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0-2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醉入丽江探神韵 '...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醉入丽江探神韵
  本报记者 汪波 张帆
  编者按:云南省丽江地区通过保护和发掘民族文化资源,给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丽江的经验表明,民族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文化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统一,是西部开发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刚刚过去的10月“黄金旅游周”,地处滇西北的丽江迎来又一个旅游热潮。7天假期,到丽江旅游的中外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收入直逼亿元大关,这是自去年国家旅游局推出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以来,丽江出现的第四次旅游高峰。丽江以它不可阻挡的魅力成为西部旅游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但在10年前,海内外知道丽江的人还寥寥无几。据丽江旅游部门统计,1990年到丽江的游客总量仅9.6万人次,还不及今年10月“黄金周”7天的游客量。1995年,到丽江旅游的游客总数达到84.1万人次,比1990年增长53.1%,旅游收入达3.26亿元。1999年,丽江的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又分别增长到287万人次和15亿元。
  丽江人习惯将自己的旅游资源概括成“两山(玉龙雪山、老君山)、一城(丽江古城)、一湖(泸沽湖)、一江(金沙江)、一风情(女儿国的摩梭风情)和一文化(纳西东巴文化)”。丽江的山水、风光固然令人陶醉,但最让游客们心动不已、流连忘返的却是赋予雪山、江水、城镇以魂魄、以神韵的纳西东巴文化。
  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以及至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东巴文字等是纳西人民的骄傲,东巴文化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汉、藏、白等兄弟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创造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纳西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珍爱,东巴文化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众多学者竞相研究的一个文化热点。
  丽江旅游为什么能够攀升到新的高度?丽江地委书记段增庆认为,和国内同类的风景名胜区相比,丽江并无特别突出的优势,但纳西人民创造的东巴文化却是丽江所独有,再美的风光,多看几次也会归于平淡,但独特的文化景观却意蕴无穷,令人回味。因此,丽江旅游业刚起步,地委、行署就一直强调旅游业必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给旅游注入灵魂。反过来,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提供保障。
  丽江在“九五”期间,制定了“旅游为先导,强农固基,调整结构,建立支柱”的发展思路。由于旅游业的成功开发以及强劲带动,这条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丽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旅游业总产值占一半以上。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纳西东巴文化也再一次重获新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1999年,《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面世,这是东巴文化研究中最具权威性和完整性的抢救成果,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工程之一。为支持此项卷帙浩繁的文化保护工程,丽江为其筹款400万。同年5月,耗资5000万,占地46亩,被徐霞客当年称誉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丽江木府重建工程竣工。当焚毁了300多年的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三清殿等大小15幢建筑重新屹立在世人面前的时候,纳西人可以告慰祖先的是,丽江古城的整体风貌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重现了。
  观光者印象最深的是纳西人对丽江古城的保护。始建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早在1986年就被列为国家100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保护这座“活着的古城”,丽江人既谨慎又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丽江旅游业开始兴起的时候,丽江人就逐步清理古城里70年代留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1996年2月3日,丽江爆发大地震,面对一片废墟,丽江人按照“修旧如旧,原貌恢复”的原则,投入3亿元资金,完成了路面改造、水系治理以及古城的绿化、美化,在震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举获得成功。此外,由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和古城居民组成的“古城保护委员会”也随之成立。委员会与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联系,负责研究制定古城保护的原则和方针。为了使古城“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得到保护,政府又拨款20万元专门表彰对民居保护做出贡献的居民,并倡导古城居民穿民族服装,讲民族语言。“十五”期间,丽江将再投入3亿元,用于保护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
  压题照片:丽江黑龙潭风光。丽江地委宣传部提供(附图片)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唐宋余音藏纳西
  “生当做纳西,死亦闻古乐。”这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冯牧先生聆听纳西古乐之后发出的感叹,去古城听古乐是绝大多数游客丽江之旅必不可少的项目。
  入夜,在纳西古乐馆里寻个位置,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10余位纳西老乐师的演奏,一曲南唐的《浪淘沙》终了,元人的《山坡羊》又响起,琴瑟和谐,弦歌不绝。
  能在滇西的偏僻小城听到原汁原味的唐宋音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现在,古乐已成为丽江的一种象征,成为构成丽江神韵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一个疑问也同时在人们心中产生,为什么在中原成为绝响的唐宋古乐竟然在纳西人的手里能够保存下来呢?
