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加强建设 规范管理
——全国努力提高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水平综述
司宣
“三五”普法以来,全国街道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去年司法部和中央综治办在上海召开全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座谈会之后,各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领导重视,认真部署。自上海会议之后,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把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和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认真研究,统一部署。各地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会,认真贯彻落实上海会议精神,有的省(市、区)还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北京市通过组织部分区、县司法局领导赴上海等地参观考察,召开了全市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会。吉林省依法治省办与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综治办联合召开全省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会,共同研究部署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并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我省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意见》。山东、江苏、黑龙江、贵州、福建等都召开了不同规模的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培育典型,研究部署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抓好试点,努力实践。扎实有效地抓好试点工作是推动街道社区依法治理的有效方法。今年以来,各地都把街道社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作为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来抓。福建省专门召开了全省街道社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会,并强调了五点意见:一要提高认识;二要加强调研,摸清底数;三要明确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四要注重总结,积极探索;五要加强领导,做到领导、人员、机构、经费四落实。浙江省宁波市制定了《关于开展街道社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要求、方式方法都提出了具体意见。通过各地认真试点,精心培育,不断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开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制度,依法管理。各地在积极开展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中,坚持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街道社区“成员”法律素质为核心,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广东省结合街道社区城市管理,制定了《街道社区综合治理依法行政责任制》,有的街道社区还制定了《居民公约》、《文明小区公约》、《文明居委会标准》、《文明小区管理规范》等规定,并把规章制度公布上墙,既方便了居民群众监督、检查,又规范了居民群众的行为。湖北省各街道社区普遍制定了《街道社区依法治理规划》和《街道社区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并把推行执法责任制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领导,明确执法权限,另一方面狠抓执法责任的有效落实,实行公开程序、公开执法,不断深化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
通过多种有效载体开展法律服务和依法治理活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中城街道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居委会为依托,在街道社区内设立了20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成立了256支5000人的自愿服务队,为街道社区成员提供法律服务和各种服务。杭州市江干区围绕社区群众关心的安全、环境、服务、文化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平安家园”、“洁美家园”、“温馨家园”、“欢乐家园”等活动,在提高居民法律意识、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为安居乐业献余热
——南昌广外街道老年义务法制宣传队二三事
李清 吴裕荣
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法制宣传教育这一重要前提和基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广外街道在推进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中独辟蹊径,率先在江西省组建了广外街道老年人义务法制宣传队。
南昌市西湖区广外街道地处市中心,面积0.36平方公里,有6700余住户近3万人。下设15个居委会,有80多个商业网点、11个工业企业和30多个社区服务摊点。航运工人多、个体经商户多、个体手工业者多、流动人口多、城乡结合家庭多,给街道依法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与此同时,街道内不少从机关、企业、学校等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还想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基于这种情况,街办领导从进一步加强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目的出发,在1997年3月21日组建了老年人义务法制宣传队。它是按照本人自愿、群众认可、街道聘请的原则,由下属13个居委会的39名离退休老干部、老师和工人组成的。
宣传队成立后,紧紧围绕社区中心任务展开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居民喜闻乐见的工作形式,把法制宣传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宣传队在下属居委会设立了法律咨询点,由老同志们每天轮流值班,解答居民的法律疑问。据统计,去年全年共接待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被居民盛誉为“面对面的148”。宣传队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针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的状况,老同志们利用“法制夜校”轮训外来流动人口,帮助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宣传队成立三年来,还积极开展邻里结对互助活动,为建立新型邻里关系,实现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由事后调解向事先预防转变而努力。只用两年不到的时间,就使全街道90%以上的居民都参加了邻里互助户,如今社区中邻里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和睦。用街道一位80多岁独居的邓婆婆的话说:“现在头痛脑热有人管,家务事有人帮,多亏了左邻右舍的互相关照啊!”对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开展的好坏,对维护街道社区稳定至关重要。为此,宣传队专门安排了16名老同志分别与街道内37名刑释解教人员结成帮教对子,使他们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路子,没有一个重新犯罪。此外,宣传队还注意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并尽力帮其走上再就业之路。
广外街道老年人义务法制宣传队的老同志们,以其不服老的精神,再谱了一曲人生贵奉献之歌。3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老同志们忙碌于烈日下、雨天里,为广外街道两个文明建设连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社区稳定、居民安居乐业贡献着余热。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三五普法巡礼
