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开篇
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促产业升级
青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
编辑点评近年来,在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颐中等大企业集团支撑下,青岛实施“名牌战略”和“大企业拉动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由于企业布局分散,配套协作差,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青岛市委、市政府抓住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实施以工业园区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可谓有远见之举。而他们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高、精、尖为标准,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的做法,更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本报青岛6月8日电记者宋学春报道: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近日奠基,这家由青岛化工学院建设的工业园总规划用地500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用3至5年时间,建成产值十几亿元的高科技园区和国家级新材料研究中心与产业化基地。目前,青岛市已有9个工业园全面开工建设。
青岛市委、市政府认为,“十五”期间,是青岛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工业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使青岛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园区带动”战略,计划到“十五”末建成20余个工业园,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其中园区销售收入要占60%以上。
“园区带动”战略,就是在市区以外的各个郊区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工业园区,以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结合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吸引老企业退城进园,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车辆船舶、生物医药六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框架。
建设工业园区,不是“跑马圈地”,也不是低水平的搬迁重建。青岛市注重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走新产品、新机制、新形象、高效益建设之路,充分体现管理现代化、技术高新化、产品国际化、建设生态化。青岛重点抓了海尔机器人和手机项目、海信MMTV和大屏幕背投电视项目、TENCEL纤维及染色后整理项目、海洋及生物制药项目、270万套子午胎项目、青啤发酵中心项目、锂电池和货币识别系统项目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项目。他们以园区和大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后再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对市内老企业加大调整、重组力度,鼓励企业“退城进园”,将部分扰民、污染企业限期迁入园内,逐步形成多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工业园。
青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涉及到工业园建设的融资机制、建设方式和制度创新,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现有新产品开发、出口退税、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等政策。目前,位于各区、郊区市的工业园,都已享受到当地在土建、管理费、水保费、税收、设施配套、落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青岛市大刀阔斧地清理和削减工业方面的审批事项,将123项审批项目减至29项,提高办事效率。
第1版(要闻)
专栏:
苏州工业园区庆祝成立七周年
李岚清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
本报苏州六月八日电记者张静宇报道: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七周年庆祝大会今天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对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强调中新双方应进一步巩固合作成果,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繁荣发展。
李岚清在讲话中指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七年来,在中新两国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真诚合作的精神,齐心协力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苏州工业园区项目的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李岚清说,现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比调整已经完成,这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进入了由中方控股的新的发展阶段。股比调整以后,在园区项目上中新合作框架不变,园区发展目标不变,中新双方应进一步巩固合作成果,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进一步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繁荣发展,保持园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他说,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希望苏州工业园区继续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方面大胆尝试,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努力办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化的一体工业园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应邀出席了今天的庆祝大会。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新中两国政府,特别是高层领导,以及园区广大员工为园区发展付出的努力,对园区建设的成就表示了赞赏,并表示新加坡政府将继续对园区的发展给予支持。
庆祝大会前,李岚清副总理和李光耀资政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成果展剪彩,并出席了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新加坡裕廊集团签署友好关系协议书的仪式。
大会结束后,李岚清和李光耀共同为园区湖滨大道“圆融”雕塑揭幕。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的重要合作项目。自一九九四年批准成立以来,在中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二○○一年五月底,全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八十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四十二亿美元,进行了十二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已建成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新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园区投资环境、生活环境优良,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中方参加庆祝活动的有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江苏省省长季允石等;新方参加庆祝活动的有贸工部长杨荣文、驻华大使陈燮荣等。晚上,李岚清副总理会见并宴请了李光耀资政一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共产党员的平凡人生
