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2-3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百年回首 '...

第7版(文学之页)
专栏:

  百年回首
  蔡若虹
  一、立国
  百年回首,莫忘记、那个黄金时刻;
  大吼一声人起立,挽救神州命脉;
  赤脚英雄,长城好汉,捧出新中国;
  红旗飞舞,凯歌声震南北!
  辉煌五十周年,几多新气象、新人新物;
  国运高升穷转富,两个文明出色;
  尧舜三朝,丹心十亿,锦绣前程阔;
  精神展翅,万道难关飞越!
  二、党旗
  旌旗红透,旗上有、镰斧交叉图案;
  七一诞生风雨里,挺立井冈山上;
  草地飞霞,雪山流火,赤水翻红浪;
  征途万里,处处山花烂漫!
  飘扬二十春秋,终于赢得了、京城解放;
  两面红旗相并立,更有雄歌高唱;
  老将抬头,新兵举手,宣誓音容壮;
  威风抖擞,正是英雄形象!
  三、国歌
  烽火冲天,有红军,抢救国亡家破;
  战斗吼声声不断,枪影刀光交错;
  帷幄灯明,旌旗血染,捷报随风转;
  五星高照,铁打江山归我!
  国歌来自军歌,更为难得是,凯歌同伙;
  嘹亮三歌成一体,好似惊雷远播;
  军乐齐鸣,雄师合唱,胜利红如火;
  长城血肉,化作精神花朵! erL品论天涯网


第7版(文学之页)
专栏:

  大放光明
  季羡林
  幼年时候,我喜欢读唐代诗人刘梦得的诗《赠眼医婆罗门僧》:三秋伤望远/终日泣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已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矇,觉得颇为有趣。
  一个印度游方郎中眼医,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中国行医。如果把他的经历写下来,其价值恐怕不会低于《马可·波罗游记》。只可惜,我当年目光如炬,“欲穷千里目”,易如反掌;对刘梦得的处境和心情,一点都不理解,以为这不过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迹而已。不有同病,焉能相怜!
  约摸在十几年前,我已步入真正的老境,身心两个方面,都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眼睛首先出了问题,看东西逐渐模糊起来。“看朱渐成碧”的经历我还没有过;但是,红绿都看不清楚,则是经常的事。经过了十年浩劫的炼狱,穷途之感是没有了;但是以眼泪洗面则时常会出现。求医检查,定为白内障。白内障就白内障吧,这是科学,不容怀疑。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乐天派,觉得人生有点白内障也是难免的。有了病,就得治,那种同疾病作斗争的说法或做法,为我所不解。谈到治,我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了唐代的刘梦得和那位眼医婆罗门僧。我不知道金篦术是什么样的方法。估计在一千多年前是十分先进的手术,而今则渺矣茫矣,莫明其妙了。在当时,恐怕金篦术还真有效用,否则刘梦得也决不会赋诗赞扬。常言道: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今天只能乞灵于最新的科学技术了。说到治白内障,在今天的北京,最有权威的医院是同仁。在同仁,最有权威的大夫是有“北京第一刀”之誉的施玉英大夫吧。于是我求到了施大夫门下,蒙她亲自主刀,仅用二十分钟就完成了手术。但只做了右眼的手术,左眼留待以后,据说这是正常的做法。不管怎样,我能看清东西了。虽然两只眼睛视力相差悬殊,右眼是0.6,左眼是0.1,一明一暗,两只眼睛经常闹点小矛盾。但是我毕竟能写字看书了,着实快活了几年。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从新千年以来,明亮的右眼突然罢了工,眼球后面长出了一层厚膜,把视力挡住,以致伸手不见五指。中石(欧阳)的右眼也有点小毛病,尝自嘲“无出其右者”,我现在也有了深切类似的感受。但是祸不单行,左眼的视力也逐渐下降,现在已经达不到0.1了。两只眼通力协作,把我制造成了一个半盲人。严重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刘梦得,我本来已是老翁,现在更成了超级老翁了。
  有颇长的一段时间,我在昏天黑地中过日子。我本来还算是一个谦恭的人,现在却变成了“目中无人”,因为,即使是熟人,一尺之内才能分辨出庐山真面目。我又变成了“不知天高地厚”,上不见蓝天,下不见脚下的土地,走路需要有人搀扶,一脚高,一脚低,踉跄前进。两个月前,正是阳春三月,燕园中一派大好风光。嫩柳鹅黄,荷塘青碧;但是,这一切我都无法享受。小阿姨搀扶着我,走向湖边,四顾茫然。柳条勉强能够看到,只像是一条条的黑线。数亩方塘,只能看到潋滟的水光中一点波光。我最喜爱的二月兰,就在脚下,但我却视而不见。我问阿姨,柳条发绿了没有?她说,不但发绿了,而且柳絮满天飞舞了;我却只能感觉,一团柳絮也没有看到。我手植的玉兰花,今年是大年,开了一百多朵白花,我抬头想去欣赏,也只能看到朦朦胧胧的几团白色。我手植的季荷是我最关心的东西,我每天都追问小阿姨,新荷露了尖尖角没有?但是,荷花性子慢,迟迟不肯露面。我就这样过了一个春天。
  有病必须求医,这是常识,而求医的首选当然依然是同仁医院,是施玉英大夫。可惜施大夫因事离京,我等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心中耐不住,奔走了几个著名的大医院。为我检查眼睛的几个著名的眼科专家,看到我动过手术的右眼,无不同声赞赏施玉英大夫手术之精妙。但当我请他们给我治疗时,又无不同声劝我,还是等施大夫。这样我只好耐着性子等候了。
  施大夫终于回来了。我立马赶到同仁医院,见到了施大夫。经过检查,她说:“右眼打激光,左眼动手术!”斩钉截铁,没有丝毫游移,真正是“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大将风度。我一下子仿佛吃了定心丸。
  但这并不真能定心,只不过是知道了结论而已。对于这两个手术我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我患心律不齐症已有四十余年,虽然始终没有发作过,但是,正如我一进宫(第一次进同仁的戏称)时施玉英大夫所说的那样,四十年不发作,不等于永远不发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在手术台上心房一颤动,则在半秒钟内,一只眼就会失明,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是二进宫了,想到施大夫这几句话,我能不不寒而栗吗?何况打激光手术,我完全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恍兮惚兮,玄妙莫测。一想到这一项新鲜事物,我心里能不打鼓吗?
  总之,我认为,这两项手术都是风云莫测的,都包含着或大或小的危险性,我应当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事实上,我也确实做了细致和坚定的思想准备。
