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乌克兰政府缘何辞职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刘志海
乌克兰议会4月26日以263票赞成,60票反对,24票弃权和59名议员没有投票的表决结果,通过共产党议员团提出的对政府不信任案。
根据乌克兰宪法,在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情况下,政府应向总统提出辞职。总统将在60天内组建新政府,在此期间原政府将成为看守内阁。尤先科总理4月27日下午被迫向总统库奇马提交辞呈。库奇马总统在总统府当即接受了政府辞呈,委托它在新政府组成前继续履行其职责。
乌克兰1991年独立以来已8次更迭政府,但过去的7次更迭都没有这次引人注目。这次“倒阁风波”有着复杂的背景。
表面看来,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的主要理由是对国家经济形势不满:政府实施的改革计划不但没有稳定国家经济,反而恶化了经济形势。实际上,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主要原因是许多议员对尤先科亲西方的政策不满。尤先科1999年12月22日由库奇马提名、经议会批准就任总理,随后组成了被认为是亲西方的“改革派政府”,深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欢迎。有的专家指出,美国已确定尤先科总理为总统接班人。一旦库奇马总统卸任,美将力促尤先科成为乌新总统。对尤先科亲西方、疏俄罗斯政策极为不满的乌克兰共产党在议会内占有相当席位,其反对票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尤先科下台的命运。
另外,尤先科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库奇马总统意见相左。前总理季莫申科是倒库奇马运动“救国论坛”领导人之一。季莫申科2月13日被逮捕。2月14日尤先科即公开发表谈话说,不论从工作角度还是从道义角度来看,都难以对逮捕季莫申科的事实作出评论,因为政府过去和现在都不掌握任何能够逮捕季的情况。近期以来,一些倒库奇马的反对派甚至把尤先科视为其精神领袖,不断对其表示支持。无庸讳言,库奇马对此当然也不会置之不理。其实,过去一年中库奇马几乎每个季度都对尤先科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在议会讲坛上对政府的质询、批评和指责更是司空见惯。
目前,由于反对派几个月来攻击总统库奇马与“录音带丑闻事件”和反对派记者失踪案有牵连,总统的权威大受影响。与此同时,预定明年3月进行换届选举的议会也面临分裂的危险。在这种微妙时刻,总理一职在乌克兰政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乌各种政治势力已经展开总理职位争夺战。乌克兰进步社会党4月28日在基辅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推举主席纳塔利娅·维特连科为新总理候选人,其它一些党派也在积极推举自己的新总理候选人。
乌克兰政府更迭后的外交政策趋向引人关注。乌克兰代外交部长兹连科4月27日说,政府辞职不会改变乌外交政策。他强调指出,不论发生怎样的政府更迭,乌都不会改变其对华友好政策。
俄罗斯外交部4月26日发表声明指出,俄罗斯深信,乌克兰政府的更迭不会对俄乌关系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4月27日指出,美国希望与乌克兰新政府保持建设性的相互合作关系。(本报基辅电)
第7版(国际)
专栏:温步地球村
幸运牛犊与婴儿账户
本报驻英国记者 史宗星
前几天,英国媒体炒作了两件事。其一,一头名叫“凤凰”的初生牛犊被农业部饶了一命;其二,工党政府决定为新生婴儿设立基金账户。两者看起来似乎没有内在联系,但细细琢磨一下,又觉得并非完全互不相干。因为两件事从不同侧面折射出英国当前的形势:猖獗已久的口蹄疫显然得到了遏制,曾被推迟的全国大选和地方选举又被提上了日程。
这头牛犊一度成为英国报纸头版的主角。小“凤凰”出生才两个星期,周身洁白如雪,形象极为可爱。几天前,为防口蹄疫感染小“凤凰”所在农场的牛群被全部宰杀,但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头小牛犊从尸体堆里站立起来。农场主请求屠夫饶它一命,但农业部的官员说什么都不肯。官司打到了伦敦的唐宁街,最终“政策”让步于人情,英国政府赦免了小“凤凰”。舆论说这头小牛犊“命大福大”。《独立报》则把小“凤凰”的劫后余生称为“全国一个重要事件”。
政府之所以退让,倒不是因为小“凤凰”形象可爱而于心不忍,而是口蹄疫的蔓延势头已明显缓和。目前每天发现的口蹄疫新病例已由高峰期的五六十例下降到两到三例;英格兰西南部的1300家农场已于日前重新对外开放,其他地区也逐步趋向正常。尽管这场灾难的后果极为严重,恢复起来需要时日,但英国人毕竟舒了一口气,对焦头烂额的工党政府来说,也算取得了这场重大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正是在此背景下,工党政府重新开始运作大选之事。这次大选本想与5月3日的地方选举同时进行,但因口蹄疫突然暴发,地方选举被迫推迟到6月7日。舆论纷纷猜测,6月7日很可能也是大选的日子。随着这一天的日益临近,朝野两党显然已摆开了竞选架势。尽管遭遇了口蹄疫的重大挫折,工党对竞选连任仍然信心十足,陆续推出争取选民支持的新措施。4月26日出台的“新生婴儿基金账户”计划,可算是最别开生面的一招。