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4-2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四月二十三日,PT水仙被终止上市——退市,向规范化迈步 '...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四月二十三日,PT水仙被终止上市——
退市,向规范化迈步
本报记者 刘韬
  不管人们信不信,“狼”真的来了。4月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向6家“PT族”公司发出“做好可能退市准备”的通知;4月20日,上证所决定不给予PT水仙宽限期;4月23日,证监会宣布,PT水仙从当日起终止上市。消息一传出,整个证券市场都震动了,PT水仙成为我国第一家退出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其引起的关注和思索,不亚于第一家破产企业沈阳防爆器材厂。
  该摘牌就摘牌
PT水仙早在1997年就首次亏损6600多万元,1998年又亏损6300多万元,1999年亏损1.9亿元,到2000年已是连续4年亏损。据“水仙”公布的200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亏损了1.4亿多元,每股收益为负0.62元。至此,负债总额为4.7亿多元,净资产为负5996万元。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今年3月,PT水仙的董事会公告称,公司与上海同步电子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计划宣告失败。根据证监会此前颁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规定,连年亏损而又重组无望的PT水仙不得不走向退市之路。
  “水仙”是上海本地股,对当地的PT股、ST股,上海政府的态度比较开明,有关领导多次表示不会以行政手段帮助这些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对PT水仙这样的非支柱产业内的劣质企业,除非自己找到重生的机会,否则,政府只能让它退出市场。
  远离“T族”股票
  为给投资者提示风险,证券监管部门对亏损股票和连续三年亏损的股票代码前贯以“特别处理”(ST)和“特别转让”(PT)的标志。然而,由于“狼”迟迟未来,这两个标志不但没有起到警示投资者的作用,有些“T族”股票反而成为了人们追捧的目标,“越亏越有机会”,“亏多才能重组”竟成了某些人的投资理念。
  就在两个交易所发出6家PT公司退市警告的第二天,股市投机之风走向了极致:这6只PT股票中,除PT双鹿略跌0.05元外,其余5只股票无一例外地均以涨停报收。人们还在想当然地认为地方政府不会见死不救,幻想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还在一厢情愿地盘算着“琼民源第二”的诞生。殊不知,PT水仙的退市,是实实在在的,毫不含糊地给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江西股民涂女士说:“PT水仙的退市给我们散户提了醒,买股票应该是投资,而不是投机。要知道,自己手中的股票一旦被摘牌了,那可就不是‘割肉’,而是‘血本无归’!所以,不能盲目跟着庄家跑,还是要挑选成长性良好的绩优股。”
  证监会发言人日前强调,PT公司属于暂停上市的公司,已连续亏损多年,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在股票简称前冠以“PT”,就是为了提示风险。因此,退市本身只是结果,而不是产生风险的原因。为了充分揭示风险,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已要求PT公司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并要求证券经营场所张贴风险提示公告。广大投资者应该意识到PT股票存在的重大风险,慎重进行投资决策。
  水仙退市,市场发展一大步
PT水仙的退市,虽然仅仅是一家上市公司在上市资格上发生了变化,但它却是我国证券市场向规范化发展迈出的一大步。
  退市,就像是悬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鞭策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督促投资者重视投资风险。它将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整体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马庆泉表示,对PT水仙实施退市处理是我国规范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都是很正常的,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就没有建立起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这样的市场是不完善的。PT水仙的退市,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建立,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让无效使用证券市场资源的企业退出,有利于证券市场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良好发挥。从目前来看,仅仅由指定的证券公司来实现退市股票的转让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建立通畅的退市渠道,尽快建立起柜台交易市场或是类似于柜台交易的市场,以满足投资者交易退市股票的需要。 ACK品论天涯网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全球化:企业家的大舞台
——写在2001中国企业家活动日结束之际
本报记者 班明丽 费伟伟 吕网大
  企业家面前,总是充满艰辛与挑战。当中国的市场化尚未完全到位情况下,又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工业化尚未完全到位之际,信息化浪潮又迅猛涌来。企业家们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行动?准备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4月23日在上海结束的新世纪第一个“中国企业家活动日”,围绕一个有分量的话题——“面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家”展开讨论。数百名企业经营者及专业工作者,暂时摆脱日常琐事,沉下心来务虚座谈,以求更加清醒地面对未来。
  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面对全球化
  “全球化”,全球都在讨论的话题,企业和企业家尤为敏感。
  北京康得机电发展总公司总裁钟玉,以两三年前跨国公司到他们企业“挖人”为例,说明全球化的紧迫性。原来,早在1997年,有家外国公司就用高薪一下从康得拉走了6名经理骨干人才,让康得措手不及。对此,钟玉感慨地说:“全球化不是将要来临,从竞争角度说,早已开始,今后竞争会更加激烈。”