  谈到思想准备,无非是上、中、下三种。上者争取两项手术都完全成功。对此,基于我在上面讲到危险情况,我确实一点把握都没有。中者指的是一项手术成功,一项失败。这个情况我认为可能性最大。不管是保住左眼,还是保住右眼,只要我还能看到东西,我就满意了。下者则是两项手术全都失败。这情况虽可怕,然而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为了未雨绸缪,我甚至试作赛前的热身操。我故意长时间地闭上双目,只用手来摸索。桌子上和窗台上的小摆设,对我毫无用处了,我置之不摸。书本和钢笔、铅笔,也不能再为我服务了,我也不去摸它们。我只摸还有点用的刀子和叉子,手指尖一阵冰凉,心里感到颇为舒服。我又痴想联翩,想到国外一些失明的名人,比如鲁迅的朋友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我又想到自己几位失明的师辈。冯友兰先生晚年目盲,却写出崭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思想解放、挥洒自如,成为一生绝唱。年已一百零五岁的陈翰笙先生,在庆祝他百年诞辰时,虽已目盲多年,却仍然要求工作。陈寅恪先生忧患一生,晚年失明,却写出了长达八九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为士林所艳羡。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来。但是,我觉得,这几个例子已经够了,已经足以警顽立懦,振聋发聩了。
  以上都只是幻想。幻想终归是幻想,我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现实就是我要二进宫,再回到同仁医院。当年一进宫的时候,我坐在车中,心神不定,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无端背诵起了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首词,当时背诵了不知道多少遍,一直到走下汽车。躺在手术台上,我又无端背诵起了苏词“缥缈红妆照浅溪”一首,原因至今不明。
  我这一出一进宫,只是为了做一个手术,却唱了十七天。这一出二进宫,是想做两个手术,难道真让我唱上三十四天吗?可是我真正万万没有想到,我进宫的第二天早晨,施大夫就让人通知我,下午一点做白内障手术,后来又提前到十二点。这一次我根本没有诗兴,根本没有想到东坡词。一躺上手术台,施大夫同我聊了几句闲天:“季老!你已经迫近九十高龄,牙齿却还这样好。”我答曰:“前面两排牙是装饰门面的,后面的都已支离破碎了。”于是手术开始,不到二十分钟便胜利结束,让我愉快地吃了一惊。
  过了几天,我又经历了一次愉快的吃惊。刚吃完午饭,正想躺下午休,推门进来了一位大夫,不是别人,正是施玉英大夫本人,后面跟着一位柴大夫,这完全出乎我意料。除了查房外,大夫是不进病房的。她通知我,待一会儿下午一点半做打激光的手术。我惊诧莫名。但心里立即紧张起来。我听一个过来人说过,打激光要打麻药,打完后,第一夜时有剧痛,须服止痛药,才能勉强熬住。过一两天,还要回医院检查。手续麻烦得很哩。但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我硬着头皮,准时到了手术室,两位大夫都在。施大夫让我坐在一架医院到处都有的检查眼睛的机器旁,我熟练地把下巴颏儿压在一个盘状的东西上,心里想,这不过是手术前照例的检查,下一道手续应该是扎麻药针了。柴大夫先坐在机器的对面,告诉我,右眼球不要动,要向前看。只听得啪啪几声响,施大夫又坐在那个位子上,又只是啪啪几声,前后不过几秒钟,两个大夫说:“手术完了!”我吃惊得目瞪口呆:“怎么,完了!”我以为大头还在后面哩。我站了起来,睁眼环顾四周,眼前大放光明了。几秒钟之隔,竟换了一个天地。我首先看到了施大夫。我同这位为我发?的大恩人,做白内障手术已达两万多例的,名满天下的女大夫,打交道已有数年之久;但是,她的形象在我眼中只是一个影子。今天她活灵活现地站在我眼前,满面含笑。我又是一惊:“她怎么竟是这样年青啊!”我目光所及,无不熠熠闪光。几秒钟前,不见舆薪,而今却能明察秋毫。回到病房,看到陆燕大夫,几天来,她的庐山真面目,似乎总是隐而不彰。现在看到她是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少女。当年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而“漫卷诗书喜欲狂”。我眼前虽没有诗书可卷,而“喜欲狂”则是完全相同的。
  回到燕园,时隔只有九天,却仿佛真正换了人间。临走时,一切都是模模糊糊,回来时却一切都清清楚楚,都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天空更蓝,云彩更白;山更青,水更碧;小草更绿,月季更红;水塔更显得凌空巍然,小岛更显得蓊郁葳蕤。所有这一切,以前都似乎没有看得这样清清白白,今天一见,俨然如故友重逢了。
  楼前的一半种了季荷的大池塘,多少年来,特别是近半年以来,在我眼中,只是扑朔迷离,模糊一团。现在却明明白白,清清晰晰地奔来眼底。塘边垂柳,枝条万千,倒影塘中,形象朗然。小鱼在树影中穿梭浮游,有时似爬上枝条,有时竟如穿透树干。水面上的黑色长腿的小虫,一跳一跳地往来游戏,荷塘中莲叶已田田出水,嫩绿满目,水中游鱼大概正在“游戏莲叶间”吧。可惜这情景以前是难以看到的。
  走进家中,我多日想念的小猫们列队欢迎。它们真也像想念我多日了。现在挤在一起,在我脚下,钻来钻去。有的用嘴咬我的裤腿角,有的用毛茸茸的身子在我腿上蹭来蹭去,有的竟跳上桌子,用软软的小爪子拍我的脸。一时白光闪闪,满室生春,我故而乐不可支。我养的小猫都是从我家乡山东临清带来的纯种波斯猫,纯白色,其中有一些是两只眼睛颜色不同的,一黄一碧,俗称金银眼或鸳鸯眼。这是波斯猫的特征之一。但是,在我长期半盲期间,除非把小猫脑袋抱在逼近我眼前,我是看不出来的。平常只觉得猫眼浑然一体而已。现在,自己的眼睛大放光明了,小猫在我眼中形象也随之大变,它们瞪大了圆圆的眼睛瞅着我,黄碧荧然,如同初见,我真正惊喜莫名了。
  总之,花花世界,万紫千红,大放光明,尽收眼中。我真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
  我真觉得,大千世界是美妙的。
  我真觉得,人间是秀丽的。
  我真觉得,生活是可爱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二进宫的产物。我现在唯有祈祷上苍:千万不要让我三进宫。
(附图片) erL品论天涯网


