系基本原则,与包括津巴布韦在内的非洲国家共建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
蒙本盖圭说,津中两国友好关系是“全天候”的。津巴布韦将继续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并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参加了会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家璇同马其顿外长米特雷娃举行会谈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记者张静宇报道:外交部长唐家璇今天同来华签署两国关系正常化联合公报并进行正式访问的马其顿外长伊琳卡·米特雷娃举行会谈。
唐家璇外长表示,中马关系正常化联合公报的签署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反映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中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这是双方发展关系的良好基础。对中马关系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曲折,我们主张向前看。中方愿以两国关系正常化为起点,与马方在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重建新的中马关系。中马两国在许多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关切,我们愿与马方保持接触和磋商,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在谈到马国内局势时,唐外长强调,中方理解并支持马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所做的各种努力。中方关注马其顿局势的发展,一贯主张尊重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全面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我们深信,马政府能妥善处理好国内问题,早日促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和睦、人民生活改善。
米特雷娃外长表示,今天我们迎来了两国关系史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马其顿人民对中国人民一直怀有真挚的感情,马十分感谢中国多年来在各方面对马的支持。马中关系中出现的短暂不幸事件已成为历史,双方已建立起新的关系。我这次来华签署两国关系正常化文件反映了马愿意继续发展与中国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
米特雷娃重申,马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不与台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或进行任何官方性质的往来。米特雷娃介绍了马国内形势的最新发展,并感谢中方理解并支持马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的努力。
双方还就地区和国际形势交换了看法。
米特雷娃一行是于6月18日抵京的。
第4版(要闻)
专栏:党的建设成就回顾①
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农村基层党建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记者张严报道:记者从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定县(市)委书记是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用3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对农村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进行整顿。1994年10月,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会后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中央成立了全国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力量抓这项工作。
199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作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进,继续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同时,提出乡镇党委建设要达到“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好作风、好格局”的“六个好”目标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坚持乡村并举,把乡镇党委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开始了第二轮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和建设。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按照中央的要求,中央有关部门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2000年11月,中央批准下发了《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目前,“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开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统计,为整顿后进、贫困村党支部,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从1994年10月到2000年10月的6年里,全国各地共分批选派300多万名机关干部进驻乡、村,帮助开展整顿工作,共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村党支部、后进村和贫困村党支部35.6万个,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48.8%。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的党员进入领导班子,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配套建设也得到加强。同时,各地按照“六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强对乡镇党委的整顿和建设。
各地还改进村党支部成员选任制度,选准、选好带头人。20多个省区市实行了分别由党员和村民民主推荐,经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的办法。
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6年来,全国共培训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165.8万人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559.1万人次,轮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7905.6万人次。全国有近2000万名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掌握了一两门适用技术。
第4版(要闻)
专栏: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老街居民的主心骨
——拉萨市八廓街办事处党委抓稳定促发展记事
本报记者王建新岳富荣
6月2日星期六,记者到中外闻名的拉萨市八廓街采访。
八廓街前面的大昭寺广场已整修一新,走进千年老街八廓街,两旁是二、三层的传统藏式民居,屋顶上飘着五色的经幡,转经的老阿妈摇着经筒轻轻走过,外地来的游客拥在沿街的店铺和整齐排列的小摊前,用各种语言和手势选购物品,一派安乐祥和。
80年代末的一段时期,八廓街原是拉萨乃至西藏最不宁静的地段,居民连做个小买卖也提心吊胆。可这些年来,街道办事处抓住局势持续定这个难得的机遇,组织居民跑运输,干建筑,做买卖,办集体企业,居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788元。如今在八廓街,“吃水不用提,走路不带泥,家家有电视,电话不希奇”。
说起变化,双休日里轮班值勤的办事处党委书记阿旺朗杰告诉记者,街道办事处党委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是这几年工作成功的关键。
