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3月16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3-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锐意创新 在跨越中实现腾飞 '...

第8版(专版)
专栏:

  锐意创新 在跨越中实现腾飞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凤玲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吸引外资为主、生产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出口创汇为主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开发区开始了她的第七个建设年。目前,已经形成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企业的大家庭,累计吸引投资27亿美元。其中,200多家三资企业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75%。由诺基亚、通用电气、朗讯科技、施耐德等跨国公司及诺赛基因、纬晓生物、嘉捷恒信、大陆太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领衔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几年来,在这块国内外商家眼中的热土上,主要经济指标均以50%以上的高速度一路攀升,2000年实现工业产值70亿元,在我国将要“入世”的2001年,开发区人把发展目标锁定在280亿元,一年翻两番,预计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实现北京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大跨越。李岚清副总理1996年视察北京开发区时提出的每平方公里要创造产值100亿元到120亿元的目标可望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北京开发区当前及今后几年时间内,必须继续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四篇文章。
  一、集约开发利用土地,建设低密度、高产值、智能化的新经济载体
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对于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以极为有限的土地空间为基本载体进行开发建设的开发区,土地是命根子,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开发建设中,要把用地数量与投资密度、科技含量、土地产出率综合考虑,下大功夫,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效率。从招商的源头入手,吸引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变寸土为寸金,目前已经实现平均每公顷土地吸引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最高的达2300万美元。按开发区已投产企业全部达产测算,现有开发用地每公顷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可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
  作为国土资源部国有土地资本运营试点单位,开发区积极探索国有和集体土地资本运营的新路子,加强对土地资源和资产的管理,建立以市场机制为驱动,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土地征用、供给、增值的资本运营体制。通过土地置换或有偿收回的方式,解决土地购而未用问题,使已征用土地利用率超过90%;尝试通过土地租赁或入股,即以地权换股权等方式,既降低用地企业初次投资成本,又能把土地的一次性收入变成持续性收入,促进开发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大多数厂商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建设不同档次的标准厂房,统一管理出租给投资方。目前已建成的标准厂房14万平方米,竣工厂房的租售率高达80%。
  土地作为项目的载体,除了要实现高质量的“九通一平”外,还要进行智能化开发。我们正在与北京电信合作建设高速宽带骨干网,实施开发区的数码港工程,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全球营销提供无障碍的高速通道,也为政府部门的网上服务提供智能平台。
  二、培育重点产业的联合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根据北京市“二四八创新工程”对开发区的定位和开发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必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重选择投资密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值及附加值高的企业。加强对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实现从单纯重视引进和发展企业向注重引进和培育主导产业基地转变,最终形成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按体系建设的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是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培育并形成产业的联合体系,成为北京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与中关村高新技术上游企业的强大优势相呼应,形成高新技术下游产业的大平台,共同构筑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势。
  落户北京开发区的星网(国际)工业园,是我们引进重大项目的突破,也是作为一种新投资模式的尝试。星网工业园以诺基亚手机、机站为终端产品,由诺基亚、三洋能源、富士康、长城电脑等多家具有关联产品的厂商共同投资兴建,预计投资达100亿元,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几家企业投产。星网工业园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全球市场为驱动、以关联产品为纽带,开创了联合投资的新模式,因其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适应市场的反应速度快,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继星网工业园之后,又有TFT等类似模式的工业园将要落户开发区。同时,一个具有公共服务平台、以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为主的大型专业“孵化器”——经开创业园即将投入使用,将成为“北京药谷”专业人才的创业载体,为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提供后备资源。相应的其它专业“孵化器”今后也将在这里诞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同步营造人文环境,建设具有文化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高尚社区
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社会功能需求日益增强。根据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集中、跨国公司集中、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实际,北京开发区确定了建设“以人为本”的国际化高尚社区的目标,借此来培育开发区新的优势。
  集中小学于一体、融中外学生于一校的开发区实验学校,与新加坡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创办的北京国际管理专修学院今年将招生。占地1000余亩,设计容纳2万余人的大型职业教育机构,正在兴建之中。与美国、加拿大合作办学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博士后实习基地建设和争取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之中。北京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已经确定了项目规划。通过校企联合、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兴办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教育体系已见雏形。此外,在居住小区里,引进新加坡先进社区服务模式的邻里中心和与加拿大合作建设的多伦多国际医院今年将投入使用;大型商业文化设施SHOPPINGMALL今年开始启动;中、高档的别墅、公寓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传输实验网络的建设为入区企业和居民提供一流的条件。
  开发区一期规划的15平方公里的周边,绿带环绕,总绿化率达到近50%,在集中的绿地上将要建造反映不同文化风格的精品公园。有6公里流经开发区的凉水河即将得到治理,给开发区又平添了一道水景。有近200只麋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郊野公园增加了开发区的底蕴。作为东西方不同企业文化融合的区域,开发区十分重视挖掘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并通过CIS导入工程,确立了“拥抱世界,挑战未来”的理念,展示了开发区人追求卓越的博大胸怀,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四、持续实施创新工程,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仿真”国际环境
随着“入世”的日益临近、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产业布局、产业分工的调整,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国家级开发区,必然要通过创新,提高开发区的综合竞争能力,营造包括服务质量在内的“仿真”的国际环境。在观念认识上,坚持“由政府平台向市场平台转变”,淡化传统的行政意识,不居“权”自傲,淡化对特殊政策的过度依赖,面向市场。我们已经将原政府部门繁杂的审批手续进行大幅度的削减,凡是能以登记或备案方式解决的问题一律不再进行审批。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门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将部分或全部被“网上办公”取代。
  近年来,面对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的大市场环境,传统的海关监管方式已面临极大的挑战,成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关注的热点。开发区海关在“要求企业适应海关监管模式”向“海关监管模式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转变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尝试。继成功地在跨国公司进行全国第一家联网监管试点后,又提出了针对星网工业园这种集多个配套厂商于一园的园区式监管模式。这种模式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对园区内反应物流的信息流实行远程监控、联网监管,极大地简化了手续,有助于实现全园零库存运作模式,降低了企业生产、管理成本,深受企业欢迎。这一创新的监管模式有望在北京开发区试行。
  利用外资兴建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工业厂房,利用外资办教育,将国有独资的投资开发总公司资产重组,组建多元投资主体的北京经开股份公司并将进入资本市场等等,都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开发区建设的成功举措。一个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一个公开选拔人才的用人机制,一个竞争上岗、群众有表决权的干部任用制度,一个公开的办事程序和企业评价政府部门的制度,已经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尽管如此,用市场的天平和企业的眼光来度量和审视我们的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空间仍然很大。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进入了发展中的关键时期,正在实现其发展建设的重大跨越。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亦庄卫星城的核心地区,开发区将继续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卓越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人才荟萃、经济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雅、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具有独特文化的生机勃勃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展示区。
  (附图片)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凤玲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增长情况(亿元) MJt品论天涯网


