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茶人三部曲》:表现民族精神
《茶人三部曲》(一、二部)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曾镇南)
图为《茶人三部曲》第一部的封面。(附图片)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直面现实的《抉择》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今天在茅盾先生的家乡——浙江省桐乡市举行。茅盾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协会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的,意在推出和褒奖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是目前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本届评选范围为1995年到1998年间发表的长篇小说。张平的《抉择》、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一、二)》共四部长篇小说获此殊荣。我们特刊登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部分评委撰写的获奖作品评语,以飨读者。——编者的话
《抉择》直面现实,关注时代,以敢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气和张扬理想的胆识,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复杂而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塑造了在艰难抉择中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市长李高成的崇高形象,也比较充分地展现了广大群众和党的优秀干部与腐败势力坚决斗争的正面力量,给读者以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心。小说注意调动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细节等艺术手段,在冲突的浪尖去刻画人物,描写生动爽利,语言流畅激越。整部作品正气凛然,具有强烈冲击读者心灵的思想和艺术力量,其启示意义,尤发人深省。(张炯)(附图片)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长恨歌》:流淌的生活长河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长恨歌》的作者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的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吴秉杰)(附图片)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尘埃落定》:丰厚的文化底蕴
《尘埃落定》借麦其土司家“傻瓜”儿子的独特视角,兼用写实与象征表意的手法,轻巧而富有魅力地写出了藏族的一支——康巴人在土司制度下延续了多代的沉重生活。作者以对人性的深入开掘,揭示出各土司集团间、土司家族内部、土司与受他统治的人民以及土司与国民党军阀间错综的矛盾和争斗。并从对各类人物命运的关注中,呈显了土司制度走向衰亡的必然性,肯定了人的尊严。小说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颇多通感成分,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
这是藏族作者首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严家炎)(附图片)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长篇的收获
吴秉杰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已经揭晓,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
阅读近几年的长篇作品,有几点思绪不断地涌现:第一,是长篇的当代性问题。新的时代生活赋予了我们的作家什么样的胸怀襟抱,使他去完成具有当代意义的叙事呢?第二,与此相应的是历史意识以及从描绘历史和当代生活的长篇作品中感受到的时代性。第三,单纯形式的冲击力,并不足以构成长篇审美的艺术动力。人物、尤其是典型人物的创造,仍然居于长篇的中心的位置。第四,内容如何寻找着适合于它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叙述手段的多样化,又有着什么新的精神的涵义?只有思想与艺术的统一的追求,才构成了艺术创新的问题。
打破这几年创作的“平静”的,首先是一批反映当前社会变革生活的小说
这些作品充满了阳刚之气,力图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捕捉时代的热点,亦即那些人心所系、人民群众情感所系、国家与民族前途攸关的问题,予以艺术的表现。在《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周梅森),《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张平),《百日阳光》(范小青),《生死门》(晋原平),《风暴潮》(关汝松),《多彩的乡村》(何申)等作品中,一度匮乏的激情、理想主义与批判精神又重新回到了长篇的艺术领域。这些作品在总体上构成了反映九十年代改革的艺术的画卷,它们续接起来了八十年代前期“改革文学”的潮流,又超越了八十年代《新星》那种“路线斗争”的模式。它们并不仅仅是在政治层面上的创作,人情、道德、家庭与人的观念,精神世界的变化也广泛地进入了艺术的视野。张平的一系列反腐败主题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某种情节的尖锐性和紧张性,它把故事性这一小说艺术的基本要素还给了长篇创作,深受读者的欢迎。我认为,对于正面楔入改革时代的创作而言,反映人际关系的变化,或许能折射出更多的社会变动的信息,也是文学应开掘的重点。《中国制造》由此便不仅塑造了高长河这一形象,也塑造了如田立业这样的让人萦怀于心的艺术形象。同样,小说所折射的生活意味比它覆盖的生活面更为重要,内心世界的表现、灵魂的开掘比单纯的情节冲突更为重要。《抉择》最富艺术张力处,仍是在李高成和市委书记杨诚的关系的发展中,李高成与基层老工人的感情的描写上。那些气势磅礴的改革文学,其成功处与不足处往往俱在其中。