——记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叶惠芳
新华社记者张东波新华社通讯员刘义强本报记者贾昭全
在解放军总医院,叶惠方是一名普通的教授,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忠于党、忠于祖国,把博大的爱心奉献给病人和他人的风范,却使她成为全院人员学习的楷模。
在“七一”前夕解放军总医院为她举行的事迹报告会上,她那颗永远为世界和他人的美好而博动的爱心,连同她那84岁老人的缕缕银丝,令在场的人们无不感到心灵的震颤。
从一个基督信徒成长为党的忠诚女儿,叶惠方经受了一次次考验和磨难,但对党的信仰却忠贞不渝
1983年6月的一天,66岁高龄的叶惠方终于实现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那天,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她动情地对人讲:“以前我虽是科主任,可每当科里开支部会,我总是羡慕地看着党员们走进会议室,独自默默地走开……”
从最初向党组织递交申请时的满头青丝,到如今的白发苍苍,叶惠方苦苦追求了大半生。出身于一个华裔信奉基督教家庭的叶惠方,怎能忘记那暗无天日的旧中国岁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入侵,国破家亡。为了逃避战乱,“誓死不做亡国奴”,求学若渴的叶惠方先是从北平跑到上海,后又从天津投奔重庆……
国仇家恨,使她对自己最初的信仰发生怀疑;抗战胜利,全国解放,使她坚定了这样的信念:拯救中国的不是“神”,而是人———那群为着中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前夕,她的叔叔为她买好了去台湾的机票。叶惠方却坚定地说:“我不走!新中国就要成立了,我要留下来报效祖国……”
从一个基督信徒成长为党的忠诚女儿,叶惠方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和痛苦的磨练。在“十年浩劫”中,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为我军妇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叶惠方,被打成“国际特务”、“反动学术权威”,受尽折磨。1987年退休后,她远在美国的儿女动员她去美国安度晚年。可叶惠方在给孩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无论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在国家非常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离开祖国。现在国家条件好了,我还可以为党、为国家做点事儿。”
1994年叶惠方去美国开学术会议,顺便去看望分离了多年的一双儿女。她带的礼物是两套崭新的《邓小平文选》。她对孩子讲:“你们在外多年,不了解国内的情况。这些年祖国发展很快,靠的就是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我这样做,就是让你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为了祖国的科技进步,为了总医院和科室的建设,叶惠方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50年代初,叶惠方调到刚刚组建的解放军总医院时,这里条件十分简陋。为了筹建妇产科,她把家里有的物件,小到一双拖鞋、一个电炉,大到幻灯机、录音机、照相机,只要科里需要,一件件从家里拿到科里,有些物件直到现在科里还在使用。
叶惠方从不为自己的私事求人,可是为了科里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她一次次地通过朋友疏通关系,选派年轻医生外出学习深造。她甚至将亲人汇给自己的2000美元交给院里,让院里作为公费派年轻医生外出深造。
在产科临床中,时常会碰到需要输血的新生婴儿,如不及时补充血液,婴儿随时都会夭折。每当碰到这种情形,叶惠方总是挽起自己的衣袖。在叶惠方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不知有多少病危的婴儿因为输入了她的鲜血而获得新生。
1999年春,苏北一对农民夫妇带着患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孩子,千里迢迢来总医院求医,他们连住旅馆的钱也掏不起。叶惠方将这一家三口带到自己的家,管吃管喝不说,还要替病人代交部分医疗费。病人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叶惠方一直待若亲人。一年后,患儿来院实施第二期手术,全家三口再次住进叶惠方的家,直到患儿完全痊愈。临行前,孩子的父母面对叶惠方泣不成声,长跪不起。
面对老人的遗嘱,全科的人都哭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形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眼前
1987年9月的一天,已退休的叶惠方向院党委递交了一封信。老人在信中除提出将她的15000元存款捐赠给她曾工作过的妇产科外,还提出一个特殊的请求:“当我病危时不要进行无谓的抢救,浪费人力物力……请把我的遗体做成标本供教学用……”
这位为党的医学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几乎捐出了家中所有钱物的老人,最后要交给党的是她的遗体。
多少年来,叶惠方到底为国家、为他人捐出了多少钱,已没人说得清,她自己也不记得。无论是长江之南,还是黄河以北,无论哪里发生严重灾害,她一看到消息,总是忧心忡忡,心里老惦记着灾区群众,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云南地震,她捐钱;内蒙古雪灾,她捐钱;山东旱灾,她捐钱……钱捐完了,她就翻箱倒柜,有什么就捐什么。实在找不到适合捐赠的东西,她就捐自己的被子、大衣……
1995年,她的老伴去世,孩子们商量着给父亲买一块墓地,叶惠方坚决不从,结果墓地没买,还将组织上发给她的7300元抚恤金,加上平时积蓄的2700元,凑足1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叶惠方的老家在广州,祖上留下了一大笔房产。几年前她就决定将这笔“祖产”捐赠给广州的一所中学。近几年,她先后7次自费南下广州商谈捐赠事宜,直到去年才了却这一心愿。签字那天,许多人竞相一睹这位老人的“风采”,可叶惠方签完字就走开了,连简短的交接仪式都没参加。
让我们走进这位老人的家中去看一看吧。这是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家!家中没有一件称得上时尚的家具:客厅里的老式桌子和两把椅子,是当年婆婆家给她的嫁妆。椅子座位的木板塌陷了,叶惠方垫上了一块小布垫。近20年中她没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大都是亲人们“淘汰”的。多年行医用的那支钢笔还是女儿在50年代送给她的,至今还在使用。她戴的手表,是儿子送给父亲的,老伴去世后她又戴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双方希望继续加强合作李岚清参加会见
本报苏州6月8日电记者张静宇报道:正在江苏考察的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苏州会见了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江泽民欢迎李光耀来华出席苏州工业园区成立7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李光耀多年来为园区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赞赏。他说,7年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园区借鉴了新加坡的管理经验,在开发建设和对外招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此次双方共同举行庆祝活动,象征着中新合作的新发展,也表明中国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江泽民希望双方密切合作,使园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
