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纪念种族和解日
呼吁铲除种族歧视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2月16日电 (记者高原)南非各界人士16日在立法首都开普敦举行集会纪念种族和解日,呼吁南非各种肤色公民同心协力铲除种族歧视。
南非教育部长阿斯马勒在集会上发表讲话说,种族隔离制度虽然已经消除,但种族歧视并没有从南非销声匿迹,它仍在通过各种方式在黑人和白人之间制造新的不平等和新的仇恨。阿斯马勒指出,种族歧视仍然是南非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南非人民共同的敌人,它分裂国家,破坏社会的稳定,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
在纪念仪式上,一些白人组织发起了旨在促进种族和解的《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家园”的活动,并发表题为“南非白人的承诺》的宣言。宣言指出,过去白人政权推行的种族隔离制度给广大黑人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创伤至今难以恢复,白人要有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承担历史的责任。宣言呼吁南非白人和白人社团积极协助政府改善黑人生活状况,缩小他们与白人在经济上的差别。
1994年,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规定每年的12月16日为种族和解日,以此来推动和巩固种族和解的进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一体化系列决议
本报阿比让12月16日电 记者廖先旺报道:为期两天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首脑会议今天在马里首都巴马科闭幕,通过了一系列推进西非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决议。
首先,西共同体内6个不属于西非法郎区的国家在首脑会议上决定成立西非第二个货币区,简称为“西非货币区”。
签署这一协议的国家有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加纳、几内亚、冈比亚和利比里亚。
这一协议将有助于西非国家的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在2004年西非货币区内统一各国货币。
与会15国领导人决定,进一步协调各国在采矿、卫生,特别是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合作。
为解决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3国边境自今年9月1日来发生的武装冲突问题,会议决定向这一地区派遣一支隔离部队。
会议认为,占本地区经济比重达40%的科特迪瓦的政经局势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决定向科特迪瓦派出一个代表团,鼓励科特迪瓦各派通过对话实现民族和解。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国际报道
中东和谈形势严峻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巴以和谈遭到严重挫折。在这一过程中,叙以谈判依旧停顿、黎以边界争执不断、巴以之间爆发流血冲突、阿以关系全面逆转、以色列政局动荡变化,成为今年中东和平进程滑坡的主要脉络。
叙利亚与黎巴嫩两国继续强调对以和谈采取同步立场。在叙以谈判方面,以色列坚持先实现关系正常化。叙方表示愿与以色列媾和,但关系正常化应在以从戈兰高地全面撤军之后。为切断叙黎之间的同步和谈立场,减轻国内的压力,并使占领黎南部的以军摆脱不断遭到抵抗力量袭击的处境,巴拉克总理于今年5月间决定从黎巴嫩单方面撤军,但以军至今仍占领着240平方公里的沙巴阿农业区。黎巴嫩强调,以色列应依据联合国425号决议将其归还给黎巴嫩。以色列则认为,沙巴阿农业区于1967年占领前由叙利亚控制,应属242号决议解决的范围。虽有联合国等介入,但黎以在此问题上争执不休,边境局势仍不安宁。
另一方面,巴以之间关于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重新部署的过渡阶段谈判和关于永久解决方案的最后阶段谈判,双双进入决定性的关键时刻。在一再拖延的以军重新部署问题上,巴方强调以色列应执行242号决议,撤至1967年6月4日以前的巴以边界,归还约旦河西岸和加沙98.5%的土地,其中包括耶路撒冷。但以色列表示可先撤出80%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另有12%留待日后谈判。在巴以达成永久地位和平协议方面,耶路撒冷归属、巴难民回归、确定巴以边界、巴建国和巴被占领土的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成为巴以最后阶段谈判争执最为激烈的难点。7月间虽美、以、巴3方领导人在戴维营举行会谈,但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尽管以方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立场有所松动,但巴方坚持东耶路撒冷应全部归还,使之成为未来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由于巴以谈判的僵局和巴以冲突的持续,迫使巴勒斯坦方面在9月和11月两度宣布推迟建国计划。
