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版)
专栏:
从22.5亿元到186.5亿元
——龙岗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体现“深圳速度”
建区时的1993年,龙岗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2.5亿元,人均GDP只有3682元。2000年,龙岗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86.5亿元,人均GDP达18725元。工业总产值达263亿元,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16.72亿元。
从22.5亿元到186.5亿元,意味着龙岗区经济在短短8年里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是该区实施“调整推动、外向带动、投资拉动、城乡联动”四轮驱动战略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轮”是如何驱动的:
1998年初,龙岗区请科技部专家作了题为《深圳市龙岗区工业结构升级与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区域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之后,该区实施“调整推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在三个方面动了“手术”:一是抓好依托大型“三资”、“三来一补”企业的配套工业,提高全区工业的内部配套能力,优化工作结构;二是采取措施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及个体经济的发展,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三是加快平湖物流基地、东部黄金海岸开发等第三产业发展。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200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75.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8.7%,高新技术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有效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龙岗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八年来,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是该区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通过拓宽招商的领域、形式,重点引进跨国集团,千方百计确保外贸出口增长。去年协议利用外资3.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7亿美元。
为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龙岗区一直实施“投资拉动”战略,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超收安排、银行贷款、私人投资、外商投资等渠道,加大固定资产,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585公里,比1995年增长33.7%;日供水能力达76.1万吨,比1995年增长2.53倍;电话机安装用户25.5万户,比1995年增长2.9倍,现有中小学116所。
龙岗区不断探索农村工作新路子,实施了“城乡联动”战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农村人均所得达8571元。
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龙岗区已积累了相当的物质基础,经济正由外向型向全面开放型过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体制创新继续深化,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社会政治稳定。从内外因素看,龙岗实现大发展、大突破的后发优势已经凸现。
(本版文章作者为:纪小明 刘德平 陈劲 王琳 胡谋 摄影:胡谋)
第8版(专版)
专栏:
增创龙岗发展新优势
迈进新世纪,龙岗区如何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推动各方面工作上台阶?为此,笔者采访了龙岗区委书记刘志庚和区长王新建。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刘志庚书记认为:增创发展新优势,关键是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经济质素,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他说: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规划落实到每一寸土地。要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和生态意识,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要加快科教强区的步伐,努力发展科教事业,坚持第一把手抓科技、抓教育,努力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引进资金密集、技术含量高,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区镇属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新发展。
王新建区长介绍: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龙岗区将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硬环境;不断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大创建卫生镇力度,抓好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创造良好的安居环境,努力建设好深圳的“后花园”;狠抓机关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实现门易进、脸好看、事快办;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走私、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做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强市场经济建设。
继续强化四个方面的优势
刘志庚认为:龙岗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活、成本低、治安好、效率高”四个方面的优势。我们要在老优势上做出新文章。
笔者了解到,龙岗将利用政策活的优势,积极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为他们落户龙岗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投资者的“无形资本”;利用治安好的优势,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切实依法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经济秩序,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经营环境;利用效率高的优势,政府部门工作要全面“提速”,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条龙”服务,要专人负责协调解决外商投资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现代化进程
在谈到党的建设时刘志庚和王新建一致认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十五”目标,关键在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龙岗区委、区政府将抓住建党80周年的契机,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带领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建设文明富庶新龙岗。
(附图片)
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的深圳华为技术公司生产线。
体现现代意识的龙岗村民居群。
第8版(专版)
专栏:
龙岗区四大基地建设巡礼
出口加工基地
近年来,龙岗区委、区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加工贸易出口在2000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总额一直持续高速增长,去年,龙岗区一般贸易出口保持70%的增长速度,出口大户成长迅速,自营产品的出口已占主导地位,出口市场多元化,机电产品等科技含量高。
平湖物流基地
平湖物流基地控制用地16.2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区为4.4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唯一的综合物流园区。该基地发挥平湖交通便利的优势,目标是建成辐射周边及国内的大型物流配送基地。以市场信息、产品配送、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商品交易五位一体的模式发展国内物流,以海铁联运的模式发展国际物流。
