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热线
上海峰会“合作促安全”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孙勇军
季塔连科院士说,由“上海五国”演变而来的“上海合作组织”为成员国之间的睦邻友好积累了经验,必将极大地促进亚欧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本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宣布正式成立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国内反响强烈。他们纷纷盛赞本次峰会对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等方面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六国元首本次上海最高级会晤必将作为“改善欧亚大陆政治景观的聚会”而载入史册。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评价“上海合作组织”的前景时指出,该组织通过的重要文件“不仅引起了亚洲大陆的特别重视,而且使亚洲之外的国际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上海”。
他说,“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将在本质上改善亚欧大陆的政治景观”,可被视为“合作促安全”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典范”。普京说,新组织“将就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打击毒品走私和武器非法贩运等犯罪行为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协作”。他认为,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非常重要,各国应加强在文化和共同应对紧急事件方面的协作。
普京说,俄方非常感谢中方作为东道主所表现出的卓越的组织能力,他个人对江泽民主席倡议举行并邀请他出席本次峰会表示衷心感谢。在峰会结束后接受俄记者采访时,普京详细介绍了他与江主席的会晤:“会谈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俄语进行的。我对江主席出色的俄语水平感到惊奇,他甚至可以用俄语演唱,而且比我们中的许多人唱得都好。”普京说,“上海合作组织”下一次峰会将在他的家乡圣彼得堡举行。他特别强调说,这是根据江主席的建议作出的决定。
一位随同普京总统出席上海峰会的俄外交界资深专家向记者表示,俄中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力量”。这位资深专家说,新组织的成立“符合全球化精神,特别是在这一对俄而言相对重要的地区”。他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因阿富汗因素而潜伏危机的地区,六国签署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上海公约》绝非偶然。这位专家说,尽管新组织准备发展同其它国家的合作,国际社会对这一组织的兴趣与日俱增,“但有关吸收新成员的计划还为时尚早,‘上海合作组织’应立足于赢得更高的国际威望”。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兼俄中友协会长季塔连科教授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六国领导人在上海的会晤非常成功,可以视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又一范例,这一组织的经验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这将是一个新型的国际组织,各成员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其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毒品走私和武器非法贩运的努力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各成员国的利益,而且对于维护全球安全的作用不容忽视。‘上海合作组织’拥有近15亿人口和辽阔的地域,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我相信,作为该组织的主导力量,俄中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对于整个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季塔连科院士特别指出,江泽民主席与其他领导人一道,为扩大六国间的合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解决历史遗留的难题过程中,江泽民主席表现出了远见卓识和政治勇气。回顾这一组织的历史进程,这位知名汉学家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即在充分尊重各国文化传统和国情现状,充分考虑各国现实利益的基础上稳步拓展各国在边境信任、经济贸易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季塔连科院士说,由“上海五国”演变而来的新兴组织为各成员国发展与其成员国之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因而必将极大地促进亚欧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与此同时,俄、哈、吉、塔、乌等国新闻媒体密切关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俄官方报纸《俄罗斯报》以及《消息报》、《红星报》均在报纸头版等重要位置载文,对“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予以高度评价。
哈萨克斯坦《哈巴尔》通讯社的文章说,“上海峰会宣告了欧亚大陆上最大的国际合作组织的诞生,峰会亦将因此而载入各国史册。”文章说,六国元首在打击“三股势力”的上海公约上签字表明了各国充分尊重各自利益、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愿望。另外,哈、吉、乌三国总统还利用本次峰会之机签署了三国国界交界点协议,以这种方式宣告了三国边境有争议地区问题的解决。
《吉尔吉斯斯坦之声》报发表文章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96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的首次会晤。在那里诞生的“上海—96精神”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平等信任、相互尊重各国利益、致力于共同发展”。经过各国的努力,在中国与原苏联边境地区建立一条长7000余公里、宽100多公里的信任带,为各国进一步发展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基础。本次会晤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表明,六国将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吉总统府新闻司15日的消息说,“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各成员国间的睦邻友好与相互信任,扩大各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能源、交通诸领域的有效合作,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主要因特网UZREPORT主页15日发表一篇题为《乌兹别克斯坦——“上海合作组织”的平等成员》的文章。文中说,乌与“上海五国”中哈、吉、塔三个成员国直接接壤,且中亚5000万居民中有近一半居住在乌境内,中俄两国也将乌视为战略伙伴。乌将严格遵守“上海五国”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及其它重要文件。上述文件及六国元首本月15日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上海公约》规范了各国相互关系,为各国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本报莫斯科6月16日电)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地区安全的可靠保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亚研究室许涛
●5年来,“上海五国”框架内的安全合作逐渐具体化、机制化,已成为维护地区安全的重要保障;
●“上海五国”共同维护地区稳定的斗争,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意味着“上海五国”框架下的安全合作更加成熟和完善;
●“上海精神”将在“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地区安全合作中得到突出体现。
经各方的共同努力,“上海五国”元首第六次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首次会议成功召开。在两次会议上签署的关于接受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作为完全平等成员加入“上海五国”的《联合声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关于打击“三股势力”的《上海公约》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件,不仅标志着上述各国间的原有合作关系顺利地实现了由五国元首定期会晤机制向地区合作组织的过渡,而且也意味着“上海五国”框架下的地区安全合作进入了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上海五国”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在地区安全领域中卓有成效的合作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1996年上海会晤时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1997年莫斯科会晤时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彻底结束了冷战时期中苏边境地区多年来形成的军事对峙状态,使长达7400多公里的边界地带成为透明的、可控的和平空间,为毗邻五国携手维护地区的共同稳定和深化安全领域中的合作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和军事基础。
