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聚焦
赛场选将
——广东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单向前
2000年6月15日,对36岁的郭俊发来说,是终生难忘的。这一天,他被任命为广东省交通厅外经处处长并走马上任。在此之前,他只是省交通厅的一名主任科员。
2000年的11月22日,对于郭俊发来说,更是终生难忘的。这一天,他报名参加了正在进行的广东省副厅级领导岗位的公开选拔。如果当选,他将在一年之内“连升三级”。
从一名普通的主任科员到副厅级干部的候选人,郭俊发一年之内走完了以往要走十几年的“路程”。而这一切,靠的是他自己的实力,靠的是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靠的是竞争上岗的推行。
开始于1998年9月的广东省竞争上岗工作,与其他省市相比,起步并不早。但两年来,他们扎实工作,稳妥推进。通过竞争上岗,优化了机关干部队伍结构,转变了机关干部作风,提高了机关干部队伍素质,为广东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变“关门点兵”为“比武选将”,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竞争上岗,拓宽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
“这么快做处级干部,以前想都没想过。”广东省地税局办公室副主任郭驰这样说。他1994年财经大学毕业到深圳市地税局工作,1998年调入省地税局。去年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竞争上岗的程序,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9岁的他,是目前省直机关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担任广东省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办公室主任的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罗东凯说,在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上,不是干部真的不能下,而是以往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让干部下得有根有据,下得安心,下得无怨。竞争上岗在机制上做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选人用人的新机制。
传统的选拔任用干部,采取的是封闭式、神秘化的做法。有什么职位需要人?需要什么样的人?谁是考察对象?如何运作?大多数人不得而知。结果是小道消息盛行。广东省在竞争上岗过程中将竞争的内容中除了试题外的所有东西,全部公开,并与公示制一起共同实施,体现了公开性、透明性;它使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同志都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经过多个环节的平等竞争,让优秀者脱颖而出,体现了竞争性;竞争上岗将个人笔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按照2∶2∶3∶3的比例量化计算,特别是在组织考察中实行党组(党委)成员无记名打分,每个成员手中一票,分量相当,还要去掉最高和最低分,避免了由于领导亲疏不同而影响干部任用情况的发生,也不可能出现“一言堂”、个别领导说了算的情况,既使群众广泛参与,又真正发挥了党委成员集体领导的作用,体现了民主性。
在广东省政府的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中,共有2490人参加,最后有1136人被任命为正副处长,170名原担任正副处长的同志在竞争中落选。
由副处长竞争为广东省司法厅基层工作管理处处长的张刚说,这次竞争上岗确实是一次机会。它对自己是一种锻炼,是一次总结,是对胆识、能力的一次考验,使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使别人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竞争处长没有成功的省政府办公厅行政处副处长周得全说,对结果我是平静的。你不参加竞争,永远没有希望。通过竞争,就有一线希望。以前在机关有一种看法:“20多岁做科员,30多岁做科长,40多岁做副处长,50多岁当处长,60多岁回家休养。”现在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通过竞争上岗打破这种说法。竞争不上,应该多向别人学习。
破了“熬官”者的美梦,堵了“跑官”者的后门,断了“买官”者的念头。竞争上岗,确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2000年“五一”的七天长假,对广东省政府报名参加竞争上岗的同志有着特殊的意义。竞争上岗的第一关———笔试,就安排在“五一”节后进行。为了顺利过关,许多“考生”取消了和家人出游的计划,推掉了迎来送往的应酬,坐在了书桌前。更有甚者,请老婆孩子来当“考官”,家里变成了“考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次可是“硬碰硬”,再像以往那样“托门子”、“拉关系”,浪费的只能是自己的时间。
广东省机构改革开始后,有的机关干部就坐不住了,到处找关系,托人情,或者到领导家登门拜访,许多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感到非常为难。确定实行竞争上岗后,特别是公开了竞争上岗的具体程序后,打招呼、说情的大大减少了。
省环保局局长袁征同志是从原省国土厅厅长调过去的,他说:“我新到一个单位,按照以往惯例,人事安排很难一步到位。但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我用两天时间听干部的演讲答辩,把局里几乎所有骨干的基本情况就搞清楚了,然后党组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中层领导干部全都安排到位。而且这样做,干部用得准,没有一个来向我反映哪个干部什么问题的。”
罗东凯说,竞争上岗是推动干部学习的最好方式,同时还给干部指明了一个努力方向:只有好好工作,才会大有希望。
事实证明,如果领导干部在任时不注意学习,提高能力,只会画圈,在竞争上岗的机制面前,就会败下阵来。一位干了10多年的主任科员,这次竞争上岗,笔试、演讲分数都不高,民主测评也不太理想,原打算靠任职时间解决一个副处级,后来说自己不争气,连给领导打电话都不好意思了。
即使通过竞争当上了领导,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领导干部任期制是竞争上岗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一到,重新再来。在任者领导有危机,落选者工作有动力。
年纪轻了,学历高了,作风变了。竞争上岗,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
