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12月1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12-0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加入WTO与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第九次中日经济'...

第5版(专版)
专栏:

中国加入WTO与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
  ——第九次中日经济讨论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在全球经济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中日两国经济界和新闻界的部分权威人士聚集一堂,就中国“入世”及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等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这对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会上,就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入世”后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如何完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重任务、中日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话题,中日双方代表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既有热情的赞扬、美好的展望,又有善意的提醒、宝贵的建议。
  本报特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附图片) uBe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版)
专栏:

“入世”与中国国际竞争力
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长畠山襄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取得巨大成功,我认为主要理由有四点。首先,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外国直接投资的纯流入量,1995年至1997年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1998年居第三位,1999年后位次虽有所下降,但2000年仍高达400亿美元,是日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四至五倍。而据美国一家公司编制的国外直接投资信心指数,2001年境外直接投资最有魅力的国家调查中,中国仅次于美国。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当中,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做出了极大贡献,2000年中国的三资企业的出口占整个中国出口的47.9%第二,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了中国,中国的出口产品由纺织品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开始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1990年,机电产品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只占9%,去年已经增加到了33.5%。
  第三,外国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产业的聚集,外商的生产活动,吸引了周边的生产零部件的中国企业,然后产业的聚集又吸引了新的外国投资者,进而又引来了更多的当地企业,从而形成了外国直接投资和产业聚集的良性循环。
  第四,中国有丰富、廉价而且优质的劳动力,这是亚洲其它国家无法与中国相比的一个优势。
  “入世”以后,中国将压低本国的贸易壁垒,为此,进口会增加。但由于中国的贸易伙伴大部分已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关税壁垒等本来就低,没有进一步降低的必要,因此中国出口不会大量增加,贸易收支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改善。但“入世”以后,中国企业将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在与外资较量中获胜,才能磨练出真正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竞争力如何提高?从日本来看,就是要坚决实施进口自由化。日本1965年汽车整车进口实行自由化,彩电1964年实行进口自由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丰田、富士通等企业,做了大量的努力,培育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反观一些受保护的产业,如农业、石油、化学、肥料等等,他们并没有变强,相反变弱了。美国的钢铁业经常采用反倾销,但并没有变强。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日益加深,两国间的经济摩擦也会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发生摩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协商来解决,而不要使问题政治化。即使解决不了,还可充分利用WTO的纠纷解决机制。
(附图片) uBe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版)
专栏:

合作互利共赢
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到10年的时间里,汽车销量翻了近两番,并且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突破了200万辆,还将向300万、400万辆迅速发展。我们愿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汽车工业同仁携起手来,共同培育、开拓这个市场。
  在汽车领域努力发展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也将是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汽车更新量不足以支撑现有生产能力的发挥。为了应对生产能力过剩、地区经济波动、消费者需求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合作浪潮,开始联手解决整个产业面临的问题。
  在汽车领域努力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中日企业间的优势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入世之后,中国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营销等方面优势的发挥也将会有更大的空间。这种合作,可以是经营价值流的全程,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可以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科技创新,也可以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是参股形式的战略联盟,也可以是不涉及产权的技术使用,只要有利于资源的最大利用,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和利益诉求,都值得磋商。
  一汽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企业之一,经过了48年的风雨历程,已经从单一的卡车生产企业发展为重、中、轻、轿、客、微产品系列齐全的汽车企业集团,产品市场也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1999年一汽销量达到30万辆,2000年突破40万辆,今年又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当然,与跨国公司相比,我们在经济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一汽多年来在合资合作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如一汽与德国大众的合作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汽—大众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人赞赏的合资企业。一汽与日本汽车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也由来已久,推行丰田生产方式、从日野公司引进变速箱产品技术、从日产引进驾驶室技术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探索和努力,积累了经验,巩固了友谊,更为一汽与日本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讲合作,并不是要排斥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法则。竞争使我们共同进步,有利于市场的成熟和用户受益。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修正我们传统的思维,更新推进合作的指导思想与观念。企业间的传统竞争观念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游戏规则,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真正对手是市场。因此,终极产品的竞争,产品间的软硬平台和资源体系合作是今天企业间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关系。企业要想在市场取胜,就必须寻找有互补性的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我相信,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平等竞争固然重要,但开展合作更为重要,合作的空间要大于竞争的空间。(附图片) uBe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版)
专栏:

走向世界的天津
天津市市长李盛霖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天津经济年均增长11.5%,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39.4亿元,比1978年增长6.2倍。
  天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36万家,协议外资额313.46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58.81亿美元。有218家跨国公司在天津投资发展,其中属于世界500强企业的有67家,合同外资额60亿美元。目前,天津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出口占全市的73%,利税占全市的51%。天津开放型经济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跨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天津必须审时度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选准自己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位置,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自立于世界都市之林。为此,我们确定了今后5到10年天津城市发展的三项历史性任务: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度开放格局,是天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今后一个时期,天津将继续与跨国公司合作,大量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外资金和智力资本以参股形式嫁接改造国有民营企业。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聚集效益高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具有自由港功能、与国际接轨的先行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始终是我们谋求的一大战略目标。
  长期以来,天津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十分珍惜与日本人民和各阶层人士的友好交往。现在日本在天津的投资企业已有1271家,合同投资总额31.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22.8亿美元。我们深信,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双方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往来,一定会向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领域发展。(附图片) uBe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版)
专栏:

中日经贸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俞晓松
  中日邦交正常化近30年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得到持续深化,相互依赖越来越深。日本自1993年以来连续八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出口市场。
  中日两国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进出口贸易额逐步扩大,从1972年的10.38亿美元扩大到2000年的800多亿美元;贸易形式多样,从一般的商品贸易发展到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多种形式;商品结构层次提高;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额逐步扩大,协议投资金额从1990年前10余年的32.9亿美元,到2000年底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2万多个,实际到位资金达280亿美元;对华直接投资结构和领域出现明显变化,从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向电子、汽车、机械、建材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领域拓展;直接投资成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和扩大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手段,呈现出“投资拉动贸易”的鲜明特点。
  展望中日经贸合作前景,我们确需认真思考,共商大计。我认为:一、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打破了国家的、地区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市场竞争虽然更激烈,但同时又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更加成为可能。中日经济也应在这种环境中寻求更多方面的合作,实现共赢。
  二、中国加入WTO,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大的中国市场,中日经贸合作的范围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中日经贸合作的程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深。我们希望日本经贸界把握中国加入WTO的契机,研究入世后中国市场的特点,加强了解,增进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三、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大大延伸中日经贸合作的空间。开发西部,为境外企业家和投资者开辟了低成本扩张、寻求共同发展的新的广阔空间。我相信,在开发中国西部的过程中,中日两国完全可以继续进行优势互补的经贸合作,共利共赢。
  四、中日两国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呈现出宽领域、多层次的特征。例如,可以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合作,采用高新技术拓展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模式;可以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加强合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中人才跨国流动的趋势;可以合作进行市场调研,加强信息的权威性。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建立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中日经贸合作关系不但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稳定和共同繁荣。我相信,在21世纪,中日的经贸合作必将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全新面目。(附图片) uBe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版)
专栏: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
  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没有信心,消费、投资的取向和动力都会发生严重扭曲。“9·11”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全球长期下滑的经济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10月份,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持续出现了连续12个月的下滑,这是自1942年以来的第一次。美国第三季度的GDP也出现了负增长,如果四季度也出现负增长,美国的经济就正式进入了衰退阶段。这将使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亚洲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之后恢复和振兴的努力,绝大部分付之东流。日前,权威预测机构对亚太除中国以外经济体的增长率,几乎都下调了一半。有预测说,许多小型开放式的经济体,今年会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资本市场的难以利用、信用等级的下降及不良资产的上升,特别是从保险、证券等行业转嫁过来的风险,使得金融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首先,币值非常稳定,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今年10月人民币币值比1994年已升值30%;其次,汇率稳定,虽然经常项目项下贸易顺差在缩小,但外商直接投资迅猛增加,我们的外汇储备已超过2000亿美元,国内储蓄非常丰厚,每年新增储蓄足以支撑拿出8万亿元人民币、1500亿美元贷款支持各项建设;第三,经济增长迅速,全年预计GDP增长7%。
  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因为早在1997年年初,中国政府就高度重视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的整顿工作,及时地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向,改出口导向型为内需拉动型,确保在受到国际负面影响的情况下,GDP仍能实现比较稳定的成长;二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国际惯例、国际准则进一步接轨;三是进一步改变政府的职能和作风,使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了保证。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内涵,就是在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建设。内部主要是两项,一是强调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要有充分、合格的人才。从外部来讲,也是两件事。一是法规和法治的建设亟待改进,二是政府职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在这两大领域里,我们还缺乏经验,和国际水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希望借鉴日本金融界的经验。
  去年,在中国进行WTO谈判的时候,我们向近1万名中国银行的员工发放了问卷,问他们三个问题。第一个,明年年底中国加入WTO的话,我们中国银行要不要加快改革。回答是Yes;明年年底如果中国不能加入WTO的话,中国银行要不要加快改革。回答是Yes;第三个问题,到明年年底中国仍然不能确定加入还是不加入WTO的话,中国银行要不要加快它的改革开放。回答也是Yes。由此可见,中国银行的改革没有不确定性。我可以在这里讲,中国银行的明天会更美好,中国金融界的改革明天会更美好,中日两国在金融合作领域的明天会更美好!(附图片) uBe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版)
专栏:

中国:经济增长新时代
富士通公司会长关泽义
  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必须进行国际化。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解决就业等方面,外资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培育新兴产业中,外资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中国正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如果把两者关系处理好,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20世纪70年代,我们承担了铺设中日海底电缆的工程;1979年,在天津设置了大型计算机,接着,我们为福州市提供了当时中国第一部电子交换机。当时,中国全国电话也只不过是400万门左右,每100人只有0.3部,现在怎么样呢?有1.8亿部的电话容量,这是令人吃惊的发展。中国GDP当中,IT产业的比例,1992年只占1.8%,到1998年迅速增长为4.8%。2001年在开始实施的“十五”计划中,中国政府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为实施这一战略,IT产业的增长率,将达到GDP增长率的3倍,也就是说,在未来五年中,中国IT产业每年要实现20%的增长。
  IT革命、全球化、“入世”……对中国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内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将会被外资挤垮。但是结果并非如此。在引进外资的竞争过程当中,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增强了竞争力。因此,“入世”以后,中国也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同样面临着国外强有力的竞争,还经历了欧美等国的贸易摩擦。但是,日本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最后终于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入世”以后,中国也会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的时代,今后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但是我确信以中国传统的才智、能力,一定能够迈向成功的道路。
  1987年,富士通在福建成立了第一家合营公司,1992年,在北京成立了电脑软件开发公司,1989年,我们开始为中国培养软件技术人员,到目前为止,一共培养了120多名。另外,在天津等地,还有一些合资企业。我们坚信,与中国合作进行软件等开发,将有利于实现双赢。(附图片) uBe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版)
专栏:

21世纪的企业经营
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遵循世界通用的商业规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它将意味着又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正式出现在面前。今后,世界各国将会对中国提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加强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各种限制”等。
  中国的企业活动也将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势必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但我深信,自由竞争将给中国企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益,其最终结果必将使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这些正是日本汽车工业曾经亲身经历的过程,而正是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成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竞争力的源泉。回想起来,丰田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也曾经历过一次严峻的考验。1965年,日本政府完全放开对整车进口的限制,1971年实施“资本自由化”。当时日本的汽车工业,无论从生产规模、资金能力还是技术开发,都与欧美汽车厂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以及欧洲汽车厂家的虎视眈眈之下,日本汽车厂家哪怕只是有稍微的松懈,都随时有可能被吞并。在这种形势之下,丰田始终坚持以独立资本办企业的方针,确立了年产200万辆的生产体制,并由此开始了降低生产成本的努力。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努力超越欧美厂家生产技术的同时,我们提出了“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优质的汽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先后确立了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有效化、系统化为目的的“综合质量控制制度(TQC)”,以彻底杜绝浪费为指导思想的“丰田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良好的劳资关系。直到今天这些优良传统仍然是丰田赖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基础。
  面向21世纪的企业经营中哪些东西应该保留,哪些东西需要改变,是每一名经营者都亟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我觉得以人为本的经营,培养教育人的文化,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劳资关系以及合理的生产方式,是不为时代所左右的。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物、人、资金的本地化,迅速满足顾客的需求,重视环境问题,则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附图片)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陶源明提供) uBe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