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28日,巴勒斯坦青年同以色列士兵继续在约旦河西岸及加沙等地发生冲突。至此,这场因以色列右翼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圣殿山而引起的巴以冲突已持续一个月,巴以双方共有2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美元。
图为在拉马拉一难民营发生的冲突中,巴勒斯坦青年向以军投掷石块。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拉克与沙龙达成推进以巴和平协议
巴解中央将讨论建国日期问题
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29日电 (记者钟翠花)据以色列电台29日报道,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与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已达成协议,双方表示在组成紧急政府之后将继续推进以巴和平进程。
协议未提及以巴早先达成的奥斯陆协议等和谈基础,而是强调未来的紧急政府将根据新形势继续进行和平努力。巴拉克当天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表示,以色列将履行以巴达成的沙姆沙伊赫协议。如果以巴冲突减弱,以方将前往华盛顿寻求恢复以巴和谈的途径。他强调,国家安全和实现和平比政治更为重要。
据透露,巴拉克与沙龙于26日深夜在耶路撒冷的总理寓所举行了秘密会谈。次日,巴拉克的谈判代表、通信部长本·埃利泽和沙龙的谈判代表谢特里特就成立紧急政府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磋商。会谈取得了重要进展,解决了双方存在的大部分分歧。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沙龙有权接触机密材料,并将参与巴拉克举行的任何有关安全和外交方面的磋商会。但双方在是否给予沙龙否决权以及如果双方在和平进程方面意见相左时是否按沙龙的要求在6个月内宣布提前举行大选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巴拉克28日晚在与内阁部长会晤时曾重申,沙龙绝不可能对和谈决策享有否决权。
据新华社开罗10月28日电 (记者邵杰)据埃及《金字塔报》28日报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日前在加沙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宣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将于下月举行会议,就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日期作出决定。
据新华社阿布扎比10月28日电 (记者潘立文)正在此间访问的巴勒斯坦计划和国际合作部长纳比勒·沙阿斯28日强调,以色列必须从1967年占领的所有巴勒斯坦领土上撤出。
沙阿斯对当地新闻界表示,为独立和自由奋斗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巴勒斯坦人民不能接受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或者实行自治体制,他们决不会离开自己的祖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以网上激战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及其支持者与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及其支持者之间爆发了另一场战争——看不见硝烟战火的网上激战。
最近一个时期,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者号召互联网上的网友向属于以色列的网址大举进攻。作为报复,以色列则呼吁其支持者袭击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网址。
自10月26日以来,黎巴嫩真主党的网址连遭以色列支持的黑客的入侵,但被有效阻止。负责黎巴嫩真主党互联网事务的阿尤布昨天说,以色列通过美国方面的网站向真主党网址(www.wizel.com)发动袭击,这是破坏正常国际通信的违法行径。他就此指出,以色列方面的网站向电脑行家等专业人员介绍有关资料,包括如何潜入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哈马斯”等其他有关巴勒斯坦方面的网站的资料。阿尤布表示,阿以之间的电子战已经打响,黎巴嫩真主党已通过互联网号召支持者向以色列发动反攻。
据关注国际互联网事务的人士说,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近日已对以色列方面的14个网站全面进攻;与此同时,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方面的网站则常见有希伯来文签名的黑客闯入。据报道,这场网上激战已波及到以色列银行、股市和政府机构。在过去的两天内,以色列外交部网站因雪片般飞来的10万多件抗议邮件而“崩网”,只得被迫关闭了几个小时。另外,以色列议会的网站也由于同样原因一度关闭。以色列军方日前透露,以色列军方网站最近因频遭“电信轰炸”而被迫关闭。为此,以色列军方已紧急租用美国通信公司的电信业务服务,旨在借助美国方面的强大网势,遏制阿拉伯方面的网上进攻。