  据史料记载,纳西古乐(即当地人讲的丽江洞经音乐)于明代嘉靖年间由纳西木氏土司从南京、福建、四川等地引进。历史的变迁使洞经音乐在中原失传,而丽江古城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当地人民“喜文嗜乐”,奇迹般地将这类音乐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中原古韵由此与纳西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形成独具风格的纳西古乐。
  90年代随着丽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纳西古乐终于等到了走出深山,迈向世界的一天。在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以宣科先生为首的有识之士看好纳西古乐特殊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怀着振兴古乐的坚定信念,不辞辛苦,走街串巷,把年逾古稀的乐师们发动组织起来,恢复演奏纳西古乐。
  古乐对丽江旅游业的促进,使文化部门意识到纳西古乐的保护、整理和挖掘工作的重要,在宣科等人的倡导下,文化部门发动、组织城乡老艺人,挖掘搜集各人掌握的古乐曲目,又派人深入边远山区,广泛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经过文化工作者的努力,目前已收集整理洞经音乐25首,打击乐曲牌6首,其中经宣科潜心研究,将南唐李煜的词填入《浪淘沙》,元代张养浩的词填入《山坡羊》复原成功。同时,关于纳西古乐的学术研究活动也积极展开,推动了纳西古乐的保护和挖掘工作。
  目前在丽江演奏古乐的大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为了使古乐后继有人,纳西古乐会从1996年7月起开办传习馆,招收60多名高初中学生及社会青年,购置数十件乐器,进行免费培训。为提高学员们的整体素质,传习馆还请来当地知名学者为学员们讲授诗经、唐诗、宋词、纳西民间文学、纳西民族史、音乐基本知识。经过两年的培训,少数学员初步学成,已能随团演出。
(附图片)
  丽江古城的老人们在为游客演奏古乐。本报记者 张帆摄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田园之乐在山乡
  纳西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珍爱和呵护让记者深为感动。但面对市场经济,纳西人也懂得,如果对老祖宗的东西一味消极保护,就会使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不了作用,同时也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切身的利益,群众就会逐渐失去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相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为进一步的保护提供更强有力地支持。这道理没什么深奥可言,但要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纳西人却做得很成功,丽江城边的黄山乡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黄山乡与玉龙雪山遥遥相望,风景秀美,一派田园情调,有文峰寺、普济寺、文笔海等旅游资源,还是纳西古乐的发源地之一。但在1998年前,该乡还是个典型的农业乡,村民们自发组织练习纳西古乐、乐舞,目的也就是图个自娱自乐,从没想到靠这些活动赚钱。
  自从乡里办起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在村里开展“吃纳西农家饭,住纳西农家院,做纳西农家活,享纳西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活动,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先是乡里10户旅游团队接待户在旅游旺季的时节可以每月进账3000—4000元,村民迅速认识到自己家居生活的一切,都能增加收入,因此对保存家里的纳西民俗就特别有积极性,包括年轻人在内,对家里的建筑、服饰、饮食、园艺都非常自觉地加以呵护。
  为了进一步提高纳西农家乐的文化含量,乡里还相继办起了“妇女旅游促进会”、“东巴文化传习馆”以培养和挖掘民族文化旅游的人才。在这样一种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良性循环下,全乡从儿童到老人都积极参与进来,老人找出自己的传统厨具、卧具、种地和生活等工具展示给游人,孩子们也跟着大人学习起东巴文,唱起自己的东巴歌曲,乡里组织的古乐队和乐舞队,再也不是松散的15天练习一次,而是为了吸引游客,弘扬民族文化而天天练习,演奏和表演水平提高很快。
  黄山乡旅游开发成功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专管旅游的副乡长韦莲芳对记者谈道,乡政府组建民俗旅游开发公司,由公司作为实施全乡旅游总体规划的总发包人和责任人,在经营上走“统分结合”的路子,一家一户不能为的,如对外营销、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由公司来统,群众能干的,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一种开发模式理顺了投资商、政府、农户的关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农户的利益。
(附图片)
  黄山乡的纳西族姑娘与游客共舞。华模摄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十年前同为小康村 十年后光景各不同
  东常村:富而思进无止境
  孔匠村:坐吃山空没出路
  本报太原10月28日电 记者安洋报道:10年前曾是比翼双飞的两个小康村,如今,一个人均收入4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个则负债累累,沦为贫困村。目前,山西省晋城市正用这个事例在农民中进行富而思进的讨论。
  东常村和孔匠村是晋城市泽州县条件相似的两个村,他们依托煤炭资源做文章,两个村的人均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1989年相继成为晋城市的小康村。
  面对小康村的荣誉,东常村没有丝毫懈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投资70万元办起煤球厂,变挖煤为煤炭加工;组织全村200名妇女办起手工艺刺绣厂,与外贸部门签订了长期合同;还开垦荒山500亩,栽种元宝枫、梨枣、侧柏等名优树种。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农民的人均收入连续两年超过了4000元。他们还利用集体积累资金,进行旧村改造,建设生态园林化的新农村。现在,东常村的农民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水暖电齐全的新房,村中大路小径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花草成丛。