巴以和谈久无进展,增加了巴以和阿以关系的变数,也使中东局势更为复杂。巴以之间自9月底开始爆发的流血冲突并非偶然,它表明以色列“土地与和平兼得”和谈政策是行不通的。巴方就此指出,解决巴以乃至整个阿以问题的要害是“以土地换和平”,要么真和平都安全;要么假和平都不安全。回顾目前的巴以冲突可以看出,以色列政坛极右翼势力正在卷土重来,并有可能使以色列的和谈政策更趋强硬。同时,巴勒斯坦方面也在探索争取独立与和平的新途径,激进与主流两派正联手以武力抗争来对付以色列的军事镇压。为此巴方提出了对巴勒斯坦人实行国际保护的紧迫要求和建立未来中东和谈新机制的构想。由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阻挠,目前巴方难以实现派驻国际部队的愿望,但英法等欧洲国家正在争取避开美国的否决,实施在巴以间派驻“第三国”非武装观察员的计划。至于今后中东和谈的模式,巴方建议应由美国、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等方面共同参与协调,并召开新的中东国际和平会议,而不能由一味偏袒以色列的美国一家把持和谈事务。另一方面,巴以冲突导致阿以关系全面逆转。今年第四季度,在阿拉伯开罗紧急首脑会议和伊斯兰国家多哈首脑会议前后,埃及召回了驻以大使,约旦缓派驻以大使,阿曼、突尼斯、摩洛哥、卡塔尔等国宣布关闭驻以经贸代表处。
中东和谈僵局和流血冲突也引发并加剧了以色列内部的政治危机。在巴以冲突期间,一些右翼党派撤出内阁执政联盟,使巴拉克政府在议会中失去了多数支持的地位。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等乘机发难,并推动议会于11月28日深夜一读通过解散议会和提前大选的动议。迫于形势,巴拉克提出由他领导的工党和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合组大选前的紧急内阁,但沙龙坚持要对巴拉克与巴勒斯坦人达成的协议拥有否决权。为争取与巴方达成和平协议、拯救政府免于垮台,巴拉克提出了就永久地位实行分阶段解决的方案。即在推迟解决耶路撒冷和巴难民两大难题的基础上,以色列再增加归还10%的约旦河西岸土地,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巴方强调要一次性整体解决,反对部分或分期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色列就提前大选进行的一系列民意调查中,右翼势力代表人物沙龙和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都高于巴拉克。9日,巴拉克又突然宣布辞职,提前大选。巴以冲突加速了以色列政局的变化。
当前,各国人民不得不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前景深感忧虑。历时近10年的中东和谈证明,在美国偏袒一方的政策主导下,在中东地区实现公正、全面和平的目标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要真正实现公正全面的中东和平,无论是以色列的实力和谈政策,还是今后主导中东和谈的国际机制,必须改弦更张。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学者反对教科书篡改历史
本报东京12月16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题为《彻底批判违反宪法的教科书》的讨论会今天下午在东京文京区举行,与会者呼吁“绝不能让篡改历史的教科书进入学校”。讨论会是由还教科书以真实和自由联络会等群众团体主办的,200多日本各界人士到会。
与会学者集中批判了由“新历史教科书制订会(以下简称‘制订会’)”送交文部省审定的历史教科书版本。东京学艺大学教授君岛和彦的发言题目是《批判“制订会”的历史教科书》,他指出,“制订会”送审的历史教科书赤裸裸地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天皇为中心的历史观。一桥大学教授渡边治在发言中指出,“制订会”送审的历史教科书的特点是敌视民主主义,鼓吹修改宪法等,其目的是为实现军事大国做舆论准备。
群众团体“儿童和教科书全国网络21”事务局长俵义文在发言中介绍了“制订会”加紧劝诱各地方自治体采用其教科书的活动,介绍了亚洲国家舆论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反应,号召决不能向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势力妥协。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制定加强军备计划
新华社东京12月15日电 (记者张焕利)日本政府在15日举行的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上制定了2001至2005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根据这项新计划,2001至2005年度的防卫费总额为25.16万亿日元,以加强自卫队的装备。其中包括为自卫队装备4架空中加油机,为海上自卫队装备最新型宙斯盾导弹护卫舰和1.3万吨级可搭载直升机的护卫舰各两艘,还将为自卫队装备新型坦克、P—3C巡逻机、C—1运输机等。新计划同时准备继续推进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新计划明确要求提高防卫质量。为此,自卫队将建立能应付电脑攻击的各种指挥通信系统;提高对付游击队或特种部队及核武器、生化武器攻击的能力;充实自卫队防灾、救灾行动能力等。
此间舆论指出,新一期日本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表明,日本正在试图加强自卫队的越洋行动能力。日本自卫队装备空中加油机后将扩大续航能力,这必将对周边各国构成威胁。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什提名鲍威尔为国务卿
