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0-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正义战争必胜——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 '...

第3版(要闻)
专栏:

  正义战争必胜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
  洪学智
  50年前的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背负着中朝两国人民的重托和期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炮火连天、疮痍满目的朝鲜国土,揭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幕。这是一场弱国与强国、正义之师与侵略之师的殊死较量。经过两年零九个月,并肩战斗的中朝人民和军队,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国侵略者,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此向全世界证明,侵略战争必败,正义战争必胜。一洗百年民族耻辱的中国人民,巍然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是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力量。中华民族饱受世界列强欺凌、宰割、践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英明的决策
  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结下了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的战斗情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首批承认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劳动党,进一步加强两党、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和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担负着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的历史重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朝鲜半岛被以“三八线”为界,一分为二。企图称霸世界的美国,为了在亚洲扩展势力范围,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极力阻止南北朝鲜的和平统一。在美国的支持下,南朝鲜当局多次拒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关于自主和平统一祖国的倡议,顽固坚持“北进统一”方略,叫嚣南北分裂“必须用战争来解决”。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当即派出海空军和陆军进行武装干涉;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在其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其武装侵略朝鲜制造“法律依据”;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悍然宣布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企图霸占中国的领土台湾。美国侵略者凶神恶煞、称王称霸的嘴脸,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面前,暴露无遗。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党中央和毛泽东即预见到事态的严重性,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从政治上、军事上作了必要的准备。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们,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他还指出:“只要我们不受恫吓,坚决地动员广大人民参加反对战争制造者的斗争,这种侵略是完全可以击败的。”通过宣传教育,使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认清帝国主义本性,有了反侵略战争的精神准备。同时,党中央和毛泽东认为,朝鲜毗邻我国东北,应在东北边境配置适当兵力,以防万一。当时集结在河南的全国战略机动兵团——第四野战军13兵团,辖第38、39、40军,解放战争期间转战东北各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熟悉东北的地形民情。7月间,军委决定调这支部队开赴东北,连同驻守当地的第42军,组成东北边防军,开始战备整训。毫无疑问,这是从预防朝鲜战局出现意外情况出发,所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部署。
  美军仁川登陆之后,朝鲜战局急剧逆转。10月上旬,大举北进的美国侵略军,无视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突破“三八线”,占领平壤,猛烈向中朝边境推进。他们还频繁出动飞机轰炸、扫射我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和农村,打死打伤平民多人,炸毁房舍多处,把战火燃向了中国。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被胜利冲昏头脑,扬言要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结束战争,要朝鲜人民“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并命令侵略军向鸭绿江边推进。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国的安全,已面临严重的威胁。
  这是一个兵凶战危、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金日成首相代表朝鲜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提出了派军入朝支援他们作战的请求。中国政府有没有决心和力量,坚决制止战火向中国境内蔓延?中国人民敢不敢向朝鲜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对付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这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所在。如果出兵援助朝鲜,与美国侵略军直接对垒,中国人民不仅要有持久作战的打算,要准备作出重大的牺牲,而且还要冒极大风险,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反之,如果按兵不动,隔岸观火,任凭美军占领朝鲜,就会使美国侵略者愈加肆无忌惮,进一步助长其武装侵略凶焰。中国的东北,极大可能成为下一个被侵略目标,整个东方都会笼罩在美国战争威胁的阴云浓雾之中。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仅仅一年,百废待兴,困难重重。大陆尚未完全解放,战争创伤尚未得到医治,新区土地改革尚未完成,财政经济状况尚未好转,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又远远落后于美军,苏联的军事援助又未真正落实……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出兵朝鲜的决心,的确不大好下。