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2-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丑万涛,甘肃会水,干部——可悲的售奖 '...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丑万涛,甘肃会水,干部——
  可悲的售奖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建筑“包工头”,给某评委会寄去八千元“参评费”,半个月后,便收到了一枚金光灿灿的“中华英才”奖牌和一本精制的“获奖证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忽然收到一份颇有诱惑力的获奖通知书,说该厂某产品已被国际质量协会认定为“国际名牌产品”,只需该厂迅速寄来五千元“参评费”,奖牌即寄。这个厂按要求寄钱之后,很快收到了一张金黄色的“国际名牌产品奖”大奖牌及获奖证书。本人业余喜欢“爬格子”,时常有各类文章见诸报端。每当有文章发表后,接踵而来的就是一连串附带高额“参评费”的“获奖通知书”,要么是告知本人拙作已被选入某文集或被评为“优秀作品”,要么是言称本人已获“世纪英才”、“世界名人”、“文坛明星”等大奖或邀请作者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有中央高层领导出席的首发式、学术研讨和颁奖大会等。本人近年收到这类邀请参与评奖的函件达一百八十多份,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其实,像上述之类评奖,借的是授奖之名,行的是“售奖”之实。如果让这种“售奖”之风长此以往蔓延下去,势必助长弄虚作假、华而不实、投机取巧、骗取荣誉的歪风邪气,损伤真正荣誉所固有的激励效力。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文化下乡”西部行
  ——记中国歌剧舞剧院赴黔慰问演出
  魏曼
  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时,“三下乡”活动又悄悄拉开了序幕。受中宣部和文化部等十一家部委的委托,中国歌剧舞剧院一行六十余人奔赴贵州地区进行慰问演出,于2月4日到达目的地。
  此次演出的第一站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之后还要赴都匀、福泉、贵定、遵义、纳庸县等地演出,共计八场,全程十七天。
  首场演出是在普定县体育场进行的。说来也巧,一直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一下子放晴了,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似乎已经有了早春的气息,真是天公作美。
  来观看演出的观众达万人之多。不但整个体育场中挤满了人,四周的楼房阳台上、窗前也都站满了人,就连周围的山坡上也是密密麻麻的。再一看,离会场较近的一棵树上还“坐”着几位热情的观众。用“人山人海”一词来形容真不为过。
  热情洋溢的安顺市双阳飞机制造厂六十余人的威风锣鼓队敲响了整场演出的序曲,演出以歌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舞剧团的小伙子们生龙活虎,神采奕奕,漂亮的姑娘们婀娜多姿,轻歌曼舞;歌剧团的演员们更是将自己的状态调至最佳,纵情高歌,演唱了包括《走进新时代》、《祖国,慈祥的母亲》、《少林寺》等脍炙人口的曲目,有的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极力地贴近百姓。
  首场演出非常成功,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有的老百姓兴奋地说:“演得真好,跟电视里演得一样。”由于普定县是个山区县城,交通不是很便利,住得离演出现场较远的老百姓早早地就起床,坐上几个小时的汽车,或是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赶到这里,但他们都觉得来得值。
  在普定县停留的日子里,由于对气候及环境的不适应,一些身体较为单薄的演员生了病,有的人甚至一天都很少吃东西。另外,贵州目前的天气大部分都是阴冷潮湿的,而演员们的演出服多数较薄,甚至在大型集体舞《黄土黄》中,男演员们都要赤膊,所以演出也面临一定的挑战。然而,只要是一上舞台,演员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保证了整场演出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地领导为了对演出团的到来表示感谢,也安排了一些具有当地民风民俗的活动,如吃农家饭,正月十五观看“冲龙”表演及花灯、傩戏等,拉近了演出团和群众的距离,使演员和群众有了更直接的交流。
  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团此行肩负着部委的委托,本着为人民服务,繁荣文艺舞台的精神,认真筹备和对待每一场演出,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以良好的形象和精彩的演出,为丰富西部人民的文化生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评奖为何多且滥(5)

  顾颂恩,浙江杭州,干部——
  “淡化评奖 强化评论”
  时下,各类戏剧奖项名目繁多,光焰夺目。相当部分的领导考核院团的标尺定格在“是否得奖”上;许多专家学者为参与各类评奖,放下手头著作疲于奔命,几成“评奖专业户”;文艺界为争奖、获奖四下奔波,不亦乐乎。放眼看去,这里“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一片“人头攒动”;而另一边呢,真正意义上的文艺评论却相形见绌,门庭冷落,某些评论家无奈于某种使命,也只能对某些作品违心地加色添彩,很难直抒胸臆,无形中也成了“评奖工程”中的一个“吆喝者”,影响所及,导致了在领导层、文艺界的“浮躁心态”、“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甚至某些腐败现象的屡见不鲜。