  “全球化是伴随全球生产力发展、信息化程度提高而出现的客观趋势,是对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封闭经济的更大冲击,势不可挡。企业、企业家要关注全球。如果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企业也就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上海东方航空集团总裁李仲明这样看全球化。他介绍了外国航空公司之间互相收购、资产规模不断“滚雪球”扩大的情况。比如,美国航空公司的收购,12小时即形成400多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而我们民航的产业还很有限,加入WTO进一步开放民航市场,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与会者对如何看全球化这一问题,结论是明确的:“我们同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竞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广阔空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摆脱不了它的影响,适者生存的规律进一步考验着我们的广大企业。”这一点与前不久举行的2001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的看法类似。他说:“全球化就像新生的太阳,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21世纪将由全球化所主宰,就像20世纪被工业化所主宰一样。”但他认为有一点不同:“工业化革命用了100年才分出工业国和欠发达国家,而全球化这一进程只需要20年就够了。”施瓦布指出了全球化的紧迫性。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企业和企业家没有退路,只有勇敢面对未来。这一点至关重要。鞍钢总经理刘玠以企业“九五”建成三条现代化生产线为例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要汇入主流,争当主角,不当“看客”。与会者认为,这是由企业和企业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决定的。有关信息显示,去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8个百分点中,由工业拉动的占5.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3.6%。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责任在全球化浪潮中再造新的优势。
  时时关注全球化的种种变数
  全球化将会给联系日益紧密的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正面及负面影响。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43.9%,已是不低的水平。世界经济一有“风吹草动”,中国也会“显山露水”。作为企业就要时时关注世界经济变化,了解种种“变数”,这样才能自如应付挑战,有效捕捉机遇。
  现在有什么“变数”?多年致力于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陈锦华认为,最突出的一点是,大国经济波动开始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和冲击。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日本占16%,美日两国几乎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将近一半。他回顾历史说明,80年代美国经济三次衰退时,日本经济保持繁荣;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美国则持续10年快速增长。他们之间此消彼长,对全球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下滑,降幅不小,GDP由一季度的5%猛降到1.1%;日本也再次衰退,2000年比1999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这是自1974年以来两个经济大国同时出现衰退。
  还有一个变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涨落。有信息表明,近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落,从去年的每桶28.5美元降至25美元。据预测,如果每桶价格从高价位下降1美元,则会影响我们工业利润32亿元。原油价格在全部利润中占去了40%,如果今年继续降价,可能要影响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利润200亿元,整个经济也将减少100亿元的利润。这种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化,必然对相关产业和企业带来影响。
  我们关注变数,是为了科学决策。陈锦华说,迎接全球化挑战,国内工作是基础。满足国内需求始终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可以适时弥补对外贸易的差额,抵御国际市场波动。
  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
  有人分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认为他们的成功经验“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这个概括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全球企业发展的客观现实。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自己,也不能离开“创新”二字,这是企业和企业家成长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此次企业家活动日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何为“创新”?近年来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发言语出不凡:“创新就是成功的破坏,是不断否定自我,创造自我。”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对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的赞同。
  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谢企华认为,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企业家的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源动力,表现为可贵的独创力。独创力是创新本质的能力。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创新的体会很深。1982年,天津药业曾经垄断国内市场的地塞米松产品被洋货打得全无招架之功,全线停产。10年后,通过技术进步和上规模,天药重新将地塞米松投产。然而在跨国公司的降价战中再次败下阵来。天津药业下决心开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创新工艺路线等将产品成本降低了30%。从1993年起,拥有独创核心技术的天津药业主动降价,到1997年,迫使国外产品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并乘胜占领了亚洲60%及全球40%的市场。师春生总经理感慨地说,创新决不是一般意义的技术进步,而是别人无法仿效、具有独创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全球化,怎样创新?除了树立创新思维,还要踏踏实实做事。要从营销理念和营销行为、企业体制、技术开发等诸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实效。一些企业家谈到,目前企业创新不足的一个表现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发达国家科技开发投入高于中国几倍,企业占主要比重。并不是中国的企业都无资金,有的通过上市和其他渠道筹资后,忙于炒股、开发房地产,不愿意加大科研开发投入。这样的企业不会有后劲。只有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融入竞争,才能奠定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基础。
