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名家茶座
劝酒
叶延滨
中国食文化中最可怕的一个特点,就是劝酒。认真研究劝酒文化,是一个大题目,我只是说点皮毛。
劝酒就是强加于人的合法化、合理化和合情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在酒桌上被废止了,代之以“将己之欲,施于他人;将己不欲,亦施于人”。把欢乐变成痛苦,被灌醉了的人会痛苦地看到劝酒者的欢乐;把享受变成牺牲,口腹之福变成了他人的面子而舍弃了自己的胃口;把接收变成了付出,本来是接受美食快感却变成了付出肠胃的勇敢。对于不善饮酒和不胜酒力者,劝酒之举几乎就是公开的强暴——强加于意志的暴力。然而,多少年来,在酒桌上人们却乐于睁大眼睛面对这种强暴。这再次证明了餐桌也是一种社交场所,人们走到酒席前,并不只是为了吃饱,而是表明自己参加一个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里的劝酒,也成了一种形体语言:热情、豪爽、面子、义气、地位、勇敢、捧场、客气……
劝酒方式不仅在酒桌上存在,而且在文坛上也有同样的情形。最恶劣的作品,也就是劝酒式的写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读者,你不看还不行。当一个写作者与权力相联系时,会有这种状况;当一个写作者与某一种话语圈子联系在一起时,也会有这种情形——有时是标榜“主义”,有时是展示“SEX”。
要当一个好作家,千万别以为你是主人,你有理由向读者“劝酒”。
(附图片)
徐鹏飞配画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关于山的遐想
唐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老的歌吟体现了人们对山的情愫。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山无疑担当了人类摇篮的角色。遥想那洪荒岁月,我们的祖先在大雪纷飞时凭借山洞抵御严寒,在毒日当空时凭借山洞抗拒酷暑,在猛兽袭击时凭借山洞躲避灾祸。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吃剩的食物藏在山洞里,并同样小心翼翼地将经无数次击打才燃起的火种也保存在山洞中。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他们在山洞中传宗接代,编织着自己甜美的梦;当一轮红日普照大地,他们奔忙于山林间,捕猎动物、采摘野果,以填充自己的辘辘饥肠。当某一天某位祖先发现山上的某种石头能碰撞出火花时,他们便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存状态,从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尚书·舜典》中记载:“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几千年前早春的某天,一位被称为舜的部落酋长率众登上了泰山之巅,他们在自认为离天最近的地方垒起了一大堆干柴,当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干柴被点燃了,熊熊的火焰与金色的阳光遥相辉映,酋长在宣告自己与天的沟通,也在宣告自己已经受命于天来治理天下。从此,历代帝王们“封禅”时都把泰山奉为神明进行祭祀,泰山具有了五岳独尊的地位。
受佛教禅宗派在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的影响,自唐朝始,我国的古代学者便在山林幽静之处建立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上有一座白鹿洞书院,当大理学家朱熹在苦心经营后作为山长登上这里的讲坛时,它已经与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被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书院办在山上,固然有追求学术文化传递、研究所必需的清静环境、独立精神和超逸情怀等因素,但山自身所蕴含的哲学、历史、文学等信息对学人的感染和启迪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因素吗?作为理学大师和两大书院山长的朱熹,他的多少灵感是来自于山间呢?
山在激发着哲人和诗人创作欲望的同时,也同样激发着乐人的创作激情。在现存少量最古老的乐曲中,汉代乐府歌曲《关山月》就是借助山川景象来抒发戍边将士的情怀。
在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四省交界处,横亘着一条罗霄山脉,在该山脉中段万洋山的北端,雄峙着一座山。公元1927年,在中华民族的一个关键时刻,它以骄人的姿态突现在中国的版图上,历史终于呼唤着它的名字——井冈山。这是一座不同于其它任何山的大山,这是一座注定要影响中国命运的大山,这是一座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独特价值的大山。
人类的一部文明史就这样从山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当我们乘坐现代化的列车驶向高度文明的时候,别忘记了我们的出发地——山,请多给它一些尊重和关爱吧,否则我们将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走进新世纪
上冈卫士
张茂龙
上冈中队是一支仅有16位民警的公路巡警中队,他们的职责是负责三镇一乡区域内的一段91公里长的204国道和省道的交通安全。据说,全国像这样的农村基层公路巡警中队有上万个。
刚听到上冈中队的故事时,我以为这也许又是一个人为树起来的“典型”。
其实,不相信的并不仅仅是我。
时任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的黄明起初也不相信。于是有了总队长七次明察暗访上冈的故事。但是,总队长仍不满足,1998年6月,他组织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6.4%的问卷对上冈中队评价“满意”!