  我并不否认有权威性的、群众公认的戏剧评奖对戏剧创作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但是,评奖必须以深入的理论研究、有真知灼见的艺术评论为依托。这样的评奖才能评出中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加入WTO后这种态势将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进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国文艺在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大量涌入的景况中,要深刻认识并把握住自己的本体,弘扬和强化自身的美学特点,清醒地、客观地反省自己、改造自己,鼓励各种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以面对各阶层的观众,包括中国的观众和世界的观众。空前壮阔而又瑰丽多姿的戏剧运动,亟待有空前活跃的、说真话有真知的戏剧评论给以理论指导和美学涵养。
  希望在新世纪之初,能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浮华。就戏剧而言,适当淡化一点评奖,强化一点理论学习和文艺评论,形成一个更健全的创作空间和批评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文艺必定有更加恢宏、更加扎实的明天。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评剧《红岩诗魂》震撼人心
  在枪声和烈火中,江姐等革命志士为了理想,从容面对死亡,大无畏革命精神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寒冷的季节里,中国评剧院排练的评剧大型音乐诗剧《红岩诗魂》不仅感动了观众,演员们也再一次热泪盈眶。为迎接建党八十周年,《红岩诗魂》将于3月初在京上演。
  《红岩诗魂》取材于《红岩烈士诗抄》。它以陈然、蔡梦蔚等烈士的“黑牢诗”作为结构全剧的“灵魂”,用诗化的风格塑造了以陈然为主的红岩英烈群像。剧中,除郑新梅为虚构外,其他革命志士皆为具有历史依据的真人写照。演员将“体验”与“表现”融为一体,通过实实在在的“演人”,展示出革命志士由普通人成为英雄的历程,揭示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主题。全剧内涵厚重,音乐优美,舞美具有新意。演出期间,此剧还将与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歌乐山红岩纪念馆合作,将歌乐山《红岩英烈事迹展览》实物,运到中国评剧院观众大厅陈列,以感染观众。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澳门迎来艺术节
  由澳门文化局主办的第十二届澳门艺术节将于3月10日至25日在澳门举行。艺术节将推出十五项共二十场中外剧节目演出及三个艺术展览,内容包括以“新城市电影”为主题的“中国电影周”,“看得见的城市”录像艺术巡回活动,以及相关的艺术讲座、工作坊等。本届艺术节参演的剧节目,有古典、有现代,有经典、有通俗,融汇了舞剧、话剧、戏曲、木偶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左图为舞剧《澳门新娘》剧照。(欣闻)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红红火火“三下乡”
  以农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河南日前掀起“三下乡”热潮。左图为农历正月十六,许昌教育电视台与河南兆丰种业公司联手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把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曲节目送到农民家门口,受到农民热烈欢迎。该节目还利用现场直播形式,使周边地区数十万观众通过电视屏幕感受到浓浓春意。许昌教育电视台自开播以来,以戏曲教育为突破口,先后帮助农民建立业余剧团二十多个,组织文艺骨干深入农村免费培训辅导戏迷近万人次,为农民培养了一批家门口的文艺演出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徐森荣文 王中建摄影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中国舞蹈团将赴美巡演
  阵容强大的中国舞蹈团将于2月25日赴美国巡回演出,以一台名为“八月腾飞”的舞蹈作品展示中国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当代风貌。
  中国舞蹈团将从芝加哥开始,在十几个地区演出四十余天。上演的作品《黄土黄》、《昭君出塞》、《荷花赋》、《飞天》、《秦俑魂》、《弈》等,都是近些年轰动中国舞台的佳作。编导左青、张继钢等是中国舞蹈界的名人,演员夏小虎、孙育鹏、邱辉、曲睿、杨怡等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陈原)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天地一瞬 跟我来 (安徽)王淳杰摄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漫笔

  戏剧演出要“请进来”
  晓宁
  当前,开拓戏剧演出市场,繁荣文艺舞台,各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然而,戏剧演出在调整自我,努力走出去的同时,还需要“请进来”。
  所谓“请进来”,就是请优秀的艺术团体、演员、剧(节)目,到自己所在的省市县内、到自己的剧场、到自己举办的活动中去演出或合作演出。简而言之,就是把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名角,请进自己的市场中。
  也许有人会说,自身演出市场萎缩,请外边的优秀团队来演出,岂不是更砸了自家饭碗,还讲什么“请进来”?