  创新,最紧迫的是加大信息化进程的投入。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长张彦宁认为,互联网的运用是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也为经济全球化降低了成本,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据统计,全球55个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每年投入信息技术的资金占全球信息技术投入的99%。“数字鸿沟”即信息化差距正出现在不同国家之间。企业上网是传统经济与网络技术结合的最好体现,许多企业已尝到了信息化的优越性。但是,去年对520家国家重点企业调查发现,有26%的企业还没有自己的互联网主页,有70%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另一项调查表明,一半的中小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加速信息化是中国企业面对全球化的一项紧迫任务。
  磨砺一批企业家营造一个好氛围
  在人力资本中,企业家的价值应当得到重视。企业经营者要在全球化中磨砺,全面提升自我,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这是此次企业家活动日达成的一个共识。所以如此,因为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及企业家尚有一定差距。融入全球化,对企业及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什么是企业家?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的看法是,企业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者,而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它占有重要地位。她对企业家的简要描述是:具备领导组织能力、决策协调能力、创新识别能力、把握机遇能力。为此,要努力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讨论全球化问题时,许多企业经营者谈到,多年来我们有了一批经营有方的企业家,但对全球化趋势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有些人对全球贸易、法律法规知之不多,经营理念不新,运作技巧不足;许多企业缺乏跟踪世界同行发展态势的能力,不了解他们的竞争机制及手段,因此难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决策。适应全球化的企业家,应是既熟悉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又懂得市场营销,并在财政、金融、科技、贸易、法律等方面具有相当知识修养的人;也应是有社会责任感,忌浮躁、扎实进取的人。
  蒋黔贵表示,国家经贸委要为企业家的培训和跨国交流创造条件。目前国家经贸委正在参与解决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问题的调查,推动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市场和人才库的建设,帮助企业经营者加快适应全球化步伐。
  鲁冠球领导的浙江万向集团,多年来稳步发展,年年大幅增效。面对目前竞争不规范、市场秩序受到冲击现象,他大声疾呼:塑造企业的诚信精神。企业没有信誉、信用,就会给参与全球化竞争带来麻烦。鲁冠球说:“21世纪不单纯是经济增长,也是社会总体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全方位的提升。职业信誉,是企业家的第二身份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企业家活动日,也是企业和政府沟通的一个桥梁和渠道。其间,一些企业家提出,希望政府部门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把应由企业自行决定的事情交给企业去做,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希望从政策、法规、信息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
  新世纪第一个企业家活动日,给企业经营者注入了思想活力。全球化虽然路途不平坦,但成功是为有准备的挑战者提供的,历史也总是被敢于挑战并善于取胜的人改写的。 ACK品论天涯网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4月23日,日本对大葱、鲜香菇、蔺草席3种主要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启动临时保障措施限制进口——
“大葱贸易战”警示了什么?
龚雯
  日本的限制措施意味着,从即日起至11月8日的200天里,这3种农产品对日出口量若超过日方限定的配额数,其关税就得由现行的3%、4.3%和6%升至令人咋舌的256%、266%和106%!而仅仅几天前,中韩刚就耗时1年的大蒜贸易战握手言和,真可谓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近年来我对日农产品年出口逾40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约30%。随着我农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竞争力的提高,对日出口不断增长,市场份额日渐扩大,引起日本农民及有关产业协会的不满。日方称,采取保障措施是由于进口激增对其国内农业造成严重损害,此举符合WTO规则。而据中方统计,以上3种产品对日出口并未出现激增,更不能得出对日产业形成损害的结论。WTO规则既允许运用保障措施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倡导维护公平竞争,日本这次对华发动贸易战,在程序和实质内容上都悖离了WTO的最基本原则。尽管受限的3种产品占中日贸易总额的比重很小,但日方不合理、不公正甚至歧视性的单方行为,将导致中日经贸关系的“硬伤”,不仅给中方出口企业、生产者和农民带来巨大损失,也损害了日本进口企业、消费者和在华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事态正在进一步发展中,结果能否走向双赢,尚未可知。不过,有一点值得深思:“大葱贸易战”的硝烟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
  应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并且会越来越频繁。作为国际经济舞台的重要一员,我们随时可能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各种贸易磨擦。入世后,中国将更多地面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如果不能采用符合WTO规则的有效手段及时应对,也许一些国内产业会在贸易战中遭遇更大的麻烦。拿农产品来讲,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入世谈判的焦点和难点,但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并不只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比如日本,对美国的洋葱、韩国的番茄和青椒等也曾挥动紧急设限的大棒。农产品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使其经常成为贸易战的主角。因此,国内产业必须正视这一事实,与其被动地等待别人出牌,不如主动掌握游戏规则,提高应变力,增强竞争力。以农产品为例,就得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积极进行深加工开发,注入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出口质量上拥有较大的优势,使别的国家难以找到发动贸易战的口实,同时,推行市场多元化,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样,我们的出口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立得住、站得久,即使有风险,损失也会大大降低。另外,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在协调应对策略、开通信息渠道,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帮助国内产业在此起彼伏的国际贸易战中尽快成熟,少交“学费”。 AC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