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0-3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台湾当局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 '...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台湾当局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
  宛夫
  10月3日,台湾地区发生人事变动。台“行政院长”唐飞与台湾当局领导人晤谈后宣布辞职获准,由民进党籍的“行政院副院长”张俊雄接替唐飞,重组“行政院”。此事在台湾社会引起较大反应。次日,四个月来一路下泄的股市跌破6000点大关。台湾舆论虽立场不同,但普遍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当政者津津乐道的所谓“全民政府”的破产,预示着台湾政局动荡将进一步加剧。
  台湾当局领导人组建的“唐飞内阁”,最初就是台湾各派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内部充满着政治理念、经济政策、党派利益等种种矛盾纠葛,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本来就不稳定,其短命自不出乎意料。而今“唐飞内阁”仅137天就寿终正寝,有上述诸种矛盾激化、民进党渴望提前全面掌权、岛内政经乱象丛生等等原因。而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明里拒统、暗中谋“独”,毫无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致使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台湾政治危机迅速发生,则是更大的背景、更深层次的原因。
  众所周知,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伊始,迫于内外压力和立足未稳,言不由衷地作了一些承诺,讲了一些要改善两岸关系的话,实际上都是在做表面文章,玩弄词藻。他迄今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说有意恢复两岸谈判,但却否定1992年海协与海基会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他说要开放两岸“三通”,但拿出的却是与两岸真正“三通”相去甚远的所谓“小三通”方案。两岸关系气氛稍有松缓,他又暴露出本来面目,公开鼓吹“统一不是唯一选项”、“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有他这样的政策框架,要求修改“国统纲领”中的一个中国原则和追求统一的目标、要求中止“国统会”运作等言论甚嚣尘上,也就毫不奇怪了。他在两岸关系上倒行逆施,支持民进党拒不废除“台独”党纲、要坚持“台独”分裂目标,致使两岸关系危机根源始终难以消除,台湾社会始终笼罩在不安的阴影中。在此情况下,老百姓怎么能安居乐业,工商界如何有投资意愿,政治人物如何集中精力谋求社会经济发展?!
  现在,台湾当局领导人声称已“拿开石头”,要“重新上路”,民进党也声称向“全面执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民进党主导的“行政院”声称,要以稳定政局和摆脱经济危机作为施政的两大要务,而于台湾各界普遍关注的两岸关系,则没有任何新举措。殊不知两岸关系持续紧张,两岸政治僵局迟迟不能打开,乃是台湾政局不稳、经济动荡之症结所在。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党纲,台湾当局领导人执意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两会共识,那么,他们要稳定政局、摆脱经济危机,又从何谈起?倘若台湾当局领导人和民进党因权力扩张,而采取冒险的分裂行动,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
  问题的症结是清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明摆着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只有尽快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两会共识,真正拿出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目前政治、经济危机,使台湾民众免除恐惧和疑虑,过上安宁的生活。也就是说,台湾当局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杂志供稿)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西藏在港投资经贸洽谈会成果丰硕
  本报讯 “2000年西藏自治区投资经贸洽谈会”金秋10月在香港举行。在短短4天里,共签订13项对外招商引资合作意向协议,协议总投资额轮4.11亿美元;出口成交项目14个,协议出口总额4448万美元;商品零售总额近30万港元。
  这是一次展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盛会。由国家外经贸部和西藏自治区联合举办的此次投资经贸洽谈会,借助香港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为世界了解西藏提供了窗口。
  “港洽会”开幕以后,参观者络绎不绝,仅观看西藏歌舞表演的就有1万多人。通过展示、展览、推介和表演等活动,人们看到了西藏的时代变迁和历史性的跨越,看到了西藏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开发前景,看到了西藏250万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崭新风貌。
