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
旅游业五个“S”
——斐济纪行之二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斐济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国333个岛屿或聚或散,广布在浩瀚的洋面上,珠连璧缀,美不胜收。在维提岛东部的楠迪海岸外,有一串长短相间的绿岛像翡翠项链似地向东北方向抛了出去,其四周为珊瑚岛礁所环绕,海水澄澈见底,银沙细软如粉,雨林则浓碧欲滴,这就是电影“蓝色泻湖”的实景拍摄地。附近就是楠迪湾的一个度假区,喜来登等三四家高级饭店便坐落在这片占地数十公顷的高尔夫球场之内。岸上绿草如茵,草中小河蜿蜒,几个旅游者正在这里打高尔夫球,透着悠闲自得之乐。
我们就从近处的海口登船,前往项链上最近岸的“沙滩赖汉”岛采访。仅半个小时的航程,游船就驶近了这个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岸环岛一游,发现在环岛沙滩后面的树丛中藏着十数所茅草小屋,四周为绿树所掩,仅微露一抹屋顶,只门前一条曲径引向沙滩。记者走过一所屋前,一对旅游情侣,正在窗前躺椅上读着小说,说是来此度蜜月的。
岛的主人名叫卡斯特洛,60多岁,满头银发,是爱尔兰人的后裔,祖父辈即已移民于此。他的夫人则是斐济土著人,因在岛上放养海龟,被人戏称为海龟女王。其实这个海岛的所有权属当地土著村社集体所有,被卡斯特洛租用开发,为期50年,年租金3万斐元(2斐元合1美元)。岛上,环岛茅舍共22所;向里另有旅馆式客房14间;岛中心则是集体宿舍,分上下铺,计有100个床位。此外,他还拥有一大一小两艘古式帆船,另有2艘游艇,作观光游览和接送游客之用。他常年雇用75名工人,年营业额在300万斐元左右。说到此老人叹了一口气,说是好景全被斯佩特的政变给搅了,去年下半年游客减少一半,入住率只有24%,曾一度入不敷出,难以维持,但又不忍心让土著朋友失业,只好让他们轮值或休假。近两个月游人开始回升,现在的入住率已在70%左右,只愿8月大选后局势能够安定下来。
第二天,记者驱车沿南海岸东行,一路上车移景换,满目风光。其中一段人称“珊瑚海岸”,景致更佳:椰子树沿海迎风摇曳,令人心旷神怡;棕榈树夹道而植,真似凤尾森森。这一段银色沙滩长达130多公里,其间数十家宾馆和度假别墅如明珠连缀。香格里拉度假村即位于其间,独占了岸边一个110英亩的小岛。十来栋客房共436个房间,四间酒吧,三家餐厅,两个游泳池,一个购物中心;此外,还有海上体育中心、高尔夫和网球场等等。值班经理告诉记者,一年多以前,这里几乎是月月客满,没有淡季。但去年却让政变折腾得“门前冷落车马稀”,入住率逐月下降,从100%到70%,再到40%,最后降到不足18%。饭店只好大批裁员。今年旅游业有所恢复,目前的入住率约在47%左右。
到了首都苏瓦,旅游局长艾罗尼·摩托对记者说,旅游业是斐济的第一大外汇创收来源,斐济1999年的旅游收入达5.27亿斐元(合2.18亿美元),带动4.5万人就业。但去年遭受政变的打击也颇为沉重:原以为奥克兰的美洲杯大赛、悉尼的奥运会和新千年日初庆典等活动的举行,可使游客入境人数增加到50万—60万人,可政变一来,游客锐减到不足30万人,旅游收入较前年减少了近一半。
他告诉记者,临时政府已采取各项恢复措施,包括成立了一个行动小组,到澳、新、日、韩等国开拓市场;政府还将今年“推广斐济形象运动”的拨款从700万斐元增加到1100万。同时,旅游项目除传统的度假观光型外,又推出了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游,山林探险和新婚蜜月游等。据旅游局统计,日本每年约有8万对新人旅游结婚,这是个很可观的市场。记者插话提醒旅游局长,可不要忘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哟。他马上兴奋地说:没有忘,怎能忘!我们驻北京的新使馆即将正式开馆,我们将热情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他最后笑着说,斐济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五个“S”,即:SEA,SUN,SAND,SURF和SMILE(大海、阳光、沙滩、冲浪和微笑)。(本报堪培拉电)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印俄关系新进展
本报驻印度记者钱峰
日前,印度外交兼国防部长辛格结束了对俄罗斯为期3天的访问。正如辛格在访问结束时向外界强调的那样,访问不仅为瓦杰帕伊总理今年11月访俄铺平了道路,更为去年10月普京访印时两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
舆论注意到,此次辛格访俄期间,印俄两国在国防合作领域取得进展。辛格与俄副总理克列巴诺夫主持召开了印俄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该委员会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访印时成立的,双方就涉及两国军事合作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军事合作意向。在短短的3天内,印俄共签署了总值高达100亿美元的军备合作合同和意向书。这被喻为“印俄关系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从日前披露的情况看,合作内容包括未来两国共同研制开发先进的“伊尔—214”型军用运输机、研发第5代军用战斗机,印度购买俄制多管火箭炮和“A—50”空中预警机,以及合作开发新式潜艇和隐形战舰等等。