平湖物流基地将航运与铁路联系在一起,将京九铁路沿线庞大的市场与深港国际航运中心联系在一起,将港口和集货基地联系在一起,将信息、商贸、运输联系在一起,被物资流通协会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物流实验基地”。
生态科研基地龙岗区和葵涌镇两级政府充分利用东部沿海地区独特的山海资源,构建了葵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走廊。
定位为高新技术产学研基地的“走廊”,地处深圳沿海经济发展轴上,与深圳市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遥相呼应,构成深圳沿海高新技术产业的东西两翼。“走廊”总体规划具有生态特色,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科研园区三大功能区呈带状分布在风光优美的海滨沿岸和山坡谷地。开发建设实施“七通一平,项目先行”的策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海洋产业、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
东部旅游基地龙岗区面积约占深圳的1/2,旅游资源丰富,是深圳美丽的后花园。尤其是大鹏半岛,素有黄金海岸之称,总面积2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30多公里,依山傍海,曲折多弯,海岸上有众多沙滩,水碧沙白,是中国南方最美丽的海岸之一。
大鹏半岛多丘陵、山地,海拔867米的七娘山耸立其中,植物种类丰富,景色秀丽,是深圳21世纪生态旅游的希望所在。
龙岗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大旅游发展已成雏形。目前已开辟了客家文化、生态农业和黄金海岸旅游,建成并完善了20多个景点。随着深圳市旅游业发展重心东移战略的实施,旅游业将成为龙岗区21世纪重要经济增长点,并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附图片)
金海湾沙滩。
龙岗镇舞龙队。
第8版(专版)
专栏:
阔步迈向现代文明
龙岗区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人民的文明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广东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神台,村民在神台前点上几炷香,祈求平安富贵,万事如意。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迷信习惯。有人说,龙岗要拆掉神台不可思议。但是,如今在龙岗区,拆掉神台建书台已经成为事实。
拆掉神台建书台,最早发源于龙岗区布吉镇的南岭村。早在1996年,该村党总支就向全村发出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拆除神台,兴建书台”的口号。当初,一些村干部也以为:“几千年形成的迷信习惯,恐怕在近年内是无法消除的。”但是,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全村170多户村民自觉拆掉了神台,建起了书台。现在,这个村平均每户拥有两个书柜,藏书200多册,订阅报刊两份以上。
龙岗区委、区政府在认真总结推广南岭村“拆神台建书台”经验的基础上,很快制订了《清理乱建庙宇和露天佛像的规定》,经过一番努力,如今这类封建迷信现象在龙岗区9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绝迹。
还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龙岗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今年3月30日,龙岗区组织了一次“万人骨灰撒海”活动,80多名村民代表将近8000名先人的骨灰撒向大海。在此之前,龙岗区已多次组织过先人骨灰的海葬、树葬活动。
龙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同志认为:龙岗区正在大步迈向农村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实现人的意识现代化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几年来,龙岗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镇、村斥资10多亿元兴建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设施。建成了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百报长廊、百龙墨宝等一批重点文体设施。各镇的广场、公园、图书馆、书店、文体活动中心“五个一”工程基本实现。同时,区委区政府还组织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党旗在我心中、中华在我心中、人民在我心中”等教育活动;开展了“富裕之后怎么办”、“做个好村民,要树立哪些新观念”等专题大讨论;制定了《村民道德规范》、《防毒禁毒约章》、《贯彻深圳市民行为道德规范细则》、《严禁赌博的通知》等规章。通过一系列经常性的教育,龙岗人逐步树立和加强了现代文明观念。热爱学习,勇于创新,成了龙岗人新的追求,为加快龙岗区的农村城市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8版(专版)
专栏:
创新意识催生出“四大名牌”
深圳龙岗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已根植于广大干部群众头脑中的创新意识。他们在全国率先创造、实施了许多新做法,并产生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四大名牌”。在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在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实践中,龙岗人贡献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南岭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龙岗区南岭村原是一个小山村,因为穷和脏,人称“鸭屎围”。南岭村求水山上有一块求水石,记载着过去南岭人上山求水,靠天吃饭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南岭村群众用好用活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勤奋劳动,艰苦创业,使昔日又脏又破的“鸭屎围”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的南岭村,别墅式楼群错落有致,现代化工厂鳞次栉比,公园、学校、剧院、运动场、酒店、超市、度假村应有尽有;该村现已引进企业近百家,2000年经济总收入达1.7亿元,人均纯收入9.5万元,全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8亿元。
南岭村在告别了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也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富裕起来的南岭人倡导“富而好学、富而崇德、富而思进”,“黄赌毒”、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现象已杜绝。村里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是“演员”,个个登舞台,健康文明的娱乐,成为村民新的生活方式。曾经六次被授予省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科学规划:农村城市化的基石
短短几年,龙岗区就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这一切离不开两个字:规划。8年前,龙岗建区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有关规划的会议,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规划要先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建区之初,在财力薄弱、百业待兴的情况下,仅区财政就投入6000多万元,制定了经济社会、国土开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系列、十二个子系统的发展战略规划,将土地开发、产业建设和社会发展都纳入严格按照规划办事的轨道,精心为每一寸土地的功能进行定位。
龙岗区把规划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加大宣传、教育、整治、投入力度,建设规划先行示范村,区、镇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试点村规划的实施。几年下来,这些村率先改变了原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实现了向城市型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未来特区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改变了农民的观念意识,给他们创造了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龙岗走上了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广场文化:精神文明的建设基地
龙城广场的建成,标志着龙岗区广场文化的兴起。龙岗区龙城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是迄今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先生创作的巨龙雕塑,还兴建了百报长廊、百龙墨宝等设施和景观。广场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已成为龙岗区群众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广场自启用以来,共举办“周末文艺广场”等各种专题性文艺活动500多场,参加演出人员5万多人次,接待观众500多万人次;举办周末电影晚会260多场,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