省交通厅一件拖了5年没有落实的事情,新处长竞争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下基层调查研究,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并独当一面去协调处理。不少厅局领导感到,现在处室减少了,人员精减了,但机关工作更扎实了。
通过竞争上岗的干部对职责的理解、履行更清楚、更明确,普遍增强了责任感,也增加了危机感:不好好干,下次就可能落选。竞争上岗给机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机关出现了人人争先、不甘落后的新气象。郭俊发表示,这次竞争上岗自己是越级提拔,群众和组织的信任时刻挂在心头,自己一定会充分依靠老同志,尊重大家的意见,尽全力把工作干好。作为竞争上岗直接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张刚上任后,在处内广开言路,建章立制,深入调研。在他们的努力下,困扰基层二十几年的司法所定编问题,已经有望解决。交通厅某处室以前事难办,脸难看,办事效率低,前来办事的同志对他们是一肚子意见。新处长上任后,处处为别人着想,事事站在对方的角度,面貌为之一新,还收到了多封表扬信。一些厅局反映,过去有的工作被推来推去,一些小材料也要十天半个月才出来,现在效率明显提高了。
省地税局通过竞争上岗,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前年提出“二次创业”的五年计划,去年完成了一半,已经肯定要提前完成。全省去年的地税收入达到了600多亿元;社保费的征收率也达到了95%以上,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布置的任务,被称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竞争上岗加快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进程。广东省政府46个工作部门中,处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4.6岁,一大批年纪轻、政治强、业务精、有能力、知识面广的优秀人才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据统计,竞争上岗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正副处长所占的比例比原来提高了9个百分点。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审计署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纪实
沈纪
1998年3月以来,审计署党组大刀阔斧地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通过竞争上岗、异地交流、公开选拔等方式促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革,也激活了一潭静水,使广大干部看到了希望,感受到压力,精神面貌普遍发生变化。
竞争上岗——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作结束后,审计署党组本着“精简、高效”和“强化竞争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逐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审计队伍”的目标,开始考虑特派办的干部制度改革工作。1999年2月,《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处级及以下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经署党组批准正式实施,标志着审计署驻地方16个特派办竞争上岗工作的全面推开。
通过竞争,16个特派办从原有的1536个处级及以下干部中分流了170人;正副处长平均年龄由45岁下降至42岁。由于处级干部此次全部实施竞争上岗,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打破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传统做法,一大批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担任了领导职务。通过竞争上岗,涌现出一批30岁左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较高审计业务技能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年轻干部,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异地交流——加快干部的成长速度
1995年以来,审计署机关交流到各特派办、地方政府的干部60名,其中司局级干部29名,处级干部31名;审计署驻各地特派办近年来交流司局级干部41人次,处级干部29人次。1998年机构改革以后,审计署党组为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重点加强了对特派办的干部交流,先后从特派办选调了56名年龄在30岁左右的业务骨干和培养对象进京。
通过在国家机关工作岗位上的两年锻炼,这些年轻干部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宏观意识,激活了创新思维。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基层同志好的工作作风和方法,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公开选拔——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00年初,审计署党组制定下发了《审计署关于公开推荐和选拔副司(局)级领导干部的实施办法》以及其它两个配套文件,开始在署机关、派出局和特派办进行公开推荐选拔工作。经过宣传动员、民主推荐、资格审查、笔试考试、面试答辩、组织考察、署党组决定拟任用人选、公示等8个阶段,最后从71人中择优选拔了15人作为副司(局)级试用期干部,试用期一年;13人作为厅(局)长助理或特派员助理,在各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目前,这28名同志已经带着群众的信任和党组的期望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
为使公开选拔更加透明,1999年10月审计署就制定了《审计署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公示制试行办法》,并于中旬首先对拟提拔的28名副司(局)级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
公开选拔,让拟提拔者情况全部“示众”,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署党组大刀阔斧改革干部任用制度的决心,促使一大批“千里马”脱颖而出,也使广大干部有了信心和压力,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采访手记①
让“赛场”多起来