艺术与生活接触、撞击所溅起的火花,自然还并不仅仅限于上述作品。《庆典》(王立纯)、《北方城廓》(柳建伟)、《乡村温柔》(刘玉堂)、《感受四季》(马瑞芳)、《魔指》(储福金)等也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当代生活,它们以自己多侧面的深入,把斑斓的色彩留给了这一时代。《庆典》以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塑造了谷玎这样一位有深度的身处基层的公务员的形象,它证明了“风格是应该刻画思想的”,“是由内容的本质里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长篇的艺术生产力在近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与解放,它在全面把握和反映当代生活的创作中,便有生动的体现。
新世纪的钟声尚未敲响,敏感的文学在九十年代后期便已经开始对百年历史频频回眸检视
这构成了当前长篇创作中一个突出景观。《第二十幕》(周大新)、《茶人三部曲》(王旭烽)、《缱绻与决绝》(赵德发)、《梦土》(少鸿)、《家园笔记》(谈歌)等多数都是多卷本的长篇力作,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家族史的写作方式。家族小说把时代风云寓于家族兴衰变迁之中,乡土、文物、民俗、风情构成了这些作品浓郁的地方色彩,历史起伏的波涛又形成了作品中几代人物不同的人生跌宕,这已是宏大叙事的一种典型的形态。但我想,倘若仅仅以社会发展史印证人生,它们便很难有什么创意;只有使家族史的描绘同时演变成为心灵史、精神发展史、风俗史、命运史、人生奋斗史,才步入了文学建构的殿堂。《第二十幕》以南阳丝绸世家尚氏家族百年坎坷的发展历程为描写对象,它在世纪波谲云诡的风云变化中,始终突出一种经济的动力,经济发展本源的冲动,并把这种冲动镌刻在传统与人格之中。这形成了作品的鲜明特色。《缱绻与决绝》、《梦土》都表现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封大脚和绣绣在砾石满地的山梁上扒整出二分地的一幕也让人恻然动容。《茶人》中的“茶文化”不仅联结着南方市民文化、传统士人文化,处处洇影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塑造出了杭嘉和这样一位富有内涵的典型人物。
长篇小说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过去生活”总是它创作的一个优势领域。因而不仅《杨度》(唐浩明)、《梦断关河》(凌力)、《太平天国》(张笑天)、《洛神》(胡晓明、胡晓晖)等是传统的历史小说,《长恨歌》(王安忆)、《英雄无语》(项小米)、《尘埃落定》(阿来)、《红瓦》(曹文轩)、《新乱世佳人》(黄蓓佳)、《失态的季节》(王蒙)、《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人之窝》(陆文夫)、《凉山月》(邓友梅)等在返视历史生活时,也可以说是在从事着广义的历史创作。一段尘封已久、早已被人遗忘的历史生活被《长恨歌》艺术地再现了出来。《长恨歌》可以读为是王琦瑶的一段情史,也可以读为是在上海“弄堂文化”的熏陶下,一位远离了时代大潮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人生命运史。作者惋叹的笔调中,对于这样一位美丽、善良、柔弱而又无辜的女性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英雄无语》对于为革命出生入死、忠贞不二,却又对家庭未免自私无情的爷爷是要努力地理解他、尊敬他又原谅他;对于那位普通的山区农村妇女,为革命奉献了其亲人,又颠沛流离、独自支撑起了苦难的奶奶则又无比倾情地热爱她、维护她。从人性、家庭、伦理和道义出发,重新探寻父辈所经历的生活,发掘历史生活的多重涵义,于是,我们便有了这些创作。我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一种从“弱者”出发的历史意识。在一个风云际会、急剧变动的时代,我们更多地是呼吁强者,关注那些引领潮头的人物;而在一个和平发展时期,在一种平稳的心态下,人们将更多地同情弱者,关注普通人。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或许并没有处在时代变动的中心,但他们也支撑起了历史,并为历史的曲折与进步承受了牺牲。同情与维护弱者,这其实也是我们的文学传统的一部分,是文学家的天性和人道情怀的表现,它可能也是文学的时代性的一部分反映。
“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在长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直接和鲜明
杭天醉、杭嘉和、尚达志、陶秉坤、封大脚、绣绣、高长河、田立业、李高成、谷玎、王琦瑶、爷爷和奶奶、许三观、杨度、李金堂等血肉丰盈的艺术形象,他们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人格开掘、性格特征、情感价值和精神理想,为近几年的文学又增添了一幅多彩丰富的人物画廊。人物是叙事的鹄的,作品思想艺术最基本的载体,通过他们才能吸引读者关心的目光,引出作品对于读者思想的浸润,情感的共鸣。即使是被认为带有某种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特征的《尘埃落定》,离开了作品中麦其土司、土司太太、拉雪巴土司、茸贡女土司等栩栩生动的人物形象,叙事的艺术目标也无法实现。
在军旅文学的创作中,朱秀海的《穿越死亡》是近年战争小说的突出收获。在这部对军人战场心理和命运进行大胆探索和描绘的长篇作品中,有着迄今为止难得一见的对于战争进程最细致与犀利的描写,使英雄主义在现代战争中经受了考验。正因为以人为中心,它才被誉为“战场心理学”。而它所塑造的刘宗魁、江涛等人物形象则有力地显示了我们部队的素质构成和凝聚的力量。邓一光的《我是太阳》对于英雄父辈的描绘有一种全新的眼光。它把人性、人情、英雄主义、革命情操结合了起来,从而使关山林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为感人的性格的魅力。另外,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凌力的《梦断关河》以虚构人物为主体表现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生活,以普通平民的命运和抗争,再一次激活了历史,给人留下了崭新的印象。在家族小说中,《茶人》中的杭嘉和成为杭家走上不同生活道路的几代男女精神的支柱也并非偶然。我认为,真正的具有深厚底蕴的典型人物,是那种具有精神的广泛联系和不断延伸的意义的人物,是那种对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深入开掘,在一定方向上对于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独具概括力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创造的任务,主要地落在长篇身上。
叙事风格的多样化,在近几年的长篇创作中有突出的表现
一些写实的作品,也不排斥激情与浪漫主义的因素。《红瓦》所表现出的诗意与含蓄的古典美,《失态的季节》、《庆典》所拥有的幽默与嘲讽的风格,《耳光响亮》(东西)的夸诞与变形,《人寰》(严歌苓)所采用的心理分析,《许三观卖血记》有意识的低调处理等,都与作品的内容和追求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在一些创作中,叙述人适当地介入作品,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或使创作焕发出新的意义。《长恨歌》中对于城市、时尚、里弄、鸽子多少有些冗长的叙述与介绍,证明了正是这一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构成,作为里弄文化的一部分,酿成了王琦瑶的命运的底色。