有分析认为,只要巴以冲突导致的阿以关系和中东局势继续恶化,阿以之间的网上激战也将愈演愈烈。
(本报开罗10月28日)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秘鲁政坛再起风云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兰才基
10月23日凌晨,正在巴拿马避难的秘鲁前国家情报总管蒙特西诺斯突然回国。同一天,秘鲁第一副总统弗朗西斯科·图德拉又突然宣布辞职。这两桩突发事件,使得本来就处于动荡不安的秘鲁政局又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蒙特西诺斯是由于“录像带事件”引起秘鲁一场政治危机之后逃亡巴拿马寻求政治避难的。9月14日,秘鲁一反对党“道德独立阵线”公布了一盘录像带,揭露这个情报局长用重金收买反对党议员,使他“跳槽”加入了执政的“秘鲁2000”党。同时还指控他犯有违反人权罪,压制反对派,并与贩毒和军火走私案有牵连等,因而激起众怒,震憾了全国。
由于蒙特西诺斯在过去10年间一直担任藤森总统的主要顾问,在军队和政府内握有重权,被称为藤森的“左膀右臂”,因此在“录像带事件”曝光后使藤森受到巨大的政治压力。他被迫宣布放弃总统职位,重新举行大选。虽然作了这些宣布,但反对党派仍然不依不饶,不断发动群众上街示威游行,要求藤森立即辞职,成立过渡政府,把蒙特西诺斯逮捕审判。
为缓和这场政治危机,在美洲国家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斡旋下,蒙特西诺斯于9月24日离开秘鲁,前往巴拿马寻求政治避难。藤森政府还颁布法令,正式解除了蒙特西诺斯的总统顾问和国家情报局局长职务,并解散了国家情报局。近一个月内,秘鲁政府一直在同反对党派和社会团体进行对话,就如何举行新的大选,实现国家民主化体制等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蒙特西诺斯突然返回秘鲁,而且还显得十分神秘,不敢公开露面。人们既不知他到底藏身何处,也不知他突然回国是何原因,因而引起种种猜测,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藤森总统随后召开内阁紧急会议,讨论此事。会上,秘鲁部长会议主席萨拉斯认为,蒙特西诺斯回国对秘鲁政局不利,政府应继续依据国际法为他寻找出路。据报道,这次会议争论激烈。一些舆论认为,往日在秘鲁位高权重的蒙特西诺斯现在竟然成了“烫手山竽”。
为了寻找蒙特西诺斯的下落,藤森总统发布了对他的逮捕令。26日晚,藤森还亲自率领精干的特警队并带着警犬开展搜捕行动,在秘鲁度假胜地卡克拉卡亚镇进行搜索。秘鲁各家电视台对此搜捕行动作了现场直播。但最终仍未找到蒙特西诺斯的踪影,只得下令收兵。一些舆论认为,藤森采取这项行动的目的在于表明自己已跟蒙特西诺斯决裂,同时证明总统仍然掌握着对军队的指挥大权。同一天,秘鲁司法部门表示将对蒙特西诺斯侵犯人权的行动展开调查。
尽管蒙特西诺斯在秘密藏身处给首都利马一家电台打电话,声称他这次回国是为了躲避“死亡威胁”,说自己回到秘鲁后将远离政治,不问国事,去过平静的生活,但人们仍然觉得他“行踪诡秘”,对他充满怀疑。尤其是担心其利用在军内的影响力策动起一场政变,对社会带来更大灾难。连日里,秘鲁街头不断出现反对蒙特西诺斯回国的呼声,局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关于秘鲁副总统图德拉宣布辞职问题,主要是他本人与政府之间发生政见分歧引起的。图德拉在向藤森总统提交的辞呈中表示:政府最近提出有关向军队和警察部队将领提供赦免权的建议,以及国防部和内政部发布的一项军队对国会负有“政治责任”的声明,都是极为不妥的。他认为,政府正在为举行新的大选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此时提出赦免问题只会减缓和限制改革的步伐。这位副总统还宣布脱离执政党联盟“秘鲁2000”的议员团。不过,秘鲁政府近日已与反对党派和社会团体通过对话会议达成了协议,确定在明年4月8日重新举行大选,当选总统将于7月28日宣誓就职。藤森放弃把通过大赦法作为重新大选的先决条件,反对党派则不再提出藤森立即辞职的要求。据一些政治分析家认为,如能对引起这场政治危机的关键人物蒙特西诺斯作出恰当处理,秘鲁局势有可能逐渐走向平缓。(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2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波黑,一个时代结束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
14日,波黑主席团主席伊泽特贝戈维奇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举行了权力交接仪式,提前两年辞去了他在波黑主席团的一切职务。伊泽特贝戈维奇的这一举动在波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地的舆论评论说:“他的辞职标志着波黑一个时代的结束!”