按照这项计划,如果工党获胜连任,政府将为每名新生婴儿设立基金账户。在婴儿出生之日,政府先为他(她)存入250英镑,低收入家庭为500英镑。在此之后,每逢5岁、11岁和16岁时,政府再分别为他(她)添加50至100英镑。这笔钱不直接发给家长,而是投资于信托基金,因此会增值不少,等孩子长到18岁时,便可增值到数千英镑,为孩子独立谋生提供了一笔资金。财政大臣布朗解释说,该计划有助于消除儿童贫困,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布莱尔则认为,这是通往更好教育、更好家庭和更好生活的资金起点。就像天上突然掉下馅饼一样,这个计划自然受到准备要小孩的家庭的欢迎。但在野的保守党却对此进行了一番猛烈抨击,说这是工党在临近大选之际的“应景之作”,是个“骗局”,无异于把从公众手中得来的钱用于为自己“拉选票”。
上面的两件事表明了这样一个趋势:工党政府正从执政4年来最大的一场危机中走出来。对口蹄疫一战,政府的措施应该说是及时和果断的,表现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一边为最终消除口蹄疫而战,一边为即将举行大选作准备,这是工党政府当前的两大任务。鉴于英国经济已显现出受美国经济严重下滑连累的明显迹象,工党政府不可能把大选日期一推再推,况且对工党的真正考验还是在大选序幕正式拉开之后。到那时,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都会被保守党用来作为向工党进攻的炮弹。
(本报伦敦4月28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人才竞争愈演愈烈
乔长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企业间的人才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昔日的人才竞争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之内,而今企业人才竞争已扩展到全球范围,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企业和信息产业部门。
欧美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正在世界上广泛网罗人才,竭力将全球顶尖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威胁。人才争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许多国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都建立了专门的机构,使出各种招数来吸引人才。随着高级人才市场需求的旺盛,一些专为大公司招募人才的“猎头公司”也生意兴隆。美国芝加哥一家“猎头公司”的报告认为,对于一些公司来说,事业成败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掌握在高级管理者或几名高级技术人员的手里。公司董事会因而格外关注这些管理人员或研究人员的聘用,不惜为此下注本钱。美国对人才的争夺更是不择手段,许多企业和公司不惜以重金和优越待遇为诱饵到世界各地招贤纳士。为使美国企业能够在21世纪领导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近日美国政府出台了《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核心就是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人才,并计划在三年内,每年从国外吸收19.5万名技术人员。而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已经吸收了近百万名外籍技术人员。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和IBM公司有近7%的研究技术人员出生在美国之外的国家。
在美国广泛招揽人才的同时,许多国家则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惑。眼下,不仅亚洲国家感到人才外流的压力,欧洲国家也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久前,欧盟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哀叹说,近10年中,已有10多万专家离开德国、法国和英国,前往美国就业。针对日益激烈的信息技术人才争夺,英国政府最近对海外专门人才敞开了大门,并采取了一系列缓解人才短缺的措施,一些公司甚至给引荐人才的人发奖金以资鼓励。据报道,目前德国空缺的信息技术职位大约有7.5万个。德国政府计划向来自欧洲以外的信息技术人才发放2万份工作和居留许可证,以解决人才“短期瓶颈”问题。
尽管印度成功地在班加罗尔建立了一个极富活力的“硅谷”,把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结合在一起,但仍然无法阻止本国信息技术和科技人才的外流。收入和工作环境的差距往往是导致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摩洛哥、南非等国也存在着人才外流问题。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每年都要到中国名牌大学物色和招募人才,有的甚至在“尖子”学生尚未毕业前,就与其签署就业合同,将其招募到本公司名下。
