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1-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风新貌盈河间 '...

第10版(摄影)
专栏:

新风新貌盈河间
春节即将来临,燕赵大地一派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河间市76万干部群众在忙碌了一年后,以各种方式庆贺丰收成果,祈盼新一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河间又称瀛州,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这块古老的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快速发展。
河间市以创建“大规模、集团化”民营企业为突破口,确立了电线电缆、汽车配件、保温材料、轻纺化工、灶具餐具、建筑建材六大特色产业。目前,全市有56家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9家超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有10家步入国家大中型民营企业行列,5家被命名为国家级企业集团。其中宝丰集团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交联电缆生产厂家,并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设立了分公司。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全市农业、第三产业注入活力。河间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贸易型农业,大力实施小麦、果品、蔬菜、棉花、花卉、畜禽养殖六大商品基地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走向富裕的河间人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河间市书法协会在河北省乃至全国书法界都小有名气,700多名会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河间大鼓自古有名,从年根到正月十五,村村都能听到咚咚的大鼓声。春节来临,北皇亲庄农民组织起了舞狮队,张庄农民的耍龙队也开始走村串户。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次展示出今日燕赵儿女的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华社记者 马平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影报道(附图片)
大鼓震天,金狮欢舞,河间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迎新春。
中共河间市委书记回建到石马村为103岁老人韩梅送春联。
河间市公安局干警将书籍送到清真寺内。
河间市高科技企业宝丰线缆有限公司领头人郑保忠(左)、郑保祯始终严把产品质量关,力争品牌创同行业一流。
“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了农民致富。养殖户们喜购养殖场在新世纪孵出的第一批小鸭。
古城今日别样新。
农业科技人员将科学育种新方法作为新年礼物送到农户家中。 DuI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摄影)
专栏:

下乡送春联温暖百姓家
1月14日早晨,湖北省孝感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自备红纸,组织18位书法家前往孝感南区三汊镇建增村,为农民朋友书写春联。
“孝感市文联、市书协义务送春联下乡”的横幅引人注目,方桌上墨香四溢,大红纸光泽夺目,书法家全神贯注,一笔一画笔力雄健,赏心悦目;一字一联给农民送去了一个个新春的祝福。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华说:“送春联下乡,是党和政府给老百姓送来的温暖。”
这一天,该市文联、市书协为建增村385户农民送去450副春联。
刘碧峰 柳长忠 王汉泉摄影报道(附图片)
书法家尽情挥毫,老百姓大开眼界。
“写得这么好的春联,我一辈子都没见过”,村民由衷地赞叹。 DuI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摄影)
专栏:

传播科技信息的老人
从农业银行离休回家乡山东莘县十八里铺碱场村定居的孙佃英老人,看到乡亲们信息比较闭塞,脱贫致富缓慢,心里有些犯急。于是,老人自订报纸杂志,又从原单位以前订阅的旧报纸中剪了“推广优质品种”、“优质果树”、“温室大棚”、“生活常识”、“科学饮食”等20余类信息知识整理装订。
他逢人就说,见人就讲,到处宣传科技信息知识。大棚里、田埂上、农家院里到处留下他的身影;农闲时他家成了“小课堂”,农忙时他骑着摩托车四处讲。几年来,有近万人听过他的传播、讲解。通过他的传播,不少老人获得了养生知识,一些农民引种优质品种成功,挣了钱。
张宪举 高文举摄影报道(附图片)剪报是孙佃英老人多年的习惯。
村里年轻人愿意听孙佃英老人讲解各种知识。 DuI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摄影)
专栏:来稿点评

拍出新感觉
蒋铎
中共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委宣传部张邦人拍的《三年扶贫 东岗冒富》,是最近照片来稿中比较出色的一幅。农村帮困扶贫是新闻摄影界热衷表现的题材之一,多年来大家都在进行着执着的实践和探索,拍出了不少好作品。但就本报来稿看,总体上说,质量还不高。一说脱贫致富往往就是种大棚菜、种香菇、种果树……不然就是养牛、养羊、养鸡。这些“种”或“养”,在当地可能都是很有效的脱贫途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不一定都适合用新闻照片去表现。因为直接拍这些场面,一、不大容易拍出人的情绪变化和人的奋斗精神,都是一般的日常劳动,拍成照片平平淡淡。二、农民种大棚菜、养牛养羊,无论在天南地北都没多大差别,所以拍出来的画面大同小异。一个农民(多为年轻女性)满面笑容地摘苹果或桃子或香蕉的画面,已经是几十年一贯制了。这种似曾相识的画面,当然很难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照片说明中也提到“帮助特困户种起了百合、无籽西瓜”,但作者却巧妙地避开了日常的生产劳动场面,而是着力表现村民们走在刚刚竣工的水泥路面上的新鲜感觉。今天村里老老少少沉浸在节日般的欢乐中。老人们是东岗巨变的见证人,他们在村里走了一辈子晴天是土、雨天是泥的土路,今儿个走在这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新路上,感受更深切。种百合、种西瓜,很可能几年以后还是那样,而老人们走在新路上的那种特有的感觉,是只有现在新路刚刚修成时才有的。这几位老人的这种新鲜感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千千万万告别了贫困的庄稼人的心情。
我本身也是个拍新闻照片的人,说这些话主要是想和同行、特别是基层从事新闻摄影的朋友们聊天、切磋。文字中提到的问题或不足,既有来稿中的,也有我自己的,当中有不少是我个人的教训。有些贫困地区,如吕梁、西海固、大别山……我跑过。我从事新闻摄影时间不短了,但到乡下拍摄时,经常的状态不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而是束手无策。我们这些手持一流相机的专业摄影记者下到贫困乡村,为什么只能拍大棚菜或养牛养羊?因为大棚菜、养牛养羊就摆在那里,你可以随到随拍。而一个摆脱了贫困的村子里的一条路修成了,这样千载难逢的场景,只有蹲在基层生活里,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人,才能发现并及时拍到。所以,要想拍出有新意的图片,就必须深入下去,到老百姓身边去寻找新感觉。蜻蜓点水、走马看花式的采访,拍不到有新意的图片。 DuI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摄影)
专栏:

三年扶贫 东岗冒富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七里岗乡东岗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1998年临川民政局挂点扶贫以来,帮助该村建起了村办企业砖厂,修好了排水站,摆脱了旱魔,盖起了小学,帮助特困户种起了百合、无籽西瓜……经过三年来的帮扶,东岗村人均增收上千元,跻身该乡富裕村行列。
图为新修的水泥路竣工,村民欢天喜地走在新路上。 张邦人摄 Du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