1999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命令,授予上冈中队“人民满意的公路巡警队”称号。
江苏省建湖县的县委书记到外地招商引资,自豪地说:“我们建湖有两个‘名牌’,一是森达皮鞋,二是上冈中队……”
上冈中队只有16位民警,但辖区却有三镇一乡18万人,仅一个上冈镇就有8万多人,辖区内有各种机动车4500余辆,7000余名驾驶员。上冈中队不可能结识很多的上冈人,但是上冈人每天与他们见面,十天半月就熟悉了他们的面孔,几个月下来,连他们姓甚名谁家住何处都讲得出来。自然不乏有人想套近乎。
上冈镇七所八站每年岁末要搞些联谊、座谈等各类名义的活动,这些活动高潮就是宴会。“酒杯一碰,感情加深”。每年这样的活动,上冈中队不参加是不行的,但活动一到“高潮”就见不到中队民警的影儿了。这种事让人们理解并不难,坚持几次人家就习惯了。
家在上冈的民警亲友办红白喜事,民警们也坚持不去,至多派家属代表。第一次说明,第二次得罪。三次、五次下来,也就见怪不怪了。
那年,中央领导来上冈视察,警务活动完成后,有关部门请执行任务的同志一起吃顿工作餐,上冈中队的同志照例也没有参加。
中队民警说:这类工作餐,按理吃了没什么,但是今天20元标准的工作餐,明天有50元,后天100元标准的工作餐怎么办?有人借吃工作餐名义套个近乎,要你办个什么事,你怎么办?这个头索性不要开。
酒宴、金钱敲不开上冈中队的门,有人还有更绝的一招。
有道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不曾想我们的上冈公路巡警也有过“美人关”的时候。
初秋的一天。某县一辆个体中巴车由于司机疲劳开车,在草堰口会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司机的腿当场被撞断。车主自知理亏,为了逃避责任和处罚,竟然使出了“杀手锏”。
第二天,上冈王某找到陆必国,递给他一个信封,说:“陆交警,这是500元,是某县那个小姐给的,她说了,只要你肯帮忙,什么事都好说。”
王某说的这个小姐曾与那肇事中巴车主到过中队。陆必国认识。
“什么什么事好说?”陆必国问。
“她是很开放的啦……”王某狡猾地眼珠一转。
陆必国说:“你告诉她,她这一套在上冈中队行不通,她摸错了门,走错了路!”
陆必国随手准备将钱交给王某,可一下想起万一这钱被王某吞下来,那女子又不知会耍什么花样了。于是,他对王某道:“这500元就作为处理事故的预交款吧!”
后来这起事故处理完了,陆必国将信封退给那女子,说:“这是你上次让人拿来的500元钱,现在退给你!”
