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抓住市场专攻一绝
康育生
初夏时节,笔者在赣南老区于都县农村采访,惊奇地发现不少新鲜事。令人回味。
一头牛两万二
靖石乡黄沙村山后新建了一排排红砖青瓦房。这是牛圈!牛圈分成了好几格,每一格一头牛,每一户都养了好几头。牛圈里装上了自来水、排水沟,砌好了食槽、粪便槽,既干净又卫生。
低等动物“住”进了新洋房,那是因为牛的身价高。养牛的村民曾润寿说,这是荷斯坦奶牛,这种牛的骨架大,质量好,生长快,产奶量高,是县上从南昌金牛公司引进的。曾润寿一口气花了十余万元购买了9头。他指着皮毛金黄肚皮大的一头说,这头买时两万二,购买的时候就已怀上了“小荷斯坦”,再过一个月就能下崽,价钱当然更贵。
好奶牛买着贵,但真争气。每头奶牛日产鲜奶15公斤,屏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天派车来收奶,每公斤2.4元钱。老曾是去年买回的奶牛,不到半年时间,除去成本,纯赚了1.8万元。仅靖石黄沙村就发展奶牛养殖户43户,购进良种奶牛260头,养牛农户户均增收1万多元。
摘韭菜如采茶
种地如种“金”。地处县城的贡江镇不少农民靠种几分地的蔬菜发家致富。来到村民黄志兴的冬暖式大棚,只见一畦畦整齐的台湾韭菜,有如绿毯,让人眼热。这天黄老汉一家大小全都上阵,像采春茶一样采摘着。
“这种菜特‘娇气’,茎杆长到半尺长,芯儿往下弯,这时便要采摘,迟一天采摘就‘显老’。”老黄每装好一袋写上客户名字。
采访中一位姓周的客户骑着摩托车来取货,他接过话茬,“这台湾韭菜芯鲜嫩嫩、脆生生、香酥酥,大伙儿都爱吃,18块钱一公斤我们也愿出。”
其实,黄老汉家也只不过种了4分地的台湾韭菜,然而,就是这8分地,一年纯收入1.2万元。
“看来农民种地,是得懂‘新闻’。”于都县一位分管农业的领导感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就能赚钱!”
如今,广东黑皮冬瓜、津春青黄瓜、灯泡紫茄、美国超甜玉米……一个个优质品种落户于都。
柿树叶当茶卖
乍听柿树叶当茶卖,以为是骗人。
但到岭背镇采访,镇长谢南洋从一听包装精美的礼盒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袋柿叶茶,往盅里一泡,顿时茶香四溢,饮入口中,口味纯正,方知是真。
岭背镇,柿树随处可见,山上是柿、田边是柿、庭院里还是柿,岭背人做了几百年的柿子文章,从明清时的柿饼,到现在的柿脯、柿糕、柿酒,如今又开发出柿叶茶,一棵柿树每年就为岭背增收3000多元。原来,从1998年开始,该镇华龙食品公司聘请南昌大学食品工程系的专家,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经过300多次试验,才研制开发出这种茶。
生产柿叶茶,对农民和公司都有利。农民将采摘的鲜柿叶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卖给华龙食品公司,该公司炒制成的柿叶茶当然身价高,每公斤520元,还得先订购呢。
走东串西,让人开窍,看来农民致富的路有千万条,但秘诀只有一个——抓住市场,专攻一绝。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共有的家园
——再访苏、沪、浙三峡库区移民安置
本报记者周泓洋
5月31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充分肯定了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搬迁安置移民32万人,新建各类移民房屋1819万平方米。
三峡移民安置,是世界级难题。如同世界的目光聚焦三峡工程一样,很多人在关心着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百万移民”这一难题。
初到新家
5月19日凌晨,江苏南通港。
4艘江轮划破晨曦,缓缓靠岸。船上是来自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1023名三峡移民,这是今年以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组织三峡移民搬迁的第一批队伍。
5时许,舷梯放下,移民下船登岸。骤然间,喧天的锣鼓声响起,喜庆的爆竹炸响。移民开发局局长漆林,江苏省副省长于广洲,南通市委书记周福元和数千名自发赶来的南通群众列队码头,鼓掌欢迎新老乡。
欢迎的队伍打出横幅:“昔日同饮长江水,今朝都是南通人。”身披丝带的南通港迎宾员、胸配“青年志愿者”胸卡的南通医学院学生,还有数不清的群众热情地帮助上岸的移民搬行李、找车子,一派忙碌祥和。
记者抬着移民谭树明的箩筐,上了他们乘坐的大轿车。
“初到江苏,感觉怎么样?”