继龙城广场之后,龙岗区10个镇先后建起了广场,各个广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以这些广场为载体,各镇涌现出了多种颇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形式,如龙岗镇的舞龙,大鹏镇的舞狮等。
广场文化还吸引了不少外商将大笔资金投在龙岗这块“宝地”上。广场与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巧妙结合,发挥了巨大的辐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良性发展。
公示制:干部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
龙岗区在坚持有利于优化班子结构和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前提下,做了很多大胆的探索和创造性的实践,全方位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998年8月,龙岗区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这一做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干部任前公示制打破了干部任用工作的神秘色彩,密切了党群关系,使“跑官”、“要官”等现象从源头上得到了遏制,备受群众的赞誉和好评。中组部肯定了“公示制”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并在全国推广。
此外,龙岗区还推出选用干部“票决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农村党(总)支部成员选举“两票制”、干部推荐责任制、考察情况反馈制、区镇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处级领导职位公开选拔等干部制度改革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从机制上保证了选用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而且激发了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
象征龙岗再次腾飞的大鹏鸟雕塑(附图片)
第8版(专版)
专栏:
构筑新世纪再腾飞的平台
——深圳市龙岗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骄人业绩
龙岗,这个深圳基础条件最差、起步较晚的新区,经过8年多的艰苦努力,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八年迈上新台阶的预定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喜人。
8年来,龙岗区在发展中注重全面规划、整体布局、及时调整、完善提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区、镇企业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实施共同富裕工程,加大扶贫奔小康力度。龙岗区坚持“大工业、大农业、大流通、大旅游”的发展方向,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加强;“三高”农业势头良好,流通市场兴旺发达;旅游产业不断扩展;龙岗区经济一直保持着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九五”以来,龙岗区倾力发展高新技术,科技投入逐步增加,工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去年高新技术产值75.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8.7%,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
龙岗区积极引进外资,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8年中,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合同4303宗,外商直接投资23.79亿美元,年递增7.2%,出口总额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去年,他们又利用“以商引商”、“网络招商”等办法招商引资,新引进外资401宗,实际投资5.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
去年,龙岗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7%、2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所得两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全省同类地区领先地位。
龙岗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建区以来,先后制订了《深圳市龙岗区1993—1997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深圳市龙岗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和《深圳市龙岗区创建现代文明城市(区)实施规划》。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两个文明互为促进、同步发展。
8年来,龙岗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而是结合主题,开展各种活动,把人们的思想提升到内在的理性认识。区委、区政府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的大型活动。
通过开展龙岗特色的“龙文化”、“客家文化”和“广场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成功地融合于广场文化之中。近年来,龙岗区先后在龙城广场举办了全国第二届舞龙比赛、国际摄联第二十四届年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舞狮邀请赛、’99中国(深圳龙岗)客家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龙城广场的周末文艺晚会和电影晚会,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龙城广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群众文化品牌,荣获省十佳文化广场称号,并被评为广东省国庆50周年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是龙岗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点。他们提倡拆神台建书台,做到了每个家庭藏书几百册,读书学习蔚然成风;他们推行殡葬改革,连续四年火化率达100%,海葬、树葬已成时尚;他们禁赌禁毒,倡导高品位的文体活动,全区居民的文明素养逐年提高。
去年,他们组织的“党旗在我心中、中华在我心中、人民在我心中”系列活动,以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以增强党性、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为目标,突出群众性、思想性、教育性,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它以贯穿全年、遍布全区的“百万人升国旗”等20多项综合性大型活动为主干,以多部门及镇村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为支线,交织成网,深入基层,辐射到千家万户。
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在龙岗区南岭村考察时提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号召,龙岗区抓住机遇,深入开展“两思”教育,提出以“思”为动力,以“进”为目标,进一步广泛开展“富而思富、富而思俭、富而思教、富而思廉、富而思管”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二次创业”的热情,坚定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近年来,龙岗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先进城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全国农村电影工作荣誉奖”、“广东省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广东省理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双拥模范区”、“深圳市文明区”等荣誉称号,征兵工作连续6年被评为工作全优单位。
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丁关根、邹家华等中央领导先后来龙岗视察,充分肯定了龙岗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对南岭村经验、广场建设、城市规划和干部制度改革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附图片)
龙城文化广场
第8版(专版)
专栏:
展望新世纪
·深圳 龙岗·
象征龙岗再次腾飞的大鹏鸟雕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