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
结构调整:大庆市的战略重点
本报记者 董 伟 曲哲涵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对大庆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庆市市长王志斌代表说:“作为中国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结构调整搞得好,就能保持长久繁荣;否则就会油尽城衰。调整是大庆的战略重点,只有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说起大庆对共和国的贡献,王志斌代表颇为自豪:40多年来,大庆已累计生产原油16.24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4.6%;上缴利税3103亿元,是同期国家投资总额的46倍;出口原油3.55亿吨,为国家创汇497亿美元,同时还承担原油差价4190亿元。与此同时,大庆也面临着世界上资源型城市都遇到的矛盾。王志斌说到这里不免心情沉重:大庆经济是石油“一柱擎天”。加之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带来的植被破坏问题,石油、石化大企业重组改制、减员增效带来的职工再就业问题等等,大庆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
经过几年的探索,大庆市已基本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那就是:由资源主导型经济向综合发展型经济转变,由开采型经济向科技型经济转变;由石油生产基地型城市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力争用2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全市基本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志斌代表给记者介绍了大庆今后主要抓的4个方面工作:
一、办好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庆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的,包括主体园区和两翼园区。在主体园区建设上,主要是建设好创业园二期和软件园一期工程,抓紧建成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搞好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在两翼园区建设上,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今年,两个园区投资额将超过5亿元,到2005年,投资额力争达到50亿元以上,培育产值超10亿元、20亿元企业1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
二、搞好石油产品加工延伸,壮大新的主体产业。大庆市提出:“油化立市、项目强市、工业富市”。今年,大庆确定了19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其中30%达产达效,就可实现大庆地方工业利税翻一番。随着油和气的不断减产,化工的不断发展,逐步把大庆由“油气经济”变成“油化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强化大庆城市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文体中心、教育中心、旅游中心和医疗中心等项功能,并对社会事业单位进行产业性开发,逐步把大庆由资源型城市变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以“以油养城”到“以城养城”的转型。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发绿色食品,调整农业结构。大庆市已经开始着手实施“治水”、“还林”、“复草”、“净气”四大生态工程,投资1.5亿元,用3年时间,完成油田开采区植被恢复,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逐步使大庆向生态园林城市目标迈进。在农业方面,“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开发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
——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代表
本报记者 刘 霄
“必须全党动手,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国家‘十五’纲要的大政方针,也是广东今后五年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代表在小组发言时表示,解决好农业和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十五”纲要能否贯彻落实的大局。他认为,国内市场的培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8亿多的农民是市场消费的主体。同时,农民又是农业生产经营投入的主体,收入影响投入,投入上不去,就会从根本上削弱农业基础。农民还是社会稳定的主体,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首先必须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李长春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农民应尽的义务,纠正那些不合理的收费。国家已经决定拿出200亿元支持农村费改税改革,广东省财政也准备了15亿元。“减负”还必须下大决心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广东今年准备和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抓好乡镇一级的机构改革,把编制外的人员坚决减下来。同时要进一步理顺农村电价,实现同网同价,小学要适当合并,降低农村教育的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放开粮食流通体制后,广东可以与粮食主产区签订长期购进的期货合同,自身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完全有条件扩大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从而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此外,还要加强珠江三角洲与山区的对口帮带,组织山区农民劳务输出,千方百计解决农村中最弱势群体的增收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取代传统的政府加农户模式,否则无法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
增加农民收入还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化。李长春说,农民离土离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农村剩余人口多,完全转移到大城市不行,因此主要应当发展小城镇,同时将乡镇企业向中小城镇集中,以其为载体,发展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广东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300个中心镇,除发挥广州、深圳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外,同时也要加快其它城市的发展。户籍改革的步子要能跟上中国农村的这种历史性变革。
最后,李长春强调说,不要因为广东是贸易大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就忽视农民问题,忽视农村经济。事实上,像广东这样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农民仍占大头,农民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这是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
世纪恢宏写新章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侧记
本报记者 蔡小伟 孙海涛 陈沸宇
沐浴着新世纪缕缕春光,3月的北京孕育着希望和憧憬。
3月12日下午,阳光明媚,春风宜人。近2000名政协委员迈着坚定而充满信心的步伐,陆续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闭幕会。春天的笑意写在脸上,收获的喜悦藏在心头,委员们还沉浸在激动人心的会议之中:对“十五”计划纲要的热烈讨论,界别联组的真诚交流,以及其他共同参政议政的感人情景。人们从心底发出一个声音:这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鼓劲的大会,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是一次为新世纪创造辉煌的盛会。
庄严的会徽在胸前熠熠生辉,委员们豪情满怀。在杜鹃花绽放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台阶上,在瓜叶菊飘香的东大厅,在闭幕会开始前的最后几分钟,委员们互相交流,展望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美好前景,畅谈实现宏伟蓝图的鼓舞人心的话题。
下午3时整,会议在嘹亮的乐曲声中开始。在通过大会各项决议和有关报告后,李瑞环主席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的同志需要振奋、需要团结、需要智慧、需要拼搏。”李瑞环的讲话铿锵有力,它将激励着每一个政协委员,肩负着大会赋予的神圣使命,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去创造中华民族腾飞的新纪元。