谈到两国关系时,江泽民说,中新关系很好,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很有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保持着合作。中新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希望两国互利合作能在新世纪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李光耀对能在苏州见到江泽民主席感到十分荣幸。他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以来,双方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园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值得我们双方庆贺。新加坡希望与中方继续加强合作,推动园区进一步向前发展。
李光耀说,他本人也一直关心园区的发展,期待这一两国合作项目能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参加了会见。出席会见的中方负责人还有:王刚、石广生、华建敏、回良玉、王毅。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长杨荣文、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也出席了会见。
(附图片)
六月八日,正在江苏考察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苏州会见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七一抒怀
“唱支山歌给党听”
才旦卓玛
我出生在旧西藏日喀则的一个农奴家庭,我和我的父母姐妹曾在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下饱受奴役和欺凌。那时,我们家的劳力必须先去领主的土地上干活,然后才能去经营自己家租种的土地。打下粮食,要先给领主交租,一年产的粮食经常连交租都不够。我们全家人向领主所交的人头税,直到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才停止。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来到了日喀则。在我家的附近,有解放军的文工团,我经常到那里去看文工团排练节目,有时也跟着哼几句,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后来,便报名参加了文工团。
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关怀和培养。1956年,我作为“西藏青年参观团”的一员,到祖国内地十几个省市参观。我们要从北京到东北参观,中央有关部门给我们每人做了一件漂亮的皮大衣和棉鞋、棉帽。回到西藏,家里人看我穿着这么好的衣服,都说共产党好。我刚到文工团时目不识丁,领导便送我去西藏公学学文化。半年后,上海音乐学院来招生,我竟然被录取了。在这所音乐学府里,老师悉心指导我进行基本功训练,使我练就了一副好嗓子。更重要的是,老师言传身教,使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学好音乐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我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敬爱的周总理更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1964年,我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时,内地不少艺术单位要吸收我,周总理对我说:“你是藏族的歌手,不应脱离本民族,否则,你的艺术就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于是我回到了家乡,把我的歌声献给我热爱的乡亲们。
几十年来,我带着我的歌声踏遍了西藏高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出访近30个国家和地区。我还获得了许多荣誉,担任了一些领导职务。我常常想,党对我这个农奴女儿这样关怀,倾注了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意,体现了对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高度重视。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几十年来,这首歌我不知唱了多少遍。在党的8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这个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要再次高唱这首歌,倾诉我对党的挚爱,祝福我们党的各项事业更加兴旺发达,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福西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更加幸福,扎西德勒!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藏族歌唱家)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青铜峡铝厂三期工程投产
本报银川6月8日电记者郑有义报道:青铜峡铝厂三期工程今天建成投产。该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17.3亿元。工程使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和国内铝冶炼系统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单台体积最大的整流机组,建设规模为年产电解铝10万吨,碳素制品6.8万吨。该工程的建成投产,将使青铜峡铝厂成为全国最大的铝冶炼基地之一,对增强中国的铝工业实力有着重要影响。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在心中正气泰然
——正泰集团党建纪事
本报记者严泉兴袁亚平
正是初夏时分,记者到浙江省乐清市的正泰集团采访。
这是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它的前身,是1984年21岁的南存辉和友人筹资5万元创办的家庭作坊式小厂。经过17年的奋斗开拓,正泰集团现有员工1.3万余名,总资产11亿元,去年实现产值42亿元,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位,成为我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产销企业。
正泰集团缘何兴旺?一句话:党在心中,正气泰然。
开明的董事长
浓眉大眼、嘴角带笑的南存辉今年38岁,是正泰集团董事长,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出身农民家庭的南存辉13岁就挑着担子去修皮鞋,早早地就开始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他对记者说:“正泰要发展,要壮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实现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的素质提高,而提高人的素质关键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建立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组织依托。”
1993年初,南存辉几次到温州,上门恳请刚退居二线的温州市交通委办公室原主任吴炎到正泰工作。同年7月,温州市民营企业首家党支部在正泰成立,党员7名,吴炎任党支部书记。1998年12月,正泰集团建立温州市第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下设12个党支部。
谈到集团党委,南存辉说:我把党委书记摆到了四个位置上:一是师长的位置。党委书记在政策上的指导、精神上的鼓励、学习上的帮助,使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要办好企业先做好人的道理。二是战友的位置。三是舵手的位置。四是内当家的位置。企业忙于抓生产经营,党委承担职工的学习、培训、教育和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
南存辉依靠党组织,信任党组织,支持党组织。去年“七一”,南存辉风尘仆仆从美国赶回正泰集团,在“七一”纪念大会上作了感人肺腑的讲话,赢得了全体党员热烈的掌声。南存辉真诚地说:“我满怀深情地称颂党,因为党对我们的恩情是说不完的。”
精明的党委书记
所谓“精明的党委书记”,就是大事清楚,工作主动,团结股东和员工,促进经济发展,壮大党的事业。正泰集团党委书记颜厥忠,1964年9月入党,去年3月出任现职。
