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佳作推荐
反腐倡廉的一面镜子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感言
李准
坚持不懈地反腐倡廉,真正下决心把反腐倡廉进行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反腐倡廉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课题。在文艺创作中像在实际工作中一样,反腐倡廉主题的揭示与开掘,可以而且应当从历史长河的波澜中有所发现和借鉴。
《一代廉吏于成龙》写的是三百多年前的人和事,却给人们以有力的启示和震撼。这是一部很有分量、很有特色又很感人的电视剧。
其一,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具有一种真正的历史品格,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自觉地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从一个特定角度奏响了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创作中触及反腐倡廉内容的作品时有所见,有些作品还产生了较大反响。但是,在有些规模较大的历史题材作品中,反腐倡廉不是第一主题和主要内容,而那些专门写或主要写反腐倡廉的作品,比如包公戏、刘罗锅戏、康熙微服私访的作品等,则多属于戏说和根据民间传说加以演绎的范畴。《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新贡献就在于:它既是一部专写反腐倡廉的规模相当大的作品,又是一部具有历史美学品格的真正历史剧。在整个片子中,对于成龙的出身和结局、主要经历和作为的描写都是于史有证的,乃至忠于史实的,而且在造型、服装、道具、环境的安排上都努力呈现当时的历史风貌和历史氛围。
历史的发展本来就不能割断,关键是艺术家能否发现与开掘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代廉吏于成龙》能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以历史真实为载体,通过对于成龙的奋争与困惑、成功与失败的形象描绘,自然而又有力地揭示出:为政者能否做一个真正的清官,不仅要解决对官民关系的认识问题,更重要是他的品质和人格状况如何,敢不敢为坚持自己的美好信仰而不怕失掉个人的名和利;一个政权要反腐倡廉,光有清官是不够的,再加上明君的一时支持也是靠不住的,归根结底还要有根本制度包括法制的保证,而这在于成龙所属的那个时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历史的启示不正是我们现实的反腐倡廉所需要的吗?这个形象结论不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法制建设的深情讴歌与呼唤吗?
其二,它成功地塑造了“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真实而又独特,新鲜而又丰满,给人以多方面的思想启示和艺术感染。
片中于成龙形象的塑造,在大关节上忠于史实,在细节描绘上则有着大胆的艺术想象,相当完整又魅力独具。与已有的“清官”形象相比,他似乎没有包公那样的威势,也没有刘墉的机智,没有海瑞的深沉。他貌不惊人,平易随和,甚至有点土气,但从不怕官,也不惧民,办起案来从容不迫、有勇有谋,他朴实无华,不事张扬,从无豪言壮语,在大事上却敢于碰硬,敢于只身犯险,用他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实际行动一步步地让人折服。“这一个”于成龙的艺术形象确实为历史题材创作中的“清官”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在认识上和审美上都提供了此前所没有的新的东西。片中生动地凸现出:由于把廉政作为自己的天职,于成龙在行动中有一种特有的认真和执着,不论是断案还是抚民,不论是抓贼还是退敌,他都事必躬亲,穷根究底,百折不挠;由于把救民水火、为国效力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于成龙的坚韧意志与他的瘦弱身躯形成了鲜明对照,面对强暴,宁折不屈,身在“贼”窝,谈笑自若,连他的平易和坦诚也成为一种精神感召力。可以说,通过对于成龙的独特魅力的描绘,电视剧令人信服地形象地揭示了公生明、廉生威的道理,同时也为今天我们的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的人格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和借鉴。
看得出来,在于成龙形象的塑造上,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但在总体把握上,电视剧并没把于成龙理想化,没有把他写成一个超越时代的人物。看完整个片子,观众还是能深切感受到,封建制度是腐败的根源,不管于成龙有着怎样好的个人品格与意志,他的反腐倡廉到头来也不过是戴着镣铐的跳舞。电视剧的结局形象地告诉人们,由于没有新的社会理想,由于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皇帝身上,于成龙的反贪行动充其量也只能伴随着他个人生命的终结而宣告终结。惟其如此,于成龙这个艺术形象是血肉丰满的而不是简单直露的,它所提供的现实启示是深刻多义的而不是浅薄单调的。