第7版(文学之页)
专栏:

  乐山乐(歌词)
  林深
  三山翠叠翠
  三水波连波
  山水相恋情上情
  生出人间好景色
  天上江中水
  江中天上月
  大佛江边坐
  卧佛水中卧
  震旦第一峨眉秀
  佛光普照万民乐
  乌尤仙境云中阁
  凌云山色凌碧波
  乐山美乐山乐
  乐山美如一首歌
  稻田碧接碧
  翠竹坡连坡
  城水相映画中画
  三山相成佛中佛
  城中江上水
  江上城中廓
  小巷弯如柳
  小桥拱如月
  自古嘉州名士多
  当代又数郭沫若
  小城风光美如酒
  醉倒天下观光客
  乐山美乐山乐
  乐山美如一首歌 erL品论天涯网


第7版(文学之页)
专栏:

  大千世界(歌词)
  李道莹
  大千世界南北东西,
  鼠标一点尽收眼底。
  茫茫地球一个村,
  因特网连着我和你。
  山峦河流苍苍大地,
  人类和自然唇齿相依。
  留住那蓝天白云,
  编织那春天的新衣,
  让人类的家园变得更美丽。
  浩浩乾坤斗转星移,
  走向未来追求不息。
  四海五洲天涯咫尺,
  温暖的太阳心中升起,
  销熔剑戟铸就铧犁,
  人类本来是姐妹兄弟。
  珍惜那每一个生命,
  爱护那每一寸土地,
  让我们携手共度新世纪。 erL品论天涯网