社区是大家 家和万事兴
——上海卢湾区全面落实“三五”普法工作
扈芦雯
一家书店装修,未办任何手续,即在店内安装抽水马桶,将粪便直接排入生活用下水道中,臭味刺鼻,与居民发生矛盾。一方认为自己的做法无可指责,而另一方则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酝酿集体上访。对此,居委会干部一边做劝解工作,一边与双方商量,决定还是求助于“法”。于是居委会请了地区中的环保、环卫、物业、司法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谈谈此件纠纷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并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还借用了一个名称叫“听证会”。纠纷当事人通过听证会,了解了有关法律、法规,懂得了不依法办事于己于人于社会的危害性,自觉达成和解协议。
这是最近发生在上海市卢湾区的一个小故事。近年来,该区全面落实“三五”普法工作,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将司法行政工作重心下移,与发挥居委会的作用紧密结合,推动法律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了一整套形式多样的社区依法治理方法。
去年4月,卢湾区形成了三级法律顾问制度,即区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团,街道办事处建立法律顾问室,全区100多个居委会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小组。担任三级法律顾问的律师和其他专业法律工作者,在积极帮助政府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同时,还陪同区、街道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掌握社区依法治理情况,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
在卢湾区,法律援助不仅仅对受援对象提供诉讼法律援助,而且还提供法律咨询及其他非诉讼法律帮助,及时将各种侵权案件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区的一方平安。该区建立了区法律援助中心后,又及时将法律援助向社区延伸,建立了街道法律援助分中心。3年来,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已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非诉讼援助事项17200多人次(件)。他们一方面以专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骨干,充分发挥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街道法律援助分中心在非诉讼方面的综合优势,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卢湾区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调处民间纠纷,是“24小时全天候”的,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法律服务志愿者们担当起来的。这个队伍共有700余人,由本区居民组成,他们为推进社区的依法治理,默默地奉献着。
如今,在卢湾区内广为流传着一句话:“社区是大家,家和万事兴”;而“家和”就离不开法治。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卢湾区市民的共识。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十七个民族是一家
——洛阳瀍河回族区依法治理工作纪实
杨继展 焦绍敏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实施依法治理工作以来,按照“普法结合,以普促治,稳步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把“法”植入社区的每一个细胞,唱好维护社区稳定的重头戏,17个民族在这个温馨的家园里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辖6个办事处、63个居委会,有汉、回、蒙等17个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如何使17个民族团结如一家,是历届区领导班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委、区政府把依法治区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把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纳入本区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目标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依法治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依法治理工作开展前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把提高自身法律素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政府从律师、公证员中抽调公、检、法、司精兵强将组成全市第一个政府法律顾问团,为区领导配备法律顾问,此举大大提高了政府的依法管理和决策水平。洛阳市将此做法在全市推广,全市其他14个县(市)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如雨后春笋普遍建立起来。
为使依法治区工作从方案变成行动,由口号变为现实,该区深入发动群众,大造舆论声势。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每年选定一条街作为全年的宣传重点,并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法制宣传示范一条街”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面对复杂的居民成分,瀍河回族区还以居委会为单位,建立“居民法制教育培训中心”,把普法对象分为领导干部、普通干部、执法人员、下岗职工、民族宗教人士、待业青年等,分区组织,分类培训。1996年以来,全区培训法制骨干宣传员1270人,居民受教育人数超过10万人,在居民中营造出了事前学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良好法制氛围。
司法和行政执法历来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为使各项工作顺民意、合民心,瀍河回族区把“民心工程”引入依法治区,着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从1995年开始,该区在司法机关积极推行“两化两制”,即执法程序化、法律文书规范化,错案责任追究制、重大案件和执法事项集体讨论制,以制度促执法,极大地增强了审判工作透明度,文明办案蔚然成风,受到各界群众的良好赞誉。
1999年度该区结合人大对“两条例一决定”贯彻执行情况的视察,对执法中的“三乱”现象进行了集中清理,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入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努力在源头上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问题,有力地净化了全区的执法环境。
风正气顺家业兴。瀍河回族区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全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依法从事宗教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今年初,该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开辟新天地
——南京白下区依托社区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苏白