其三,自觉地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以人带史,以人带事,并努力追求生活化的朴实、流畅的艺术风格,整部片子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好看。创作者紧紧抓住了塑造于成龙形象这个中心环节,努力把情节写成性格的发展史。从电视剧一开始,就围绕刻画于成龙的性格、心态而展开叙事。写于成龙从山西出发到广西罗城,到湖北黄州,再到福建、到直隶、到两江总督任上,所有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的设置,都是为了塑造“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独特形象而安排的。片中的每一次办案、每一次只身犯险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于成龙性格的某个方面,为了展示于成龙人格力量在经受磨砺中的一次闪光。所以,写了那么多办案和犯险,没有重复之感,并依次把于成龙的形象推向更加丰满更加有光彩的境地。
许多清官戏的另一个通病,就是在戏说的同时过分地追求传奇性。这必然要减弱它们的历史感和真实性。于成龙本人的经历是有一些传奇性的,但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并不追求传奇性,不靠传奇取胜。相反,由它的历史美学品格所决定,它致力于生活化的艺术风格的追求,造型、美工、对白、叙事、抒情都努力用生活本来的面貌加以展现。特别是在于成龙形象的刻画上,写他的治国救民思想和光宗耀祖观念,写他对百姓的同情和对贪官的憎恶,写他对母亲的爱和对妻儿的情,写他的喜悦和痛苦,都很生活化,没有舞台腔,没有刻意雕饰,在生活原生态的自然流淌中推出了人物,传达了主题。这样做的结果,有效地拉近了电视剧和观众的距离,赋予该片以特别的真实感和亲近感。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世纪随想
戏剧艺术的衍生与新变
廖奔
戏剧是人类性情的天籁,是人类形象的影子,它与人类文明一同诞生,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昨天、今天,并且必将走向明天。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将进入一个最为奇幻的时代。人类文明由工业化阶段进入信息化阶段,而人,真正由被机器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物质世界的主人。与之同时,艺术也就从少数人的专利转为全体人类的共同日常活动。在这新的社会条件下,戏剧将获得奇特的发展。
就舞台样式来说,二十一世纪的戏剧在可能性方面有着多种多样的呈现。戏剧舞台和剧场的空间造型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舞台与观众席的分隔被日益打破,多边形和多层次的表演区与观众席纵横交错,表演可能就在观众中间进行。戏剧越来越模糊了演戏与看戏的边缘,以往那种台上演戏、台下观看的剧场形式被多种多样的观演关系所替代,看戏的行动本身也许就是参与了演戏,甚至会有观众走动并参与的“行为戏剧”出现。灯光、布景、音响与转台装置全部进入电脑程控,并且由仅仅对舞台聚焦转向包笼整个观众席,观众于是成为舞台效果的一部分,例如某一部分观众席会突然被特殊的灯光布景所装饰,甚至被转动到剧场的另外一个部位或空间。戏剧样式进一步分化与重组,在我们所熟悉的舞台样式,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木偶剧的基础上,又出现各种新的分化、组合与变异形态,会有新的复合型戏剧出现。英语和汉语则将成为全球最多使用的戏剧语言。
就传播渠道来说,二十一世纪的戏剧已经不再局囿于剧场演出,尽管那时的剧场会在都市与乡村间星罗棋布。戏剧会找到舞台以及电影、电视之外的新的载体。电影、电视是利用技术手段使戏剧进入特殊空间形式的传播媒体,它们的便捷实用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紧张生活节奏,因而在二十世纪风靡。可以看得到的是,二十一世纪在电脑联网间遨游的网上戏剧会兴盛起来,它的存在与信息时代人们自由支配时间的生存方式相吻合。人们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参与设计戏剧的情节、人物和结局,甚至还可以把自己加入进去,这使网上戏剧获得新鲜的魅力。戏剧对于社会的参与方式也走向多样化,虽然频繁的剧场演出仍然占据主导位置,电视频道每天把全球各种精彩演出送到千家万户,网上戏剧吸引着众多爱好者的兴趣。校园戏剧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各种游艺场所甚至政治、商业、外交场所的意义表达也都随时添加进戏剧的因素。即便如此,舞台戏剧还是观众所最为青睐的对象,人们可以随意选择飞机、高速列车或水上汽艇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去观看独特的舞台戏剧演出。
就观众的参与程度来说,二十一世纪的戏剧成为人们所熟悉、所爱好、所不可或缺的行动艺术种类,人们每天与它的接触和行为胶合率极大地增加。人们把走进剧场视为培养和显示文化修养的标志,虽然坐在家里可以通过电视和电脑网络来参与戏剧,人们还是要每周数次地去直接感知剧场,密集的剧场分布和便利的现代化交通条件为人们实现这一热望提供了前提。观众已经习惯于到剧场去充任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的角色,能够熟练而颇富技巧地临机配合剧情发展的需要而投入表演,并从中收获更富激情的愉悦。