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各种国际势力的相继涌入,加之欧亚地区特殊的民族、文化等地缘条件,棘手的地区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政府。苏联解体后,长期处于蛰伏状态的民族、宗教等地区性因素,开始在新独立的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车臣非法武装不断制造的恐怖事件、阿富汗长年战乱的影响、西亚原教旨主义的渗透、毒品和武器走私的泛滥,尤其是中亚地区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的猖獗活动,使新独立各国的主权巩固乃至整个地区的政治稳定面临共同威胁。1998年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上海五国”第三次元首会晤,根据各国对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共同要求,使会晤的主要议题引入安全合作领域。与会各国一致主张,“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排斥和宗教极端主义都是不能接受的”,并把“各方将采取措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偷运武器、贩卖毒品和麻醉品以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的倡议首次写进共同声明,使“上海五国”合作的主题从实现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和裁减军事力量转入建立有效安全合作模式的探索。
1999、2000两年,国际恐怖势力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地区连续作乱,加之地区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作用,极端主义势力借助于费尔干纳谷地复杂的社情因素和跨国的地缘条件,对有关国家及整个欧亚地区的稳定构成空前严重的威胁。针对严峻的地区安全形势,“上海五国”领导人在这两年的会晤中及时进行磋商,并制定了有关的防范措施和斗争策略。五国间若干民族跨界而居的事实和国际恐怖势力利用多国交界地区从事反政府活动的特点,使各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维护地区的共同安全与稳定,必须依靠有效的国际合作。1999年在比什凯克举行“上海五国”元首第四次会晤,正式提出“采取联合行动”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邪恶势力。同时,各国领导人再次强调,“决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从事损害五国中任何一国主权、安全及社会秩序的行为”。2000年7月,在杜尚别举行的第五次会晤中,“上海五国”元首又郑重重申了“联合打击对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成主要威胁的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以及非法贩运武器、毒品和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的决心,并提出将签署五国间多边合作条约和协定。此次会晤还规定,五国边防、海关和安全部门负责人也将举行定期会晤,酌情在五国框架内组织反恐怖和反暴力活动的联合演习。在五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和各国相关职能部门的高效配合下,“上海五国”框架内的安全合作逐渐具体化、机制化,多渠道、多层面的合作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目前,“上海五国”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打击极端势力的斗争,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发表声明,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俄罗斯打击恐怖主义表示理解;国际刑警大会通过了反恐怖宣言……这些不仅说明“上海五国”打击邪恶势力联合行动的正义性已经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同,也标志着“上海五国”在安全领域中的合作日渐规范和成熟。
“上海五国”诞生5年来,从消除五国边境地区军事对峙、实现军事互信、解决边境遗留问题,到共同防范跨国犯罪活动、遏制毒品和武器走私、联合打击国际邪恶势力,五国间的安全合作为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因此而成为“上海五国”机制存在与巩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边防、海关、安全、执法部门负责人和国防部长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会晤,已是“上海五国”多层磋商合作机制中最频繁、最富有成效的活动之一。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深化地区安全合作的特殊意义,已使五国达成共识和默契。吸收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合作组织,使原有的边境安全合作实现了向地区安全合作的跃升。
由此可以预言,“上海五国”在进入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崭新发展阶段后,不论在成员、名称和合作范围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安全领域中的合作仍然是这一机制所有工作的重心、保障和基本出发点;同时,随着地区各国间广泛合作的规范化和机制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也将由原来的磋商性方式向制度化、法规化、多层化的方向发展;以江泽民主席提出的“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准则为核心的“上海精神”,仍将在今后的地区安全合作中突出体现。只要各国本着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维护大局的原则,不断加强团结与协作,上海合作组织必将成为地区安全的可靠保障。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2001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欧亚大陆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团结结硕果携手创未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
“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件。它的诞生必将加深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之间的互信和友谊,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把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仅惠及六国,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是“上海五国”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了“六国”不断发展和深化合作的需要。“上海五国”最初是一个讨论和解决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与裁军的元首会晤机制,随着边境地区信任和友好的建立,五国元首讨论的议题自然就转到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上来。由于五国睦邻互信、团结协作的加强,合作的领域逐渐扩大,现在已涵盖政治、经济、安全、外交、文化、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2000年7月,五国元首在杜尚别会晤期间就提出了要把“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转变成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实现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过渡到合作组织的历史性的转变。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也是世界和地区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世界范围来说,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各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为了利用机遇和应对挑战,各国纷纷组织起来,结成各类地区合作组织。因此,近几年来,各类地区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出现了某个地区同时存在几个地区组织和一个国家同时加入若干个地区组织的情况。从地区范围来说,近几年来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在中亚地区迅速蔓延,他们以推翻中亚各国世俗政权为目的,披着宗教和民族的外衣,同跨国犯罪集团相勾结,大搞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一威胁,六国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也就应运而生了。