但是,党中央和毛泽东认为,面对朝鲜人民的危难和美国侵略者的凶焰,决不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毅然作出了立即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定,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出:决定组织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和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作战,援助朝鲜人民,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国侵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很大损失,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对于整个东方和世界是不利的。采取出兵参战的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毛泽东也指出:朝鲜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当然,我们有困难,特别是没有飞机,大兵团作战没有飞机是很不利的。美国固然有他的优势,但也有弱点:一是战线太长,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投入朝鲜的兵力是有限的;二是后方太远,后勤保障是个很大的负担;三是不义之战,侵略人家,士气不高,民心不顺。只要我们志愿军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他一个团,一个师,这样的仗打得多了,就能扭转战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党中央和毛泽东高瞻远瞩,建立在对敌我力量及情况的客观分析基础之上的战略抉择,为后来的战争进程和结果证明是英明的,正确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激烈较量,使美军的战线从鸭绿江边溃退到“三八线”以南,最后不得不与朝中方面签订停战协定。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方克拉克将军哀叹:“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为没有赢得胜利感到失望和痛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美国侵略者的威风,不仅有力地保卫了朝鲜人民的革命成果,同时也为我国人民赢得了长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在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的主要作战对手,是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武装力量。他们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极强的火力,拥有强大的空军、海军,还有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而我军则基本上是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和以步兵为主的单一军种,与其相抗衡。交战初期,这种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态势,尤为明显。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这个仗究竟应该怎么打?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略战术应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最后打败你。他又指出:志愿军的作战,应当从最稳妥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应当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这一明确的战略指导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是我军以弱敌强、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所在。
  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司令员贯彻这一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阶段的战略目的和任务,制定不同的作战方针和主要作战形式。
  我军入朝参战,总的战略任务是协同朝鲜人民军,坚决粉碎美军的侵略行径,帮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收复领土。在作战第一阶段,以实施战略反攻,扭转朝鲜危局为目的,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实击虚,运动歼敌的作战形式,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形成。它是人民军队的传统战法,各级指挥员娴熟掌握的主要作战手段。我军运用这一战法,在第一次战役中,就使恃强骄横的美国“王牌军”骑兵第一师,遭受重创。第二次战役中,美军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二师、第七师均遭歼灭性的打击;我毙伤俘敌的3.6万余人中,有美军2.4万余人,占2/3的比重,使其吃了大苦头。麦克阿瑟惊呼:美军已面临“实力不断地消耗,以致最后全军覆没的危险”,命令部队撤出平壤,实施总退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5次大规模运动歼敌的反攻战役,仅用7个半月的时间,即毙伤俘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实现了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
  1951年6月间,美军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被迫转入战略防御,美国政府表示愿意进行停战谈判。这时,敌方投入战场的兵力达69万人(内美军40余万人),我方的兵力112万人(内志愿军77万余人)。我方虽然在兵力上占有很大优势,但在现代化军事装备上仍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战线向南推进,后勤供应的困难亦大为增加。在我军武器装备、后勤供应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要想打破战争双方的相持局面,尽早结束战争是不可能的。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从最稳当的基点出发,迅即作出了从战略反攻转入战略防御的决策,抗美援朝战争遂进入第二作战阶段。志愿军的战略任务是协同朝鲜人民军巩固阵地,稳定战局,以军事斗争配合停战谈判,迫敌妥协,结束战争。采取“积极防御,持久作战”的方针,以阵地防御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结合反击战,不断消耗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这一作战阶段,我军又相继进行了1951年夏季防御战、秋季防御战、反“绞杀战”、反细菌战、1952年秋全线性战术反击战、上甘岭防御战等,并于1953年发起夏季反击战役。这一系列战役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军及李承晚集团,从而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第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战略战术极富灵活机动性和创造性。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以劣势装备的步兵,同具有高度现代化装备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的美军作战,要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就必须着眼于战争的新特点,趋利避害,灵活制敌。