第8版(专版)
专栏:

  创新——腾飞的力量
赵雅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支撑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但面对今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开发区所享受的特殊政策将随着国民待遇的实行而消失。作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凤玲更多地感到的是紧迫感,而不是停留在已取得的成就上。他说:“今后开发区依靠的一不是特权,二不是特殊政策,依靠的是与世界接轨的投资环境。”
  而创新,恰恰是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的关键所在。
  这几年,开发区在体制、观念、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文化、区域经济以及党群人事工作等九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改革之路。这九大创新互相联系,形成一个体系,贯穿其中的就是政府如何转变职能,营造与世界接轨的投资环境这个主题。
  创新之一——体制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使用的政企混合的管理体制,对当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建设到了快速发展阶段,过去对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混合体制已经开始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于是,开发区对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根据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的原则,开发区管委会与总公司分离,管委会按照“小政府”的要求对区域行政事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控股的股份公司,力求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并把一些政府不该管的或者可管可不管的事情,都交由事业单位管理或完全交给市场运作。
  管委员调整后的12个机构承担对应了上级几十个部门的工作,体现了精简、效能和符合国际规范的原则。政府职能实现了转变:一是从想方设法管企业到千方百计为企业服务;二是从依靠行政命令到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同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处级领导职位破除论资排辈,实行轮岗和公开竞争上岗。对非领导职位取消科级建制,减少管理层次,按照“重点依据能力”的原则设置非领导职务系列。各部门在选人用人时,真正打破了原有级别的限制,实行双向选择,将部门与岗位职责制度化,严格细化考核,及时调整不胜任现岗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
  目前,开发区为入区企业提供从立项、合同章程审批、工商登记、颁发土地使用证、规划建设到竣工验收的“一条龙”服务,提供从财政、税务、海关、商检、公安等一站式管理。外商到开发区投资,从申请、审核,到拿到工商执照等有关手续,一般仅用一周左右时间。外商普遍感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事程序和方法符合国际惯例,大大增强了开发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创新之二——观念
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步都是创新观念的具体实践。开发区1991年开始筹建,建设者们首先确定了科学规划、创新超前的全新规划设计思路,才奠定了开发区的高起点。
  过去都认为管委会是开发区的管理者,是地主,理所应该是开发区的主体;投资者是来客,是开发区的客体。现在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了。投资者、企业才是开发区的主体,而开发区只是为他们提供一种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这种观念上的创新,其实是把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错位”的关系,重新调整到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正常关系上来了,是主体与客体的重新“复位”。
  对自身发展的考虑同样存在着观念的创新。无论是开发区的政府部门,还是作为承担着开发区开发建设任务的总公司,都要从政府平台迈向市场平台,不再依赖政策、权限,而是在市场上去找机遇。
  走向资本市场是开发区观念创新的重要选择。过去支持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是财政,通过招商引资增加税收,滚动发展。现在除了这个“轮子”外,开发区还要到资本市场去融资。总公司作为融资的载体,通过上市到资本市场去融资,推进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区要实现“两个轮子一起转”。
  创新之三——技术
对于开发区而言,扶持与发展高新技术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据李凤玲主任介绍,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就是立足于整个区内外的高科技资源,把具有当今世界最前沿水平的技术聚集在开发区,形成整体优势。例如生物技术,领衔的是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其目标是成为国际基因研究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基地。纬晓生物公司建立的干细胞血库是一项攻克白血病、治疗癌症的世界技术。还有采用锂离子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环保汽车和充电设备、超导材料等技术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区有很多高新技术,但过去很多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进行科技创新,就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过去被动的吸收人家的技术,到现在主动地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
  六大创新协同配套
而在这三大创新之外,要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服务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硬环境过硬,软环境不软,是开发区服务创新的两大宗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由于借鉴了其他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所以又具有设施配套完善,起点高、功能全等特点。这些符合国际标准的硬件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在此基础上,开发区特别注重“生态型开发”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区的环境保护、治理和建设,大气和环境质量,一直好于城近郊区。日前开发区启动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将按国际标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
  开发区管委会在行使政府职能时,坚持管宏观不管微观、管服务不管事务,致力于政策的引导,帮助企业协调不好办、办不了的外部“难事”,把管理渗透到服务之中,让企业在“宽松”的环境下自主经营。政府部门服务的好坏,最终要由企业来评判。
  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正在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入一个值得期待的新世纪。
(附图片)
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奠基
星网(国际)工业园奠基 MJt品论天涯网