“上海合作组织”具有有别于其他某些组织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上海五国”在解决彼此间遗留的历史问题和加强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形成的。
第一个特点是,“上海五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和处理相互关系问题的行为准则,即“上海精神”。其核心内容是互利、互信、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本着这一精神,各国之间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和平地解决彼此间的歧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本着这一精神,可以在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基础上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本着这一精神,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个特点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是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对外开放。所谓不结盟,就是成员国之间结伴而不结盟;所谓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就是不视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为对手和敌人,争取同他们发展良好的关系;所谓对外开放,就是这一组织敞开大门。首先,在条件成熟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本组织宗旨和原则的有关国家为新成员;其次,积极稳妥地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第三个特点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安全为先行的全方位地区合作组织。该组织的这一特点是由本地区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上海五国”解决了边境地区军事信任和裁军问题后,“三股势力”抬头。五国必须团结起来,加强合作,着力应对,以便消除安全威胁,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创造前提。
“上海合作组织”刚刚建立,任重道远,现阶段急需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完善机构设置,保证“上海合作组织”正常运转,提高其工作效率。“上海合作组织”是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五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较为有效的机构,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已建立一年一次的元首正式会晤机制、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外交、国防、执法与安全部门领导人会晤机制。为了协调“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已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六国元首责成国家协调委员会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目标、任务、吸收新成员的原则和程序、作出决定的法律效力、与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协作方式等重要问题,供2002年元首会晤签署。
第二,打击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安全。维护地区安全是成员国当前合作的重点。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首次对“三股势力”作出了法律上的界定,为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六国已建立比什凯克反恐怖中心,并决定采取有力措施,打击“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遏制其发展与蔓延。
第三,扩大与加深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环保、能源、交通等方面的合作,以便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友好关系的巩固。当前要大力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经贸合作的扩大,有利于巩固六国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有利于遏制“三股势力”利用社会问题进行的破坏活动。为此,首先要启动六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谈判进程,同时制定长期经贸多边合作纲要。2001年9月将在阿拉木图召开六国政府首脑会议,讨论加强经贸合作的具体安排。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和协调行动是六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六国将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文化合作是六国新近开辟的一个合作领域。中亚及其毗邻地区多种文明交汇。这里集中了华夏文化、伊斯兰文化、斯拉夫文化和印度文化。由于文化的差异产生碰撞、冲突和战争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只有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距离,培育不同文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为此,将在2001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六国文化部长会晤。合作的领域还要不断拓宽。中亚及其毗邻地区是灾害的频发区,开展救灾方面的合作,是六国合作的又一个新的领域。为此,将在2002年春天在俄罗斯举行六国紧急救灾部门领导人的会晤。
第四,高举和平与合作的旗帜,坚持“上海精神”,把“上海合作组织”办好。为此,既要借鉴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正面经验,更要立足于欧亚地区的实际,不断探索新路,把“上海合作组织”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效的地区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生事物,任重道远,前程远大。“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存在许多有利的条件,其中主要有: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维护地区安全和发展经济方面利益一致,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立场一致或相近,不存在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同俄哈吉塔之间的边界已经全部或基本解决,各成员国已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上海五国”已为“上海合作组织”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精神”。“上海精神”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将继续得到贯彻并发扬光大。
——中国和俄哈吉塔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和裁军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在安全及其他方面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各国之间已经积累了解决和处理分歧、开展合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符合各成员国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顺应当代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各成员国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硕果。在“上海合作组织”的面前摆着维护安全,促进发展,扩大全面合作的繁重任务。只要各成员国本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精神,携手共进,就能克服前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险阻,共创美好未来。(附图片)
图为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这里宣告诞生。这家高99米、28层、共计612间客房的豪华酒店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于1998年8月27日开业。1996年“上海五国”元首首次会晤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本刊编辑)
上海浦东远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