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潮起潮落 亦冷亦热
我国邮市前景如何?
刘格文 康宏志
邮票市场是中国最大的集藏品市场,也是参与人数众多的投资市场。当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切伴着新世纪的第一记钟声,迈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上千万中国集邮者和集邮品经营者、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是:对邮市的现状应当怎么看?邮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邮市已深陷谷底,邮品一再降价依然成交清淡
邮市的现状并不乐观,是在极度低迷中进入新世纪的。经过自1997年4月以来的持续下滑,各种邮品已经深陷谷底。特别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岁末,一些邮票公司为完成任务指标而大批量抛售,使邮品价格进一步大幅下跌,不仅1992年以来发行的邮票多数沦为打折一族,就连一些素来坚挺的“老JT”票也上演了高台跳水。即使价格一降再降,成交依然极为清淡。
邮市还有没有救?热潮还会不会来?如果进行一番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我们就完全可以借用雪莱的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削减发行数量,销毁库存邮品,查处违规销售,邮政部门努力激活市场
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根据,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连续两年来,国家邮政部门围绕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激活邮市、促进集邮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为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维护集邮者的利益,国家邮政局自1999年开始逐年削减纪特邮票发行量,去年下半年已接近1991年的最低套票发行量。今年纪特邮票进一步减量,大体是套票一千七百万枚,小型张一千五百万枚以下,是1992年以来的最低量。
调整邮票发行期,从一年调整为半年,并相应地把邮票发行量公布日期从一年缩短到半年,纪念邮资封片则提前公布发行量。今年又决定,每套纪特邮票的发行量均提前公布。这是近二十年来人们反复呼吁而始终没能解决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今终于得到了解决。它体现了国家邮政局对社会的郑重承诺,大大增加了邮票发行的透明度,从而必然增强集邮者和投资者对邮票发行部门的信任度。
组织销毁1992—1999年发行的、不适应现行邮资的库存纪特邮票。此项工作去年5月开始进行,国家邮政局派出十个督察组分赴各地监督销毁。这是继1996年之后又一次大规模销毁邮票行动,销毁邮票总面值不低于五亿元,远多于1996年销毁的一点一亿元。这对邮市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努力提高邮票质量,积极开发邮票新品种。去年陆续发行的新品种有“春节”小版张、“第27届奥运会”双联小型张、“神舟飞船”三角票及小版张、相隔十年未见的小本票“小鲤鱼跳龙门”。这些新品种印量都比较小,多的三百多万,少的才五十万,受到集邮者的追捧,对麻木不仁的邮市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
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内部管理。两年来国家邮政局多次查处内部违规销售问题,严肃了邮资票品销售纪律。
有关部门健全了相关法规。去年5月,国家邮政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集邮市场管理办法》,对集邮经营的主体和业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及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仿印邮票图案方法》正式实施。这些文件的出台,为邮市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邮票防伪工作进一步加强,增加了印刷邮票的防伪手段。如,“春节”小型张、“第27届奥运会”双联小型张采用荧光双重加密防伪邮票油墨,“神舟飞船”三角邮票齿孔采用大孔径,“君子兰”小型张采用异型孔技术印刷汉语拼音镂空,等等。这样,有利于集邮者、投资者在购买邮票时识别真假。
改进纪特邮票结算办法。邮票打折不绝于市,一个致命原因是内部结算办法不合理,折扣太大,这就给集邮公司打折抛售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国家邮政局已决定改革这种不合理的过时的结算办法,代之以适应新情况的新办法,大大缩小折扣率,对打折抛售的行为实施“釜底抽薪”之计。