总之,二十一世纪的戏剧伴随着后工业化物质世界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更为适宜的生存空间和条件。戏剧的原始魅力——展示人生的方式、意义、价值,为人提供同情、怜悯、愤怒、恐怖、激动、兴奋、滑稽、崇高等种种情感刺激,使人从中获取心理快感——在新的时代更加为人类所需要、所渴求,这是它得以获取各种发展可能性的前提。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过眼录
《创世纪情愫》读后
刘承炳
在世纪之交和西部大开发吹响号角之际,梅洁不顾风沙的无情肆虐,行程万里,历时数月穿行在沙漠、戈壁、高地,来到人类的故园,以恢宏的视野、悲悯的目光关注西部女童的命运,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创世纪情愫——来自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报告》。这部书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后,引起社会关注。
整体开发西部,要借助科技,借助人力开发,女性教育和女童教育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领域。跟随梅洁的目光,来到西部女童世界,我们心头常常吃紧。她用大量的事实、照片、数字、事件把我们引到她们之中,让我们来到了整个西部女童的心灵世界。她在书中不仅全面报告了西部女童渴望上学、或上了学又失学,以及为改变这一现状而苦苦努力的人们的状态,同时,还对凡涉及女性的复杂问题如宗教、文化、人口等众多层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这种边缘化的写作,双重性的主题,有着较强的涵盖力和丰富性。
梅洁内心深藏的是“民族”的命运、西部女童的命运、整个女性的命运。她用一声声深沉、凄怆的呼唤与叹息来表达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忧思。
这部作品之所以令人深思、浩叹,贵在它的思想性、文学性、思辨性、人道主义的情怀。但形成这些东西的构架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数字、素材、人物、事件,梅洁显得十分从容。那些资料、枯燥的数字被她搬到一处,立刻,神奇的效果出现了,她搭建的这座建筑中,每一根柱子、每一块砖与瓦都值得 一看、值得一摸。
她遵循古典美学原则并综合了当代一些流行写作技巧,注意前呼后应、衔接、交代和事件的完整性。《创》虽三十万言,却经营有方、有开有合、有明有暗、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达到了圆满,又圆而无限,意味深长,读来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过眼录
动人心魄的情感碎片
——简评李宏长篇小说《纯情》
郭振建
李宏新近推出的长篇小说《纯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军事题材情感小说。
它以爷爷的一年,爸爸的一个月,“我”的三天这样独特的叙事形式,勾画了三个历史时期,川北一个家庭三代人的爱情与婚姻。本世纪三十年代,在美丽的小镇上,祖辈的婚姻是在那个特定时期的赌场上确立的,吸食鸦片成瘾的爷爷与奶奶在荒芜甚至原始生存状态中维持着婚姻。红军到达川北这个小镇后,爷爷才被红军女战士一种魔力般的情感牵引下戒了烟,并厌倦了家乡单调寂寞的生活,跟随红军远走天涯,参加了革命。十八年后爷爷突然回到小镇,从而上演了一幕骨肉离舍的家庭婚姻悲剧。到了六十年代,为逃避家庭现实生活的爸爸毅然离乡从军,在强烈生存意识和逃离乡土思想的支配下,有幸成为时代的“宠儿”,人生轨迹驶到了巅峰,但在突然降临的政治荣誉的光环中,于朦胧中改变着人生初衷,违心地酿出了婚外恋情。母亲与“我”的突然出现,顷刻间使他从巅峰掉到深谷,断送了美好的军旅前程。步入九十年代后,社会大开放、大变革给生活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同时也引发了形形色色的浮躁世俗之风。小说中的“我”虽说仕途一路顺风,有幸成为新一代军人的佼佼者,但在奢靡之风的影响下,陷入与舞蹈女孩的缠绵恋情之中。通过一次次语言与心灵的较量,最终以现代军人的崭新思维,对爱情婚姻进行了新的思考,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走出恋情误区,没有重蹈祖辈、父辈的覆辙,使情感从幼稚走向成熟,展示了新一代人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大家》:新千年新样貌
在新千年期刊“变脸”的五彩缤纷中,《大家》依然固守着将文学进行到底的愿望。
扑面而来的封面设计,还是大师肖像,但已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延伸到中国及世界所有文学大家;还是黑白二色,但一改压抑沉重为轻松神秘。
《大家》探索文体的追求依然。第一期推出的作品既有漂亮的跨文体写作,又有以“小长篇”栏目推出的新作,是《大家》对文坛愈写愈长的长篇创作的一种反动,是对十万字左右的长篇的一种呼唤。