有道是人正不怕影歪。人只要坐得正、行得端,那胆儿就特别大,气儿就特别壮。
上冈民警认为,管好省道、国道离不开省道、国道沿线群众的帮助和配合。要得到群众的支持,首先得为群众搞好服务。
那一年,草埝镇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12岁的少年被撞伤。虽经抢救,挽回了生命,可是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
在处理这起交通事故时,中队经过调查发现,这个被撞伤的少年是草埝镇村民宋廷权的独生儿子。而宋廷权前年因违章驾车双腿致残,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
交通事故处理完了,中队民警却时刻把宋廷权父子牵挂在心头:宋廷权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子车祸又花了很多钱,外面欠了许多债,全指望宋廷权妻子在几亩地里打点粮食。生活十分艰难。
民警们回到中队立即为宋家组织了一次募捐。
当时的中队指导员邹良祥说:对这样的困难户捐点钱、捐点衣物,只能管一时,必须想办法使他们家摆脱困境。后来,中队民警们去找了村干部和有关部门,一起帮助宋家在国道旁开了一个小商店。
小商店开张那天,中队民警来庆贺,宋廷权笑得合不拢嘴。村民们说,几年没看到宋廷权笑了!
现在,宋家这个小商店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两年下来房子盖了,电视机也买了,生活困难基本解决了。
上冈中队一心为民,当地群众对中队工作自然也给予积极的支持。
在许多农村夏收和秋收两个时节,那道路上会晒满了麦子和稻子,几乎成了农村交通的大公害。有关部门想了许多办法却禁而不止。但是,上冈中队91公里路段的省道、国道上却早已见不到这样的景象了。
几年前5月的一个傍晚。
一名歹徒驾驶盗抢来的摩托车被上冈中队发现后,歹徒强行驾车窜上乡间小道企图逃跑,中队民警立即组织追捕。由于天色已晚,歹徒将摩托车掩藏起来,钻进那齐腰深的棉花地里。
想在一望无际的棉花地把歹徒抓出来,自然不是中队几个民警所能做到的。正在这时,附近村庄的广播喇叭响了起来:“各家各户请注意,上冈中队追查的一个盗抢摩托车的歹徒藏在棉花地里,请大家一起来围捕。”
村民们拿着棍棒、扁担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地毯式的搜寻,歹徒哪里逃?
很快,歹徒掩藏的那辆盗抢的摩托车被一村民在竹园里找到了。接着,几位村民在一块茂密的棉花地里将吓得蜷缩成一团的歹徒抓获!
有人说,上冈交警一般不查车,只要查了,这车十有八九有问题。是的,上冈交警在巡逻堵挖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望神色、看迹象、查证件、听反映”的成功经验来。并特别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查出线索,从来往穿梭的车流中快速识别嫌疑车辆和犯罪嫌疑人成了他们拿手的“绝活”。
说来令人称奇,民警朱必飞、祁正虎从飞驰而过的大客车顶上几辆自行车摆放的位置发现异常,从而查获了一批赃车;民警陈钢、曹军曾从稍纵即逝的行驶车辆车号牌的字体及排列密度辨出破绽,从而查获了挂假牌照的走私车;指导员马以富和几名民警曾从大货车装物的高度与底盘和轮胎接触压力度的强弱悬殊,查获了整车的贩私货物……
上冈中队的故事在新世纪里继续流传。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清醒脑子
冯英子
日本修改教科书问题,已引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抗议,韩国甚至召回了驻日大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据报纸透露,新日本教科书中,把日本的侵略战争说成是“为了自卫和解放亚洲”,与日本的实际情况,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讲到自卫,日本这个封闭的国家,是1853年美国的潘恩将军,率舰队打开他的大门的。1862年,英国人曾经攻打过他们的萨摩藩邦;1863年,英、美、法、荷四国曾经攻打过他们的下关。但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到二战以前,日本的本土从来没有受到过外来的攻击,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1905年发生的日俄战争,都是以日本胜利结束的,日本的天皇,日本大大小小的军国主义者,躺在胜利的战车上,做着他们并吞朝鲜、侵略中国、独霸亚洲的美梦了。“九一八”事变是为了“自卫”吗?“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都是为了“自卫”吗?把大量的兽兵派到别的国家去奸淫掳掠,杀人放火,这与“自卫”两字挂得起钩来吗?
至于说到“解放亚洲”,更是笑话百出了。是的,当时亚洲有不少国家在殖民主义者手中,英国的、法国的都有。但是不要忘了,你日本不是并吞了朝鲜,侵入了台湾了吗?在朝鲜、台湾进行穷凶极恶的殖民统治吗?伊藤博文为什么会被刺,朝鲜安重根、尹奉吉这类的烈士,为什么如此勇敢?不正是被日本最残酷的殖民统治所激起的吗?