今年75岁的伊泽特贝戈维奇是一个活跃于波黑政坛多年的风云人物。他于1989年在原南斯拉夫联邦首次举行的多党制选举中被选为波黑共和国总统,于1990年创建了波黑民主行动党并担任主席。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接着在波黑的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3年半的内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伊泽特贝戈维奇成为波黑穆族的领袖,并于1995年代表波黑穆斯林签署了代顿协议。该协议承认波黑是一个独立国家,它分为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
1996年9月,波黑举行了内战结束后的首次大选,伊泽特贝戈维奇当选为波黑主席团主席,并在此后一直是波黑主席团的穆族成员。在他担任波黑国家领导人期间,波黑的国家重建工作逐步展开,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滞留在国外的波黑难民也陆陆续续开始重返家园。另外,波黑的统一国家机构和统一市场也开始建立。
那么,伊泽特贝戈维奇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前辞职呢?此间的政治观察家们认为,他的辞职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其一是伊泽特贝戈维奇的政绩虽然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比较强硬的民族路线却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波黑的塞、克两族认为他的民族政策过于偏袒波黑穆斯林,对其他民族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则认为他的思想代表了亲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宗教主义,与西方的价值观不相符合。今年4月份,波黑举行了战后的第二次地方选举,执政多年的民主行动党在穆克联邦的许多选区失去了选民的支持,败给了由多民族成员组成的反对党波黑社会民主党。民主行动党的副主席、穆克联邦总统加尼奇在党内被投了不信任票,辞去了党内的一切职务。但不少人认为,身为该党主席的伊泽特贝戈维奇也要为此负重要责任。伊泽特贝戈维奇对此深感不安,早在今年6月,他就表示要辞去在波黑主席团的职务。
其二是目前波黑的周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长期以来,伊泽特贝戈维奇一直担心南联盟和克罗地亚这两个邻国会对波黑进行威胁。但去年12月,克罗地亚的强人总统图季曼因病去世,新当选的总统梅西奇是伊泽特贝戈维奇的好友,其民族政策也相对温和,并致力于改善与波黑的关系,因此伊泽特贝戈维奇觉得来自克罗地亚的威胁已经减轻。今年10月初,南联盟政坛发生巨变,有“大塞尔维亚主义”倾向的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失败,新上台的科什图尼察总统自称是一位“温和的民族主义者”,这更令伊泽特贝戈维奇对自己国家的安全感到放心。
其三是健康原因。75岁的伊泽特贝戈维奇目前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他自认为已不堪承担波黑主席团主席的繁重工作。
在伊泽特贝戈维奇辞职后,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拉迪希奇接替他担任主席团轮值主席,而波黑议会代表院副主席盖尼亚茨则接替他成为波黑三人主席团中的穆族成员。波黑舆论普遍认为,由于目前波黑的政治体制已基本走上正轨,因此伊泽特贝戈维奇的辞职不会给波黑政局造成太大的冲击。(本报贝尔格莱德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基督教代表团访问瑞典
本报斯德哥尔摩10月29日电 记者刘仲华报道: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韩文藻率领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应邀于22日至29日访问了瑞典。两国基督教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并就加强相互合作达成了共识。
据韩文藻介绍,中国基督教协会与瑞典教会同意进一步增加人员交流,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瑞典教会负责人哈马尔大主教明年将率领瑞典基督教代表团访问中国。
双方还同意进一步扩大在神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合作,其中包括中国方面将派遣学生到瑞典进修神学等,以促进中国神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双方还达成了其他一些具体的合作意向协议,如瑞典教会将帮助中国基督教协会招募英文教员等。
中国基督教代表团是应哈马尔大主教的邀请前来瑞典访问的。代表团在结束瑞典之行后,还将对丹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以建立中国基督教协会与丹麦教会之间的正式联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巴在克什米尔再交火