《日光流年》(阎连科)、《务虚笔记》(史铁生)、《许三观卖血记》是三部被认为具有寓言品格和象征涵义的长篇作品。有的保持着一定限度的抽象,有的形态上是朴素而又生活化的,但由于作者内容上的剪裁、结构安排与叙事调子的作用,也引发了象征寓意的联想。《日光流年》语言的新颖独特,它所包含的声音、色彩、气味的通感与所寄托的情感内容的沉重,是近年小说仅见的一例。《务虚笔记》突出的思辨性和人物交叉重叠的故事中,则包含着一种人文精神的追求。在长篇创作中,不能把寓言和象征的艺术追求神秘化与孤立起来,它是在叙事中自然地形成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排斥具体的生活内容。寓言化、象征作为一种艺术的传达方式,只是技巧;作为一种艺术概括方式,则需要思想。事实上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力作,往往也同时具有整体象征的意义。
新一代的长篇作家已经开始登上了创作的前沿。他们使九十年代以来的长篇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展示了新的可喜的艺术面貌。当然也有不少作品从观念出发,自身却并没有什么能经得起历史和生活检验的深刻的观念;一些作品刻意追求史诗般的宏大构架,却又带来了大量艺术内容肤泛的重复。然而,能读到这么多让人兴奋的好作品,说明我们的长篇已进入了一个水平普遍提高、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压题照片:满园秋色关不住 李仁臣摄
(附图片)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王强
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总是如影随形。随着互联网络的蓬勃兴起,网络文学正迅速成为新的重要文学现象。在互联网上,不仅有许多网络文学站点和个人主页,而且很有影响的国内网站如“新浪”、“网易”等,都专门开辟了“网络文学”频道,建立网络文学代表作品的链接,提供专门空间供网民评点网络文学作家及作品网上也出现了一批为网民所熟悉的网络文学新人。同时,许多报刊、广播电台开设“网络文学”、“文学在线”等专栏专版,连载、报道网络文学作品和最新发展态势;出版社近年来也出版了“网络文全”等多套数十本网络文学作品。
广义的网络文学分为三类样态:一类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文学作品进入互联网络,如英国由“布鲁特斯1型软件”创作的电脑小说《背叛》,以及具有互联网络开放性特点、几位作家几十位作家甚至数百位网民共同创作的“接力小说”等。现在人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多是指首次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文学刊物的作品,个人主页、电子公告栏上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中的文学作品,甚至包括公共聊天室里具有文学性的对话等。这种网络文学又被称作“网络原创文学”。
中文网络文学最早出现在海外华人创立的网络文学刊物中,如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等。发展到1998年,开始出现了一部很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篇网络言情小说描摹了网上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使用了一些只有网民才熟悉的“网络语言”。加上笔法细腻,情感真挚动人,因而被誉为“网络上的《泰坦尼克号》”。不仅国内许多媒体都有摘录和报道,网上一些中文网站也频繁加以张贴。该作品在台湾被改编成电影,在大陆也成为畅销书。
国内的网络小说也不乏成功之作。1998年第六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网络小说《活得像个人样》。小说生动讲述了在电脑公司工作的年轻职员“我”与女友碎碎的故事和与网友从网上交谈到现实交往的经历。1999年在网上“发表”、2000年出版的长篇网络小说《晃动的生活》,以一位现代都市女性良三对自己生活成长经历的回忆,讲述了生命历程中亲情友情爱情的甘苦,塑造了大马、伊五、李威兄弟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许多网友称为1999年度最佳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是一种互动式的大众文学。如接龙小说的出现,就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络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特点,使文学创作变成了一项集体参与的文学活动。1997年4月,加拿大在互联网络上举办了一个“全国小说”的写作活动。参加活动的作家一共有十二位,代表加拿大全国十二个省区的作家。十二位知名作家围绕“跨国故事”这一主题在十二个小时内完成了一篇集体创作的小说。由于这篇“全国小说”写作形式别开生面,引起许多加拿大人的兴趣。国内网站也有这种活动。1999年1月开始,新浪网与《中华工商时报》联合举办为期一年的接龙小说活动。小说题目为《网上跑过斑点狗》,第一部分由一批青年作家写作,其余由网民和读者共同续写。小说试图反映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冲突与影响,揭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后来因网民反应不积极等原因而夭折了。
网络文学篇幅相对较小,传播非常迅速。篇幅较小,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创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有感而发、即兴创作,还有的受上网时间限制,另一方面从接受者来说,网民们没有时间和兴趣浏览那些长篇大论的东西。为了吸引网民的兴趣,一些网络作家坦陈,在从事网络文学写作时,需要不停地抖一些小包袱,三五百字就来一个小包袱,大的情节转折就来一个大包袱。网络文学的长度,就网络小说而言,目前一般为一千五百字到五千字,两三万字的作品就算是较长作品。同时互联网络的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