以上种种举措,表达了国家邮政部门搞好邮市的强烈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系列举措必能逐步见效。
新世纪来临邮市悄然升温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邮市几经起落,几度冷热。每次邮市堕入谷底时,许多人往往失去信心,认为邮市将风光不再,而另一些人则趁机入市,以“地板价”补充藏品,丰富收藏。事实证明,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样适用于邮市。
正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邮市悄悄起了变化。春节前后,漫天飞雪迎来了蛇年的春天,也迎来了邮市温度的回升。“第27届奥运会”双联小型张、“神舟飞船”小版张、“君子兰”小型张等热点品种价格攀升,成交活跃,追捧者众多,成为邮市的亮点,有效地聚集了人气。在这些邮品的示范下,许多低价位的小型张和邮资封片也缓缓上行。据此发展,邮市可望走出一轮不错的行情。今年全年,邮市将在逐步修复中向好的方向发展,呈现波浪式前进、盘旋式上升的态势,一步步迎来邮市的春天。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春节联欢晚会有新意
中央电视台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除了节目的高品位、高水准之外,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晚会的情景设计,特别是歌舞节目的情景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如歌曲《越来越好》中,演员服装艳丽、夸张,其中几个硕大的雪人造型摇来晃去,动与静相映成趣,把年味儿催得更加浓郁。如《难忘的歌》中,警官与老战士两个合唱团分别与两个演员身着黑白服装,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示出现实的凝重和历史的沧桑。特别是《想起老妈妈》中,编导独具匠心,安排了一组可移动电话亭,一群少女争相打电话拜年,惟妙惟肖的表演与道具互相衬托,把人间亲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河北唐山 靳一鸣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春节联欢晚会不理想
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不少出新的节目,如成方圆和小香玉艺校的孩子们的表演,杂技荟萃等;再如首次把动物表演搬上晚会,给人以新、奇之感,又烘托了节日气氛。但是长达二百五十五分钟的晚会,这类可圈可点、给人印象深刻、有意思的节目屈指可数。比如相声,除了姜昆、戴志诚的作品《踩脚》外,其他人演出的节目均与相声相差甚远。再如演唱的一些老歌曲,被改得面目全非,演出效果不好。还有一些“四不像”作品称之为小品?相声?或是戏剧?恐怕都不准确。这类节目看后如食鸡肋,叹其无味,弃之可惜。另外客串角色有“充数”之嫌。章子怡、张曼玉的歌声,也实在不敢恭维。
虽说是“众口难调”,但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人少不了的“年夜饭”。希望晚会节目紧紧贴近群众,不应为了热热闹闹而哗众取宠,滥竽充数。
河南平顶山市 张涛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青春组合”何其多
近些年来,以少男少女组成的青春歌舞组合,在荧屏上不断亮相,引起了年轻观众的注目。笔者从形形色色的组合中,发现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岁。他们当中许多人应该是正在读书求学的学生,是未成年人,过早地让他们进入娱乐圈,衣着往往标新立异,有的甚至穿着性感衣服,搔首弄姿,有的染成黄发、蓝发、绿发、红发,发型“酷毙”,不伦不类。由于涉世不深,哗众取宠,追逐名利,对其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所谓的青春组合,让人看了心里十分不舒服。笔者认为,青春组合远非多多益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青春组合的管理和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演出台风和艺德,使其健康发展。
山东青岛市 宗成伟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农村题材何其少
眼下,影视剧中的古装戏、皇帝戏可谓太多太滥,而写现代题材的,则又较多地关注那些“大腕”、“大款”,坐高级车,出入高级宾馆、别墅。唯独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农民生活的戏少得可怜。
我国有十亿农民,这可是个不能忽视的观众群体。作家们、编导们确实应该把眼光多投向农村,多反映农民的喜怒哀乐。圈里人大多爱谈“收视率”、“上座率”,倘若抛开了农民这部分占人口大多数的观众,那么任何“率”也必是空谈,是自吹自擂。