新华社新德里10月29日电 据印报托28日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边防部队28日凌晨在克什米尔再次交火,巴基斯坦方面至少有12名军人丧生。 印报托援引印度驻军一位发言人的话说,双方是在克什米尔查谟地段印度的一个前沿哨所发生冲突的。当时,一支巴基斯坦部队试图袭击这个哨所,印度守军进行了还击。
另据巴基斯坦军方28日透露,驻守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的巴基斯坦军队28日击退了印度军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
巴基斯坦军方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印度军队在进攻中动用了火箭、大炮等重型武器,但巴方守军奋起反击,迫使印军撤退,并打死了5名印度士兵,打伤多人,而巴方只有3人受伤。
巴基斯坦军方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当天早些时候印军方发言人有关巴基斯坦军队首先发起进攻的说法。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联盟申请加入联合国
塞过渡政府拒绝承认科索沃地方选举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7日电 (记者顾震球)联合国发言人席尔瓦27日在此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南斯拉夫联盟总统科什图尼察当天上午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提出南联盟加入联合国的申请。
原南斯拉夫于1992年解体后,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大先后通过决议,宣布南联盟不能自动继承原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席位,并要求南联盟重新提出加入联合国的申请。由于南联盟当局坚持南联盟是原南斯拉夫唯一继承国而拒绝提出申请,因此南联盟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但联合国仍允许南联盟在联合国派驻常驻代表团并可列席安理会公开会议。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28日电 (记者杨成明、黄强)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过渡政府28日发表声明,拒绝承认当天在该共和国科索沃自治省举行的地方选举。
声明指出,由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和欧安组织策划的这次选举不仅违反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法律,而且背离了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声明说,鉴于目前科索沃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当地居民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因此在科索沃举行地方选举的条件尚未成熟。声明指出,只有在安理会1244号决议在科索沃得到彻底贯彻的情况下,才具备举行地方选举的条件。
南联盟外交部26日深夜发表声明对这次选举表示担忧。声明警告说,如果联合国特派团和欧安组织执意要在科索沃举行选举,这只能助长科索沃分裂主义分子的气焰,使当地本已十分严峻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在联合国特派团和欧安组织主持下,28日在科索沃全境举行了地方选举。非阿族居民抵制了这次选举。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举行大规模反极右集会
新华社柏林10月28日电 (记者刘钢)德国杜塞尔多夫和卡塞尔两地28日举行大规模的反极右势力示威游行和集会,3万多人走上街头,抗议右翼极端分子的嚣张气焰。
在杜塞尔多夫,德国北威州总理克莱门特参加了有2.5万多人参加的示威集会并发表讲话。
克莱门特强调,“对暴力及仇外排外行径绝不能姑息容忍”,并表示北威州政府赞同取缔极右翼的德国国家民主党。德国犹太人中央理事会主席施皮格尔在集会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不能再允许暴徒为所欲为”。
6000多名卡塞尔市民28日在“全城都行动起来”的口号下,参加了反极右势力的示威行动。
杜塞尔多夫和卡塞尔的众多民众之所以举行反极右示威和集会,是为了表示对极右翼势力嚣张气焰的愤慨。
当天,上百名右翼极端分子分别在上述两地举行示威性列队行进,伴随着他们的是周围群众刺耳的口哨声和“纳粹滚出去”的呼喊。
近一个时期以来,德国极右势力经常制造事端,德国各地也不断爆发大规模的反极右示威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要求引渡皮诺切特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27日电 (记者蔡嘉瑾)阿根廷司法部门27日向国际刑警组织要求拘留和引渡智利前领导人皮诺切特及6名前军人,指控他们对1974年发生在阿根廷的一起谋杀案负有责任。