向前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日前,广东省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将以往的“伯乐相马”变为“赛场选马”。据省委组织部对省直机关45个部门4655名机关干部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开展此项工作持赞成和基本赞成的人员高达91.5%。一项刚刚实施的制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这项制度改变了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调动了人的积极性。
广东的实践证明,竞争上岗,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赛马”制度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工作中来,有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赛马”还有利于做好机关精兵简政和工作人员的分流工作,确保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运用赛马机制不但有利于避免出现看关系、看来头决定干部去留等问题,而且有利于选贤任能,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素质,增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
“赛马”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能够有效地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打破了论资排辈,提高了民主程度,使跑官要官者无路可走,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广东在改革开放之初,曾以特殊灵活的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了海内外大批人才,一度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近20年来,广东之所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他们一直重视人才、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新世纪之初,他们又在选人用人的机制上,下这么大的决心,营造聚人、育人、用人的良好环境,这种观念、做法,值得其他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学习、借鉴。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去年以来,河南省开封市在村支部改选过程中,推行了村支部班子候选人由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员选举的“两推一选”方式。“两推一选”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民意、赢得了民心。图为杞县村民在踊跃投票。王悦勤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李学领——
西部铁路实干家
才铁军 宋红军
一年来,一个人的名字在全国铁路和甘肃省被广为传颂,人们称他是“西部铁路实干家”、“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就是兰州铁路分局原副分局长李学领。1999年9月29日,51岁的李学领在工作岗位上因白血病突发脑出血病逝。李学领去世后,兰州铁路分局的干部职工自发地开展悼念活动。2000年,铁道部政治部和甘肃省委分别作出决定,授予李学领“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并广泛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李学领对铁路事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挚爱。凡是熟悉李学领的人,一提起他,都异口同声地说:“李学领是累死的!”1995年,李学领从河口南工务段段长调任兰州铁路分局副分局长。在任副分局长的四年多时间里,李学领几乎大半时间都奔波在千里铁道线上,带领干部职工查找问题,确保线路安全。全身心的工作,使他忽视了病魔正悄悄侵蚀他的身体。1998年,兰州铁路分局兰州枢纽安全基础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李学领虽已感到身体不适,但他仍坚持在每次施工前都到现场调查论证,确定最佳方案,使运输干扰大为减少。1999年9月,陇海线天兰、兰打段正处于全路提速试验阶段,李学领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全身心投入提速试验。一有时间,就深入到各工务、电务段,认真检查提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2日,他踏上了铁路局提速试验列车,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从天水车站一直站到了武威南车站,全程637公里。此时病魔已经侵入他的脊髓。9月28日上午,参加宝兰二线建设工作会议的李学领左眼开始充血,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离开会场;9月29日,李学领走了,带着对事业的无限眷恋,带着无法参与宝兰二线建设的深深遗憾。
李学领生前常说:“我是党培养起来的干部,能把党的温暖多一点、再多一点送给职工,是我最大的心愿。”32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80年8月,在衡阳工程学校进修的李学领,刚一放假,就来到75岁高龄的退休孤寡老人刘宗义的家中探望。刘宗义老人无儿无女,妻子1970年去世,生活很困难。李学领在当团总支书记时,就组成团员青年学雷锋小组,常年担负起照顾老人的重任。
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职工的一片真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李学领在职工群众心中矗起一座丰碑。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访谈
找准农村党建切入点
——访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委副书记高德领
高德领,男,汉族,50岁,大专文化。曾任村支书,乡团委书记,平顶山市郊区团委、团市委副书记;后任郊区区长、郏县县委书记、平顶山市委常委、秘书长;1998年起任南阳市委副书记。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高德领,谈起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他说——
南阳市委在实践中认识到,在农村要真正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这个关键。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我们探索出了农村党员活动日这一载体,寻找到了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的切入点。