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特点,使网络文学成为完全个人化的文学,无须任何编审就能够自由发表。这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精英作家的话语垄断,使互联网络成为网民“发泄”和“表达”的最佳媒体,并且能够实现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充分交流;另一方面,缺少内涵、随心所欲的“贫血”作品充斥网上,“垃圾太多”成为网络文学的一个弊端。批评者认为,网络文学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关注人类命运的精神。文学的理想已经日见稀少,剩下的是想象和刺激。网络文学引起人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网络文学批评非常薄弱;网络文学的著作权问题等等。
网络文学目前还处在自发、随意的创始过程中,还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相抗衡,多数作品在艺术上和思想深度上还远未成熟。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给了广大文学爱好者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发表园地。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文学青年,成为文学的新生力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目前国内上网的网民百分之八十七以上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网络文学给跨世纪的中国文学带来不少新鲜的空气。网络文学目前良莠不齐的现状更需要网络界、文学界的有识之士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培育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文艺信息
《光荣之旅》受到赞誉
日前,在京召开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光荣之旅》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该剧给予较高评价。
大家认为,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作。作品通过一个军人家庭的生活和情感纠葛,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后勤部队的发展历程,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提出新的思考。剧作把历史与现实、把题材的特殊性和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把歌颂英雄主义和开掘普通人的人性美、把清醒的眼光和直面人生的勇气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淡中流淌着真情,在生活的自然描摹中展示着深刻的社会思考,在不见波澜的细微之处显示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剧中主人公贺援朝是传统和现代军人很好融合的崭新的艺术形象,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敬业、奉献和创新、进取的精神,有着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一典型形象的成功,是该剧对当代军事艺术画廊的重要贡献。
讨论中,大家也对剧作中存在的总体悬念设置不够,个别细节失真以及语言个性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文一)
林风眠李金发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举行
林风眠李金发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暨学术讨论会近日在广东梅州举行。艺术大师林风眠是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比较美术的开拓者;李金发是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著名美术教育家和现代雕塑大师。他们同属梅州籍人士,二十年代一同赴法勤工俭学,在巴黎皇家艺术学院研习西方美术,回国后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做出重要成就,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和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作协、美协、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广东“作家庄园”挂牌仪式。出席研讨会的学者对林、李两位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认真探讨,会后将出版研究论文集。(文宣)
麦城诗歌研讨会召开
由作家杂志社、上海文学杂志、作家出版社和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共同举办的麦城诗歌研讨会近日在大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评家参加了会议。麦城八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十多年来,诗人以特有的个性姿态、艺术灵性和哲理思索,创作了一批富有哲理的诗歌。与会者认为麦城的诗歌对生命个性的特别关注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诗性诠释,表现了世纪之交现代人不倦的追求和清醒的自审。在艺术风格上,麦城既有现代性的实验精神,又从古典文化汲取营养,追求明快和畅达,有独具的语言魅力。会议还就当前诗歌创作问题,诸如诗与现实、语言与思维、诗与大众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周水)
《中国曲艺艺术论》出版
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吴文科撰写的《中国曲艺艺术论》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对曲艺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品类繁杂的曲种形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论观照和整理;对曲艺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现象的世界性存在予以比照辨析和理论界定;并辟专章分别论述了包括曲本文学、曲唱音乐、曲艺表演、曲艺舞美以及曲艺导演等等曲艺艺术创演构成的各个方面。
(艺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