此外,跨国公司的兴起,也加剧了国际间的人才竞争。跨国公司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营销的新型企业。出于开展业务的需要,它的企业主管和经理往往是从各个国家物色和招聘的,因而加剧了它与有关国家的人才资源竞争。
据调查,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或受高薪诱惑而移居国外;或因不满科研环境而远走他乡,其中企业家、研究员、信息技术员及医务人员最具流动性,他们是人才外流的主体。面对人才外流,不少国家已采取许多措施来挽留本国人才。一些人士认为,留住并吸引人才除了依靠本国经济和科研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外,企业也应注意将企业发展战略与人才的个人发展目标一并考虑,使人才感到有充分展示和提高其才能的机遇和条件。这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委华人侨团联合会成立
委内瑞拉全国华人侨团联合会最近正式成立。由全国9个城市侨团的负责人组成委员会,推举马拉凯华联会主席冯雪茂为首届委员会主席,委京(加拉加斯)中华会馆主席吴德明为副主席。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南非研制成功牛血代替人血
南非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创用母牛血液代替人类捐赠的血液,并将于明年正式投入生产。据报道,经过历时17年的艰辛研究和9年的临床试验,并经过南非医药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南非科学家从母牛血液中提炼的这种含氧溶液能够满足外科手术中严重失血患者的要求,替代人类捐赠的血液。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印度旁遮普邦发现口蹄疫
印度旁遮普邦农业部长普拉德汉日前在给印度议会上院的书面答复中说,口蹄疫已在该邦发现,其中已有191只牲畜受到传染,29只死亡。目前,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大规模注射特殊预防性疫苗工作已经开始在卢迪亚纳以及相邻的一些地区的畜群中进行,防疫专家们也已经奔赴该地区。
(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蒙古羊绒价格暴跌
连续暴发的口蹄疫导致蒙古羊绒价格暴跌。29日蒙古市场上原绒价格跌至每公斤3万图格里克(1美元合1080图格里克),比去年3月份下跌1.3万图格里克。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保加利亚中学生对毒品说“不”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一些中学的门前28日贴出了一行醒目的大标语:“21世纪不吸毒!”根据保教育部长迪米特罗夫的一项命令,索非亚地区的所有中学都把28日定为“反毒教育日”。这一天,教育部门为学生放映有关反对吸毒的电影,并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举办文艺晚会,或开展其他形式的活动,总之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对毒品说“不”。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美发明新型紧急交通管制系统
美国宇航局位于洛杉矶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出一种紧急交通管制系统,并已在北洛杉矶地区安装试用。这种系统能够在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救急车辆行驶时,提前警告挡住去路的车辆避行,以免发生事故。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美二战老兵网上讲述珍珠港事件
应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要求,美国各地许多经历过珍珠港事件的二战老兵或其亲戚已开始将有关1941年12月7日的回忆输入电脑中,然后以电子邮件方式传送到该协会的邮箱里。84岁的美国前海军军官基茨在邮件中说,现在许多美国年轻人不了解珍珠港事件,不知道日本曾经在两个小时中出动近360架飞机袭击夏威夷州的珍珠港,摧毁或重创21艘美国军舰和323架飞机,致使2388名美军官兵死亡,1178人受伤。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经纬
美推出超强型PDVD芯片
美国NDSP公司日前推出一种用于生产逐行输出DVD即PDVD的超强型芯片,该芯片可以从横向和纵向将扫描清晰度提升至原来的4倍,使影像精密度大大增加。
(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关注非洲
她以青春系非洲
本报记者 张静宇