  这是一次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合作与交流的良机。连日来,参加洽谈会的西藏有关部门、企业代表与香港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对香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世界经济的最新信息有了新的认识。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徐明阳说,香港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特别是香港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对于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推动作用。
  这是一次为西藏企业和产品走向更广阔空间的演练。洽谈会精心推介的138个招商项目,立足西藏优势资源,突出了西藏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市场前景广阔,引发了海外投资者的浓厚兴趣。
  西藏的一些企业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共同的看法:“港洽会”的有形成果令人欣喜,“港洽会”带来的无形成果———走向世界的眼光和气魄,更将对西藏今后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李光茹 金卫星)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有缘割不断
  ——记南非爱国华侨、南中贸易促进会会长苏华杰
  本报记者 王尧
  久闻南非南中贸易促进会会长苏华杰先生之名,见面方知,与我们同机飞抵青岛参加2000年世界华人论坛的那位精力充沛、业务繁忙的中年人,就是苏华杰。
  苏华杰先生的经历堪称复杂,不过口才甚佳的他三言两语便也交待得十分清楚。祖籍陕西、生于广东,幼时举家移居泰国,早年就读于泰国曼谷工业学院。虽久居海外,却从陕西籍的保姆那里,学了一口地道的北方话。70年代,苏华杰从炎热潮湿的泰国来到南非做橡胶生意,“结果,橡胶生意没有做成,人却被南非天蓝海碧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所吸引,于是就买了房子,住下来了。”时至今日,苏先生旗下已经拥有了“南非华金国际集团”和“南非祥发国际集团”等20多家企业,并因致力于促进华人华侨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合作而深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当选为南非南中贸易促进会会长、南非中华工商会永久名誉会长等职。
  无论身在何处,苏华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他的公司是南非工商界第一家到中国投资的企业。90年代初,眼光独到的他就把投资的方向对准了陕西西安这块风水宝地,在1992年的西北经济技术洽谈会上,他第一个签约投资2600万美元兴建南非祥发集团西安大厦,不久又将业务拓展至电子、酒店、餐饮娱乐、广告等许多行业,近期他又在北京成立了房地产开发、科技、影视等几家公司,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苏华杰最为人所称道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为了使中国了解非洲、非洲了解中国所作的努力和奉献。
  在中南关系改善和发展的20多年中,苏华杰一直利用商人这一身份在中南两国经贸界、外交界和各国华侨界穿梭往来。为了促进南中贸易,他注册了南非华金国际集团,成为中国41家企业在南非及非洲的独家总代理,将中国的有色金属、化工产品成功地打入非洲市场。中南两国相距遥远,建交又晚,相互之间了解太少,针对这种情况,苏先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近几年在南非接待了30多个高级别的中国团组,精心安排约4000余人次的考察和访问。1996年初,由于国内需要大量地进口鸵鸟和布尔羊,他穿梭于温得和克(纳米比亚首都)和北京之间,促成两国正式签订了动植物检疫协定。
  众多的社会活动,难免耽误生意,对此,苏华杰先生说:“我觉得报效祖国就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出主意。”只要是对增进中非了解和友谊有好处的事,他总是慷慨解囊。几年来,他全额资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了第一部大型中文工具书《南非经济———贸易与投资指南》和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非洲》等专著。1999年,在他的资助下,21世纪中非关系发展战略研讨会得以在北京顺利举行。2000年4月,他又为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免费提供了办公场所,并全额资助出版了《21世纪中非关系发展战略报告》一书。
  常年奔波在世界各地,苏先生在飞机上的时间相当可观。然而在赴青岛的飞机上,我们却看到身材魁梧的他和我们一样挤在普通舱。对此,苏先生一笑说:“是啊,过去我有两个原则,一是坐头等舱,二是住五星级酒店。坐头等舱是因为长途飞行十分累人,当然要尽量坐舒服一点;住五星级酒店是因为那里的商务中心是24小时服务的。现在,为了不耽误生意,酒店仍要住五星级的,但头等舱却不坐了。”为什么呢?原来,苏先生在西安期间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失学儿童的报道,于是决定捐款助学。在他的带动下,西安公司的全体员工都捐了款,他又想,如果我把每年坐头等舱的钱都省下来,不是可以救助更多的孩子吗?他就这样放弃了一个“原则”。
  因其为促进中国与南部非洲地区的交流所做的大量工作,苏华杰先生被誉为“民间大使”、“中南友谊之桥”,他曾作为世界300多位知名华人华侨代表之一出席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每年中国的国庆招待会他都尽量挤时间出席,在前不久的中非合作部长级论坛上,我们又见到了他熟悉的身影。从他踏上非洲土地的那天起,他与中国和非洲的缘分就永远也割不断了。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港澳台侨两周要闻回顾
  ●首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在京颁奖
  ●海峡两岸及香港经贸合作研讨会举行
  ●香港中华总商会庆贺百年华诞