本报华盛顿12月16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美国当选总统布什今天提名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为国务卿。这是布什为其新政府提名的第一位内阁成员。
布什是在得克萨斯州他的庄园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这项提名的。布什的副手切尼也出席了招待会。布什在讲话中盛赞鲍威尔是出任国务卿一职的最佳人选,是“美国的英雄”,“美国人成功的典范”。随后鲍威尔发表讲话并表示接受提名。估计这一提名将很快获得美国参议院批准,鲍威尔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国务卿。
鲍威尔1937年4月5日出生于纽约,父母是牙买加人。他曾任里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1989年,布什之父、老布什总统任命鲍威尔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曾参与策划和指挥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寻求和解的关键一步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
本月7日,波黑主席团通过了关于和南斯拉夫联盟建立外交关系的决定。15日,波黑外长普尔利奇同南联盟外长斯维拉诺维奇在贝尔格莱德签署两国建交公报。这标志着波黑和南联盟两个积怨甚深的国家终于迈出了实现真正和解的关键一步,两国关系全面正常化的帷幕已徐徐拉开。由于南已分别同前南地区的马其顿、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波黑建交,使它同所有前南国家都有了外交关系。
波黑和南联盟两国的积怨是在波黑内战中结下的。1992年,波黑宣布脱离前南斯拉夫联邦独立,在波黑的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时间长达3年半的内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无情的战火吞噬了20多万人的生命,200多万人沦为难民,数以千亿美元的财产化为灰烬。1995年,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各方签署了代顿协议,承认波黑是一个独立国家,它分为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1996年10月,前波黑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调解下,曾经签署过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但是由于双方存在的现实问题,该协议一直没有履行,两国关系也长期冷淡。
今年9月,南联盟政坛发生剧变,原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失败,科什图尼察当选为新总统。南联盟新政府强调愿同邻近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在巴尔干和东南欧地区建立稳定。10月14日,多年来一直坚持强硬民族路线的波黑穆族领袖伊泽特贝戈维奇提前两年辞去了他在波黑主席团的主席职务,波黑议会代表院副主席、波黑穆族“温和派”代表盖尼亚茨接替他成为波黑3人主席团中的穆族成员。两国政坛的变动,特别是两位持强硬民族路线领导人的下台,为波黑和南联盟关系的解冻创造了条件。
10月22日,南联盟总统科什图尼察对波黑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短暂访问,这是南联盟总统对波黑的首次访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科什图尼察同波黑3人主席团中的拉迪希奇和盖尼亚茨以及波黑外长普尔利奇进行了会谈。科什图尼察表示,南联盟最终的目标是成为欧洲的一部分,因此搞好同各个邻国的关系至关重要。南联盟将一如既往地遵守代顿和平协议,并准备同波黑政府就建交问题进行磋商。11月22日,波黑外长普尔利奇和南联盟外长斯维拉诺维奇在萨拉热窝举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妨碍两国关系的所有问题。在会谈中,两国的领土完整得到承认,双方表达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关系的愿望,还讨论了关于难民重返家园的问题。斯维拉诺维奇还特别强调,南联盟同波黑塞族共和国之间较为密切的合作不会影响波黑的完整。在政治关系开始解冻的同时,波南两国的经济联系也逐渐增多。11月,南联盟进出口商会组织的一个大型代表团来到萨拉热窝,就两国开展易货贸易事宜进行商谈。
对于波黑和南联盟建交,波黑和南联盟的媒体都作了积极的报道,但舆论也同时指出,波南两国的关系依然存在阴影。波黑向联合国前南战犯法庭提出的南联盟“侵略和进行种族灭绝”的指控就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障碍。南联盟认为只能追究个人的战争罪行,南联盟作为一个国家是不应该受到指控的,而波黑方面则坚持自己的立场。由此可见,波南两国全面和解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问题,这需要双方以耐心克制和协商互让的态度加以解决。