初次谋面,很难将她与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的头衔联系在一起,更无从得知,因在推动中国同南非民间贸易上贡献突出,她兼获“中南交往一奇人”雅称。直到去年,应邀访华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北京大学的报告厅里发表演讲后,这位年青女士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中国著名学府举办的这次高层次“中国—南非友好关系发展研讨会”和曼德拉先生的亲自出席,恰是在她的力促下得以实现的。她,就是南非中国贸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徐静。
《环球时报》一短文 促就非洲梦成真
“你一位弱女子,当初怎么就心血来潮,硬要孤身一人闯荡非洲?”几乎每一位渴望了解徐静的人,都希望从她口中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徐静对此只有一句话:“缘于一颗‘不安分’的心。”
1997年,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徐静面临多种选择。一次偶然机会,她见到《环球时报》上刊载的一篇介绍南非的文章,文中透露中南建交为时不远,互利合作良机显现。徐静马上感到与其去欧美加入白热化竞争,不如独辟蹊径,非洲未尝不是机会。于是,她决意赴南非寻找发展机会。尽管父母、朋友众口一词极力反对,她还是毅然搭上了飞往陌生国度的班机。
徐静承认,连自己也没有想到,从踏上非洲大陆的第一天起,心中对非洲的那点模糊、甚至惧怕的感觉便随风散尽。凭着个人的勤奋和聪慧,她很快过了英语关,打工过程中显露出的出众能力,也随即为南非工商界看中。初试身手,便成功帮助南非钻石制品进入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消费市场,取得骄人业绩。
开拓市场显身手 中南经贸牵线人
1998年伊始,南非政府宣布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中南关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徐静也迎来了难得的事业拓展机遇。学经济管理出身的她如鱼得水,充分利用当地的优惠招商引资政策,为中国企业进入南非以至整个非洲市场牵线搭桥,大力推动中国企业进入南非贸易经商、投资兴业。她相继创办了多家实体,并因成效卓著成为南非约翰内斯堡市工商会成员。
徐静认为,南非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市场上适合广大低收入阶层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相当匮乏,为价廉实用的中国商品提供了机会。只要把好质量关,中国商品必会大受欢迎。事情发展果然不出她所料,经她组织赴南非经商的200多户国内客商,多数取得良好收益。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在南非经营。在她的大力促进下,南非东开普省很快与我国浙江省结为友好省份。
成功源自聪与信 意志能力皆在人
徐静的成功“秘诀”,用她自己的话说有三:自信、肯吃苦加思路明确。自信,是源于实力与理智的自信,不是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赴海外发展的中国人,肯吃苦的不在少数,只是这苦也要会吃。徐静能以相对较少的时间取得成功,除天资外,只能说她比别人头脑更清晰,更善于抓住机会。
徐静入南非之初,目标明确,无论学习、打工,眼睛始终瞄准进入当地主流社会。她的许多设想,都是在南非高层人士,甚至是总统、副总统的赞赏和直接关照下变成现实的。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恐怕很难办到。
大展宏图待来日 我以非洲托青春
如今,在中非经贸界小有名气的徐静,正踌躇满志地向着自己的第二步目标——在非洲建立中国工业园区迈进。她从未给自己的公司做过宣传,业绩与信誉就是最好的广告。国内不少知名的大企业向她咨询进入非洲市场之策,而非洲一些国家的经贸官员,也对徐静抱有极高的期望。尽管目前她在非洲已成功进入工程承包、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但她似乎还有更大的抱负。
在与记者交谈时,徐静坦言,虽然很累,但过得充实,能为推进中非合作做些事,是自己的福气。她对记者说,国家现在提倡大力推进与非洲的经贸关系,非常正确、及时。但还需多从实处入手。以自己的经历,她坚信,中非经贸大有可为。至于个人,不要说绝无“见好就收”之意,就是以青春相托,也非妄言。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导演拟赴空间站拍片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29日电(记者栾海)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公开表示,希望被获准亲赴国际空间站拍电影。
曾执导过《泰坦尼克号》、《真实的谎言》等多部著名影片的卡梅隆,目前正在与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协商乘“联盟”飞船赴国际空间站拍电影的相关事宜。卡梅隆表示,他想只身一人去空间站,为计划中的一部反映太空工作和生活的电影拍摄“外景”。如可能的话,他还想在太空环境下摄制立体电影。为此,卡梅隆愿意在俄罗斯和美国的宇航员训练中心训练一年半。
第7版(国际)
专栏:
4月28日晚,东非服装展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图为一名女模特在展示一款正装。新华社记者 徐显辉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