此外,俄罗斯将继续向印度出售“苏—30”战机和“T—90”坦克;印度向俄罗斯购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的谈判也正在进行当中。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会议标志着“印俄强化联系的新一轮谈判已经开始”,两国军事合作将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军火出口市场之一,仅去年,印度就购买了俄罗斯1/3的外销武器,价值接近4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印度基本上都是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去年12月两国签署印俄合作生产“T—90”坦克和“苏—30”战斗机协议以来,两国军事技术合作不断发展。此间舆论认为,辛格访俄签署的协议表明,两国在国防合作领域已正式结束了以往“俄卖印买”的单一交易方式,开始顺利迈入“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轨道。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印俄两国在现阶段进一步强化双边合作关系可谓各取所需。进一步构筑面向新世纪有利的外交环境,是印俄内在的重要动因。目前,印度同美国在战略上进一步靠拢,深化合作之势已初见端倪,同欧盟和日本等西方集团和大国的合作关系也正在起步。因此,巩固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有利于印度巩固近期的外交成果,赢得在新世纪国际舞台上更为广阔的回旋空间。俄罗斯为削弱印美关系升温对己造成的不利冲击,抗衡美国的一极独霸之势,也把密切与印度的合作关系视作进一步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确保俄罗斯在亚洲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间媒体认为,尽管印俄两国官方对辛格访俄的成果大加赞赏,但在外交领域,两国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上的立场依然存有微妙分歧。俄罗斯原本希望能在普京总统本月中旬与布什总统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俄美高峰会谈前,就NMD问题与印度达成共识。但此次,辛格除继续重申了俄外长伊万诺夫4月初访印时印方“反对单方面废除《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承诺外,也强调“这只是俄美双边问题”。而俄罗斯却坚持“这已经是所有国家必须关心的问题”。双方最后确定在俄美高峰会晤后,再由两国外交和国防官员举行进一步会谈。
看来,印度在发展与俄罗斯关系时,开始更多地顾及到美国的因素。
(本报新德里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从疯牛病说起
乔长海
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牧业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但是,在广泛使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时,如果片面注重产量而不顾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便会遭到大自然的反抗,甚至惩罚。近年来,人们对疯牛病、口蹄疫蔓延的恐惧,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的争执不休,都反映出人类对现代农牧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失衡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等问题上的担忧和关切。
最近十多年来,世界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禽畜都不同程度地“闹病”。首先,英国因疯牛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随后,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暴发疯牛病,美国还发现了感染疯牛病的奶羊。近年来,乌拉圭、蒙古以及巴西则相继暴发口蹄疫。据认为,上述疫情的暴发与现代化的饲养方法和技术有密切关系。例如,牛原本以食草为生,为降低成本,催肥增乳,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生产人工饲料,牛常吃这种人造高蛋白“荤”饲料,就易得一种朊病毒引起的疯牛病。这种朊病毒有传染性。人为地或过分地用改善饲养配方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打乱动物自然生长规律,不能不说是导致禽畜疫情大规模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人们为了节省宝贵的土地,缩短禽畜的生长期,采用了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天然放牧被工厂式的集中圈养所取代。