(本报贝尔格莱德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人民党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据新华社金边12月17日电 (记者李超碧、晏明)柬埔寨人民党主席谢辛17日上午在这里接见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率领的中共友好代表团时表示,柬埔寨人民党非常重视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把这一关系看成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谢辛说,江泽民主席11月对柬埔寨进行的历史性访问是柬中友好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希望中国在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谢辛说,柬埔寨人民党和王国政府十分珍视西哈努克国王从50年代起与中国领导人建立的友好关系。柬埔寨人民党希望柬中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他重申,柬埔寨人民党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的统一大业。
15日晚,人民党副主席洪森在他的官邸会见代表团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并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共友好代表团是应柬埔寨人民党和奉辛比克党的邀请于15日抵达柬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极右势力 意群众抗议奥极右政党领导人来访
新华社柏林12月16日电 (记者王东、吕鸿)德国内政部长席利16日呼吁加强反对极右势力的国际合作,特别是要防止极右势力利用因特网扩大影响。
席利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市举行的一次社会民主党会议上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世界上约有800个散布极右思想的网站,其中90%以上是在美国和加拿大注册的,因此在这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极右势力非常必要。
为了加强对网上极右宣传的控制,设在卡尔斯鲁厄的德国宪法法院日前首次作出了在网上散布纳粹思想的外国人也要受到德国法律制裁的裁决。
另据报道,德国反极右示威活动近日又掀起高潮。约2000人16日在多特蒙德市举行了反对极右势力的示威游行。15日晚,一些知名的艺术家在莱比锡举行音乐会,表达对新纳粹的抗议和对其受害者的同情。艺术家们将音乐会的全部收入捐给了极右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新华社罗马12月16日电 (记者刘儒庭)意大利罗马群众16日举行游行和静坐等示威活动,抗议奥地利极右翼自由党前领导人海德尔当日借故访问罗马。
海德尔曾因发表亲纳粹和排外言论引起欧洲各国的强烈抗议。他领导的极右翼自由党今年初与人民党组成奥地利联合政府后,欧盟各国对奥地利实施了政治制裁,海德尔被迫辞去自由党主席职务,但他仍是奥地利克恩滕州州长。他这次是利用代表该州向梵蒂冈赠送一棵圣诞树的机会前来罗马的。
16日上午,5000多名罗马学生在市中心街道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唱着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等游击队歌曲,高举的标语牌上写着“历史不会忘记纳粹法西斯分子”、“海德尔滚回去”等口号。下午,一些罗马人又在一个公园举行了反对海德尔的静坐示威,并将一个贴有纳粹集中营照片的大标语牌送往梵蒂冈。
当天,罗马所有犹太人开办的商店也响应犹太人联合会的号召,从18时开始将商店的灯熄灭半小时,以示对海德尔到罗马活动表示抗议。罗马其他一些商店也同时熄灯表示声援。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林将恢复议会
本报阿布扎比12月17日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海湾巴林国埃米尔哈马德·本·伊萨昨天在庆祝巴林国庆电视讲话中宣布,巴林将通过公民选举恢复被解散25年的议会,完善国家机构。
哈马德·本·伊萨表示,“通过民主选举恢复议会的决心已下,不会再走回头路”。外界认为,这是他去年继承国家元首之后做出的一项重要改革。
哈马德·本·伊萨说,巴林议会将分两院。一个是国民代表议会,通过选民自由直选产生,负责立法;另一个是协商议会,由学者、专家组成,起咨询作用。他将任命专人研究更新全部组织机构。
巴林是君主立宪制酋长国。国家元首埃米尔由酋长哈利法家族世袭。1971年独立后,巴林于1973年制定出第一部宪法,并在当年产生44个席位的第一届国民议会。其中30个席位由选民选出,其余14席是内阁大臣。但是,仅仅两年时间,因议会拒绝通过当时内阁提出的一项安全法,前埃米尔宣布解散议会。从此,巴林国的国民议会名存实亡。
巴林埃米尔哈马德·本·伊萨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一起,同被列为“阿拉伯新生代领导人”。他们当政后都锐意进取,逐步改革。
第6版(国际)
专栏:
谢尔盖耶夫说裁军不会削弱俄防御
新华社莫斯科12月16日电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16日说,在俄军改革的进程中,武装力量的各种任务将不会改变,裁减武装力量不会削弱国家的防御能力。
谢尔盖耶夫对俄《红星报》发表谈话说,俄联邦安全会议作出对国家军事力量进行改革,大幅裁减武装力量的决定,首先是由于经济因素。他指出,俄裁减武装力量是迫不得已。