1927年《田中奏折》中有一段话,说:“我国如能征服中国,则其余亚洲各国与南洋各国,必惧而降服,然后世界各国乃晓然于东亚之勇我国,未敢侵犯我国之权利矣。此为明治天皇之贻谋,其成功也,我国之生存系焉。”把这一段话与教科书中“解放亚洲”一对照,可知后者是完全一派胡说,愚弄人民。日本不只是对亚洲的疯狂侵略,太平洋战争期间,东南亚各国虽被日本占领的时间不长,但其苦难也是人所共知的了。
不过,“自卫”和“解放”这类论调,过去许多右翼分子也用过,这种自欺欺人之谈,很有点似曾相识之感,后来我去找了资料,发现这句话的发明者,可说是日本已经死去了的裕仁天皇。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时,日本天皇裕仁发表了一个《停战诏书》,他在《诏书》中把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说成是“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要求全国军民“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把投降写成“停战”,叫人民“发扬国体之精华”,什么是“国体精华”呢?无非是“明治天皇之贻谋”罢了。
可惜我们那时的中国人,没有去注意这些细枝末节,被别人钻了空子。我们把现在教科书中“自卫与解放亚洲”与裕仁的“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一对比,实际上不过是一脉相承罢了。
中国人理当清醒。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拥抱自然超越自我
——读《珠穆朗玛之魂》
朱铁志
向往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的广阔与浩博面前寻找失落的自我,寻找人类在工业革命和商业文明中失却的本真状态,是千百年来人类的一个宿命、一种渴望、一个梦想。然而对于无数普通人而言,不要说珠峰,便是一般的高山,也无缘靠近它,近距离地观照它。于是,便有了那么一些不甘命运摆布的勇敢的人、一些生活在都市中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的人、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上路了。壮士此一去,天地浩茫连广宇,生死难卜无以寄。有人羡慕他们,认为他们是平淡生活中卓越与惊奇的制造者;有人嘲笑他们,认为他们是一群自寻烦恼、自讨苦吃的傻瓜。而作为记者的张健,以自己独有的勇敢和坚毅,成了我们举目远眺的目光、登高而招的臂膀。通过他的叙述,我们与登山勇士一道,完成了一次人类精神的净化之旅。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在与自然的融合与对立中,有过自不量力的狂妄与傲慢,也有过短暂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记录。然而所谓的“改造、征服、战胜”,无不以更大的失败作为代价。在经历了自然一次又一次的惩罚以后,人们开始明白,在茫茫宇宙之中,人不过是自然怀抱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而已。虽然几十万年过去,大自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人的烙印,甚至自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人化的自然”,但说到底,人毕竟只是自然的一小部分而已。那种曾经有过的与天奋斗的“豪迈”,战胜自然的“神勇”,逐渐被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拥抱自然的感情所代替。当登山勇士巍然伫立在珠峰之上的时候,他们感到的不是什么“征服”和“战胜”,而是发自内心的崇敬。
张健以饱满的感情、细腻的笔触、近乎纯自然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登山勇士走向珠峰的艰难历程。通过他的眼睛,我们不仅看到了登顶之路的无数艰辛,而且看到了关于勇敢、坚毅、团结等人类美好感情的最为珍贵、最为深刻的注解。在巍巍雪山之下,人的灵魂和情感会在倏忽之间变得纯净;在突然倒下的战友面前,人性中所有的卑微、胆怯和自私,会显得那么肮脏丑恶。一次登山的经历,就是一次灵魂净化的经历,就是一次远离庸俗、远离卑怯、超越自我的经历。不论成功还是失改,登山勇士都在“攀登”——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过程中体会了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不论是为失去战友而流出的伤心泪水,还是为登顶成功而淌下的喜悦泪水,都那么彻底地洗刷了灵魂中的污垢。我们虽然无力攀登珠峰,但对自然的向往和敬畏是与登山勇士毫无二致的。当他们成功登顶的那一瞬间,我们自己的灵魂也仿佛飞升到了人类梦想的顶峰!