去年以来,曾经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的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司法局,在1994年创办“娃娃学法园地”、1996年起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设《法律常识》课的基础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他们主动出击,依托社区综合功能优势,采取多种生动有效的方式,开辟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天地,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在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中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区司法局在对辖区青少年状况的调查中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成长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单靠学校是很不够的,只有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格局,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他们的这一想法与各级社区组织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达成了默契。于是,两家联合,从组织、制度入手使青少年法制教育进入社区。他们利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开展结队帮教活动,在街道设立由司法助理员负责的帮教工作联络站,由社委会(居委会)确定对象,组织帮教对子。全区64个社委会成立了241个帮教小组,动员了以离退休人员为主的595人组成帮教队伍。
开展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抓住时机和对象。白下区司法局同社区组织密切配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的经验是掌握“三个时机”、做到“三个延伸”。“三个时机”,即:学校放假时、社会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时、国家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时,充分利用这三个有利时机,举行集中培训、组织青少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法制实践活动,并且让他们把学习法律同宣传法律结合起来。“三个延伸”,即:抓“回归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要向前延伸;抓“问题青少年”法制教育,教育转化工作要向后延伸;抓暂住人口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力量要向外延伸。通过这些做法,扩大和提高了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多方努力不懈的工作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回报,全区青少年犯罪人数从1995年的17人,减少到1999年的6人,在校生犯罪人数从1995年的16人减少到1999年的1人,解教人员无一重新犯罪,青少年辍学率始终为零;社区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居民学习法律蔚然成风,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沈阳大东区
法律进家庭 社区更安宁
廖珠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街道爱群东社区,居住着近2000户居民,6100多人。“三五”普法以来,社区以“法律进家庭”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和各项依法治理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在爱群东社区,居民有个习惯,每到周末下午,大家聚集在有线广播旁,收听社区播放的《以案说法》节目。节目选取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诸如房产买卖、财产继承、抚养赡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很受群众欢迎。
这只是社区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的形式之一。在社区搞普法,有两个难点:一是居民不易集中,二是缺乏经费。爱群东社区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通过板报、宣传栏办起了普法园地,随时向居民介绍一些法律小常识;向居民发送普法小册子,送法到家庭;通过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普法图片展活动,增强普法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聘请区法院的退休职工,建立社区法律咨询点,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维护社区稳定,是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的重要内容。爱群东社区有40名普法联络员,与2000户居民形成一个联络网。联络员有的是专业法律工作者,有的是退休老党员。他们在与居民日常往来接触中,宣讲法律,及时掌握居民的思想动态,发现矛盾纠纷及时调解。社区几年来无一起民间纠纷激化事件和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坚持普法教育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是爱群东社区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的一个特色。社区通过广场晚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引导居民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占领了思想和文化阵地,使居民能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
去年年底,在司法部召开的全国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爱群东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中央综治办、司法部领导的肯定,并被列为全国基层依法治理联系点。“法律进家庭”活动营造的一个安宁祥和的社区,在法治的阳光下,越发显得生机盎然。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建章立制 优势互补
——福建三明推进社区依法治理进程
明珊
列东街道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区,是三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区域面积五点六平方公里,辖区内省、市、区三级党、政、企、事业单位二百九十八个。街道下辖十四个居委会。常住人口五点六万人,流动人口一点八万人。几年来,他们依据《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按照“管好城市、繁荣市区、服务市民”的指导思想,通过街务、居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规范街居组织建设,对社区内的群众性、区域性、社会性工作进行依法管理,全面推进了社区依法治理进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团结与凝聚片区单位和居民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列东街道根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实行了政务、事务、财务三公开。街道办在醒目处专门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和居民办事指南栏,把片区单位和居民普遍关心的文明单位评比、计划生育指标,民政救济款项补助,下岗就业的安排和推荐等热点问题向社会公开,对各项工作的办事原则、条件、程序、时间以及服务承诺和违诺处理向居民公开。同时,为方便群众办事,街道办还在办公楼显眼处设立办公示意图及办公室工作职责、机关工作人员去向牌。
为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规范运行,街道办配套建立了监督网络、考评和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即以居委会为单位,每个居委会成立一个政务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街居干部、居民代表、片区单位“三位一体”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工作,面广、事杂、项目多,仅仅依靠街道办的职能部门和居委会的几位工作人员,力不从心。几年来,街道办充分发挥三明的共建优势,按照“平等协作、互相尊重、互相服务、优势互补、注重实效、量力而行、互相监督”的原则,形成以居委会为主体,片区龙头单位为骨干,辖区单位共同参加,人人参与的共建格局。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四川省渠县农民黄朝熙,一九九六年在自家门口自制一块法制宣传黑板报,义务为农民进行普法宣传,现已办了一百八十多期。图为黄朝熙(左一)正向赶场农民讲解“三五”普法内容。 谭家康摄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图为山东省烟台市在市区举办声势浩大的“三五”普法宣传一条街活动的场景。木子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