“来过几次了,选地方,签合同。这里不错,国家给安排得挺好。没想到的是,又是锣鼓又是鞭炮的,咋把我们当客人待了?都是自家人嘛!”
都是自家人。多么质朴的语言。就在前一天,满载着1022名三峡移民的江渝110客轮,航行至湖北和安徽交界的江面时,孕妇蒋永雷一阵阵剧烈腹疼,随行的医护人员紧急救护,数小时后,蒋永雷在江渝轮上分娩了,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移民们打趣地说:“我们在江苏重建家园,干脆就叫这孩子杨渝苏吧……”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副局长张宝欣说,移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到百万移民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必须像绣花一样抓落实。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庆华告诉记者,百万三峡移民这个难题,要靠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来破解。江苏作为安置接待省份,已经把它列为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一年多来省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务求工作扎实细致认真,让移民满意,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
融通融合
挥手自兹去,从此别故乡。移民初来乍到,如何对他们的生产、生活进行帮扶,使移民感受到政府和群众的体贴和温暖,从而消除心理隔阂和恋乡情结,逐步实现融通、融合,这是各安置地方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0年8月17日,首批151户三峡移民来到宝岛崇明。上海崇明县公安局三星镇派出所宋平所长给干警立下“规矩”:每周走访一次移民户。在他的带领下,社区民警经常去移民家嘘寒问暖,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向他们介绍崇明的风土人情,帮助移民尽快融入到海岛的生活中去。这种走亲戚般的关爱赢得了移民普遍的赞誉,移民邱孝忠、邱海平、肖腾飞一合计,绣面锦旗“警民一家,鱼水情深”,送到派出所。
年轻姑娘寿红随父母从重庆奉节安家落户到浙江省嘉善县俞曹村,憨厚的父母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产生活,与邻居关系融洽。正当全家人精心规划美好的未来时,晴天炸了个霹雳。寿红的父亲在移民体检中被确诊晚期癌症。22岁的寿红只得一边打工挣钱给父亲治病,一边顽强地撑着这个家。每天起早贪黑、拼死拼活的身影,感动了24岁的当地小伙张文彪,经邻里穿针引线,两个有情人4月27日登记结婚。
这个不幸的移民家庭,终于又有了顶梁柱。
移民到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的荣帮雪又怀孕了,她已经生有一个男孩,在重庆家乡奉节山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两到三个孩子的山民不在少数。
荣帮雪的丈夫告诉记者:“想想过去,贫困的一大部分原因是人多地少,孩子拖累;看看现在新家,两层小楼跟村里人一样,别家一个孩子,自己要再生个孩子恐怕就要比村里人落后了。我们不能做特殊公民,就主动报告村里作了人工流产。”
在他们两口子的带动下,西塘镇三名怀孕的妇女做了人工流产。移民中不少人深居山区,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风俗习惯沿袭千年,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初到完全陌生的发达地区,很多人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但是不少人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帮助下,努力摒弃愚昧和落后,追求先进的生活方式,从此走上现代文明的起点。
共建家园
在频频接触移民的过程中,记者分明感受到他们强烈的致富愿望。但是,由于迁出地与安置地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气候不同,农作物生长规律不同等原因,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又普遍遇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省长兴县由移民办和农经委牵头,组织54户移民参观县里的效益农业典型,帮助每一户制定出详细的农业生产规划。各安置村又落实一名有技术且乐于助人的农村党员帮助指导具体耕播和养殖。目前,全县54户移民种植水稻159.33亩,饲养家畜50多头。中山村的移民种的油菜蔫了,乡村干部赶紧联系附近农民帮助补种。在新补种的油菜地里,一位移民激动地告诉记者:“乡村干部关心我的地胜过关心自家的地,在这样的移民点,只要我们肯学肯干,何愁不能致富?”