他强调,俄在裁军之时,将确保拥有最低限度但足够的核遏制能力,以抵御外来入侵。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武装冲突,俄武装力量将保留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的军队。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猛虎组织拒绝与政府和谈
新华社科伦坡12月17日电 (记者章亚东)据斯里兰卡《星期日时报》报道,斯反政府的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16日晚在其伦敦总部发表声明,拒绝与政府在交战状态下举行旨在结束该国长达17年的武装冲突的和谈。
猛虎组织在声明中呼吁国际社会说服斯政府放弃采取“强硬的军事办法”,通过谈判寻求政治解决民族冲突的途径。
声明重申,“真正的和平会谈不能在战争、暴力和敌对的条件下进行。”
斯外长卡迪尔加马尔12日宣布,政府准备与猛虎组织举行会谈,但不会在会谈时实行停火。他还强调,斯政府只会在和谈能够朝着解决民族冲突的方向迈进时才会考虑在北部和东部武装冲突地区逐步停火。
据报道,目前正在印度访问的卡迪尔加马尔16日排除了政府在今年底以前与猛虎组织举行和谈的可能性。
猛虎组织领导人普拉巴卡兰11月27日发表讲话,提出要与政府举行无条件和谈,并要求政府在武装冲突地区为恢复和谈创造合适的气氛。
自1983年以来,猛虎组织一直在斯东部和北部地区与政府军开战,企图在那里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国家,这场血腥内战已造成6万多人丧生。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世纪即将到来,日本东京随处可见用光营造出的璀璨景象。图为矗立在东京新宿高岛屋百货商场前的用灯饰和超薄电视组成的二十一世纪倒计时牌。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澳大利亚向地区大国迈进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12月6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国防白皮书——《防务2000:我们未来的国防力量》,“对澳的国防能力进行了一次几十年来最全面的评估”。这份白皮书被国防部长莫尔称作为“澳未来安全的蓝图”。
白皮书的一大特点是不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对澳国防能力提升所需的资金作出了准确的评估和郑重承诺:下一财政年度,国防开支将增加5亿澳元;2002—2003财政年度增10亿澳元;其后每年实际增长保持在3%;2011年国防开支将从目前的年122亿澳元增加到160亿澳元;即10年军费共增加235亿澳元(1澳元在0.55到0.65美元之间浮动)。
增加的开支除用于维持现有的武装力量正常运行外,用于武器装备更新改造的部分达137亿澳元。这包括增购3艘新型驱逐舰;8艘澳纽兵团级护卫舰正在建造中;6艘新造的克林斯级潜艇即将投入现役(2艘正在改进中);先后将增购7架空中预警指挥飞机;增购5架空中加油飞机;增购100架更先进的战机,以取代71架F/A18战斗机;并考虑选择新的远程轰炸机以替代33架F111。陆军则从51500人增至54000人;再增加36架直升机;士兵配备人身护甲、夜视装置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时刻处于高度战备状态,随时可投入战场的快速部署部队从4个营增加到6个等等。
这是澳近25年来最大的一次国防开支增长和装备更新。冷战已经结束,全球局势缓和,澳此举何来?其中主要原因是,澳白皮书认为,东亚各国15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武器换代,正缩小同澳的军事差距;目前本地区经济正在恢复,各国军事现代化将重新加速,澳应当保持自己在本地区的军事优势。
还有一点,白皮书表达得比较含蓄。那就是澳要辅助美国,并在本地区充当“老大哥”的角色,承担起保护周边“小弟弟”的领导责任。白皮书列举的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为:一、捍卫本土安全;有能力阻敌于海空通道;二、为周边国家安全作贡献,帮它们防范外来入侵,或防止它们被他国用作侵澳的基地;此外还要防止战略利益不利于澳的任何大国主导本地区安全环境的局面出现,当然美国除外;三、参与联合国维和与救灾等,尤其“支持美国在维护全球安全秩序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澳军事战略一向存在是“保垒式本土防卫”,还是“出击式前伸防卫(即阻敌于海外通道)”之争。鉴于前置防卫提出御敌于印尼的海空通道引起本地区邻国质疑,此次则聪明地弃其名而取其实,摒弃了这一概念之争,而提出重在本土防卫,但仍要有能力御敌于海外,甚至提出更新远程轰炸机F111,以保持可以打击到敌方本土的攻击能力。购置7架空中预警飞机和5架空中加油机则使这一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这都是除日本之外的东亚各国所不能与之比肩的。而澳美联合卫星情报搜集系统,更使其如虎添翼,使其军事能力高出于东亚各国一筹。从这一点上说,澳正在逐步迈向地区性军事大国。
近年澳经济增长强劲,在亚太地区其生产总值居前10位,从此角度说,它需要有与其相称的军事实力也是可以理解的。用国防部长莫尔的话说,这并非是个简单的防务问题,还关系到澳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和民族自信心。但是,澳大利亚孤处一方,有大洋为天然屏障,如果不跟随美国去干涉冒险,它本可以像新西兰那样高枕无忧。
(本报堪培拉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