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4月3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4-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共产党 '...

第9版(理论)
专栏: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根据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来把握事物,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说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我们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什么时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我们的事业就取得胜利和成功;什么时候偏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我们的事业就会发生挫折和失误。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
  ●学习、宣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不得肤浅浮躁,来不得一劳永逸。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处于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时期,认真学习,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应当成为每个共产党人高度自觉的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共产党
  任理轩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昂首阔步地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跨入了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依据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来把握事物,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与之不相协调的画面:唯心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鬼神迷信的沉渣重新泛起,看相、占卜、算命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还出现了像“法轮功”这样的邪教组织。在人与自然之间,在社会发展规律与迷信妄想之间,在唯物主义真理与唯心主义谬误之间,为数不少的人甚至一些共产党员和少数领导干部模棱两可,犹豫不决,正误不分,是非不辨,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有的滑进唯心主义的泥潭。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定要高举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旗帜,十分警惕和防范唯心主义和其他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对党员干部的侵蚀。这个警示,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武装头脑,迈向新世纪,夺取新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功的法宝 胜利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被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是阶级的又是民族的,既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有其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壮大的历史,就是实践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历史。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进入十七、十八世纪,当清王朝的统治者还沉醉于所谓“康乾盛世”之时,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并把侵略扩张的矛头对准了东方的大国——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在抵御西方入侵的斗争中,屡战屡败,节节溃退,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寻求抵御列强、振兴中华的良方。然而,无论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也无论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最后无不以失败告终。漫漫长夜,出路何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革命胜利的事实,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实现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后不久,一批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选择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进行革命,是照抄照搬俄国的经验,还是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原则和方法,深刻分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阶级构成,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认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反动统治阶级控制着大中城市,广大的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正确道路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伟大壮举。沿着这条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纠正了党内一度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俄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制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最终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侵略掠夺和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中国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这一特殊国情出发,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在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制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赎买”等政策。到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基本完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许多重大的进展。
  前进的道路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能在探索中前进。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真正搞清楚,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有过失误,甚至出现了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错误,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脱离实际,没有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又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领导下,全党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实际上是一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大讨论。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这场讨论中的胜利,我们党才得以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努力。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十多年的历史性巨变,就是逐步搞清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制定了符合中国现代化规律的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进入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顶住压力,迎接挑战,排除干扰,战胜困难,带领中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了二十一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实践,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说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我们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什么时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我们的事业就取得胜利和成功;什么时候偏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我们的事业就会发生挫折和失误。只有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科学确立目标和任务;才能正确提出一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和政策;才能有效地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历史任务。
  民族的风格 中国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理论创新的党。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后,我们党又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要求。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是以哲学改造世界的革命家,又是改造世界的哲学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党的八十年,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具体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历史,又是一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
  (一)以实事求是为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原本是中国古人早已使用过的一个词语,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赋予其科学而深刻的含义,确立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目的在于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同在实践中运用这一思想武器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1922年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就在《先驱》的发刊词中提出,必须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做“第一任务”。经过二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党进行了延安整风,鲜明地提出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明确地将实事求是确立为自己的思想路线。正是遵循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独特的符合实际的中国革命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纠正“文革”错误,领导中国进行第二次革命之初,首先抓住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根本环节,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正是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我国革命取得的一切胜利,靠的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靠的也是实事求是;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实事求是。
  (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毛泽东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精辟地概括为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的宗旨确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党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在群众路线中具体表现为:党领导群众的实践,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注意科学分析和综合,力争全面而真实,形成集中而系统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再用这种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去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这些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如此循环往复,使党的领导工作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并作出理论上的概括,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重大贡献。
  (三)中国的事情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独立自主的思想品格。“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独立自主的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事物矛盾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的原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特殊性问题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独立自主既是一种思想原则,更是一种思想方法,是表现在思想方法中的思想品格、精神境界和民族气节。
  独立自主,就是党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本国发展的特殊规律,不抄本本,不搬模式,不信邪,不怕压,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制定对内还是对外政策时,也无论在确立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战略时,都自尊自信,独立自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大无畏气概。