  这种想法,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不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戏剧业与广播、电影、电视和报刊等其他行业存在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请进来”,利用了整个行业的优势来打开市场,壮大行业竞争实力,利于争得更多的观众,培育出一批稳定的戏剧观众群体。另一方面,相互“请进来”,有利于促进戏剧团体之间创作、编导、演出、演出经纪、人才等方面的竞争与发展,经过有效的引导,这对戏剧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有效的推动。通过内外竞争,激活了戏剧演出市场这个“大池塘”,也养“活”了戏剧艺术这条“鱼”。
  一些地方戏剧存在着自身演出比较困难的状况,但并不是说戏剧已经过时了,更不应将其作为封闭自己的理由。群众的需要既是变化的,又是多方面的,不能让群众老是看那几部戏,几个演员。要通过“请进来”,让人们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剧种、剧作,让许多久演不衰的剧目、许多全国甚至国际上获得大奖、代表着新时代戏剧发展方向的精品力作,有更广阔的演出空间。让剧作在更多的观众面前检验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样,就会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也能充分挖掘全国的资源优势,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搞活戏剧市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请进来”,并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需要解放思想,也需要魄力。邀请发达地区的团队、比自己有优势的剧目、较自己有市场运作经验的团队进来,本身就需要有一种谦虚的精神。“谁先请,谁先受益。”我们在“请进来”的同时,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向对方多“取经”,缩短差距,多学好的团体改革经验、艺术生产经验、管理经验,甚至相互合作,利用资金、生产能力,共同开发双方的文化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才能达到戏剧既“请进来”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又能走出去开拓市场两方面的愿望。 EJs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曲艺:在变革中发展
  编者按::近年来,曲艺虽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始终生机勃勃,在实践中求生存,在变革中求发展。日前,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了颇具影响的“中国曲艺牡丹奖”和“北京国际曲艺节”两项活动,引起许多观众关注。热心的观众还就“北京国际曲艺节”提出了一些问题,中国曲协研究部主任安宝勇同志对此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问:“北京国际曲艺节”是中国曲协与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一次大型曲艺活动,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学者和曲艺爱好者与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曲艺界同仁,共计二百余人参加了演出、观摩和研讨活动。外国人演曲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演员、这么多曲种、这么多曲艺节目的集中展示,在我国舞台上尚属首次。请您谈谈“北京国际曲艺节”的情况。
  答:举办“北京国际曲艺节”就是要扩大中国曲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加强它在世界文化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曲艺艺术交流和曲艺理论研究的国际化进程,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今后在适当的时机举办“国际说唱艺术节”创造条件,打下基础。这个活动包括八场演出和一次研讨会。中国曲协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席刘兰芳同志带领机关全体干部奔走辛劳,全力投入。演出反响不错。研讨会上中外学者宣读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论文。曲艺节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问:有人认为,曲艺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艺术门类,“北京国际曲艺节”将原本应该是各国曲艺之间的文化大交流,仅办成了中国曲艺艺术的集中展示,这与国际曲艺节有些名实不符,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应当承认,“北京国际曲艺节”的名称存在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在北京举办的有国际范围参加的中国曲艺节,也可以理解为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曲艺”的节日,前一种是我们主办单位的初衷,也是这次活动的实质。而且有歧义的名称,也并非我们首创,如“上海国际相声节”、“北京国际旅游节”等,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有人产生误解,是一个事实。我们没有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负有一定责任。还应当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举办如此规模的活动,我们还是首次,由于经验不足,仍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到底为曲艺与世界文化接轨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而且,“北京国际曲艺节”的名与实是一致的。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把它办成各国曲艺大交流的打算。我认为,说唱艺术是世界性存在的,但曲艺是中国所独有的,就像京剧、国画等民族艺术一样,尽管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样式,但它们到底不是一回事。曲艺,专指中国的说唱艺术,是中国人对中国说唱艺术的统称,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等诸多因素和特定条件的产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有哪个非华语为主的国家,用“曲艺”这个外来语来称谓自己本民族的说唱艺术。曲艺与其他国家的说唱艺术可以比较,可以借鉴,可以交流,可以共同发展,但不可以混淆。中国的开放,使我们认识到,曲艺虽然是中国的“国粹”,但它也是世界说唱艺术的一部分。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世界性存在”的“世界各国都有的类似的艺术门类”,我们可以称其为说唱艺术,但不能把它随便叫成曲艺。
  问:通过这次演出,您认为在当前的曲艺现状中,有哪些创新尝试是值得鼓励的?
