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3月23日人民日报第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3-2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片 '...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我国将加强对塔里木河的治理,继去年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之后,新疆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今年将第三次向塔里木河输水,滋润断流近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抢救以胡杨林为主的“绿色走廊”。
  上图:塔里木河两岸的生态正在得以恢复,成片的原始胡杨林重新焕发生机。
  右图:塔里木河蜿蜒远去。
  新华社记者 沈桥摄 2Rm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确定
  首批10个保护区:阴山北麓科尔沁沙地保护区、三江平原保护区、鄱阳湖保护区、洞庭湖保护区、若尔盖—玛曲保护区、秦岭山地保护区、黑河流域保护区、长江源保护区、黄河源保护区、塔里木河保护区
  本报北京3月22日讯 记者赵永新今天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十五”期间我国将在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抢救性保护,阴山北麓科尔沁沙地保护区、三江平原保护区、鄱阳湖保护区、洞庭湖保护区、若尔盖—玛曲保护区、秦岭山地保护区、黑河流域保护区、长江源保护区、黄河源保护区、塔里木河保护区,成为首批确定的10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
  据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司长杨朝飞介绍,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实现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特定保护区域,主要包括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
  10个建设试点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考虑到生态功能保护区一般都面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三重压力,保护区建设不可能像自然保护区那样完全封闭式管理。在保护区内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Rm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新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曾培炎
  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纲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反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的大政方针、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意图,集中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意志和根本利益,是指导新世纪之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头、起好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把握时代特征,凝聚人民智慧
  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周边国家正在加快发展。这既给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国内看,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十五”计划的制定,特别是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编制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要有所创新,编制规划的过程要更加开放和民主。回顾规划编制的过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中央高度重视是成功编制“十五”计划的关键。去年以来,党中央把“十五”计划的编制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江泽民总书记连续十二次听取有关方面的专题汇报,又到各地进行调研,就“十五”计划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重要指示,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为《纲要》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根据五中全会精神,组织有关部门具体编制了“十五”计划《纲要》。在《纲要》制定的每一阶段,中央领导都作出了明确、重要的指示。《纲要》的指导思想、基本结构、主要调控目标和重大政策措施,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反复研究决策的。
  社会广泛参与是各方面达成共识、提高规划科学性的有效途径。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协调各方面利益,统一思想和认识的过程。只有让社会各个方面认知规划,才能把国家战略意图变成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为了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制定,我们成立了咨询审议会,组织了全国人民献计献策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沟通,搞好规划衔接,提高了规划质量。
  充分调查研究是抓住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的坚实基础。为了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研,我们组织国内外有关单位深入研究了140多个专题,形成了500多万字的报告。研究内容及参与单位的广泛性,是历次五年计划编制中比较少见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些重要思路,如推进“两个创新”、以人为本、实施城镇化战略、走多样化城镇化道路等,对制定“十五”计划,特别是确定重要指导方针和新的发展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各地区、各部门编制“十五”计划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规范编制工作是健全规划体系、增强规划操作性的重要保证。针对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的规划构成不完整、规划性质不明确、编制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我们研究提出了《关于“十五”计划编制方法和程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意见》,明确了“十五”计划由《纲要》、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三个层次构成,从而使“十五”计划形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编制方法和程序的规范,有利于《纲要》在各地区、各部门的规划中得到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更好地体现《纲要》作为行动纲领的性质,也为今后五年计划的制定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适应新阶段要求,采用新的发展思路
  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抓住全球结构重组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把发展作为主题的具体体现,也是“十五”计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提出“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是留有余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结构上,防止因片面追求速度而影响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
  我国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十五”期间要在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取得明显成效。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品竞争力弱的问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针对地区发展不协调,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调整地区经济结构;针对城镇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问题,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调整城乡结构。
  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必须有战略性的举措相配合。“十五”计划突出了调整结构的战略性措施。提出要在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人才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四个新战略。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促进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人才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是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走出去”战略是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纲要》还提出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重大举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要有新思路。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农户在结构调整中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主要是通过改善宏观调控、推进改革、运用经济政策、整治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突出“两个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体制瓶颈”和“科技瓶颈”制约。推进“两个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创新,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十五”期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适应改革面临的新形势,《纲要》强调既要“破旧”,更要“立新”。从这个意义上说,《纲要》也是一个改革的规划、创新的规划。