智利前将军普拉茨夫妇1974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住所前被汽车炸弹炸死,目前已经证实谋杀事件是由智利国家情报总局一手策划和执行的。普拉茨夫妇的3个女儿的代理律师向阿根廷司法部门指控当时的智利总统皮诺切特和6名前国家情报总局负责人均犯有杀人罪。负责审理此案的阿根廷法官加莱亚诺因此做出了要求引渡皮诺切特的决定。在加莱亚诺法官提出引渡皮诺切特的要求后,阿根廷外交部官员表示,这完全是司法部门的事情,这一事件不会影响到两国间的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恢复与伊拉克通航
表示复航不含商业性质
据新华社巴格达10月27日电 (记者李学军)俄罗斯一架载有36名乘客的飞机于27日下午抵达巴格达萨达姆国际机场,这标志着俄罗斯正式恢复中断了10年之久的莫斯科至巴格达航线。俄罗斯也因此成为自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第一个与伊拉克恢复通航的国家。
据悉,在36名乘客当中大部分是商人,他们将参加下月1日开幕的巴格达国际博览会。
伊拉克交通运输部长哈利勒日前在宣布俄罗斯与伊拉克恢复航线的消息时说,伊拉克已经做好了迎接来自友好国家的民航飞机的准备,并将为它们提供良好的地面服务。俄恢复同伊的民航班机的决定是俄总统普京8月份在莫斯科会见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时作出的。
据新华社巴格达10月28日电(记者李学军)在伊拉克访问的俄罗斯代表团团长阿拉姆·舍贡茨28日下午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俄恢复飞往伊拉克的航线不具有商业性质。
他表示,今后每个星期五都将有一个从莫斯科到巴格达的航班,这种飞行是人道主义性质的,因为飞机上运载的都将是人道主义机构成员及捐赠给伊拉克的医药食品。
第6版(国际)
专栏:
危希望延长和平监督行动
新华社墨西哥城10月28日电 (记者胡加齐)危地马拉城消息:联合国驻危地马拉和平使团28日发表公报指出,危地马拉政府要求将联合国在危和平监督行动时间延长到2003年。
公报说,联合国在危和平监督行动原定在2000年12月31日结束,但由于1996年12月危政府和游击队签署的《永久和平协议》中仍有许多重要条款到2003年才能得到圆满落实,危地马拉方面要求联合国延长在危和平监督使命。
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已向联大建议批准延长联合国驻危地马拉和平使团的任期,预计联大将于今年11月底对此作出决定。
联合国驻危地马拉和平使团于1994年11月在危地马拉成立。使团的任务起先主要负责协调危地马拉政府和游击队的和平谈判工作。在危地马拉政府和游击队组织签署《永久和平协议》后,联合国和平使团开始专门负责这一协议的执行监督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签署向古出口法案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8日电 (记者符泉生)美国总统克林顿28日签署了一项关于放宽禁运、向古巴出口食品和药品的法案,使之成为法律。美国国会本月早些时候通过的这一法案虽然允许向古巴出口食品和药品,但却规定美国政府和银行不得为此提供任何财政上的支持。克林顿在签署法案后表示,他对其中一些限制性措施并不满意。他说,美国农民虽可以向古巴出口农产品,但因无法从政府和银行得到财政支持,实际上很难向古巴出口多少产品。古巴方面认为,由于许多附加条款,美国对古巴的制裁实际上并未松动。一位古巴官员本周早些时候说:“你只要看一下该法案所用的语言,就可知道并无真正的贸易可言。对古巴来说,这是限制和歧视。”他说,古巴对该法案不感兴趣。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非国家首脑讨论刚果(金)冲突
发表公报敦促外国无条件撤军
新华社金沙萨10月27日电 关于结束刚果(金)冲突的中非地区国家首脑会议27日在这里举行,与会者讨论了刚果(金)冲突的最新局势和对整个中非地区的影响,以及结束冲突的途径等问题。
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加蓬总统邦戈,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刚果(布)总统萨苏—恩格索、中非共和国总统代表、总理多洛盖尔和赤道几内亚总统代表、总理塞里切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公报指出,各国首脑敦促在刚果(金)的外国军队无条件撤走,以便刚果(金)人民能够行使自己的主权,找到内部政治解决冲突的办法。
公报说,由于担心这场战争扩大到整个中非地区,与会者还讨论了确保整个地区稳定的途径与方法,并重申要尽一切努力使刚果(金)恢复和平。他们一致认为,去年7月签署的卢萨卡停火协议是刚果(金)恢复和平的重要基础,并表示支持联合国秘书长为修改卢萨卡协议而进行的斡旋。
公报说,与会者还决定设立一个部长级委员会,负责实施这次首脑会议的各项决定。
1998年8月,刚果(金)爆发武装冲突,周边一些国家相继卷入。大量刚果(金)难民涌入周边国家,刚果河、乌班吉河等界河的运输也严重受阻,威胁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26日,维也纳市民纷纷利用国庆假日到市中心的犹太广场瞻仰前一天揭幕的纳粹大屠杀纪念碑。该纪念碑为追念二战期间惨遭纳粹屠杀的6.5万奥地利犹太人而建,由英国女雕塑家怀特里德设计。大屠杀纪念碑外形酷似图书馆,外墙为数千册图书书脊造型,象征不该忘记历史。内部为不能进入的空穴,象征纳粹大屠杀留下的空白。新华社记者 林川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