南阳市农村党员活动日制度是从1995年开始实行的。这一制度,是以县(市、区)为单位,确定每月的某一日并固定下来,作为全县(市、区)农村党员干部统一的组织活动时间。在这一天,农村党员以村支部为单位从四面八方集中在一起,开展“五学”(学政治理论、学党的知识、学农村政策、学法律法规、学实用技术)、“四议”(议党建、议村务、议发展、议致富)、“三帮”(帮支部、帮困难党员、帮贫困户)活动。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走出去、请进来、奖优罚劣、义务劳动或帮困扶贫、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活动内容上,主要坚持了四个结合,即:与解决农村党员思想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现行方针政策的教育培训。与提高党员的帮带能力相结合,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一些党员和群众形象地说:“要想富,找支部,活动日里有门路”;与组织党员参政议事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增加了村级大事的透明度;与完善党员管理、严格新党员发展程序相结合,把发展党员、党员缴纳党费、党员定期参加活动情况评议等纳入活动日内容。
目前,我市农村已普遍实行这一制度,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1999年,全市有2286个农村党支部被评为“五好”支部,占农村支部的48.9%。(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长铝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常吕
在不少国有企业仍在艰难脱困的时候,我国特大型铝联合企业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却发生了奇迹般变化:经济效益连年翻番;主导产品氧化铝产量每年以20万吨的幅度递增,前年年产量达到了118.88万吨,跃居亚洲首位。三年时间,国家没投入一分钱,而长铝进行技改也只花了3亿元,就使氧化铝净增60万吨,相当于国家又建成了一座大型氧化铝厂。换句话说,长铝用自己挖潜得来的3亿元钱为国家干成了需花40亿才能干成的事情。
长铝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该公司党委书记曹霞升一语中的:“是务实、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威力。”
1998年4月的一天,当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到位后,党委书记曹霞升和公司经理宋培凯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专题研究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他们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根本任务,党政工团同心、齐抓、共干,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在长铝,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不仅有明确的阐述,更有生动的实践。热力厂每季一次的政工例会,过去只是通报党群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党群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近两年,这个例会发生了变化,与会的党群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首先要汇报生产、成本、指标情况,而后再汇报党群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围绕生产、成本、指标部署党群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水电厂在思想政治工作与良好的企业文化结合上做文章,为供水、供电职工和厂机关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走出泵房,视供水单位为用户,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机关干部走向基层,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氧化铝厂在干部任用中,尝试让车间主任与党支部书记“换位”工作,从而引发了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的换位思考,增强了他们驾驭生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能力。
务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赢得人心,保证了长铝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近年来,500余人的宜阳矿停产,580余人的基建部、技改部撤消,800余人的转岗分流,1400余人的行政福利部、职工医院对外创收和考核利润,但无一人上访闹事,“关停并转”秩序井然。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公开招聘118名副局级、副处级干部。图为在道里区报名点,几位报名者正在查看竞聘须知。李勇摄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致读者
新世纪到来之际,本版全体编辑谨向广大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新的一年里,《党的生活》专版也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版式设计将更加活泼、新颖;报道内容将更加贴近读者,更具深度与可读性。
具体方案是:每期在头条位置推出“本期聚焦”栏目,就当前读者普遍关心的党建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深度报道;推出言论栏目“采访手记”,把记者在采访中的感悟奉献给读者;推出“以案说纪”专栏,剖析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改“公仆心声”专栏为“公仆访谈”,给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一个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舞台。
办好《党的生活》,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与支持,我们期待大家不断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