  答:我认为,凡是有创新意识、创新想法、创新苗头的探索和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创新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演员根据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晚会、不同的观众,随机变换自己的表演方式和表现手法,这都属于创新的内容,也是曲艺的生命力和魅力之所在。像参加“北京国际曲艺节”演出、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的武警文工团陕西快板演员张保和,在许多晚会和剧场演出中,常将自己的陕西快板根据内容需要配上乐队和伴舞,使观众感觉耳目一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号召所有的曲种都要像他那样搞,也不妨碍他在其他场地包括边防哨所演出时,单枪匹马仍然发挥曲艺“轻骑兵”的作用。由北京曲艺团乐亭大鼓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王淑玲演唱,东方歌舞团吴华作曲的一批乐亭调,在传统乐亭大鼓曲调基础上,适当地运用歌曲结构方式,听起来既是“唱曲”,也像“唱歌”,效果良好,颇受欢迎,但也不意味着她的改革就一定代表所有鼓曲的发展方向,这同样也不妨碍她为满足另一部分观众的要求,演唱未加改动的乐亭大鼓。
  问:您的观点,包括您刚才举的例子,在曲艺界有什么不同意见或反对的吗?
  答:有的人认为一些创新尝试不能代表改革的方向,指责人家的产品“非驴非马”,“只能是骡子”。其实,是骡子有什么不好?只要它好听、好看、好玩、有趣,老百姓欢迎就可以尝试。执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以革新曲艺为由去糟蹋甚至解构曲艺,消解曲艺表演口头“说唱”的特有美质,可能会创造出别的什么新形式,但却不是曲艺。我想诚心以糟蹋曲艺为己任的人大概没有,有的只是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不同意见和反映也很正常,但不能把问题绝对化。
  问:关于小品的界定和归属问题是否一直还在争论之中?
  答:这是正常的。我们认为二人转归曲艺,在东北它同时也归戏剧。粤曲也同样,在广东和港澳台,它既归曲艺,也归戏剧。但这归属不明或同归共管的现状并不影响观众的欣赏兴趣和它们自身的发展。有文章认为小品应归戏剧,还有文章说“小品毁演员”,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小品只是“民间艺人”的绝活或专利,只是游戏表演而算不上是表演艺术。这种说法又从根本上把小品推到无家可归的境地。我认为,小品,如它是喜剧性的,其中又以曲艺特质为主,尽管它在上演时出于内容和效果的需要加上歌舞、杂耍、魔术、口技等等,凡能搬上去的好看、好玩的艺术都搬上去,我还是愿意称它为曲艺,相信中国曲协今后将继续为发展小品艺术举办各种活动,而且不反对剧协或其他任何系统组织有它参加的活动。说小品演员是“民间艺人”也没错,我们曲艺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鲁迅先生曾说从这里面可以产生福楼拜和托尔斯泰呢。“民间艺人”有什么不好、不对吗?我们曲艺界的老前辈,许多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在过去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当过“民间艺人”。 EJ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