进入新世纪,盼望银屏上农民的形象多起来。
北京市 李德胜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摈弃戏说演绎旷世爱情
《西厢传奇》另辟改编新路
当《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都被搬上荧屏后,一部名为《西厢传奇》的电视剧也将同观众见面了。“贯穿《西厢传奇》的是一个情字。当人们随着剧情的进展,扼腕于兰芳的早逝,遗憾着张生与莺莺的孤寂,震惊于飞天的壮烈,叹息着秋娘与惠明的凄凉,最终发出人间男女难为知己的感叹时,我相信观众已被剧中人的情感曲折牵引住了。”该剧编剧兼制片人张波说。
由浙江飞天影视制作公司、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西厢传奇》,遵循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脉络,并参照主人公张生的原型——唐代诗人元稹的人生踪迹敷衍而成。剧中除了有家喻户晓的张生、莺莺、红娘等主要人物外,更有歌娘飞天、舞娘秋娘以及僧人惠明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全剧围绕张生与莺莺一见钟情,却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违心娶尚书之女兰芳为妻开始,展开了张生情感与道德逐渐错位的传奇故事……
“对文学名著的改编向来各有千秋、无一定之规。”曾经创作过《秋瑾》、《马寅初》、《苏小小》等电视剧本,并荣获十六届、十八届电视飞天奖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的张波表示,“既然是改编,就不能太离谱,不能摈弃原著的精华,不能改变原有的艺术形象;但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稀释,而必须有所发展、创新,深化主题。《西厢传奇》正是尝试着独辟蹊径。”
剧中张生由近年来人气渐旺的上海青年演员刘小锋饰演,莺莺由主演过《杨乃武与小白菜》、《红楼梦》等佳作的前线话剧团演员陶慧敏饰演,红娘由主演过《三坊七巷》、《红娘》、《笑傲江湖》等片的浙江新人陈丽峰饰演,其他演员还有吴竞、何苗、徐宁、耿咏等人。曾经执导过《敦煌》、《小龙人》、《豫东之战》、《上官婉儿》的军旅导演龚艺群出任导演。 (文边)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因缘、姻缘及其他
苏连硕
闲来浏览,偶见一段文字,便有这种体会:即使约定俗成的东西,亦有真伪颠倒者。那文字说,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生前曾对其长篇力作《啼笑因缘》做过声明性解释:“我用的是‘因缘’,不知怎么搞的,到了新闻纸上,竟多有改作‘姻缘’的……”读至此,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庆幸自己几近抱孙之年又有所发现。因缘,本名佛教词,系指各种事物赖以生存的关系。其中为事物生起或毁灭的条件的叫做“因”,为其辅佐条件的叫做“缘”。这个“因缘”多做“机缘”讲,意指十分凑巧的机会。原来即有“因果缘分”的意思,它再现了三十年代北平小市民及知识分子阶层动荡不安的困境,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及亲仇悲喜变化莫测的离合缘分。是一部风土人情味浓郁的社会小说,而不是其他。
而“姻缘”则专指男女结成夫妻的缘分了。《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将“因缘”改成“姻缘”,则违反了作家的本意初衷:“我的这个不完全是婚姻问题,所以因缘的因没有女字旁。”幸亏作家生前于此耿耿于怀,早有“原始材料”明鉴作证,否则将是一笔打不清的糊涂官司,一桩洗不清的“冤案”。使不得呀,老兄。人家一再声明,你却一再篡改,“姻缘”的始作俑者该当何罪!斯人断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倒是经过苦心考研、刻意变衍、借鉴“春秋笔法”而悉心“创新”的。其用意无非是自己借婚姻、爱情以诱惑读者、观众,实际也恰是自己文艺观不够严肃的回光返照。照此以讹传讹下去,将不知止于何时,贻误多少天真善良读者。慎夫,文人、学者、作家、编辑、导演。
进一步联想当前文坛艺苑,某些报刊屏幕,爱情描写大有包卷囊括之势,令人眼花缭乱,性、爱、恋,大荤大腥,充斥其间,有些人看了“过瘾”,多数人斥责“不是玩意儿”。多且滥,滥到专写旷男怨女的性饥渴,专事谈情说爱如猫儿叫春,张张扬扬,无遮无掩;滥到不食人间烟火,没有节制,不讲道德……说明什么呢?只能是文心与人心之低劣。
优秀之作并非有意渲染性爱,而是注重节制。《史记》之“信陵君窃符救赵”够精彩的,但是它没有渲染铺排魏王如姬之间的事,仅仅略略一笔:“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鲁迅写阿Q仅有一次求爱——朝吴妈下跪,挨了赵爷的一扁担……仅此而已。要是我们的某些文人去写呢?怎么想象也不会过分的。