走进浙江嘉善县台商企业汇东电子公司,记者找到了李中全。这位重庆奉节长沙村委主任如今是汇东电子公司数控车间的领班,月薪1100元。
2000年6月,李中全一家落户嘉善。看到村里人多地少,李中全来到台商企业汇东电子公司打工,在公司里他工作积极努力,认真学技术、学电脑,经常白班夜班轮流干。很快,他从一名试用工转为正式工,进而成为数控车间的领班。
公司台方黄经理告诉记者:“当初我们公司决定招聘了几位三峡移民做工,是从帮助三峡移民尽早重建家园的层面考虑。毕竟三峡是全中国人的三峡嘛。现在看,以李中全为代表的三峡移民工人普遍扎实肯干,相信只要他们努力钻研一定会有发展的。”(附图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谨防假信息坑害农民
编辑同志:
笔者发现,当前农村已成为商家发布信息、寻找商机的必争之地。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部分农民还找到了致富门路。然而有些不法之徒利用农民识假能力差、急于致富的心理,大肆向农民寄假资料、发假信息,致使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不法之徒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采取哄骗手段,或无中生有、杜撰信息,或牵强附会、夸大其辞,或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以至于市场信息鱼目混珠,良莠难辨。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信息发行渠道,加强管理,谨防假信息坑农害农。
山东省临朐县张月香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灵宝形成六大主导产业
本报讯河南省灵宝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副产品,形成了果、菌、烟、枣、牧、药等6大主导产业。
灵宝市地处豫西丘陵地区,苹果是该市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全市优质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以红富士为主的优质果园面积占总面积的75%。同时,大力培植新兴产业,食用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已产鲜菇3150万公斤;发展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为山区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苏村乡田川村仅发展烟叶一项年收入130万元,人均1000多元。(高卷堂王建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旅游胜地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发掘民族、民俗传统,增加人文旅游项目,举行“斗牛”、“彝族赛装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图为当地的斗牛表演。梁鑫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结构调整切忌“一刀切”
河南省上蔡县委副书记任爱军
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要紧紧围绕市场行情,引导广大农民依托资源优势,科学选项,实行重点突破。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导,逐步推开,切忌大哄大嗡,更不能搞“一刀切”,硬性要求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必须吸取过去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留下的深刻教训。1996年上蔡县曾突击发展一万个塑膜温棚,结果群众不接受,白白损失了4000多万元,落得个劳民伤财。可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科学论证是十分必要的。
河南省上蔡县作为平原农业大县,结合自身固有的优势,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侧重这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重点扩大强筋小麦、高蛋白玉米、烟叶、花生、脱毒红薯、花卉、药材、林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粮瓜菜、粮果药、粮油果、粮棉瓜菜、菜烟薯等间作套种模式。
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充分发挥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牛、羊等节粮型食草畜禽,提高优良品种的比率和总量;狠抓畜禽品种改良、畜禽结构优化,重点推广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品种,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三是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驻马店市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成果喜人。今年11月份,驻马店将第四次承办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这是上蔡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良机,要以东西合作为载体,扩大内引外联,广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
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结构调整要规避风险
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于来山
岳阳地处洞庭湖区腹地,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去年以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面积已占到耕地总面积的近一半,主要是种植蔬菜、瓜果、黄姜、药材等经济作物,养殖螃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其中,海拔在26.5米以下、种植水稻易受渍、成本高的低洼田已基本调整改制,用于种植水生蔬菜,养殖特种水产。
农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在于销售,农民增收的具体体现也在于销售,农副产品的销售、加工至关重要。今年我们的调整规模较大,本地消化能力又有限,加之全国各地都在调整结构,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农副产品销售压力很大,“卖不出去”的风险不容忽视。如果出现农产品滞销、“卖难”,农民即使增产也无法增收,甚至血本无归。我们紧紧围绕“双增双利”(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着力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力争农民的产品不但能够卖得出去,而且能够卖个好价钱。一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组织专门班子、专门队伍,跑订单、抓销售。乡镇一级有100多个销售班子,县、乡两级有近2000名干部在外跑销售。他们到沿江沿海和周边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设窗口,已在17个大中城市设立24个窗口、1209个销售点。目前,全市已签订各类订单15.9万份,金额12.2亿元。全市近半数的农产品按订单组织生产。