  当初比东常村致富早一步的孔匠村却每况愈下。村里不是根据村情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创业,而是忙于一些“面子项目”。随着原煤市场的变化和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该村收入锐减,“面子工程”更使他们的外债高达370万元。
  谈及这两个村的变化,东常村的党支部书记常买肉说:“党的富民政策要通过咱们不断的创造和劳动来体现,富而思进是没有止境的,不进就连原来的饭碗也没了。”孔匠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张永林坦言:“坐吃山空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会把这作为动力,三五年后让孔匠村变个样。”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两院院士来闽可获二百万启动金
  本报福州10月28日电 记者宣宇才报道:10月26日,福建省派出代表团,带着优惠的人才政策,赴成都、西安、沈阳、长春、合肥等地和美国,招聘千名贤才。
  福建省此次专门设立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国有企业和科研、教学及医疗卫生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向每名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提供不少于200万元,支持其从事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或培养学科带头人。向引进的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和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留学人员,分别提供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对来闽工作的两院院士,由当地政府提供一套不少于150平方米的住房。青年专业人才享受福建省同类人员的住房待遇。
  对两院院士、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和一等功奖励获得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第一、第二层次者,福建省政府每月分别发给5000元、4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津贴。其他高层次人才和客座专家,每月可分别获得500元、500元—1500元的生活津贴。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珠海:工资有了“指导价”
  本报珠海10月27日电 记者赵京安报道:今年应聘到珠海丽珠集团的77名本科毕业生喜上眉梢,因为他们的月薪由去年1460元的标准调高至1600元。这是丽珠集团参考珠海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的结果。
  今年9月,珠海市劳动局制订了85个职位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各类人员工资水平。该指导价分年薪制和月薪制两种,有高、中、低三个档次。管理人员中,总经理高位年薪为11.08万元、月薪为9233元,统计人员低位年薪为7800元、月薪为650元;新毕业人员中,博士高位年薪为8万元、月薪为6667元,高中及以下人员低位年薪为5400元、月薪为450元。
  据珠海市劳动局介绍,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不具有指令性,而是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使企业招工、人才就业避免盲目性。丽珠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指导价”使劳动力价格更具透明度,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竞争。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目击

  良渚遗址在颤抖
  本报记者 陈伟光
  坐落在浙江余杭市的良渚文化遗址群早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近年来,良渚文化遗址群每天都在开山裂石的爆破声,铲车、运砖车、卡车的轰鸣声中颤抖。孕育了良渚文明的绵绵群山被“开膛破肚”,伤痕累累。
  10月27日,记者来到良渚文化遗址最集中的安溪镇。该镇16个村,有13个村划进了保护区范围。这本该是安溪人民的骄傲,然而这里却是遗址周围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方。踏着及膝的毛藤,站在古代的瑶山祭坛上向北望去,山腰上有10多个巨大的坑洞,灰青的岩石壁无奈地裸露着。
  只有1.6万人口的安溪镇,有约2000名劳力常年在23个采石场干活。采石成为溪北5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当地政府已出台“依法整治、强行关闭、适当补助”的政策,但目前仅有两个采石点关闭。当地有的村民说,良渚文化使“良渚出风头,安溪吃苦头”:33.8平方公里的地方被划为保护区,不能搞开发,村民没有别的致富门路,只好“靠山吃山”,采石为生。
  其实,保护遗址和搞好当地百姓的生活也能统一起来,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对保护良渚文化遗址很重视,近年来多次提出各种保护方案。目前已确定:在遗址集中区域投资20亿元,建设良渚文化村,达到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目的。
  政府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还要靠当地百姓的支持与配合。愿良渚文化遗址不再颤抖。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瑞金大力开发“红色旅游”
  本报南昌10月28日电 江西省瑞金市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加速旅游业发展。