  (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只有一个,而主观世界是一个头脑就有一个。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必须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实践中,鲜明地提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自觉地自我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修身重德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毛泽东倡导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邓小平倡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再到江泽民同志倡导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及最近提出的“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这是我们党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一大创造。
  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永远不会完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永远不可能完结。“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应该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座右铭。
  (五)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老祖宗没有说过,前人也没有做过。如何判断和衡量我们的各项工作呢?“三个有利于”给了我们一个科学的标准。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一个新发展。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三个有利于”则是对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三个有利于”强调我们的一切实践结果,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把实践标准从认识论层面延伸到历史观、价值观层面。在“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标准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这是因为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尺度。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生产力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离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空谈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了意义。“三个有利于”标准实现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辩证统一,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回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中发展 创新中坚持
  大量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作为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可能为人们自然而然地掌握;即使有所领会,有所感悟,但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偏差。学习、宣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不得肤浅浮躁,来不得一劳永逸。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处于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时期,认真学习,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应当成为每个共产党人高度自觉的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认真学习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只有熟悉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精髓,才能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要积极投身于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自然、物质、社会实践的客观实在性及其规律性,亲身感受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伟大力量;并从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那里汲取力量,充实精神,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水平。
  (二)积极宣传唯物论
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人民,是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人民,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应当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思想的实际,努力增强针对性,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和普及唯物主义,通过生动活泼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坚持重在建设,以科学知识开启心智,以科学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方法开展工作;善于发现和肯定人民群众自发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提高和升华,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崇高热情和伟大力量引导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产生唯心主义、有神论和各种愚昧迷信的根源与土壤。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同唯心主义和愚昧迷信划清界限,并作有说服力、有战斗力的批评和斗争。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而有效的宣传。
  (三)身体力行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要求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共产党人不仅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作为自己的认识武器,而且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忠实而积极的实践者。
  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正做人民的公仆;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警惕思想庸俗化,自觉抵制“糖衣炮弹”和金钱美色等各种没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必须自觉地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既防止私欲膨胀又防止陷入愚昧迷信,既防止主观主义又防止意志衰退,既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防止事务主义。
  (四)创新发展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指引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才能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当今时代,科学在飞速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活动规律的认识与了解在不断加深,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也在进一步深化。这就决定了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指针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必须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厚而坚实的基础。根据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
  江泽民同志指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经验的科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纪之交,立足于当代科学与实践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作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里更好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高举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伟大旗帜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八十年,是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八十年。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指导着我们党的伟大实践,我们党的伟大实践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增添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光辉。这是历史,也是未来。 P4D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还是“官本位”在作祟
  ——改进党的作风系列谈之五
  刘占锋
  官僚主义作风,可谓一种顽症。它是一种腐蚀剂、一种惰性力量,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曾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党历来重视同官僚主义作斗争,但官僚主义现象至今仍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时时危害着党的事业、处处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把新世纪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努力改进党的作风。最近,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这为我们坚决破除官僚主义指明了方向。
  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意识,都属于落后的封建意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官本位”是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而官僚主义则是“官本位”意识的外在表现。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不少为官者奉行一切以能为官、为高官、能保官为转移的人生信条,并以此为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言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干部何以对工作无所用心,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何以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甚至巧取豪夺,作威作福;何以在工作中乐于搞各种“达标”项目、“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沽名钓誉,甚至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何以为官处世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可以说均与“官本位”意识的作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破除官僚主义,要害是彻底根除“官本位”意识。
  “官本位”的思想基础是封建等级观念。我国的等级观念由来已久,西周时期就有“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说法。然而,“官本位”意识的逐步形成与强化,还是在封建社会。在那个漫长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要摆脱贫困、低贱的社会地位,除了入仕,别无他途。于是,是否入仕为官,入仕以后能否官居高位,就成了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一种重要标志。《儒林外史》中刻画的范进中举后的那种神态,可以说正是这种观念的生动反映。“官本位”作为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其落后本质已暴露无遗。因此,破除“官本位”意识,既是改进工作作风所必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破除“官本位”意识,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在全社会建立管理与服从的关系。因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科学的社会管理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人不是无政府主义者,问题是“官”应该怎么当。事实上,即使在封建社会,有不少人通过科举入仕后也并没有把做官当作人生之本,如信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哲学的范仲淹和不畏权贵、一身正气的包拯等一大批清官廉吏,就是明显的例子。如果说,封建社会的清官都是为了维护他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统治而难以摆脱其历史局限性的话,那么,我们这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共产党人,无疑应当有更高的境界。从毛泽东提出的“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到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到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从根本上把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官本位”意识区别了出来。
  破除“官本位”意识,克服官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由于“官本位”意识有着长久的历史,以至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人存在着浓浓的“官场”情结;加之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官本位”意识仍有其得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所以,彻底破除“官本位”意识,从根本上说,既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地摒弃“官本位”等封建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更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消除“官本位”意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与条件。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完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P4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