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业内时评
反垄断坚定不移
萧然
从1998年开始的电信体制改革已经过去了三年,旨在打破电信垄断的改革,成效如何?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过去,只有中国电信一家,今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7大电信运营公司并存,至少是形成了竞争的态势。目前竞争最明显的移动通信市场,格局也在变化。联通公司从1994年成立,到1998年只占到3%的市场份额,而电信改革仅3年就增长到20%多,而且比例还在上升。从这些方面看,改革有成果。
但是,从消费者角度看,效果可能并不明显。打破垄断是为了竞争,竞争最终应该让消费者得实惠。什么实惠?当然是价格降低、服务提高。可是电信给我们的这两点感受至少还不明显。有些价格,如市话甚至是不降反升。正如联通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的,这样的价格信号与广大消费者对竞争的渴望相悖。从这点看,电信体制改革不是完成了,而是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应该将改革进行到底。
就电信改革问题,最近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向笔者谈了三个观点:
首先,对一个垄断部门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打破一个旧体制创立一个新体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也很难一步到位。这三年的改革围绕着中国电信展开,把原有的中国电信从一个政企不分的“企业”分解成若干真正的企业实体,这一步是必须的。虽然有观点嘲笑现行的体制是卖酱油的卖酱油,卖醋的卖醋,实际根本没有竞争起来。但是,我们要看到,虽然改革很不彻底,但至少“商店”多了,“衙门”少了,虽然这个商店可能还有衙门作风。只要店多了,今后让他卖什么就好办了,市场经济最怕的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所以,分家是重要的一步,但不能指望通过一次分家就把电信体制的垄断问题彻底解决,反垄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其次,改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讲,一切都是手段,发展是硬道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那么发展又为了什么?就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受益。因此一切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让老百姓受益。如果改革在群众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走钢丝的话,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第一位。这其实就是“三个代表”在经济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最后,电信体制问题不再仅仅是中国电信一家企业的问题。虽然目前中国电信还是这个领域里最大的庞然大物,是电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中国电信市场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格局,中国电信一家企业的问题再重要也不可能替代电信领域的所有问题,我们研究电信市场格局,必须要更全面看问题。
电信体制改革还要推进,也必须推进。垄断已经打破,更要彻底打破,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对于广大电信消费者,随着电信改革的不断深入、垄断的彻底打破,体验真正做上帝的滋味不会再遥远。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权威论坛
最近,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有关文件的精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
为什么要关闭模拟移动网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龚克
最近,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有关文件的精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我认为,这意味着我国移动通信业务从模拟制式向数字制式过渡过程的终结,不仅对于用户和运营者是一件大事,对于通信技术界也是一件大事。
从历史的观点看“模转数”的必然性
采用模拟制式的无线移动通信出现于本世纪初。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AMPS和TACS两大技术为代表模拟蜂房移动通信到达了鼎盛时期。然而,恰恰是由于普遍应用使得其缺点愈来愈暴露出来,诸如通话质量差、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安全性差(易被盗打)、漫游功能差、业务功能差(仅有话音单功能业务)等“五差”问题日显突出。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不是“产品”技术问题,而是技术“体制”问题。于是,从80年代中期,国际上相继推出GSM、D-AMPS、PDC等采取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以IS—95为代表的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新的数字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这种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采取先进的信源编码(如语音压缩)和信道编码(如前向纠错)和先进的多址技术使得:(1)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多种信息得以融合(如话音、短信息等),各种增值业务得以展开(如手机银行、手机上网等);(2)通过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大为增强,传输质量和安全保密性同时得以提高;(3)通过先进的多址(多用户)处理技术,使得整个系统的容量大为提高,即用同样的频谱带宽,数字通信系统可以容纳数倍于模拟系统的用户数。这就是说,数字系统可以使有限的频谱资源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包括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无不倾力推动这一移动通信的“数字革命”。