第8版(专版)
专栏:

  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
  颜世贵
  经国务院批准创建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过去的6年中,经历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创业阶段,以招商引资为主的起步阶段,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实现了开发区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北京拥有国家级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在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果说前者是研发基地,后者则是生产基地,是北京的两翼。两翼张开,可以拉动北京经济起飞。
  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三个主要群体: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四大支柱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数字技术与电子信息、电力电子技术与光机电一体化、材料科学与新能源产业。
  而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智慧。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于充分利用和依托首都的科技、教育、人才、信息、市场和资金等有利条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发区沿着京津塘高速公路,背靠首都,面向渤海天津新港,位扼高速公路的入口,占据了经济区域的龙头位置,既可依托首都优势,同时又避开了城市喧嚣的环境和拥挤的交通,可以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开发区一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区内大体分为产业、公建和生活三个区;2003年产业用地基本建成,二期规划也将随之启动,为开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开发区又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区域。区内设有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不同的优惠政策。开发区根据北京市人大颁布的有关条例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20多项法规,为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开发区的管委会是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省市级政府审批和经济管理的权限,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构架。在区内设置的海关、国税、地税和工商等管理部门,都作为市一级的派出机构,为入区企业提供“一门服务办公”,基本做到了企业办事不出区。
  开发区的社会功能日趋完善。已通过专家论证投入建设的“数字BDA”方案,是开发区驶上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服务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BDA”实现园区的智能化,为入区企业和居民提供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
  开发区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开发区的园林文化、生态文化,创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一流社区,借此来培育开发区新的优势。开发区特别注重走“生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开发区四周分别建有200米、300米和1000米宽的绿化环绕带,在生活区、公建区和产业区,分别用40米宽的带状绿色公园隔开,东侧建有高尔夫球场,今年又投资建设了北京市单体最大的绿地迎宾广场,启动建设开发区的中心体育场,并计划在协作配套区内,建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郊野公园等公益景点,使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开发区现已具备了总体规划科学、市政条件配套、政策环境优越、服务体系完备、法制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些,既是开发区的优势所在,也是开发区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诺基亚星网(国际)工业园于去年5月8日正式签约后,8月1日破土动工,现已在开发区投产7条生产线,正在进行第八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芬兰艾科泰网络、日本三洋等29家配套厂商洽谈,其中7家已签约入园。
投资数额巨大的北方微电子基地的重要项目讯创公司项目已于去年12月16日奠基。同时,GE航卫扩大的生产基地、美国福来克斯变光材料、人造血、超导材料等一批项目已经和即将开工或投产。国际汽车交易展示中心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面对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重点将放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培育新的优势上来,使其成为吸纳高新技术产业,吸纳跨国公司投资,吸纳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并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经过不懈的奋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崭新的姿态,成为首都经济新的亮点,新的风景线。
(本版照片为王燕石摄)
(附图片)
拜耳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朗讯科技光缆有限公司 MJ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