美军不仅掌握着制空权,使我大兵团运动和作战受到极大威胁,且其摩托化步兵与坦克兵、炮兵等协同作战,杀伤力、突击力和机动性都很强。我们就是用两三个团去围歼它一个团,也很难吃掉它。夜间如果不能解决战斗,白天就会被它突围跑掉。因此,每战集中数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就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一环。对付战斗力较差的南朝鲜军,我们的口可以张得大些,投入兵力亦可少些,用两倍左右的兵力,整团整师的歼敌不是难题。正如美国李奇微将军在《朝鲜战争》里所写的:“南朝鲜军队在中国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国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可是对付装备精良的美国侵略军,口却不能张大,要投入三倍、四倍、五倍以上的兵力,去围歼它的一个营、一个团、一个师。例如,第二次战役中,我围歼新兴里美军第七师5个营,就动用了5个团的兵力,才将其全歼。第五次战役前夜,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志愿军党委确定的作战方针和部署,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了《战役指导与战术思想的指示》,强调要紧紧掌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在战役上把敌人东西割裂,并以足够的兵力把敌分裂成几大块,然后在战术上再把几大块分割为几小块,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迅速分别歼灭敌人。战役发起后,我投入战斗的15个军(内有朝鲜人民军4个军团)大举反攻,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取得了歼敌8.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但在我军回撤途中,美军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组成的“特遣队”,沿公路快速追击,我一个师陷入敌人包围,遭受严重损失。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同现代化敌军作战,任何麻痹轻敌,迟疑犹豫,都是要不得的。
  为了发挥和扩大自己的优势,限制和削弱敌军的优势,我军的战略战术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地采取了多种战法。如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反攻阶段,坚持慎重初战,初战必胜,不打无把握之仗;或出敌不意,发起突袭,出奇制胜,或示弱于敌,诱敌深入,待机反攻;先打弱敌,后打强军;实施穿插迂回,断敌退路,分割包围;对强敌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运动战与阵地防御战相结合;发挥近战夜战特长,手榴弹开花,刺刀见红,歼灭和震慑敌人;适可而止,不作远距离的纵深追击等。第四次战役前夜,我军正处在战略预备队尚未集结开进,后勤供应极为困难,部队过度疲劳不得不暂时休整的境况中。这时,已被打退到“三七线”附近的敌军,乘机出动23万余人的兵力,向我发起全线反扑。我军当机立断,采取“西顶东放”的战法,即以一部兵力置于西线组织防御,牵制敌之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则诱敌前进,适时集中兵力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军。继而转入全线运动防御,在宽大正面上重点设防,梯次配置,前轻后重,以点制面,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战术,不断杀伤敌人。这种结合阵地防御、诱敌前进、战役反击、运动防御的灵活战法,为自己赢得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时间,取得歼敌7.8万余人的胜利,也为下一步发起新的进攻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以阵地战为主的战略防御阶段,真正的轮番只有第五次战役实行了。后来到1952年秋开始实行轮换。坚持打,争取和;这个方针是1951年2月下旬提出的,第五次战役是本此方针部署的。放在阵地战阶段说似不妥。“零敲牛皮糖”,多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阵地防御与反击战相结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充分发挥坑道工事的威力;等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我军依靠自己的发明——坑道防御体系,以寡敌众、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上甘岭的两个高地,面积仅有3.7平方公里,有我军的两个连依托坑道工事防守。1952年10月间,美军发起“金化攻势”,企图首先夺取这两个据点,继而进攻朝鲜中部的门户五圣山,从我军防线中央打开缺口,迫使我军全线后退。我两个连顽强抗击,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堪称“在小山头上打大仗”。敌方先后投入的兵力达6万余人,我方投入的兵力亦达4.3万余人。战役历时43天,敌人动用轻重火炮1600多门,坦克181辆,飞机3000余架次,向两个小山头倾泻炮弹190余万发(最多一天高达3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将山顶削低了两米。尽管如此,敌人未能前进一步,上甘岭变成了美军的“伤心岭”。我军获得了依托坑道进行坚守防御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山地防御体系的改善和加强。
  第三,重视后勤保障的重要战略地位,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统一组织指挥后勤供应和对敌斗争。
  对付现代化作战的敌人,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要靠祖国源源不断的供应。战争初期,我军靠近祖国东北的战略物资供应基地,运输比较好办。但随着战线南移,运输线愈来愈长,投入战场的兵力亦愈来愈多,战略物资供应的任务便愈来愈重。特别是由于制空权不在我们手中,敌人不断加强空中封锁,这给我军的后勤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鸭绿江北岸的物资堆积如山,而前线的部队却往往弹药不足,忍饥挨饿。战役战斗中,我军因为枪炮弹药运不上来而丧失歼敌战机的事例,并不鲜见。第五次战役我军进入敌纵深后,东西两线有些部队因粮弹供应不上,不得不停止进攻,失去了歼敌的大好机会。冬季作战,冰天雪地,因被服供应不足,也会使非战斗减员大增。入朝不久,志愿军领导就深感后勤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党中央和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统一组织指挥后勤供应和对敌斗争。为保证前线作战物资的供应,由铁道兵、工程兵及二线部队抓紧抢修和开辟道路,充实兵站、运输、装卸力量,派高射炮兵部队对后方实施掩护。志愿军后勤系统,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智慧和积极性,围绕着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任务,边打边建边摸索经验,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使条条道路通前线。我们的战士还发明了建立防空哨的办法,即在沿途一些叉口制高点上站岗放哨,监视敌机,一旦听到敌机声音,马上鸣枪报警;汽车司机闻警后立即闭灯行驶或就近隐蔽。彭德怀司令员得知后,十分高兴,令在全军推广。