在空间有限的饲养棚内,人们用电气化、电脑化手段控制禽畜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然而,家禽家畜却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天地,降低了抗病能力。一旦在某个圈养环节出现问题或发生疯牛病、口蹄疫、鸡瘟等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时,受害的便是成千上万的禽畜,进而间接地影响到人类。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使其营养更丰富,并且可以抵御病毒入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但是,在看到转基因农作物优势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转基因作物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时,因经常地、大量地使用化肥及杀虫剂而使农作物逐渐产生抗药性。抗药性越强,杀虫剂用量越多,结果农作物中残存的农药含量也越来越高。那么,在推广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时,是否也会给人类带来诸如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负作用,对此必须予以考虑。
当然,我们不能因疯牛病、口蹄疫的蔓延,就摒弃先进技术,否定现代农牧业,倒退到原始粗放型生产方式。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和肉类供应问题,采用现代化农牧技术乃必由之路。不过,人类确实需要接受教训,在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培育、改造众多动、植物品种,加快农作物、森林和牲畜生长周期时,应尊重自然规律,注意保持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
克隆牛自然产下小牛犊
据新华社纽约6月11日电(记者丁宝忠)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教授用老年牛克隆的一头母牛通过自然繁殖,于6月3日产下一头重40.5千克的健康牛犊。这一克隆技术新成果引起遗传学和医学界的重视。
据杨教授11日向本社记者介绍,这头名为“诺曼”的小牛在康涅狄格大学农场顺利出生,没有通过人工助产,现在母子都很健康。名为“戴希”的克隆母牛,是从她的妈妈“艾斯本”的体细胞克隆出来的。
目前健在的“艾斯本”已15岁,这一岁数相当于人的80至90岁,她早已丧失生育能力。但是“艾斯本”曾生过8胎,而且每年产奶约1.57吨,相当于普通奶牛的2倍。考虑到“艾斯本”生育力强和产奶量高的优良特性,杨向中教授领导的康涅狄格大学实验室利用它的体细胞进行了克隆实践。
杨向中在解释“诺曼”出生的意义时说:“我们的实验表明用老年牛克隆的后代能够正常发育、怀孕和产犊,这说明克隆过程能够逆转老化的遗传物质,像自然生殖一样产出健康的后代。这一发现不仅对克隆良种和珍稀动物非常重要,对研究人类治疗性克隆的途径也是一大福音。”
杨教授说,虽然动物克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容易流产和夭折,但是克隆动物只要能度过出生后需要精心照料的关键几天,一般都能像自然繁殖的动物一样正常发育。
目前杨向中和他的日本合作者已拥有数十头成年的克隆公牛和母牛,其中绝大多数发育正常,和其它普通牛没有两样。杨教授正在观察“艾斯本”的4个克隆后代是否也同它一样具有生育力强和高产奶量的特性。
第7版(国际)
专栏:
克隆动物不会未老先衰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1日电(记者吴伟农)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教授领导的一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比较指出,克隆动物不会未老先衰。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其他研究小组的证实。
据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报道,杨向中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10头克隆牛的端粒进行了分析,证明克隆动物不会未老先衰。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老年供体牛具有较短的端粒,克隆的后代的端粒却比较长,与同龄自然繁殖的动物没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克隆动物不会未老先衰、克隆动物的年龄与供体动物年龄无关的结论。此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ATC公司在克隆牛身上、洛克菲勒大学在克隆鼠身上的研究都证实了杨向中研究小组的结论。
两年前,英国科学家发现第一头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的小羊“多利”的染色体端粒长度比同年龄普通绵羊要短,这意味着“多利”可能会比普通绵羊更快地衰老和死亡。自此,科学界一直对克隆动物是否会继承供体动物的年龄而出现未老先衰争论不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