  有“红色故都”之称的瑞金,境内有红井、长征第一山、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毛泽东故居等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珍贵革命历史文物万余件,“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来,瑞金市筹资千万元修复旧居旧址,改善周围环境。目前,全国30多个系统、40多所高校在瑞金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从1998年起,瑞金市精心策划组织了“话共和国摇篮,父母伴我同行”、“认护革命文物”、“寻共和国之根”等系列“红色之旅”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前来。仅今年“五一”、“十一”期间,便有200个团体3万余名游客到瑞金旧居旧址群参观访问。(傅丁根 王惟)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山里人手拿电话找市场
  本报记者 刘亮明
  电话号码一拨,眨眼间,38岁的农民岑泽就和远隔千山万水的江西临川用户接上了茬儿。放下电话,他乐得合不拢嘴:“发去两车皮12.5万公斤土豆已卖得溜光,让赶紧再发运。”这是日前记者在大青山北麓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忽洞村见到的喜人情景。
  乌兰忽洞村盛产优质土豆,但因为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过去一直打不开销售市场,价格低不说,还常烂在家里。个别农民跑到外地找用户,结果“跑细双腿”,经常是卖的土豆钱还不够路费。村上的农民“拿着金果果受穷”。这两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村上多数农户都陆续安上了电话。
  “这宝贝救了咱山里人,几个数码子一摁,天南海北的市场摸个清。咱这点土豆可就值银子了,再不用愁出不了手。”岑泽自家种了30亩土豆,预计产量近5万公斤,每公斤可卖到0.5元—0.6元,定购合同“早已揣在兜里”。眼下他还做起了土豆的中介生意,帮着三乡五里的农民兄弟卖个好价钱。
  乌兰忽洞村共50户人家,种了4500多亩土豆。这么多土豆,要在先前,农民的“眉头早就愁得拧成疙瘩了”。而如今,家家户户每天电话不断,笑语不断。今年光土豆一项,全村人均能收入3000多元。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云南省梅里雪山,近日迎来30余名国际生态环保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他们对梅里雪山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旅游潜力等进行了考察。新华社记者 王林摄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宁波服装尽显专业特色
  客商成交踊跃 5天成交44亿
  本报宁波10月28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宁波服装尽显“红帮裁缝”传统和现代设备制作的专业特色,在近日结束的第四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上,1万多名中外客商云集甬城,5天订购了价值达44.5亿元人民币的各式服装。
  宁波是“红帮裁缝”的故乡,中国的第一件西装和第一件中山装均出自此地。目前,宁波有1600余家服装工业企业,年产服装能力13.1亿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去年服装总产值达到250亿元。
  1997年以来,宁波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服装节,本届服装节借鉴以往经验,着力突出国际化、专业化的特色。这次服装节新增加了香港贸发局作为主办单位,有来自美、法、意等14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服装企业参展。服装节期间可以看到多场国内外设计师2001年春夏时装的发布。本届服装节的展评研讨、经贸招商等30多项活动,都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新人奖”设计大赛面向高校的服装专业,评选出有潜质的设计新秀。 jZr品论天涯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武清区建京津“鲜菜园”
  汉王乡发展“都市农业”
  本报天津10月28日电 记者陈杰报道:青翠的苦瓜、西兰花,小巧红润的樱桃番茄,形态各异的五彩辣椒……天津市武清区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结构,突出“鲜活”特色,以京津两大城市居民的餐桌为主攻方向,建成了服务城市居民的“鲜菜园”。
  武清区位于京津两市间,素有“京津走廊”之称。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他们引导农民发展棚室蔬菜、无公害蔬菜品种,提高效益。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5万亩,形成了黄花店芹菜、豆张庄冬贮菜花、下伍旗水萝卜等一批专业生产基地。今年一至三季度,武清区蔬菜总产量达144.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5%。
  武清区通过建立农业信息网、发展流通运销体系、加强市场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措施,使全区初步形成了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合力建设“鲜菜园”的态势。
  本报江苏铜山10月28日电 今年秋天江苏省铜山县汉王乡农民王先德的梨园里,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城里人在选摘梨子。这些城里人来汉王拔剑泉旅游观光,顺便走进泉畔的果园,像进入“超市”一样,采摘又大又好的果子,体味回归自然的乐趣。而王先德以比市场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了自己的产品。汉王景区有的农民还腾出自家住房,改造成小型旅馆,吸引旅游者在此休闲住宿。汉王农民已开始尝到“都市农业”的甜头。
  汉王乡紧靠徐州市区,有山有水,自然环境优美,环境质量高,曾获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提名奖。
  今年,来汉王乡旅游观光的游客达5000余人次。汉王正在成为徐州市民的菜篮子、花果园和观光休闲的“世外桃源”。
  (李振芹 张启恩 尚庆迎) jZ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