第7版(文学之页)
专栏:边关采风

  木康雨话
  罗汉
  说不清是大自然的神力,还是这里冥藏着雨的精灵,西边的潞西芒市酷热难当,氤氲腾腾,东边的龙陵县阳光普照,蓝天白云,而这里却总是浓雾重重,阴雨绵绵。当我再次来到木康这个光荣的哨卡时,木康的雨又以特别热情的方式欢迎我这位归来的老兵。
  雾还是那么浓,雨还是那么密。三年前,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细雨飘飞的春日来到木康边防检查站代职锻炼的。木康的雨,木康的人,木康的情,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木康的雨是个不速之客,说来就来,而且一来就十天半月不愿离去。据说是受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一年有八个月属于阴雨天气,素有“滇西雨屏”之称,民间也有“象达姑娘龙陵雨”之说,这“龙陵雨”,其实说的就是木康雨了。
  木康的雨是一块试金石,它随时随地都在检验着木康站官兵的忠诚和毅力。木康站的官兵扼守着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每个官兵每天要执勤当班十多个小时,翻查货物上千吨,而且几乎都是要在风雨中完成。官兵们上午穿的衣服被细雨淋湿了,中午换下来还未干,下午穿的衣服又被淋湿了。常年的阴雨潮湿使许多官兵都患上了风湿病,但没有一个官兵因此而放弃对军人价值的追求。
  木康的人对下雨天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越是阴雨天气越能出战斗力,而且常常在风雨中查获毒品,擒获罪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曾听老师讲过《王大爷和三八枪》的课文,那里面有一句谚语:“蛤蟆喜欢阴雨天,敌人专找空子钻。”现在我从官兵们那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中明白了那句谚语的真正含义。记得我第一次和官兵们在风雨中执勤的晚上。夜伸手不见五指,雨绵绵下个不停。大约深夜一点多钟,一辆轿车从芒市方向急速驶来,戛然停在我们面前。我们走近一看,这是一辆红色夏利车,开车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车是空的。他说是别人包车到芒市,现在返回下关。我们仔细检查盘问,没有查到任何问题。“肯定有问题。”战士小张悄悄对我说。于是,我们再次进行检查,几乎翻遍车里的每一个部位,但仍一无所获。也许是夜雨给予了我灵感,在不太亮的灯光下,在与开车人的问答中间,我突然发现开车人的上衣袋里鼓鼓的,好像装有许多钱似的。“小伙子,夜深雨大,孤身远行,身上带着那么多钱,就不怕被人抢了吗?”我说着伸手就向开车人的衣袋摸去。开车人脸色突变,转身就跑。几个战士迅速跑入夜幕将他擒获,并从他身上查出毒品三百多克。
  这一夜,雨一直下个不停,我的心情也一直处于兴奋之中。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与在风雨交加的夜里的缉毒战斗,那紧张场面现在想来都还让人有些激动。
  木康的雨铸就了木康官兵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高尚品格。在我代职的日子里,他们的事迹常常令我感动。记得有一天雨夜,我正躺在床上看书,战士小李走进了房间,后面还跟着一位一脸沮丧的妇女。小李说:“她带了三件走私香烟,给我六百元钱,让我放了她。”小李说着将钱放在了桌上。多么可爱的战士啊!看着小李那被雨淋湿了的背影,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白天站长告诉我,小李的母亲得了肺心病已经住院,家里来信叫他寄点钱回家。他家在盈江县山区,很困难,家里又急需用钱,而他却把到手的六百元钱摆到了我的面前。有这样优秀的战士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第二天,我和站长商量,决定组织官兵,为小李的母亲捐款治病。大家都很支持,一会儿就捐了二千五百多元,并叫通讯员以全体官兵的名义寄给了小李的母亲。小李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木康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那么多战友帮助我,我一定要好好工作,给站里增添光彩。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木康的雨,还是那样热情缠绵,木康的人,却又有一批新战士在风雨中成熟了。 erL品论天涯网