  《纲要》不仅集中阐述了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市场体系、金融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及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总体部署和主要措施,而且注意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全面贯彻体制创新的思想。例如,提出要深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服务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转变观念,突破体制障碍,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用地制度、投融资体制以及设市设镇标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纲要》强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按国际通行规则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强调科技创新是《纲要》的一个重要特点。
  根据我国实际,科技创新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在主要领域跟住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在有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实现突破。重点开发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积极推进高技术研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科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增强自主开发和持续创新能力。
  突出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以及长期粗放经营,导致我们必须在收入水平还很低的阶段,就要花很大的力气解决其他国家在高收入阶段才面临的问题。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水、石油等战略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蔓延,近海水质恶化,七大水系一半河段受到污染,大气污染排放量居高不下。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着力解决。
  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五”计划把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实”:内容多,用较大篇幅集中阐述了“十五”期间保护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指标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有12个,占30%;项目多,提出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环京津生态圈、“三化”草地治理、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以及“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等一批重大项目;措施实,提出的措施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注重可操作性,如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严格实行草场禁牧期、禁牧区和轮牧制度,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等。
  突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纲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既重视满足人们的即期需要,又着眼于长远需要;既着力改善物质生活,又注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既多方采取措施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又努力创造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全民素质;既积极改善普通人群的生活,又认真解决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发展问题。坚持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作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放在优先位置。《纲要》中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指标占到1/3以上,以期鼓舞人、激励人,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有实惠、有奔头、有信心。
   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抓好规划实施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事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检验和衡量经济工作水平的根本尺度。实施“十五”计划,实现规划目标,关键是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
  实施“十五”计划,要始终把发展先进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要有重点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建设一批高技术工程,实现局部领域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我们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提高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依托重大工程,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五年的努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实施“十五”计划,要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根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各项文化事业。
  实施“十五”计划,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五”期间,要按照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摆到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5%的目标。要通过加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实现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的目标。基本建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扶贫资金投入,尽快使农村剩余贫困人口脱贫。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乘势前进,为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而奋斗。  2Rm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权威发布

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
全国检察机关实行任职回避公务回避
  本报北京3月22日讯 记者崔士鑫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宣布,全国检察机关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制度。
  高检已正式下发《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并开始在全国检察机关贯彻执行。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办法》的出台,使诉讼法律中的回避制度由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变成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为检察机关公正执法提供了制度保证。
  对任职回避,《办法》规定:检察人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同一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上下相邻两级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除民族自治地方县一级检察院的检察长外,担任县一级检察院检察长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
  对公务回避,《办法》规定:检察人员从事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监察、审计等公务活动,涉及本人或与本人有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时,必须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考核、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响。
  对执法活动中的公务回避,《办法》规定:检察人员在检察活动中,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委托人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检察人员离职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
  《办法》还对回避的程序、检察人员违反回避制度的处理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2Rm品论天涯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子夜走笔

  喜看胡杨绽新枝
  朱竞若
  刚收到本报记者发回的国家确定十个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消息,又收到新华社记者发自新疆的两张图片,两条新闻相互呼应,于是编成一组,奉予读者。
  看到胡杨树老树新枝,再次生机勃发于塔里木河边,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塔里木河作为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对新疆的自然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朱镕基总理亲自部署从博斯腾湖调水3亿多立方米,使这条下游干涸了近30年的新疆母亲河,再现清流,塔河下游一度岌岌可危的绿色走廊,再现生机。
  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刚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把这个问题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不仅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措施,更提出了实现生态环境好转的具体指标。此次确定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国家对当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采取保护性指导措施。这一重要的举措的实施,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2R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