颜厥忠对记者说:“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才会有地位;有了地位,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几年正泰集团党建工作主要在于‘四个点’:抓住关键点,加强党委班子建设;找准着力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选好结合点,加强以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把握落脚点,把各项工作最终归结到促进企业发展上。”
正泰集团党委8名委员平均年龄39岁,大专以上学历5名。从1993年建立党组织到现在,正泰已发展党员139名,都是科技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中的优秀分子。正泰集团党委教育员工:在民营企业打工同样是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作贡献。工会与企业签订集体劳动合同,推出“主人谈心接待日”制度,使员工们切实感到党组织的温暖,把广大员工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南存辉称赞说:“正泰集团党委所起的政治上的感召力、思想上的凝聚力、组织纪律上的约束力等等特殊作用,是任何组织无法取代的。”
凝聚人心的创业环境
投资5亿多元的正泰高科技工业园,厂房现代,设施先进。24岁的陈向珍在工作室里熟练地操作电脑。她是正泰集团接触器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她说:“我们支部有27名正式党员,还有几十人要求入党。员工的心,都向着党哪!”
正泰集团的员工来自全国23个省市,平均年龄24岁。正泰集团党委已举办了16期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础知识理论培训班,869人参加了培训。现有培养考察对象60人。
正泰集团工会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先进集体”,正泰集团团委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现在,正泰集团开展“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岗”、“巾帼示范岗”等多种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正泰集团工会主席赵顺龙对记者说:“正泰人和企业兴,1万多名员工中没有一个人练‘法轮功’。每年4月是‘合理化建议活动月’,大家都献计献策。”记者留意彩印的《正泰报》,上有《正泰人新世纪宣言》:“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誓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为建设现代化新温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辽宁百万党员参加党的知识竞赛
本报沈阳6月8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辽宁省党的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开始步入高潮。全省已有上百万名党员参加党的光辉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50万名党员意气风发地参加了竞赛抢答。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6支代表队正全力准备最后的总决赛。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长征工程”助学革命老区
本报北京6月8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新长征工程”今天在京宣布启动,红军当年长征途中经过的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陕西、四川等省、区的10所学校被确定为受助的首批“长征小学”。
“新长征工程”由宋庆龄基金会和华西都市报联合主办,以建校助教为主要内容。工程将为受助学校援建校舍,资助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组织开展城乡学校“一帮一”活动;组织教师走出去接受培训,同时请全国著名学校的教师进行对口支援;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老区的孩子能接受现代化的正规教育。
第1版(要闻)
专栏:
海南日报记者寻访革命故地
本报海口6月8日电记者陈一鸣报道:由海南日报社青年记者组成的“红旗不倒——琼崖革命根据地寻访”采访组近日启程,他们将在25天里踏着当年琼崖党组织领导海南人民孤岛奋战“23年红旗不倒”的足迹,寻访曾经保留了革命火种的琼崖革命根据地。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双方希望继续加强合作李岚清参加会见
本报苏州6月8日电记者张静宇报道:正在江苏考察的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苏州会见了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江泽民欢迎李光耀来华出席苏州工业园区成立7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李光耀多年来为园区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赞赏。他说,7年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园区借鉴了新加坡的管理经验,在开发建设和对外招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此次双方共同举行庆祝活动,象征着中新合作的新发展,也表明中国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江泽民希望双方密切合作,使园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
谈到两国关系时,江泽民说,中新关系很好,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很有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保持着合作。中新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希望两国互利合作能在新世纪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李光耀对能在苏州见到江泽民主席感到十分荣幸。他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以来,双方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园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值得我们双方庆贺。新加坡希望与中方继续加强合作,推动园区进一步向前发展。
李光耀说,他本人也一直关心园区的发展,期待这一两国合作项目能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参加了会见。出席会见的中方负责人还有:王刚、石广生、华建敏、回良玉、王毅。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长杨荣文、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也出席了会见。(附图片)
六月八日,正在江苏考察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苏州会见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电贺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8日致电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他连任首相表示热烈的祝贺。贺电全文如下:伦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首相托尼·布莱尔阁下:
欣悉你连任英国首相,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祝愿,祝你在完成这一崇高使命中取得新的成就。
我高兴地看到,阁下出任首相以来,中英关系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与扩大,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我希望并且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英全面伙伴关系必将不断发展和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2001年6月8日于北京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