到第五次战役时,防空哨已发展成为后方对敌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提高汽车运输效率,减少车辆损失,起了很大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美军企图利用他们的海空军优势,大规模地破坏我后方运输线。1951年8月,他们乘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之机,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主要目标发起了为期10个月的“空中封锁战役”,亦称“绞杀战”、“阻隔战”、“窒息战”。以绝大部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敌共有飞机1680架)进行长时间毁灭性的轰炸,以便切断我军的后方交通线,窒息我作战力量。美国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司令埃佛勒斯特中将在“绞杀战”开始时扬言:“对铁路实施全面的阻滞突击,将能削弱敌人到如此程度,以致第8集团军发动一次地面攻势即可将其击溃,或者将能使敌人主动把部队撤至满洲境内附近,以缩短其补给线。”这是一场破坏与反破坏、绞杀与反绞杀的残酷斗争。当时,志愿军正在对付40年来未遇的特大洪水的破坏,而敌人又发起了“绞杀战”,每天出动70%以上的飞机,不分昼夜地轰炸我后方铁路、公路、桥梁和人员、物资、车辆。我铁路运输能力急剧下降,8月份的运输量仅为6月份的52%。我后方部队与朝鲜军民密切协同配合,在进行抗洪斗争的同时,展开了反“绞杀战”的英勇斗争。对于各种物资,采取疏散、隐蔽、伪装、进洞的办法;加强防空哨的兵力,以7个团又2个营,分散在长达21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监视敌机的活动;集中高射炮兵部队,重点保卫桥梁;铁道兵重点抢修大同江、清川江和沸流江上被破坏的桥梁;工程兵、汽车运输部队和装卸部队在桥梁、线路被破坏的地区,组织漕渡或实施分段倒运,以保持运输不致中断。
  敌人在普遍轰炸我道路、桥梁,封锁破坏我交通运输的目的未能得逞后,9月间又改变作战手段,集中力量重点轰炸新安洲、西浦、价川铁路的“三角地区”。那里是朝鲜北方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枢纽和咽喉,南北走向的京义线、满浦线,东西走向的平元线、价新线都在此连结、交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仅9月至12月份,美国空军在“三角地区”几段共73.5公里的线路上,即投掷炸弹3.8万余枚,造成了极大破坏。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我军进一步加强高射炮兵、铁道兵、工程和运输部队的力量,与开始参战的空军相配合,采取运输、抢修、防空三位一体联合作战的方针,对“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实行重点保卫,重点抢修。我高炮部队协同歼击航空兵,英勇打击美机,使其投弹命中率由50%下降到5%左右。空军第3师在86天空战中,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63架的重大战果。抢修部队做到了昼夜轮班,随炸随修,及时保证铁路、公路、桥梁的运输畅通。铁路部门创造了“列车片面续行法”,即将装载停当的军用列车,集结在抢修现场附近的一个或几个安全区段,待铁路一经修通,列车立即稍有间隔的一列列向同一方向行驶,首尾相顾,鱼贯而行,因而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输效率。后勤装卸部队与铁路部门相配合,实行“分散甩车,多点装卸”的方法,抢装抢卸,加强伪装,及时转移。在火车暂时无法通过的地区,则采取汽车、马车、人力车长区段的倒运、接运等应急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底,铁路运输抢运通过“三角地区”的物资达1.5万余节车皮,基本上保证了前线的作战需要。在10个月的反“绞杀战”中,我们形成了以兵战为中心、铁路与公路相结合、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兵站运输网和“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的作战企图,取得了对付大规模“空中封锁”的宝贵经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共修复铁路路基640公里,修复桥梁2294座次,加宽公路8100多公里,新修公路2510公里。我后方部队作出的重大贡献,同前线将士取得的光辉战绩一样,将永载史册。
  总之,有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超战略战术指导,有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在前线的正确指挥,有各级指挥员的共同努力,才使我军在战场上攻守自如,排除万难,歼敌制胜,真正打出了国威军威。
  兵民是胜利之本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朝两国人民为保卫自己的革命成果和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战争的正义性决定着它必然顺乎民心,得道多助。中朝两国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御侮抗敌,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同时,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有力声援。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久经战火锻炼考验的人民军队。它有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远大革命理想,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有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这一切表现在战争中,就形成了一往无前、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而不会被敌人和困难所压倒,所屈服。敌人炮火的强大,两国语言不通的阻隔,地形条件的生疏,气候条件的恶劣,连续行军作战的苦累,缺粮断水的煎熬,都难不倒我军英雄的指战员们。这种人的因素和政治上、精神上的优势,是敌军难以企及的。正如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所指出的:“作战的双方,都把自己的战线称为铜墙铁壁。在我们这方面,确实是铜墙铁壁。我们的战士和干部机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国侵略军却怕死,他们的军官也比较呆板,不那么灵活。他们的战线不巩固,并不是铜墙铁壁。”不论在前线和后方,我军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例,不胜枚举。全军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功臣,其中有12人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像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几乎传遍了中朝两国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象征着一个时代光辉夺目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严格的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是保证我军完成作战任务的极其重要的政治基础。