二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今年,全市新建、续建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4个,市内三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连接农调基地80万亩、与农民签订5亿多元的农副产品销售合同。
三是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我们着眼于帮助农民从提供初级农副产品向提供深加工产品的角色转换,大力兴办龙头加工企业,使农业产业不断拓展和延伸。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民办民管民受益结构调整唱大戏
巴州区农民演主角
张家弟李振华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把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目前,全区发展各种“民办、民管”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0多个,全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大加快。
近年来,该区各级组织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前提下,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方式地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兴办方式上,有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的,有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的,有专业技术部门或流通服务部门牵头兴办的;在组织形式上,有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也有成立各种专业协会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该区三江乡民主村自1999年成立蔬菜生产合作社以来,蔬菜生产迅速扩大,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100多亩发展到目前1000多亩,复种指数由150%上升到250%,去年种菜人均收入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甘泉乡园艺村组建了水果专业合作社,300多个农户参加,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他们一下子调整形成了800多亩水果生产基地。在合作社的组织经营下,年销售水果2万余吨。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家鸡戴“戒指”的启示
李振国
报载,浙江绍兴县最高的山村王坛镇丹家村因日夜温差大,农户家养的鸡放在山上,家鸡肉质结实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为保丹家鸡的牌子,村上投资5万多元,定做了一批一次性防伪铝质鸡脚扣,给真正自孵、自育的家鸡戴上,取下就会断裂。因有一枚枚“戒指”作标记,丹家鸡在当地成了抢手货,很快上了万只规模,年产值100万元,变成了农民的“钱罐罐”。
丹家鸡俏销这件事使我想到,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它遵循的是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价交换原则,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不按市场经济的法则办事,采取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短斤少两,坑蒙拐骗等等手段,只能自砸牌子,自断财路。此其一。
其二,牌子是产品的名片和生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品的极大丰富,要想从成千上万种产品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舍得掏腰包,就必须拥有响当当的牌子。像大家熟知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张小泉剪刀、海尔电器等等,人们一提起这些牌子,很自然地就同货真价实、质量可靠联系起来,这就是牌子的力量和魅力。创立一个牌子不易,但要真正使这一品牌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他们消费时的首选,则更要下一番功夫,不然就可能昙花一现。
其三,勇于创新,标新立异。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雷同的产品,必然“卖难”。容易被模仿的产品,也很难持续热销。谁善于创新,能独树一帜,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枣阳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本报讯枣阳市是湖北省确定的“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县”试点县(市),该市奖励拔尖人才,大力推动乡土人才开发。
该市先后培育了吴店家升菌业科技示范园、太平特产农业科技示范园、熊集水产养殖示范园等20个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基地,这些基地靠人才发展,靠发展增效,年产值都在100万元以上,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带头人。为调动干部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通过综合评比,严格考核,枣阳市选拔出100名“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琚远圣刘邦明)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让民做主
斯亮
把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让农民在结构调整中有组织地进入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
难能可贵的是,巴州区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交给农民自己来办,让农民自己做主,政府起的只是宏观的指导和协调作用。这些农村合作组织,连接市场和农户,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而且因地制宜、形式多样,避免了一些地方搞调整时出现的大呼隆、一刀切的现象。
让民做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它熟悉市场,了解农民,服务农业。农民欢迎这样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必然的。
当然,让民做主,并不是否定各级政府的作用,这方面可做的文章还很多,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不少农民一时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缺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让民做主,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说明,只有让民做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才有生命力,结构调整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工商所十分关心农民利益,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识别真假农药知识,受到农民好评。图为两位该所人员正在为农民许二苟(左二)识别真假农药的情景。张思恩郭芳萍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