当年,冲破不准写爱情的禁区,确实给人以新鲜感,但是如今有些人由“爱情价更高”变为“爱情大甩卖”,确实值得深思,恐怕这其中也一定有心照不宣的“因缘”吧?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戏说网恋(漫画)
王言夫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中央美院展出研修班油画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一班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阶段画展。中央美院油画系自1978年开设研修班以来,已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介绍,研修班的学员主要为全国各地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油画教师,此次画展的作品基本上是对新具象绘画风格的探索。
(潘圆)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空军指挥学院校园红灯高挂,鲜花竞放,一派浓浓的节日气氛。学院文体活动中心喜气洋洋,各种精心设计的游艺活动激起阵阵欢声笑语。挑花篮、男女兵投篮对抗赛情趣盎然;激光打靶、匍匐前进,紧张刺激火药味十足;地图拼接,祖国在心中。学院在节日游园活动中还特别为广大教员及家属安排了专场,让各位专家学者从繁重的科研教学中走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娱悦身心,在欢乐祥和的活动中共度佳节。
郭少英 朱仁摄影报道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苏园六纪》与刘郎
陈芳
跨入新世纪的前夜,中央电视台再次播放了一部名为《苏园六纪》的六集电视文化艺术片。
苏州园林好看,看懂苏州园林则不易,《苏园六纪》让人在尽享秀美景色之时,更令你体味那有形无影的深深的韵味。
该片不仅条理清晰地分析了苏州园林所产生的背景,它是显赫过、富贵过、也曾失落过的士大夫们,经过有文化的艺匠之手所营造起来的风雅、安闲、优裕的生活形态的体现,更点明了园林艺术的核心主题———隐逸;不仅从园林中的廊、窗、厅、榭、石等道出了园林古雅、精致、幽深、通透的审美特征,更概括出了园林独享、静寂、深邃、安闲的意境;不仅将理水、建筑、叠石、花木四大造园要素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美学、哲学、美术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将对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融入到文采飞扬、充满哲学意味的解说词中,使之成为传达传统文化意蕴的一个载体。
《苏园六纪》不可不看,拍《苏园六纪》的人更不可不知,其人,刘郎是也。
刘郎,少小离家,浪迹河湟。大西北的豪放旷逸,开阔了他的胸襟,西部山川的蛮荒之美,陶冶了他的性情。从事电视二十余载,他始终执著地守在中国电视文化艺术片这方净土上。无论人们是褒是贬,不管风向潮流怎样变换,荣辱不惊,处世泰然是其心中不变的准则。
刘郎所作的电视文化艺术片,其数量几近等于他的“业龄”。它发端于早年间的《梦界》、《西藏的诱惑》;形成于《天驹》、《上下五千年》;至《江南》、《苏园六纪》时已个性展露,独成一家了。
1994年,刘郎乘着他的艺术之舟,从粗犷豪爽的大西北划向了婉约、精致的江南水乡。人文环境的差异之大显而易见。然刘郎却在这“南辕北辙”中找到了电视艺术创作上的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历史来观照和统领不同题材的创作。从文化的特殊视角和背景上,对民族、自然、历史、人生、艺术作出深入的文化思考和揭示。他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认为搞电视文化艺术片,有三本书必读: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艺术史;重视三个长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文化积累;同时还要做到长期储蓄、短期储备和临时储存。
在时下电视界不少人重实践、重技艺技巧,而疏于文化理论建设的态势下,能如刘郎者潜心读书,颇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要领,认真创作电视艺术作品的人,寥寥无几。
刘郎,真乃一介电视人也。(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九州揽胜
九州揽胜
“稻城·乡城”,四川的一处新的旅游胜地,坐落在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紧靠云南、西藏。那里景点众多,风光秀丽,人杰地灵,人民纯朴。神奇的佛教文化,奇妙的藏家风情,雄伟的寺庙建筑,令人神往。在蓝天、白云、牧民的衬映下,牛羊遍布草原、山坡,宛如一幅绚丽的图画。
图为稻城秋色。 李泉鹤文/摄影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