志愿军入朝后,不仅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朝鲜人民,而且坚决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尊重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和朝鲜劳动党及政府,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朝鲜人民形成了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志愿军和人民军并肩作战,互相支援,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用鲜血和汗水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最深厚的战争伟力,植根于民众之中。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朝鲜人民具有勤劳勇敢、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民族特点。面对强敌的入侵,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散,敌人的烧杀,饥寒的折磨……他们凛然无惧,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不断同敌人斗争。我军入朝后,即得到了金日成首相和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及各级组织的亲切关怀和支持。朝鲜人民把志愿军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他们以坚持生产、筹借粮食、修桥筑路、救护伤员、收集情报、防奸反特等积极行动,为支援志愿军作战作出了重大贡献。祖国是我们的大后方,祖国人民是志愿军的坚强后盾。广大工人、农民、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踊跃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和民兵,组成庞大的运输队、担架队、医疗队、修路队,到朝鲜担负后勤保障工作。祖国人民把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派出许多慰问团,到前线慰问子弟兵,使广大指战员倍感亲切,受到了有力鼓舞。截至1952年5月底,全国在捐献武器运动中,共捐献人民币5.565亿元,使志愿军得以购进急需的军事装备,进一步提高了作战能力。为了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更有力地支援志愿军作战,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号召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热火朝天地掀起劳动竞赛,使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成就。粮食、被服、物资、装备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使志愿军指战员不仅吃饱穿暖,且军事装备亦大为改善,因而愈战愈强,实现了从前期的单一军种作战到后期的向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历史性转变。在整个战争期间,祖国人民向前线作战部队运送的各种物资共达560余万吨,消耗战争经费62亿元人民币,为我军战胜敌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朝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3的陆军、1/5的空军和近一半的海军,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由于中朝军民所进行的战争的正义性,因而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广泛声援,尤其是得到了苏联和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积极支援。历史决不会忘记这一切,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不会忘记。对于侵略朝鲜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痛苦回忆的惨重教训,它们也不应忘记: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必败无疑!
  岁月如梭,半个世纪转瞬即逝。当年志愿军第一批入朝的主要领导同志彭德怀、邓华、韩先楚、解方、杜平等,均已相继作古;还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14万人民子弟兵,埋骨在朝鲜的青山绿水之间。他们的革命忠魂和光辉业绩,将永世受到人民的追念。当前的世界并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企图主宰世界,不断兴风作浪,制造种种事端。台湾尚未回归。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准备粉碎霸权主义者的侵略、颠覆和挑衅活动。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奋发图强,大力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集中精力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asw品论天涯网


第3版(要闻)
专栏:

  高唱英雄赞歌 慰问战斗功臣
  四川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
  新华社成都10月23日电(记者熊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今天下午,当这首曾激励了共和国几代人的《英雄赞歌》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疗养院的会议厅里重新回响时,在场的63位老战士无不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曾亲自参加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的老战士雍卫泰激动地和着音乐拍子,一遍一遍反复吟唱这首曾伴随他无数次战胜病魔和困难的歌。这位战斗英雄邱少云的战友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年仅18岁,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时还不满20岁。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祖国和朝鲜人民。说起战火硝烟的日子,68岁的老人表情肃穆而坚定,“我19岁就在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腿,但为了保家卫国,这辈子我没说过一个悔字。”
  在今天由四川省政府、成都军区组织的慰问活动中,在座老人们都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特等和一等伤残军人,尽管全都年过花甲,但慷慨激昂的斗志、对生活火一般的热情依然在他们身上激荡。这种激情也感染着慰问团的每一个人,四川省副省长欧泽高激动地说,“老人们过去是共和国几代人成长的榜样,今天依然是我们的榜样。”
  据了解,在此之前,四川省已组织了两批川籍志愿军老战士应朝鲜平安南道的邀请,前往当年设在平安南道境内的志愿军司令部和志愿军战斗过的地方及烈士陵墓,追忆50年前的英勇壮举,并缅怀长眠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烈。
  除此之外,四川省还将召开座谈会,并于10月25日前往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家乡为其塑像献花。在此期间,四川省还将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推荐一批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歌曲和影视作品,并举办相关题材的优秀影视片展映活动。 as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