以中国大陆为例,模拟移动通信从1987年起“高速”发展,至1994年推出数字体制时,拥有用户600多万。然而从1994年至2000年,数字用户“飞速”扩张到8000多万。上述的数字移动通信被称之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取代模拟制式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是一次“质”的飞跃。
但是,我国的“模转数”尚未彻底完成,现在提出到年底关闭模拟网,就是要最终完成这一“换代”进程,这无疑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从资源的观点看“模转数”的必要性
就像道路交通(物质交流)要使用土地资源一样,无线通信要使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与土地一样,无线电频谱是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无线电频谱通常是指从几千赫到几百千兆赫的频段,其上要承载各式各样的业务,从遥控玩具、家用无绳电话、无线寻呼、无线通信、无线局域网、广播、电视、雷达、遥感,直到射电天文等。其中无线通信,包括地面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仅能被分配到非常有限的频谱资源。比如我国分配给陆地公共移动通信的频谱总共只有几十兆赫带宽,且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企业分享。随着各种无线业务的开展和用户的急剧增长,无线频谱的匮乏成为制约无线信息服务发展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可以说,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与日益增长的传输业务需求的矛盾是推动技术发展和产品更新的基本矛盾。
现在模拟移动网仍占用5兆赫频谱资源,约占中国移动被指配频谱的15%,然而其服务对象仅为总移动用户的3%,且不说随着数字用户的快速增长和模拟用户逐渐减少,这一比例还在急剧下降;如果按业务量计算,则模拟网是以其占总频谱的15%的资源承载总业务量的0.09%(以北京地区忙时话务量为例)。这是一种极为明显的低效率、不合理、不公平的资源占用。
预计数字用户很快将超过1亿,若到今年年底模拟网仍维持低效运行,则这种不公平将更为突出。所以,关闭模拟网,回收被其低效占用的频谱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尽早完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产品更替旧产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自90年代中期以来,模拟移动技术和不断更新进步的数字移动技术相比,真可谓是“沉舟”、“病树”,被绝大多数国家和用户所放弃。让我们放弃“沉舟”,迈过“病树”,走向春光无限的数字天地吧。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本期精彩观点
搞清楚是运气还是能力
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毛渝南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的演讲中谈到新经济泡沫问题,讲了这样一个观点:不要把运气当能力。
毛先生谈到,这一年来新经济的大起大落令很多人措手不及,从原材料(如芯片)紧张到供大于求,这个周期只用了6个月。最近,美国一家著名公司不得不报废达25亿美元之巨的元器件。
毛认为,新经济和以往的经济一样,的确出现了泡沫,我们要承认。但他认为泡沫不可怕,泡沫不会全部造成浪费。而其中更大的意义在于反思。他的反思之一就是不要把运气当能力。
新经济火爆的时候,大家是碰上了好时候,是运气好,股票整天蹿升,钞票大把大把进来,于是大家容易把运气当做能力,就容易飘起来。飘的结果就更容易助长泡沫。所以,他提醒企业家要时刻保持清醒,要分清能力和运气。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本期热门新闻回放
中国联通纳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香港恒生指数服务公司5月4日宣布,自6月1日起,将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0762)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恒指成份股由香港股市中最具代表性的33家公司组成。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一般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上市满24个月;2.过去12个月平均市值位列香港股市前33名;3.33只恒指成份股的市值总和,应占总市值70%或以上。
主持人点评:继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也成为香港恒生成指股,据说,祖国大陆这两只股票可以影响香港股票指数两成。这当然可以看出股市对我电信市场的信心,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课题。我们在处理电信问题时无疑又多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可能更欠缺,要学的东西也更多。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焦点
编者按:在1998年开始的电信体制改革中,中国电信被分解,形成了今天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寻呼业务分离后并入中国联通)。我国电信市场格局也由过去中国电信一枝独秀变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的七通并存但是,这样的格局是否意味着电信垄断已经打破竞争已经形成?电信领域要不要继续反垄断?最近围绕着这些问题以及要不要继续拆分中国电信,不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声音。今天我们发表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供广大读者参考,也欢迎读者发表自己的意见。