这本描写登山的佳作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在我看来是不无深意的。多年以来,关于当代少年儿童性格缺失的议论不时见诸报端。有识之士早已对独生子女性格中的胆怯、自私、柔弱而深感忧虑,认为那将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未来走向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改变这种令人忧虑的状况?如何给少年儿童精神补钙?这是每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张健作为作家和体育新闻工作者,敏感地意识到了登山运动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一次又一次地跟随登山队走进雪域高原,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将登山的艰难与壮美、灵魂的挣扎与超越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张健的文字面前——不,应该说是在登山健儿的壮举面前,我们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的灵魂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净化。
希望这本书感染更多的人。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忘忧喀那斯
康婕
也许是生命中的一次偶然,让我走进了她——美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喀那斯。来新疆前,零星地在网上浏览到一些她的消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间天堂”,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老爷车才驶出乌鲁木齐,随着路面情况的逐渐艰难,旅游者连同导游及司机随时都在车里蹦跳,真难为了那几个高个子,他们的脑袋随时都有撞向车顶的可能。
车子七拐八绕,以平均一小时翻一座山的速度挺进喀那斯。在自己的判断力快要被四野的空旷击溃时,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匆匆吃过午饭,已经是四点钟。不敢多耽搁,向北一路打听,来到喀那斯湖边。有点令人失望,从某个角度看去,喀那斯湖不过如此。湖水是淡淡的蓝色,淡得能一眼望见湖边水底的石头。这未免让人打不起精神,要知道我们一行吃了多少苦!
悻悻回到驻地,已是五六点钟光景。忽然发现我们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奶牛和马匹。相机瞄到背后的山上,只见一大群马儿或闲庭信步,或安然吃草,它们的背上没有鞍,全然不像内地那些混杂在驴、骡中还要卖苦力的同类,真是一群幸运儿。大家游兴大增,商量着骑马去另一个景点。
我们来到一大片开阔的草滩。七点多了,图瓦人(世代居住在喀那斯的蒙族人)的毡房升起了蓝紫的炊烟。碧蓝的鸭泽湖畔,橘色夕阳从大山的背后向我们露出了浅笑,古铜色的晚霞给河边的巨大杉树、茂盛水草、粼粼清波重重地镀上了一层金。湖边鸥鹭低飞,两个哈萨克族少年纵马冲下河去,在畅流的喀那斯河水中央欢闹嬉戏。
回房间后,在周遭几个旅伴如雷的鼾声中,我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索性在黑暗中推门走了出去。
漆黑的大地上,笼盖着深蓝色丝绒球面似的苍穹。缀满天幕的繁星正像丝绒的细小反光,何止千万。时而,一道道亮采划过宇宙,跃向天边。流星!它的绚烂远胜过最璀璨的烟火。太多了,根本无以计数。我感觉自己在和冥冥面对面地交流,夜的喀那斯,博大而壮美。此刻,花们、草们、树们、人们都已深深睡去,只有我独自与星辰对话,这种感受妙不可言。
翌日,我们登上骆驼峰顶的观鱼亭。观鱼亭的一半悬于峰顶的半空,不过这一半却是眺望喀那斯湖的最关键位置。据说,喀那斯湖六道弯,这里可以看见三道。天是那样近,中、蒙、俄、哈萨克斯坦四国的界山——积着皑皑白雪的友谊峰傲然伫立在东北方,碧绿的青山间,是一片片由山顶积雪溶化而成的湛蓝的湖水(就是大海,也难有几许这样的湛蓝),初到时我们看到的喀那斯只是她的一个小小角落。对岸的毡房像白色的小花隐约可辨,空气是如此洁净,风是如此轻柔……恍如隔世。
再见,喀那斯,我愿拥有像你一样坚强宁静的内心。我将永远记住你,愿我们重逢,在梦境中、在不远的将来。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笔墨山水
塞上雁门行
刘燕芳
塞上高原,气象万千。春夏之交,结伴游览位于塞上高原南端山西代县境内的素有“九塞之首”的雁门关。