当诸多文学期刊转向对社会热点关注的时候,《大家》以《俗说俗世》独辟蹊径,关注人们熟视无睹的说话、走路、睡觉、吃饭等俗常生活。在谐趣可读中挖掘“说话”背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封面故事》、《图话》两个以图为主的栏目,则是《大家》在时尚与文学之间的游走。博尔赫斯于封面半露半现的神秘,经《封面故事》图与文的解读,充满红尘人性的博氏活灵活现。《图话》的图与文则共同启示人们:艺术家怎么成功游走于文学与音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 (朱林)
赵勇田纪实作品研讨会举行
由中国现代文学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五单位联合举办的“赵勇田纪实作品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赵勇田晚年创作的十一部(含合著四部)纪实作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评析。
原总政文化部部长赵勇田同志曾经历了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的全过程,有丰富的战斗生活,他离休后选择了文学创作之路。十五年出版了十一部著作,近二百五十万字,包括《百名将帅访谈录》、《小八路日记》等。他与另一作者合著的《板门店谈判》曾获“五个一工程奖”,并在韩国翻译出版。(玉石)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新作点评
民族奋进的历史图画
——读林深的《天经》
白烨
林深的长篇小说《天经》(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尽管以开首的讲古说“贪”,篇中的找寻“石狗”,文末的“天经”呼应,营造了些许高古而神秘的气息,但通篇作品由近世与现实两条线索所讲述的老岸人的故事,却处处散发着粗犷而浑朴的意味。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是一部以事说史,由史写人的现实主义力作。
作品在整体叙事上,以“老岸老故事”写民国年间桃铁杆等老一辈老岸人的苦斗与恩怨,以“老岸新故事”写改革年代高一等新一代老岸人的奋进与实绩;这种两重故事相互交织的叙述方式,不仅以有跨度、有深度的内蕴,叙说了老岸人由往到来的历史演进,而且以异常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揭示了两代老岸人的不同命运和各自结局。
以桃铁杆为代表的老辈老岸人是不认命、不服输的。桃铁杆在他祖传的蜡烛家业上精心制作,苦心经营,以“吹不灭”又“有香味”的独家秘方,使“铁杆金桃花”蜡烛成为红遍天下的金字招牌。他以此振兴了家业,也以此使自家的“开明堂”跻身于老岸“五大堂”之列。但他的奋斗过程又何其艰辛,他不仅要跟凯觎他的高美克等明里争斗,还要跟不驯顺的儿子、儿媳们暗中较劲。他顽强地抗拒着电灯的出现,但终究还是难于抗拒并最终遇难。桃铁杆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悲剧既在于他以竭尽心力的代价铸就了最后的辉煌,又在于这种辉煌毕竟是旧式文明的代表,注定要被新式文明所无情取代。而以高一为代表的新辈老岸人,也承继了先辈们的争强好胜的秉性,也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奋斗,但结局却迥然不同。高一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老岸当家人,不仅审时度势大搞改革,坚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而且汲取历史教训化解家族矛盾,有意起用失意的桃星为村长,使互不相容的高、桃两家携手合作,并与毗邻的上岸村、下岸村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使老岸的天地焕发出新的活力。桃铁杆和高一,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老岸人的杰出代表。一个由幸福的愿望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一个走出了悲剧走向了幸福。这里边,桃铁杆与高一两个人物自身的素质之不同是主要的原因,但时代换了,环境变了,英雄更有了用武之地,更是不可忽视的根本性缘由。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物,新的人物又营造新的时代,老岸由此改换人间实属势所必然。
我一贯认为,短篇小说要讲意,长篇小说要讲气,也即内容有底气,叙述要大气。林深的《天经》立于揣摸生活和思考历史的老岸生活画卷,俨然元气淋漓,底气十足,让人们由老岸人可歌可泣的昔与今,窥见了百年来民族生生不息的奋进,以及对自己命运的真正把握。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试论文学的社会整合作用
仲红卫
所谓社会整合,就是指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交换”能够顺畅有序,而不是充满障碍与冲突。实现社会整合的手段很多,道德宗教是,文学也是。