  ●粤港两地继续加强合作打击偷渡
  ●部分岛内人士呼吁台湾当局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台湾民生“痛苦指数”创新高
  台湾统计部门最近公布的9月份民生“痛苦指数”为4.85%,比去年“9·21”大地震时的3.67%还要高,创下近21个月来的新高。
  台湾的“痛苦指数”是由物价指数与失业率相加而成。统计数字显示,消费者物价总指数年增率为1.75%,是19个月来最高的;失业率为3.1%,是1985年以来同月的最高纪录。两者相加的“痛苦指数”为4.85%,是去年1月以来的最高数字。台湾目前的失业人数,官方的统计为30.4万人,而民间的统计数字为40万人。45岁到5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失业率最高,显示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没有改善。另外,9月份因为关厂歇业或业务紧缩而失业的人数,也比8月增加3000人。此外,劳工经常性薪资增幅仅2.91%。
  收入不断“缩水”,物价却不断上升,台湾民众感叹日子越来越难过。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香港义工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参加,目前近20万人登记为义工,375家机构和组织参加义工运动。图为香港义工利用假日在湾仔街头为香港慈善机构做宣传。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摄
(附图片)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10月24日,“宝岛台湾”大型图片展览在哈尔滨举行。展览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向观众展示了台湾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并以较大的篇幅对台湾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翔实的介绍。图为观众正在参观《中国古代对台湾的管辖》部分。新华社记者 崔峰摄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漳州公安边防竭诚服务台胞
  本报讯 福建省漳州市公安边防支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竭诚为台胞办好事、办实事,为来靠台轮创造良好的经商贸易环境,为促进闽台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祖国大陆经济持续增长,福建漳州市对台小额贸易特别活跃。对此,担负着维护海上治安秩序、抢险救灾以及台湾渔轮检查监护等职责的漳州市公安边防支队,一方面加强管理,严厉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一方面更好地为台湾渔船民提供安全保障,先后开通了“海上110”,建立起海陆结合、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运作的海上报警系统,把陆上报警服务向海上延伸。在今年“碧利斯”、“派比安”台风登陆之前,边防官兵提前将台风警报通报给来靠台轮船长,并成立抗台风抢险救助小组,做好抗台风准备工作,使辖区内来靠台轮均无一出现险情。
  近年来,漳州市公安边防支队已抢救海上遇险台轮19艘,船员数十人,为台胞挽回经济损失达3000余万元。
  (翁其秋 温亮)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香港评出十大杰出青年
  香港青年商会日前公布今年十大杰出青年名单,获得此项殊荣的包括在社会服务界、工商界及其他专业团体有卓越贡献的青年人士。
  香港今年十大杰出青年分别为:创立亚洲第一所滥用药物青少年中学的陈兆焯、香港家计会执行总监范莹孙、资深幼儿教育工作者孔美琪、幻音数码有限公司主席廖家俊、建筑师罗健中、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梁美芬、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系副教授卢煜明、科联系统集团行政总裁吴长胜、香港杰出武术运动员吴小清,以及热心推广体育运动的前香港田径及划艇队代表倪文玲。
  青年商会主办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评选至今年已是第二十八届。评选目的是为了表彰在工作中有卓越表现及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年轻人。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研究生获国家教育部奖学金
  来自澳门基金会的消息:7名在内地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澳门学生日前获得国家教育部提供的奖学金。
  获得奖学金的这7名学生目前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就读。其中2人攻读博士学位,5人攻读硕士学位。他们在学习期间将免交学杂费,全日制学生还可免交住宿费并获得生活津贴。
  据介绍,澳门基金会曾同国家教育部达成协议,双方每年分别向在内地和澳门就读的优秀研究生提供奖学金。自1996年至今,已有45名在内地大学就读的澳门研究生获得国家教育部奖学金,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10名,攻读硕士学位的35名。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内地与港澳加深合作检验检疫
