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0-0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 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

第5版(综合)
专栏:

  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 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李铁映
  即将迈向终点的20世纪,是一个辉煌与沉重并存、凯歌高奏与艰难挫折并行的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本世纪历史画卷的主页。世纪之初的俄国十月革命,使共产主义从欧洲大陆徘徊的“幽灵”,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又进一步发展到多国实践,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本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遇了空前严重的挫折。尽管如此,社会主义并没有“终结”,中国、越南等一批国家仍然高擎着社会主义旗帜,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它向全世界昭示,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世纪交替和千年更迭之际,就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总结和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和挫折、高潮与低潮,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至今,已有150余年;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也都有5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无论从理论的积淀与发展方面讲,还是从实践的探索和经历方面讲,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比以往更加深刻、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得多。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其实质是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对此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从普遍意义上看,首先是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是指代表未来的、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的高级的崭新社会形态。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和民族,必然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其次,这种普遍性还进一步表现为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及其他剥削制度区别开来。对于这些本质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作出过概括。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和新的时代内容。那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有哪些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尽快发展生产力,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必须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让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必须致力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坚持对外开放和平等互利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等。上述这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已集中反映在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就是指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在各个国家及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实际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符合越南国情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这种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事业就会生机勃发,不断发展;违背了这种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出偏差以至挫折。因此,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无视社会主义的特殊性,片面强调普遍性;离开普遍性,一味地强调特殊性。这两种倾向都会使社会主义迷失方向,陷于困境。国际共运史反复证明了这一道理。
  毛泽东同志在60年代初就曾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边建设边学习。搞社会主义,才有社会主义经验”。仅从书本上谈论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越两国人民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创造和积累新的经验,从而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成功地获得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和确立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曾经为此进行了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经历过多次曲折,甚至付出过沉重的代价,才最终得以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有机统一,开始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我扼要地谈一谈对其中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在如何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曾经有过两种失误,一是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就越好;二是长时期没有把发展生产力置于首位,一方面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者只适合于某种特殊历史条件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另一方面,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加以反对。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精辟地、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升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的高度,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从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社会主义应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一最本质的属性。这一论断,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说到底,关键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思想解放。
  当然,我们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绝不可忽视社会主义的其他本质规定性,而是要将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的其他本质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体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么多年来,我们党对国情认识的一个最大收获,就是对我们的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而准确的定位,即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总的说来,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成熟和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我们还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我们还将“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
  我们党已经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写进了党的纲领中,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三)关于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究竟怎样,一直是我们倍感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过长期的论争和反复的探索。1984年10月,我们党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重要论断,使我们突破了计划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机制是社会化生产中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1992年10月,我们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解决了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对过去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扬弃,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客观形势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提出的最新治国方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石。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坚定地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我国特色的民主建设道路。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立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要不断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尤其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五)关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党就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所谓精神文明建设,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还会变质。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决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削弱甚至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
  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因为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我们还注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既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博采世界各国文明之长,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党;中国会不会出问题,关键也在于党。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我们党,人民对我们党寄予厚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整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近一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已经和正在取得成效。最近,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为我们党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我们党领导人民在20世纪写下了光辉篇章,也一定能在21世纪再创新的辉煌!
  三、社会主义仍在实践探索中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性的事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资本主义旧制度仍将包围着社会主义新制度,年轻的、远未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能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居于支配地位、占有实力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下求生存和谋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面临的处境和风险。
  从国际上说,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天下仍不太平,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合法的人道主义干预”等谬论,甚至进行武力侵略和扩张;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它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又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和挑战;肇始于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还有很多的变数;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一轮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从中国国内看,我们面对着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方兴未艾的新科技革命的紧迫形势下,如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最大课题。
  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如何寻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各种合理实现形式;如何搞活国有经济;如何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情况下,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使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就政治体制改革而言,如何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如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事业;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和坚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和道德规范,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如何既善于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又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就党的建设而言,在保证党的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始终成为“三个忠实代表”,有效遏止腐败现象对党的干部队伍的侵蚀?
  就对外政策而言,如何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又有力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如何改变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如何团结国际上的进步力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促进繁荣?
  上述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须我们研究和应对。
  不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会出现什么困难,我们应首先坚定对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只要中国、越南等国家社会主义旗帜不倒,并坚持把自己本国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国力,实现民富国强,就必将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的说服力、吸引力,推动国际共运重新走向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的诞生、壮大和后来的挫折以及困境中的奋起,其本身所昭示的真理,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工作者,应该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和探索,把总结这笔丰厚的理论遗产作为自己庄严的历史责任,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我们的独特贡献,以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实践和探索。中越两国理论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我希望这次会议能为社会主义这一崇高事业添砖加瓦。
  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中越理论学术研讨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本报发表时略作删节。 rIs品论天涯网


第5版(综合)
专栏:

  首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闭幕
  本报北京九月二十九日讯 新华社记者朱冬菊、本报记者潘跃报道:全国妇联、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在京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以及中央精神文明办、中直机关工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妇联、公安部、民政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的负责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欢聚一堂,祝贺首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圆满成功。首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从九月三日开始,历时二十六天。 rIs品论天涯网


第5版(综合)
专栏:

  二炮与合工大签订培养军事人才协议
  本报讯 第二炮兵九月二十八日在合肥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合肥工业大学签订了培养军事人才协议。同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合肥工业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举行了揭牌仪式。双方商定,从今年起,合肥工业大学作为第二炮兵依托地方高等学校培养干部的试点单位,每年为第二炮兵输送一定数量的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第二炮兵在合肥工业大学设立国防奖学金,鼓励、资助有志到部队工作的优秀大学生。(张选杰) rIs品论天涯网


第5版(综合)
专栏:

  武警交通部队承建五项工程竣工
  本报讯 笔者从武警交通部队指挥部获悉,该部承建的福建宁德飞銮岭隧道、山西晋城寺阴隧道、川藏公路左贡段、山东东(营)青(州)高速公路、新疆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五个工程于九月二十九日全部竣工,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赞扬,为国庆五十一周年献出一份厚礼。(郭海涌 徐秀放) rIs品论天涯网


第5版(综合)
专栏:

  空军某部承建白云国际机场场道工程
  据新华社广州九月二十九日电(记者孙茂庆)昨天上午九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飞行区场道建设拉开序幕。承建这项跨世纪工程的是广州军区空军某工程兵部队。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兵某部是一支装备精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勇创一流的工程兵部队。他们曾先后完成了一百九十多项国家和军队的重点工程,其中有八十七项获军队和国家省、部级优质工程奖。据介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是我国“九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达一百八十八亿元,计划二○○二年底建成。 rIs品论天涯网


第5版(综合)
专栏:

  某部百名师团职干部资助特困学生
  本报讯 自一九九五年初起,人民解放军驻辽宁省海城市某部百名师团职干部就分别与驻地偏远山村百名特困小学生结成助学对子,五年来从未间断,使百名特困小学生没有一个辍学,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贵江 韩光) rIs品论天涯网


第5版(综合)
专栏:

  军医杨生岳挑战高原慢性肺心病
  本报讯 备受医学界关注的高原慢性肺心病这一世界性难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由解放军第四医院呼吸心肾内科主任杨生岳历经二十一年潜心攻关,《高原慢性肺心病与功能变化研究》课题于日前完成。该成果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何良 于万昌) rI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