文学的社会整合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泄导人情,能够给人们提供理解自身和社会的参考,能够沟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或者简单地说,它能够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某一种价值标准的共同认可。文学的这种作用,很早就被哲人们认识到了。孔子在讲到《诗》的作用时,有一条是“可以群”,意思就是说学诗时的互相讨论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团结。然而,我们过去在讲文学的作用时,却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审美、认识、教育这些较明显的方面,而忽略了它在社会整合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新时期以来大多数文学创作题材的选择适应了社会心理的需要,因而成为表现、疏导民众情绪或情感的有效手段。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清算极“左”思潮影响的基础上解放思想,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从不同的侧面揭露了“文革”对人们肉体和精神的戕害,因而轰动一时。近几年来,惩治腐败,弘扬社会正气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像《中国制造》、《抉择》等优秀作品获得广泛的欢迎。“诗言志”,文学是人的情绪、情感的表现。这“志”,既可以是个人一己的“志”,也可以是普通大众的“志”。如果表现的是后者,或者是两者的融合,那么这种表现,就具有宣泄和引导社会情绪的作用,就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
文学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适应着社会结构分化日益复杂的现实,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类型人们的不同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认识、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分化、分层的程度不断提高,这就必然使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也变得复杂而多样,文坛上的风景虽然一出接一出,但没有哪一家能独领风骚或久居中心。而且,除了极个别的作家能够取得大众声誉外,绝大多数作家和作品都是寂寞来去,“水流花落两无痕”。文坛上的这种景致,从纯文学的角度看,也许有难以诞生经典作家和作品的担忧,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则是当代中国社会复杂面貌的一个缩影。文学作为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的差异和多样正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差异和多样。通过文学,不同的人们之间得到沟通,文学提供了大众精神交往的舞台,缓解了社会内部各单元间互相冲突所产生的张力,因而有助于社会稳定。如果没有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能有效地释放和沟通,那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文学思想上的争鸣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对于形成新的价值标准,整合和引导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是在社会转型比较剧烈的时期,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越重要。发生在理论层面上的思想争鸣,其实是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互相交流,通过争鸣,人们在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价值准则,而新的准则又是增进理解、凝聚人心的基础,是引导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我们看到,正是理论的活跃,把古代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思想都呈现出来,大大地开拓了人们的思维。在开阔的视域中,通过正常的交流和碰撞,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价值准则和思想导向逐步确立起来,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当然应该认识到,文学对社会所产生的整合作用是客观的,只有代表着先进的文化方向的文学才能产生积极进步的整合作用,才能正确地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和理论家能始终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真正做到代人民立言,为天下立心。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
飞练凝烟(南美巴拉那河上的伊瓜苏瀑布) 李仁臣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