正方●竞争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市话垄断必须打破
●中国电信应该拆分
电信垄断必须彻底打破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阚凯力
竞争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电信领域也不例外,凡是有效引入了竞争的业务,其发展速度就明显加快、消费者的满意度迅速提高。因此,近年来我国对电信领域的体制改革加大了力度。政企分开、企业重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海外上市、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等公司的成立,以及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条例,这一切使电信成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中体制改革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行业内的垄断正在迅速被打破,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电信领域的竞争格局远非完善,离形成有效竞争还有很大距离,其主要问题就是我国的有线市话仍然基本维持着独家垄断的局面。形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由电话局到成千上万个用户的电话线(业内俗称为“最后一公里”):中国电信只要为某个用户装了一对,用户就很难接受其它经营者提供的第二对。同时,其它经营者重复建设的成本也太高,一般情况下远远超出其承受能力。因此,电话线就成了垄断经营者“锁定”用户并维持其市话垄断的有效手段。
市话又是其它电信业务的基础,几乎所有其它业务都必须通过市话进行。因此,某个经营者如果对市话具有垄断地位,它就可以对其它经营者进行不公平竞争,甚至把对市话的垄断延伸为对其它业务的垄断。所以,市话的垄断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解决的核心问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国家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市话垄断对其它业务的影响突出地反映在我国的因特网(ISP)业务上。因特网业务本来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竞争性业务,但是我国的市话垄断经营者却占据着接近百分之百的市场份额。这不但是因为它自己的因特网业务部门在通过市话进行的接续、计费等环节上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而且是因为它只需承担比竞争者低得多的成本。这种由市话垄断延伸出来的“准垄断”无疑对我国因特网业务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这一现象同样突出地反映在IP电话业务上。IP电话在我国电信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IP电话已经迅速而有效地打破了原有长途电话的垄断,使消费者得到了巨大的实惠。同时,整个电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以IP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的“三网合一”(即话音、图像和数据的“三业合一”)。IP电话的推广将对我国在这一趋势中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但是,我国原垄断电信企业的一些单位或部门不但利用市话对其它经营者的IP电话业务制造了种种障碍,而且利用自己的市话便利大搞电路交换的“假IP电话”。这不但严重地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而且是对其它IP电话经营者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必须指出,中国电信的数据业务部门具有我国最强大的IP分组交换能力,完全可以用于IP电话。但是出于保护其传统长话业务的利益,这个经营者的IP电话偏偏不由数据部门经营。这不但大大延缓了我国IP电话的发展,而且使这一巨大的国有资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目前仍缺乏打破市话垄断的手段的条件下,市话的垄断经营者同时经营其它业务是我国许多电信业务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主要原因。
因此,首先必须使中国电信经营的市话业务和资产与所有其它电信业务及资产分离。非如此,我国电信领域公平有序的有效竞争就无法形成。其次,为了进一步推动“三网合一”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应把上述这部分最主要的IP分组交换能力剥离出来,划归到一个从体制上最有利于其发展的电信企业,由此形成我国的IP分组交换主导企业。这不但将使这些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而且可以实现其最大增值。第三,建议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例如目前宽带接入的迅速发展),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打破“最后一公里”锁定用户所造成的市话垄断,在电信领域内形成全面的有效竞争。
目前,信息和电信领域发展的关键已经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能否迅速解放这些技术所代表的巨大生产力。因此,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以上特点使它完全有可能以超过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速度进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竞争。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焦点