  本报讯 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的检验检疫部门负责人日前在京召开检验检疫研讨会,以提高进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质量,增强内地、港、澳检验检疫部门的密切合作,促进经贸发展。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长江指出,内地、香港、澳门人员来往密切,经贸活动频繁,长期以来通过密切合作,促进了经贸共同繁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内地经济贸易的不断增长,确保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需要把内地与港澳的检验检疫工作交流与合作形成规范的、固定的联系制度,在联合防御疫情、信息交流、互认检验结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联系。建立高层次的检验检疫联系机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进行更加深入而广泛的合作。
  会间,与会有关政府官员和专家将就食品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工业品安全检验等方面进行切磋,相互介绍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控制管理模式,并就检验检疫技术标准如何趋向一致进行探讨。
  (丛亚平) sui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华侨华人“统一”情
  王长鱼
  随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一个个巨大成果,两岸关系越来越成为中华儿女关心的重要事件,针对岛内“台独”势力的膨胀,海外华侨华人反对“台独”、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声音更为强烈,情绪更为高涨,行动更为积极,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的海外运动。
  几年前,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组织如“祖国统一促进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仅在美国和中南美洲地区就有10多家。1999年7月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以后,以反对“台独”、反对分裂、促进和平统一为宗旨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团体,在华侨华人中迅速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亚洲到美洲,从非洲到大洋洲,从西欧到东欧,从南欧到北欧,世界各地建立了50多个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团体。许多国家不仅建立了全国性或跨地区的统一组织,还在一些城市和社区设有分会。美国10多年来建立的近10个区域性统一促进团体还建立了反“台独”联盟。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组织地域的广泛性、人员的多样性都是空前的。
  在此基础上,华侨华人反“独”促统也发展成为实际行动。率先实践“一国两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8月以华侨为主成立了“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于当年底举行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面对新的台湾当局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奥地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发表关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呼吁,指出:“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呼吁“地不论东西,人不分南北。不管来自祖国大陆,还是来自台湾,还是来自世界任何地方,我们希望一切爱好和平、赞成统一的人们,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诚,努力推动中国和平统一事业”。欧洲华人联合会2000年年会将促进中国和平统一作为大会重要主题之一专题研讨。有的华侨华人或团体积极办刊办报,有的开建统一网站,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为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建言献策。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加拿大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纷纷要求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今年8月26日—27日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有60多个国家的统促会团体和华侨华人代表参加,表达了中华儿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
  随着反“台独”促统一运动不断发展,组织、推动、领导这项运动的骨干人物也应运而生。他们当中有的将自己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用来从事统一工作,有的用自己的企业筹集经费支持统一事业,有的把自己的业务与统一事业结合起来,一些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人士以自己的报刊为阵地,反“台独”促统一。
  关心民族命运是华侨华人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光荣传统凝聚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积极行动,交汇成反“独”促统的全球性运动。这种行动和运动是华侨华人50多年来为民族利益所做的又一重大贡献,是反“独”促统的新的海外统一战线。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总干事) su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