第7版(文学之页)
专栏:人物特写

  “超导”境界
  卢茂亮
  夜幕低垂,满室的夕辉渐渐地褪去。他站在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前,眺望着窗外这片承载着历史激情和文明的土地:远处那高高低低的村舍,那鳞次栉比的楼群,开始有灯光在跳跃,瞬间,华灯齐放,流淌着一条灿若星空的银河,映照出汉魏古都——许昌城一片现代的辉煌。
  看到这情景,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一簇明亮的光点闪烁在他的眸子里,一种自信的笑影从嘴角悄悄溢出。
  五十五岁的韦炎章,就是把一个落后弱小省内垫底的电业“小局”建成了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级文明单位的企业领导人。这位学电出身的老“电官”常用“电”来表述某种思想。电学上有一种超导现象,即某些导体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他由此得出了“超导理论”:党赋予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不能截流,不能谋私,必须把它毫无保留地用到为人民创业谋福上!
  好一个“超导”境界——
  十二年前,韦炎章当上了许昌电业局的“一把手”,没有喜悦,只有摆在面前的窘况令他脊背发凉:管理混乱、发展缓慢、形象欠佳……没有牢骚怪话,也没有怯懦畏难,他认准一个理:不扔掉“落后”这顶破草帽,不达“省标”、“部标”,要我这个电业局长干什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冲击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胸膛……
  他怀着一腔悲壮,从容上路。
  当时,许昌市电业局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部门,在自我封闭的小天地里,人们没有压力和危机,也就更没有由此而产生的动力和生机。韦炎章有一种预感:融入系统,实行企业化管理是许昌市电业局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苦求索,他提出了“企业有偿上划”这个石破天惊的改革方案:许昌市电业局由省局向市政府出资购买。这一方案赢得了市政府和省局的支持。随着电业局管理体制由“代管”到“直管”的逐步推进,企业也一举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在三年之内达了“省标”、“部标”,奖牌、奖杯似一朵朵璀璨的花朵,终于向这位开拓者展开了笑靥。1997年电业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韦炎章带着这班人马面对全局职工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电力事业……在任期内,决心创建国家文明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在社会上树起一面旗帜!”他们这是给自己加了“电压”!
  韦炎章这位做人顶天立地、脊梁坚硬的中原汉子不愿甘当全省电力系统的“小弟弟”了,不愿总是到别人那里开现场会拍巴掌,小“电官”要干大事了!
  首先,投资四十亿元的龙岗2×35万千瓦大电厂工程拉开了帷幕!他历时五年四处奔波。
  终于苦心人,天不负。大电厂工程通过了国家的论证、立项。韦炎章激动的热泪未干,又抓住国家决定扩大投资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使许昌局连续建了十三座变电站、六条220千伏线路和改造、新建输变电线路四千多米,一举成为全省电网的枢纽!
  然后,韦炎章又顶住各种压力,排除一切阻力,进行机关的“消肿”和“壮骨”。接着他以“电武松”治一治“电老虎”的魄力,决心树企业形象。
  1998年4月,几名职工到村里帮助架线,手脚不停,滴水未进,一直干到午后三时。工人们要走,村主任一招呼,乡亲们就把他们“押”进了小饭馆,村里花了三百元安排了两桌饭。韦炎章闻知此事,对几名违纪职工作出了“检查、退款、扣发三个月奖金”的处理决定。村主任得知后找到他再三求情,他说,两桌饭毁了一个企业的好形象,咱不能再让人叫“电老虎”了!
  “电武松”三拳镇住了“电老虎”,又趁热打铁推出“电力110”——用电上有事儿您说话;建起了营业大厅,用“星级”服务水准为用户办理各项事务;在全省电力系统第一家推出了承诺服务……在许昌市组织的行业之风民意测评中,许昌电业局以力求完美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口碑”:优秀,最佳……
  韦炎章把读书学习叫作“充电”,一天不“充电”吃饭都不香。他常说,唯有不断地学习求知,才能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才能不断地获取当代文明进步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找到不足和奋斗的方向。他熟读唐诗宋词,后来一挥而就写出了《电力工人之歌》,那激昂的旋律是许昌电力工人进军新世纪的战斗号角!在他的主持下,局里邀请了二十多位专家、学者给干部职工上课,每月一堂,堂堂爆满。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心得和工作实践,与班子成员一道制定了《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守则》,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公开承诺,请群众用雪亮的眼睛监督执行。他一次生病正打着吊针,忽然想到下午局党委中心组织学习江主席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不顾医生劝阻,带病走进了会议室,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讨论之中。局里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生死抉择》,他出差不在家,回来后立即领着老伴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看至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韦炎章从学习中不断汲取新营养,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他都总结提炼出了企业发展目标和富有特色的企业精神,营造了属于许电人的“企业文化”。
  “电官”带“电”,与他交谈,难免触“电”。触“电”伤心啊,为了不影响工作,两个女儿结婚都是当“地下工作者”,秘密出嫁的不说,就连双亲临终时他都没能“床前尽孝”,这回,触“电”伤心的是“电官”自己!
  韦炎章在家中是长子,母亲临终之际,他正在省局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等他赶回家,母亲已经闭上了双眼。为了不让局里知道母亲的丧事,他给局里张书记打电话交待,严格控制车辆和人员外出。为母亲办丧事用了两天车,他到财务部门交了五百元钱后,就立刻投入到解决十里铺变电站两家共管的工作中,这时候又传来父亲肝癌病情恶化的消息,在赶往医院的途中老人病故了,韦炎章竟未见上最后一面。
  大地铸丰碑,“电官”当无悔!
  历经十二年坎坷风雨,许昌电业局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当人们欢欣鼓舞的时候,韦炎章在这辉煌之夜又拿出了奔向新世纪的创业计划:成了“国家一流”,咱还要拼“国际一流”! erL品论天涯网


第7版(文学之页)
专栏:

  如意 方忠麟 摄 er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