反方●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
●不应该拆分中国电信,而应该让小公司联合
垄断化是时代真正潮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韩德强
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而且在信息时代,从竞争到垄断的过程极为迅速。
事实上,垄断是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能形成垄断的公司,是以其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实现了低价格和高质量服务的结合,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因此,垄断常常并不是意味着质次价高的服务,而是价廉物美的服务。世界500强绝大多数是寡头垄断公司,但其产品也是最受世人所欢迎的。不仅如此,垄断性公司还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只有垄断性大公司才有实力进行研究与开发,才有实力收购小公司的技术创新并迅速将其变成成熟商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垄断性公司还是高生活水平的源泉。美国的高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存在着数百家垄断性公司,这些垄断性公司为美国人提供了高薪就业机会。如果中国也有数百家垄断各个市场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中国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反之,如果中国只有无数的小型竞争性公司,则中国只能是三流国家。
垄断化才是时代的真正潮流。90年代兼并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兼并数额动辄以数百亿美元,乃至上千亿美元计。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电信互联网产业,我们也正目睹着垄断的到来。
垄断代替竞争,其实还是看得见的手代替看不见的手,是计划代替市场。这就是钱德勒的著作《看得见的手》所叙述的美国经济成长的历史。杜邦公司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化学工业部,美国橡胶公司是美国橡胶工业部,波音公司是美国民用客机工业部等等。由于管理、计划代替市场协调,使市场交易内部化于垄断企业,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因而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
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实际上是只反价格联盟,不反一体化的垄断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供产销一体化的,集原料、生产、营销一体化的寡头垄断公司才迅速成长起来,得以击败欧洲、日本以卡特尔、康采恩等价格同盟为主体的非一体化公司,美国经济才成为世界上的最强大的竞争者。
面对垄断时代,唯一的选择恐怕只能防止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办法有二,一是加强管制,二是允许竞争性公司创立和存在。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政府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要求其公开成本、利润资料,规定其利润幅度。同时,多发牌照,让那些觉得中国电信的垄断价格太高、小公司也有利可图的投资者参与竞争。如果这些小公司发现的确如此,自然会对中国电信构成威胁,迫使其改善服务、降低价格。如果这些小公司发现无利可图,则说明中国电信以其看得见的手的优势提供着优质廉价的服务,其利润来自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如果小公司认为自己实力不够,还可以联合起来。如联通、网通、铁通可以联合起来与中国电信竞争,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只有如此,中国电信才能继续保持一个一体化公司的优势,才能外战内行。否则,如果中国电信被大卸八块,无论横切竖切,整个中国电信业都将落入国际电信巨头之手,无法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尽管电信业务量有了巨大增长,但全国电话用户总数仍然只有1.5亿户,普及率刚刚超过13%,这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高达7250万户,普及率达到5.7%。我们知道,拥有移动电话者绝大多数拥有一部或一部以上的电话。今后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不是固定电话数量的大幅增长,而是移动电话普及率逐渐接近固定电话。这意味着,略多于10%的人口享受高度的电信服务,而大多数人却可能享受不到电信服务。造成这种情况首先当然要归因于收入差距,特别是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差距。但电信运营体制改革也要对此负一部分责任。如果电信体制改革完全按照市场竞争要求进行,长话与市话分离,移动与固定分离,数据业务与传统业务分离,取消交叉补贴,则各电信公司将放弃高成本低收益的农村电信服务,进一步拉大电信鸿沟,从长远来看缩小电信市场规模。目前这一轮电信资费调整已经明显体现出这一倾向,长话特别是国际长话业务资费大幅下调,而市话业务则略有上升。从社会学角度看,经常打长话特别是国际长话的是中国的高收入阶层,而以打市话为主的是低收入阶层,因此这一轮电信资费调整也是一次“劫贫济富”的调整。市场化的自然规律是“劫贫济富”,因此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电信体制改革,必将使大多数中国人失去享受电信服务的希望,而中国电信业也将失去由于电话普及率大幅度提高而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
我国城市电视普及率接近100%(图片)
曹文忠张越制作(新华社5月13日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