1993年,八廓街党委走出了两着妙棋:一是正式成立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属各居委会分别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组成了治安联防队伍,在街道、小巷和各居民区实行24小时轮班值勤;二是广泛开展文明大院、文明家庭等文明点创建活动,对居民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努力,八廓街如今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员202人,其中治安联防队员76人;有一条全国文明商业街“示范点”;评出了两个一级文明居委会、9条文明小巷、16家文明商店、28户文明大院、158户文明家庭。这些“人”和“点”分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织成一个网络,保证了街道的稳定祥和。据了解,从1993年至今,八廓街内从未出现过商户罢市、群众参与闹事的事件。
记者随意拐进一处叫“努增杰才”的文明大院。院子干净整洁,几位藏族居民正在水龙头下边洗菜边聊天,一个名叫唐树华的“团结族”女子(父亲为汉族,母亲为藏族),抱着邻居卓玛刚刚4个月的小孩逗着玩。唐树华告诉记者,院子里的16户人家就像一个大家庭,虽然民族习惯有些差异,但都互相尊重,非常团结,哪家有困难都会找街坊帮忙,日子过得十分融洽。
“我们需要稳定,追求长治久安,这一切只有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实现。”阿旺朗杰对记者说。这些年来,办事处党委抓住八廓街这个“品牌”发展商业,大做发展文章。他们先后设法给街道500多户困难户安排了经营民族手工艺品、日用百货等的摊位和店铺,并协助他们办理营业执照。今年4月份,办事处又对街道所有的商户实施“美容”手术,将1500多户商户原来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锈迹斑斑的铁架子摊位全部换成了整齐划一、漂亮美观的塑钢摊位,并装饰得富于民族特色。据统计,目前八廓街居民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已由最初的200多户发展到1000多户,每天的经营成交额达33万多元。
近年来八廓街道待业人员逐渐增多,影响了居民生活的改善。办事处党委想方设法引导待业人员改变观念,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56岁的格桑旺堆一家4口原来都没有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办事处和居委会将他的儿子益西多吉推荐到拉萨市雄巴拉大酒店做餐厅服务员,并为格桑旺堆在街道安排了一个经营民族手工艺品的摊位,使他家的生活一步步好了起来。今年2月,格桑旺堆终于高兴地将家里用了好些年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大彩电。目前,办事处已安排近200名待业人员到街道和各居委会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员,推荐了100多名待业青年到拉萨市有关单位和街道附近的酒店、商场工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八廓街办事处党委正着手在拉萨市郊建立一个养殖业基地,以转移街道剩余劳力,为下一步的发展寻找更大的空间。“作为拉萨和西藏对外开放的窗口,新世纪的八廓街将以更加稳定繁荣的形象出现在全世界面前。”阿旺朗杰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4版(要闻)
专栏:
迟浩田会见英国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李诗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英国海军参谋长奈杰尔·埃森海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迟浩田与摩洛哥客人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李诗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今天在这里与来访的摩洛哥首相府负责国防行政事务的大臣级代表阿卜杜勒—拉赫曼·西巴伊进行了会谈。
第4版(要闻)
专栏:
钱其琛会见巴基斯坦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今天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会见了以巴基斯坦前外长阿迦·夏希为首的巴基斯坦友好人士代表团一行6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会见摩洛哥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罗辉)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今天在京会见了摩洛哥首相府负责国防行政事务的大臣级代表阿卜杜勒—拉赫曼·西巴伊。
第4版(要闻)
专栏:
石广生赴欧盟与拉米举行特别会晤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车玉明)应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的邀请,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今天率团离开北京,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欧委会总部,与拉米举行特别会晤。双方将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以及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机”
——记锦州市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
本报记者吕岩松
辽西走廊,烈日炎炎。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的队员们扛着机器、提着胶片箱又一次踏上了征程。5年来,他们义务送电影下乡,进社区、部队、工厂、学校,行程数万公里,义务放映电影180多场,观众达60万人次,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锦州老兵义务放映队成立于1996年,由6个不同单位的8名复员转业军人、共产党员组成,放映队的发起人是锦州私营企业天龙不干胶商标印刷厂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成金。服役时曾被沈阳军区命名为学雷锋标兵的刘成金,常琢磨着为家乡父老做点啥好,他想到了自己在部队放电影的老本行。让农民不出远门就能经常看到电影,给他们送去优秀的精神食粮,不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吗?刘成金的想法得到了战友们的赞同。在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锦州市文化局及电影公司的大力支持下,8名共产党员首创的义务电影放映队诞生了。
电影放映队成立后,刘成金把企业全部盈利拿出来购买设备。他们不仅做了队旗、统一了队服,还“约法四章”:不怕吃苦受累,不怕上山下乡,不吃群众一餐一饭,不拿群众一分报酬,哪里需要就把电影送到哪里。
凌海市板石沟乡温家沟村远在深山,是有名的贫困村,二十几户人家只有2台黑白电视机。1998年春节前夕,放映队冒着严寒驱车百公里来到这里。山路陡峭,车开不上去。队员们把几百公斤重的设备从车上搬下来,人背肩扛,翻山越岭。放映队的到来,给这个偏僻山村带来无尽的欢乐。尽管天气很冷,可是老乡们早早地等在那里,有位行动不便的村民还让家人把他背来观看电影。
1998年冬天,放映队驱车奔向义县大榆堡镇旧站村,为那里近20年没看过电影的村民放电影。那天,天气出奇地冷,气温达到零下27℃,本以为看电影的人不会太多。可当电影大篷车开到村部时,从十里八村赶来的近千名群众立在刺骨的寒风中等候,放映队员顾不上腿脚发麻,放完正片后又加放了一部短片。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锦州时已是深夜了。
放映队不仅送电影下乡,还把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知识带给农民。去年,锦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并且发生了虫灾。放映队四处购片,马不停蹄地放映,把如何防治病虫害的科教片及时送到农民家门口。
为了让那些身居穷乡僻壤的农民看到电影,放映队员们只好把家庭的重担留给妻子。队员张显龙的一对双胞胎只有3岁,有一次去山区放映,正赶上两个孩子出水痘。等他放完电影赶到医院时,已经深夜1点了。望着满身水痘的孩子和疲倦不堪的妻子,他不禁泪流满面。队员赵云吉的妻子受了伤,他就找来亲友照顾,放电影却一场也没耽误。
5年来,老兵义务放映队的事迹在辽西城乡传为佳话。义务电影放映队的志愿者也由过去的20多人发展到50多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山西大学日前组织300多名毕业生党员到文水县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参观。图为他们在刘胡兰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申宏摄(新华社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