车经太和岭口,进入雁门古道,从群峰夹道、危岩绝壁中盘旋上下,便远远望见了雁门关——万里长城第一古关、险关。导游告诉我们,它是历史上华夏族中原农业文化和游牧草原部落文化彼此既接触又碰撞的连接点,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著名的古战场。战国末期《舆图志》载:“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上古为北陵,称西陉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西顾宁武关、偏头关,东望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与外长城结成巍巍北障。真是“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雁门之险是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的国防要塞。在古代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
传说这里因山高岭险大雁难以飞越,到此必当空盘旋三圈,方才南飞而去,故名雁门关。
信步穿过雁门关小北门,进入瓮城区,观看了天险门与地利门之间的关城和东城区、西城区。东城区内曾建有关署、总兵营,西城区内曾建有校场、雁月楼、城角楼,远眺有十里围城遗迹。在地利门楼上曾有杨六郎祠。瓮城城门两侧曾镶嵌着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登雁门古关极目远眺,峰峦嶂耸,峭壑阴森,内长城沿山脊东西蜿蜒起伏而去,其中5033米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段从未重修过的古长城,“城随山势转,关塞并云齐”,其势宏伟壮观。
雁门关历尽沧桑,岁月也湮没不了滚滚历史风尘:
赵国李牧镇守雁门,抗击匈奴;秦代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出入守卫雁门;汉刘邦出雁门“白登之围”;汉武帝巡雁门抗击匈奴;汉文帝为代王时,常居代;隋炀帝巡雁门被困代州;唐薛仁贵常居代镇雁门;郭子仪经雁门平叛安史之乱;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居雁门建后唐;杨家将镇守“三关”家喻户晓。昔日的古战场“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李华《吊古战场文》)
现代战争中,这里也是有名的战场。贺龙、关向应雁门关伏击战,陈锡联火烧阳明堡飞机场均载入军史。1937年秋,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与阎锡山在雁门关下太和岭口窑洞谈判成功,在山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高潮。1948年4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从延安往西柏坡途中登上雁门关后,毛主席感慨地说:“这里可是历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古战场……”
从关楼下来,登上了李牧祠。李牧者,赵国良将,常居代,防御匈奴。后来秦国用反间计,赵王中计,杀李牧,三个月后秦灭赵。李牧祠内,一块块碑文都记载着古代战绩。还有徐向前元帅的祖父徐继畬任福建巡抚回雁门时所立一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国庆前夕,英国咖啡制片公司专程来华拍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向全世界首次推出雁门关景区。连北京都派人专程来拍摄这里的古长城作为复修京郊长城的依据。导游说,游过山海关、居庸关等长城关隘的,不来雁门关,等于没看到长城的全貌,没看到关隘的精髓;人民大会堂山西厅现在就高挂着雁门关长城的金秋雄姿。
游览于万里长城的龙身——雁门关古战场,你不得不深深地感慨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浩大及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感谢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如此博大的雁门关及雁门十八隘。今天这里是中国北方古代关隘文化、战争文化、军事文化荟萃的新兴旅游区,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雁门关,感悟华夏五千年的沧桑文化。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历史的穿越(二首)
鹿书信
访安源煤矿
沿着一个民族的视线
我走近一个燃烧的名字
不散的烟云飘荡了一个世纪
矿山仍在脚下微微震颤
展览馆里不仅装满历史风雨
也展示着
最黑暗处是怎样亮出闪电
汽笛声声传向遥远
把一个又一个春天呼唤
战士
在风起云涌的红军桥头
一群战士正在冲锋
他们被雕塑在波涛之上
显示着一个民族的身影
他们从雪山草地走来
一直走出人生的神奇
他们用自己的不朽之躯
留给后人一种生存姿势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书法弘涛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