这是一个播种希望、耕耘未来的春天。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令人向往,催人奋进;朱镕基总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目标宏伟,振奋人心。这是指引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要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创造新世纪辉煌的启程号已吹响。民族界委员仁青安杰一见记者就说,“这次大会对西部大开发作出了全面考虑,非常实在,也非常具体。我们西部地区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积极的姿态奉献于这一伟大事业。”章惠民委员说,大会对“十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以及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毫无疑问,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将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创新事业中。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绿树环绕。国徽下,石柱前,大厅里,广场上,人们随处可以看到委员们兴奋的笑脸,随处可以听到委员们激昂的话语。来自工商联界的委员钮守章精神抖擞,他说,“十五”计划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设想和要求,听了鼓舞人心。会议后要继续发挥界别特点和优势,广泛联系企业界人士,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偌大的民族宝鼎前,甲热·洛桑丹增委员说,这是一次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的大会。我们相信,西藏的未来将更加稳定、更加繁荣。来自香港的委员余燊说,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们香港同胞也要为祖国“十五”计划的完成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讨论“十五”计划、朱镕基总理报告,到对其它重要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从对西部开发、科技创新等的建言献策,到对南水北调、农民增收的深入调研,充分显现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优势,显现出政协工作在新世纪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姚珠珠委员说,在“十五”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献计献策。今后在实施这个宏伟蓝图时,我们政协委员更应该为此作出贡献。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东台阶上,注视着天安门广场,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委员感慨万千: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此刻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他说,经历了上个世纪急剧变革与发展的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将会认真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一步一步去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长安街上,玉兰花正传递着春的气息。人们驻足停留,深情眺望,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朝阳区人民政府的李金虎说,这次大会意义深远,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昭示着我们国家新的腾飞,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我们坚信祖国的未来将更美好。一名北大的教师说,绘宏伟蓝图,铸千秋伟业。上一世纪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终于在上个世纪中叶,摆脱了屈辱,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在我们已跨进了21世纪,迈上了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步伐。
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分外妖娆。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正从这里起步,中华民族新的百年辉煌正从这里开始。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
香港与内地合作新契机
——香港代表团审议“十五”计划纲要侧记
本报记者 周 庆 徐运平
连日来,香港团代表在审议“十五”计划纲要时谈论最多的是经济发展,大家围绕如何抓住机遇,加强与内地合作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表示要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和现代化建设尽力,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香港特区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姜恩柱指出,国家即将实施的“十五”计划,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展现了新的前景。内地对香港进出口贸易规模将会扩大,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西部开发、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开放服务业等,都给香港提供了新的机遇,使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信息、资金和会计、法律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香港经济的全面复苏和进一步繁荣,造福香港同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宪梓代表说,国家“十五”计划的实施,将给香港带来巨大的发展市场。
讨论中,代表们还具体论述了一些可操作的意见。杨耀忠代表提出应该改善深港两地陆路口岸管理,确保出入境的人流、车流快捷和方便。他建议加强深圳口岸的硬件、软件管理,推出“一地两检”制度,即在同一关卡,两地海关人员同时办公,互不隶属,以加快通关时间,并设立公众投诉委员会,进行监督。黄光汉代表说,中国加入WTO,经济将全方位地对外开放,内地的国有企业更有条件到香港集资、上市发行股票等,也会给香港带来金融方面的商机。李伟庭代表对水资源的利用提出建议。他说,在“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实施期间,可以先根据有关规划,搞一些配套或小型的水利工程,以减少流出国境的水量、特别是入海的水量,增加供水和用水量。
做好香港人大工作,对贯彻“十五”计划意义重大。代表团团长吴康民说,香港人大工作是“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代表们的活动以及代表们提供的建议和意见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届大会上,代表们集中了香港同胞对“十五”计划纲要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审议,还就参与西部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法治与德治结合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漫笔
老话题中新内容
周泓洋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一直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与以往“两会”不同的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谈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问题,一改过去摆贡献、喊困难、要支持的气氛,更多代表、委员谈的多是信心,研究的多是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给人一种厉兵秣马蒸蒸日上的感觉。
回顾一下,单单是一个辽宁省,1997年92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亏损的有491户,亏损面达53%,一批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东北国有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步履艰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东北现象”。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国有企业的员工积极投入到改革与脱困攻坚战中,在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
辽宁省的国有企业,经过三年脱胎换骨的改革攻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0年实现利润117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有了明显转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正因如此,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谈起国企改革充满了信心:国有企业不是搞不好,关键是是否实实在在地进行改革。过去开“两会”要项目、要资金、要优惠政策,现在是要信息、找伙伴、探国际国内市场。国有企业在阔步走向市场。
观念变了,眼界宽了,出路就有了。面对困难,从唉声叹气到信心百倍,从找市长到找市场,从“等、靠、要”到主动出击。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分明感觉到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气息,感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
今日人大会议日程
上午 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就中国加入WTO和外经贸工作答记者问。
下午 小组会议审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新闻写真竞赛
①朱清时代表(左)望着窗外对朱维芳代表说,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②宋恩华代表(右)、申礼成代表(左)和李长庚代表合写了一篇文章。③刘玉娥代表(左)在驻地的楼梯上与郑茂清代表互道珍重。④陈荣珍(右)代表前往人民网与网友交流、征求建议。⑤秦百兰代表(中)谈青少年德育教育。 本报记者 李 舸 陶源明摄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
“两会”期间,送进京丰宾馆的报纸每天有30多种。上图:每天早晨6点刚过,第一批报纸就到了。下图:7点钟,驻在这里的700多名委员和大会工作人员就可以看到当天的报纸了。常崇煊委员(左)和张汉夫委员手里拿着当天的报纸风趣地说:新闻大战静悄悄哦! 本报记者 徐 烨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